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19章 龍的天空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兩個中隊16架戰斗機,分成了四個編隊,每個編隊里各有兩個雙機編隊。

    在傳統的空戰戰術當中,雙機編隊是標準陣容。

    只是,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空軍發現雙機編隊存在很多的缺陷,率先對空戰戰術進行調整。

    當時出現的幾種編隊方式中,最有名的是三機編隊,一架長機帶兩架僚機。

    按照帝國空軍做的統計,在波伊戰爭中取得的戰果,有六成屬于三機編隊,而傳統的雙擊編隊僅占了不到兩成。

    關鍵還有,三機編隊在空戰中的損失率不到雙機編隊的一半。

    三機編隊在波伊戰爭中大行其道,跟主要使用機關炮的傳統空戰模式不無關系,本身沒什么特別之處。

    要說的話,在上次大戰期間,三機編隊戰術就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空戰戰術由技術決定!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在波伊戰爭期間很不成熟的中程空空導彈,已經具備了足夠好的性能與可靠性,對空戰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帝國空軍也根據這個變化,再次調整了空戰戰術。

    雙機編隊仍然是空戰的基礎單位,不過在此之上增加了編隊協作。

    通常情況,由兩個雙機編隊組成一個戰術單位。

    如果戰場局勢較為復雜,比如對手擁有足夠先進的技術裝備,還需要兩個戰術單位協同作戰。

    這也是空軍把中隊規模設定為8架的主要原因。

    只是現在,對手算不上強大。

    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在東邊巡邏,靠近波沙灣,負責盯住部署在巴士拉那邊的敵機。

    這么安排,其實是在照顧李天凌。

    不要忘了,李天凌之前架機返回哈立德國王軍事城,耽擱了不少時間,因此由他指揮的戰術單位留在西邊。

    “戰10b”中隊也分成2個戰術戰術單位,不過都在中低空飛行,而且位置要稍微靠前一點。

    這么部署,跟“戰10b”的性能,或者說缺陷有關。

    做為制空為主的中型戰斗機,“戰10”在設計階段,嚴格采用當時才提出來的能量機動理論。在依靠高性能發動機獲得足夠高的推重比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提高敏捷性,即增強水平機動性能。

    至于其他性能,空軍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

    “戰10”本身就是“戰11”的備胎,是低端產品,而且價格也非常便宜,沒理由提出太多要求。

    結果就是,“戰10”成為帝國空軍第一種采用鴨式布局加三角翼的戰斗機,并且憑此獲得了極為優異的敏捷性。

    要說的話,盤旋性能在第三代戰斗機當中無出其右。

    此外,在獲得大推力發動機,也就是“戰10b”上,之前不太突出的垂直機動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不過,問題也同樣突出。

    首先就是內油系數偏低,作戰半徑短,因此在多數時候,需要攜帶3具副油箱,以獲得足夠的航程與滯空時間。

    由此導致的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是副油箱與彈藥的沖突。

    三角翼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辦法設置太多的重載點,翼下掛載點數量相對偏少。

    更加要命的是,“戰10”為了獲得更快的速度,機翼相對厚度僅3。

    結果就是,因為機翼的結構強度不夠,所以沒辦法設置翼尖掛點。

    一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22噸的中型戰斗機,竟然只有9個外掛點,而且位于進氣道唇部兩側的是設備掛點,只能掛載質量在150千克以內的導航吊艙與指示吊艙,無法用來掛武器彈藥。

    也就是說,“戰10b”只有7個武器掛點。

    通常,機腹與機翼內側的三個掛點用來掛載副油箱,機翼外側的掛點用來掛載質量小的格斗導彈。

    如此一來,也就只有機翼中間的掛點能夠用來掛載中程空空導彈。

    雖然在b型上,采用了復合掛架,理論上一個掛點最多能夠掛在3枚導彈,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考慮到進行機動時產生的巨大過載,最多掛2枚導彈,而且很多飛行員并不喜歡復合掛架對飛行包線的限制。

    此外,還跟雷達與電子設備有關。

    要說的話,就是因為掛載能力不夠強,而且空軍也從來沒有把“戰10”當奪取制空權的主力戰斗機看待,對其最高的要求,也就是能跟敵機格斗,因此在電子設備上顯得非常的保守。

    “戰10b”至今都沒有使用“kk12a”的能力!

