進軍霍瓦依群島是勢在必行,只是前期的準備工作依然費時費力。
最主要的麻煩,仍然是戰艦。
官兵可以鼓舞、嘉獎與鞭策,而戰艦到了時候就必須進行維護與保養,出了故障更加得進行維修。
雖然“秦嶺”號在春節之前就到了那球港,還在當地臨時設置特混艦隊司令部,但是到春節過后,其他戰艦才陸續到達。
至于2艘大型航母,在清明節過后才來到了那球港。
如此拖沓,并非白止戰本意,而是受客觀條件限制。
要說的話,就是因為2艘大型航母需要返回造船廠,進行服役之后的首次全面檢修,并且做必要改造。
最重要的,同樣是最醒目的改造,用12座雙聯裝80毫米高射炮代替了8座雙聯裝130毫米高射炮與4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雖然這會讓遠程防空火力降低,對敵機的攔截距離縮短到10千米以內,但是在實戰當中,等航母上的高射炮發揮作用的時候,敵機往往已經飛到跟前了。
遠程防空,那是護航戰艦的任務。
此外就是,防空戰艦與航母的距離一般都在5千米左右。
如此一來,航母需要的其實是中近距離的防空火力,而這恰好是中等口徑高射炮的理想作戰區間。
按照海軍做的統計,在過去的戰斗中,航母上的大口徑高射炮在防空作戰中的貢獻還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攔截敵機的交戰距離往往都在10千米以內,這恰好跟80毫米高射炮的作戰區間重合。
除了航母,2艘“南珠海”級快速戰列艦也要在返回造船廠,接受服役后的第一次全面檢修。
2艘快速戰列艦也借此機會進行了改裝。
不同的是,沒有用80毫米高射炮取代130毫米高射炮,只對高射炮做了改進,使其能發射新式炮彈。
此外,取消了設置在艦尾的2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換成了2座水上飛機機庫。
如此一來,水上飛機的搭載數量由之前的4架增加到了8架。
其實,這也是針對新的艦隊編制做的變動。
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新增2艘“淮河”級大型巡洋艦,協助2艘快速戰列艦,為航母提供掩護。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抽調快速戰列艦組建土機編隊。
這樣一來,就需要具備更強的搜索與偵查能力。
顯然,關鍵就是新編入的大型巡洋艦。
雖然第一批“淮河”級只有4艘,但是第二批達到8艘,并且在建造后期提速,入役時間只比第一批晚了約2個月,能與第一批同步編入戰斗序列。關鍵是,12艘大型巡洋艦全都留在東望洋。
做為替換,修復后的“北河”號與“南江”號被派往陸心海,編入劉向真指揮的夕落洋艦隊。
因為大型巡洋艦能夠為航母提供防空掩護,所以在實戰當中,艦隊指揮官有了更多、也更靈活的選擇。
只是,海軍司令部沒有對特混艦隊的編制做出調整。
要不要組建單獨的突擊編隊,由艦隊指揮官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這里,涉及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人事變動。
春節過后,白止戰收到了劉長勛簽署的晉升令,正式晉升為海軍上將,任帝國海軍東望洋艦隊總司令。
至于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由李銘博擔任司令官。
在正常情況下,白止戰依然跟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活動,并且以“秦嶺”號為旗艦。
做這個調整的主要原因,不是說白止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理應獲得晉升與嘉獎,而是跟艦隊規模有關。
在白止戰回歸之后,東望洋這邊就有3支特混艦隊。
年前,海軍司令部做了調整,把“龍江”號從戰斗序列當中除名,去取代因為艦體結構嚴重受損,早已經不堪重負的“橫江”號,充當航空訓練艦。因此由衛軍指揮的特混艦隊就只剩下2艘“帝都”級。
隨后,海軍司令部把由4艘小型航母為主的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派往梵炎洋,負責進軍南玄地區的作戰行動。
只是,東望洋艦隊的規模并沒有因此減少。
春節過后,第二批“行省”級航母的前4艘正式交付給海軍。
在完成必要的測試之后,在3月底就正式編入戰斗序列,組建第二十三與第二十四特混艦隊,司令官分別是李杰與金洪。
到此,東望洋艦隊擁有4支主力特混艦隊,總共6艘大型航母與2艘艦隊航母。
此外,還有2支各自擁有4艘小型航母的特混艦隊。
如果需要,可以征用在西東望洋上活動的快速護航航母,最多可以達到22艘。
把這些航母都算上,總共能搭載1600余架艦載機!
此外,隨行的護航戰艦能搭載大約400架水上飛機。
在中轉島那邊,有岸基航空兵的幾百架遠程戰斗機,以及大約500架隸屬于陸軍戰略航空兵的重型轟炸機。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能夠投入的作戰飛機超過3000架!
即便不考慮官兵的素質,特別是飛行員的能力,只是幾千架作戰飛機,就足以壓垮霍瓦依群島的紐蘭軍隊。
按六局提供的情報,紐蘭軍隊部署在霍瓦依群島的作戰飛機,總共還不到3000架。
在這些作戰飛機中,一大半是紐蘭海軍的戰術飛機。那些屬于紐蘭陸軍的作戰飛機,同樣以戰術飛機為主。
不是說紐蘭陸航缺少轟炸機,而是在霍瓦依群島上,能夠部署重型轟炸機的大型機場全都遭到了重點照顧。
此外,紐蘭航空兵的戰斗力也差得多。
差的不僅僅是飛機,還有飛行員。
帝國海軍的優勢還不止于此。
如果再等上2個月,到6月,還能獲得4艘大型航母與4艘小型航母,以及至少20艘快速護航航母。
到時,能投入的作戰飛機將超過4000架。
在白止戰看來,完全沒那個必要。
不是說不需要更多兵力,而是繼續拖下去,帝國海軍的相對優勢還會縮小。
如果讓白止戰決定,他會選擇在春節之前發起進攻,而不是拖到清明節后,因為就在3月份,紐蘭海軍的首艘大型航母,“埃塞”號正式服役。到了4月份,除了數艘“獨立”級小型航母之外,還需要加上3艘“奮進”級準艦隊航母。如果拖到6月份,就會面對更多的紐蘭航母。
可惜的是,帝國海軍無論如何都無法在春節之前做好發動進攻的準備。
就算能夠調集到足夠的戰艦,也沒辦法在年前獲得足夠多的物資,特別是每艘戰艦都需要的燃油。
正是如此,清明節過后,在2艘大型航母回歸,其他幾支特混艦隊做好準備后,白止戰下達了出征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