    不止是雷達不夠好,還跟欠缺數據鏈設備有關。

    按李天凌他們做的測試,“戰10b”能夠發射“kk12a”,不過只能把“kk12a”當成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使用。要把這種新式導彈的性能發揮出來,需要改進雷達與裝備16號數據鏈系統。

    當然,這也跟“kk12a”才裝備部隊有很大的關系。

    要說的話,也就只有幾支“遠征混成聯隊”的“戰11b”能夠使用“kk12a”,其他戰斗機,包括其他部隊的“戰11b”都沒有這個能力。哪怕加大推廣的力度,那也需要不少的時間。

    因為“kk6f”的性能確實不怎么樣,所以“戰10”飛行員都不喜歡中程空空導彈。

    結果就是,8架“戰10b”都沒攜帶中程空空導彈,各帶了4枚格斗導彈。

    按照李天凌安排的戰術,這8架戰斗機的任務,就是跟來犯敵機進行格斗,準確的說是負責對付漏網之魚。

    當然,首先由在高空巡邏的“戰11b”使用“kk12a”與“kk6f”對敵機進行遠距離攔截。

    只是,真正的主力,并非前出的16架戰斗機。

    在戰斗機后方,大約150千米處,一架“指8c”正在用雷達探測北面的空域,并且通過數據鏈,把信息發給附近的戰斗機。

    關鍵就是,戰場信息主要依靠數據鏈發送。

    只有在特別需要的時候,比如來犯敵機身份不明確,或者作戰命令沒得到確認,才需要通過語音頻道跟飛行員溝通。

    在數據鏈的支持下,“指8c”能夠同時引導12個戰術單位的48架戰斗機進行空戰。

    相對而言,之前的“指8b”最多能夠同時指揮12架戰斗機進行空戰。

    原因無二,“指8b”上有12個戰術指揮臺與12條通信頻道。

    顯然,這等于讓預警指揮機的作戰效率提高了4倍!

    只是,這一次的主角也不是“指8c”,而是與其一同飛行的“偵29c”電子偵察機。

    電子偵察機其實是一個籠統稱呼,稱之為“大型電子戰機”,或者是“電子干擾機”要更加貼切一些。

    簡單的說,這架與預警指揮機采用相同平臺的大型支援飛機,除了能夠探測與截獲方圓幾百千米內的電磁信號之外,還能夠用搭載的大功率干擾機對附近的電子設備,特別是雷達進行干擾。

    此外,大型飛機能在空中巡邏十幾個小時,不存在得頻繁返航加油的問題。

    雖然干擾效果比不上專用電子戰飛機,也不具備硬摧毀能力,但是在以爭奪制空權為主的戰斗中,依然具有非常巨大的價值。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能通過干擾,削弱敵機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甚至讓敵機火控雷達失靈。

    雷達無法工作,再是先進的戰斗機都只能挨揍。

    顯然,那架“偵29c”才是主角。

    爭奪制空權的戰斗,也就是圍繞著那架“偵29c”進行。

    用飛行員的話來說,只要電磁干擾發揮了作用,空戰會變得像打游戲一樣簡單。

    不過,這說的是超視距空戰。

    沒過多久,這場“游戲”開始了。

    在指示燈亮起,提醒飛行員收到了新的信息時,李天凌才掃了眼導航屏幕上的時鐘,已經是上午11點15分了。

    預警指揮機發來的敵情信息。

    一支規模龐大的敵機編隊正從納西里耶那邊飛過來,而且即將進入禁飛區,初步推測敵機的數量在40架以上。

    因為敵機很有可能采用密集編隊,而且距離預警機超過300千米,所以沒法對敵機數量做出準確判斷。

    不過,就算只有40架,那有夠多了!

    要說的話,也只有伊拉克空軍會一次出動這么多戰斗機。

    如果是在40年前,還說得過去,畢竟在那個由機槍與機關炮決定勝負的時代,數量多就肯定占便宜。

    可是現在,數量不是決定勝敗的頭號因素!

    在以導彈為主的空戰中,數量多未必就是優勢。

    相關戰術信息,直接發送給了編隊里面的每一架戰斗機。

    按照預警指揮機發來的指令,西邊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也已收到命令,將趕來參戰。

    攔截戰術非常簡單,李天凌的戰術單位在60千米處進行第一次攔截。

    此后,由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在40千米處進行第二次攔截。

    距離縮短到30千米左右的時候,2個“戰11b”戰術單位將使用“kk6f”,共同進行第三次攔截。

    接下來就進入格斗空戰階段。

    當然,前提是敵機沒被擊潰,仍然在向南飛行。

    在讓戰斗機加速的同時,李天凌通過編隊通信頻道給手下飛行員安排任務,主要就是確定開火的順序。

    預警指揮機發來的信息不夠詳細,其實不是什么大問題。

    等到距離縮短,在啟動火控雷達之后,就能夠探測到敵機的具體情況,從而獲得較為準確的火控信息。

    如果提前安排開火順序,也就是交戰戰術,就能夠大幅度縮短開火之前的準備時間。

    要說的話,除了戰斗機加速時產生的巨大過載,還真像在玩電子游戲。

    飛行員所做的,無非是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開關,像玩電子游戲一樣完成開火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過了大約10分鐘,預警指揮機發來開火指令。

    這是最后一道保險。

    在下達了開火指令之后,作戰的主動權交到飛行員手上,而且飛行員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出手。

    關鍵就是,根本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在收到開火指令的時候,與敵機機群的距離已經縮短到80千米!

    這個距離,其實有點近。

    對戰斗機這類目標,“戰11b”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在200千米左右,持續跟蹤的距離也在100千米以上。

    不過,受導彈射程限制,雷達的性能明顯過剩。

    此外,還與“偵29c”有關。

    預警指揮機下達開火指令的時候,與敵機的距離在250千米左右,如果“偵29c”開始加速前出,那么跟敵機的距離有可能已經縮短到了200千米,而這也是進行壓制干擾的最遠距離。

    再遠,干擾效果就會大幅度降低。

    三個低頭顯示屏幕右側那個,也就是電子戰屏幕上已經出現提示信息,后方有一個強電磁干擾源。

    不過,并沒有對“戰11b”產生影響。

    來襲的敵機中,飛在最前面的是一批數量在10架左右的mg29,后面是至少20架“幻影”f1,此后還有一批mg23。

    這些戰斗機其實都不算神秘。

    早在幾年之前,帝國空軍就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情報機構,獲得了這些西陸集團戰斗機的關鍵情報。

    其中就包括火控雷達的相關數據,比如工作頻率與工作模式。

    要說的話,這也是西陸集團戰斗機的最大短板。

    不管是帶頭的迢曼帝國,還是后起之秀駱沙民主共和國,或者是重振旗鼓的洛克國,都有著雄厚的制造業,卻嚴重欠缺電子工業,在電子技術領域大為落后,研制生產的雷達根本就算不上先進。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空軍被波伊空軍揍趴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李天凌根本沒有多想。

    在啟動了火控雷達之后,他只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就為3架僚機分配了目標,緊接著就開火了。

    前后就10多秒鐘,4架“戰11b”各自發射了4枚“kk12a”。

    此時,與敵機的距離已不到60千米。

    中間的雷達屏幕上,代表敵機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光點沒有明顯的變化,敵機似乎并沒有發現已經遭到攻擊。

    這就是電磁干擾的效果,敵機的雷達告警機因為干擾失靈了!

    其實不是失靈,而是被敵機飛行員關掉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大約40秒鐘之后,李天凌才長長的松了口氣。

    由他們發射的那些導彈,已經進入到末段自導階段。

    此外,再過大約20秒,另外4架“戰11b”發射的“kk12a”也將射到。

    低空,同樣是2個戰術單位的8架“戰10b”也已跟了上來,預計將在大約2分鐘之后投入戰斗。

    雖然李天凌沒下令減速,開始為剩下的4枚“kk6f”通電,準備按照預警指揮機的安排發起第二次攻擊,但是包括他在內,“戰11b”的飛行員全都知道,從現在開始,這里將成為龍的天空。

    此戰之后,主宰天空的將是帝國空軍的“霸龍”與“猛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华亭县| 泰来县| 晋州市| 吐鲁番市| 内江市| 辉南县| 九寨沟县| 黄冈市| 北京市| 济南市| 阿拉尔市| 商城县| 海晏县| 嵊州市| 西峡县| 息烽县| 和静县| 东城区| 家居| 晋城| 崇仁县| 江安县| 澄江县| 吉林省| 招远市| 邛崃市| 阳高县| 青浦区| 永嘉县| 布尔津县| 姜堰市| 托克托县| 牟定县| 博白县| 大余县| 四平市| 连南| 资阳市| 光山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