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47章 空中防線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雖然才來幾天,但是廉明陽沒有感到有哪里不適應。

    過去每年,廉明陽所在的突擊部隊都以訓練或者演習的名義,來占加拉駐扎半個月到一個月。雖然大部分時候都在訓練,但是對廉明陽這些陸航飛行員來說,也不會有游山玩水的雅興。

    其實,這附近也沒有什么可以游玩的地方。

    南面是一望無垠的雷恩沙漠,而北面是西西伯利亞高原,附近除了戈壁與荒漠,就什么都沒有了。

    還跟時節有關。

    這才是9月初,夏季剛過去,氣溫還沒降下來。雖然占加拉在大陸的腹地,已經算得上是高緯度地區,但是在雷恩沙漠里面,跟波沙灣那邊比,除了夜間氣溫稍微涼一點,白天同樣是非常炎熱。

    要說的話,關鍵也就是時間。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帝國陸軍每年都要針對可能爆發的全球大戰,特別是跟西陸集團的全面戰爭,做一次戰略級的兵棋推演,而所有推演都著重強調了一點,西陸集團必須在冬季到來之前取得勝利。

    只要進入嚴冬,任何強大的地面部隊都得趴窩。

    別看科技發展了幾十年,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的那點力量依然十分渺小。

    當然,科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也直接決定了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最晚時間。

    按照最近幾年做的推演,在氣候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不得晚于9月中旬。

    簡單的說,哪怕在東方集團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西陸集團要想取得決定性的戰略勝利都至少需要2個月的時間,在東方集團完成全面動員之前,巨大陸腹地的嚴冬一般是在11月中旬到來。

    由此就能夠推測出,西陸集團發動進攻的最晚時間就是9月中旬。

    再遲,就不可能趕在夜間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之前完成進攻行動,也就沒辦法利用冬季鞏固防線。

    當然,這樣的推演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也就是不確定性。

    比如,西陸集團的目的或許只是掃蕩駱沙聯邦共和國在西大陸這邊的國土,并沒打算進軍巨大陸。

    在進攻目的較有限的情況下,西陸集團的大軍也許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就夠了。

    只是,東方集團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防備。

    西陸集團肯定要為發動進攻進行動員,而且需要足夠的時間完成動員,因此東方集團也肯定會利用這點時間來加強防備。

    在理論上,西陸集團根本沒辦法發起戰略突襲,或者說不可能達到戰略突然性。

    那么,就算是進攻目的有限,也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綜合這些因素,總參謀部才堅持之前做的推演,把9月確定為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大限。

    當然,更有可能是9月上旬。

    同樣根據這個判斷,總參謀部還讓施授良對聯合部隊的作戰行動進行調整,把空中打擊行動延長到10月。

    如果需要,還可以繼續延長。

    簡單的說,哪怕已經完成了發動地面進攻所需要的全部準備工作,也不會在9月份發動地面進攻。

    原因無二,帝國陸軍沒法在波沙灣投入重兵的同時,加強西北戰區的防御力度。

    其實,關鍵是陸軍航空兵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的角色。

    波伊戰爭,陸軍航空兵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證明。

    帝國陸軍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數萬架直升機,也損失了數千架,直升機首次成為戰場主角。

    正是如此,有很多人把波伊戰爭稱為“直升機的戰爭”。

    直升機的出現,以及大規模應用,改變了戰爭模式。

    在波伊戰爭后,由戰略擴張轉為戰略收縮,帝國陸軍花了十多年的功夫調整在大陸戰場上的防御部署。

    整個核心,其實就是提高與增強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建立以陸航為絕對核心的現代防御體系。

    關鍵還有,直升機讓“大縱深戰略”得到升華。

    直升機在數百千米內進行快速機動的能力,把戰略縱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防御作戰的方式。

    當然,這也跟日益昂貴的技術裝備有很大關系。

    前面已經提到,“99”系列主戰坦克的造價比“80”系列貴了好幾倍,陸軍根本沒辦法做到一比一的替代。

    量產十年,“99”的總產量才剛超過7000多輛,扣除出口的,帝國陸軍的裝備量還不到5000輛,平均每年才采購500多輛。按照30年服役周期計算,“99”根本就不可能替換所有的“80”。

    其實,帝國陸軍也沒有打算用“99”替換所有的“80”。

    按照最新規劃,將保留部分“80”,并且用“99”的技術進行現代化改進,包括采用最新的熱成像儀,增加炮塔的雙向穩定系統,使用1200馬力的增壓柴油機,以及安裝爆炸反應裝甲等。

    完成改造之后,這些坦克至少還能夠再服役20年,等到下一代主戰坦克量產,再進行替換。

    這樣一來,至少能夠節省300億金元。

    帝國陸軍敢這么做,其實是因為,按照現在的作戰理論,主戰坦克在戰略防御作戰當中的價值并不大。

    坦克是強大的戰術平臺,而現代戰爭需要的是戰略平臺。

    不要忘了,坦克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地面上最強大的突擊兵器,其價值體現在進攻上。

    關鍵還有,坦克遇到了勁敵:武裝直升機。

    換個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帝國陸軍無可奈何的選擇。

    說得直接一點,沒有足夠的坦克,又要面對西陸集團的裝甲洪流,帝國陸軍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相對而言,陸航的武裝直升機表現得最為突出。

    在理論上,一架“直10”最多能夠掛載16枚重型反坦克導彈,一次出擊能摧毀16個裝甲目標!

    把導彈的命中率等因素算上,一架武裝直升機在被擊落之前,在理論上能摧毀20多個裝甲目標。

    其實,除了武裝直升機,帝國陸軍還有其他反坦克手段。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配發到一線部隊的輕型反坦克導彈,以及直接下發到班組,而且不占編制的反坦克火箭筒。

    不過,陸軍真正看中的,其實是還沒參與過實戰的激光制導炮彈。

    這種在3年之前才量產,并且交給作戰部隊測試的新式彈藥,一舉把炮兵的作戰效率提高數百倍!

    以往摧毀一輛坦克,需要耗費幾百枚炮彈,現在只需要一枚!

    可問題是,激光制導炮彈不便宜,大規模裝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至少陸軍高層覺得沒這個必要。

    雖然激光制導炮彈的命中率比普通炮彈高了數百倍,但是造價高出上千倍,在經濟上反到不劃算。

    此外就是,激光制導炮彈對使用條件有較高的要求。

    總而言之,發展到現在,帝國陸軍最主要的反裝甲手段,就是武裝直升機。

    要不然,不會投入巨資研制與采購“直10”。

    可惜的是,“直10”的產量還沒有上來。

    歸根結底,還是太貴了。

    在訂購450架的情況下,“直10”的單價是“直7”的4倍,而且維護保養的費用也高得多。

    顯然,“直10”再強大,作戰效率也肯定無法達到“直7”的4倍。

    結果就是,“直10”的產量不到100架,暫時也只提供給西北、西部與南方戰區少數精銳部隊。

    占多數的,依然是“直7”。

    現在部署在占加拉的120架武裝直升機中,就只30架“直10”,其他的全都是已經服役了10年以上的“直7”。

    所幸的是,這些“直7”都做了必要的改進,能搭載與使用重型反坦克導彈。

    當然,也不是說“直7”一無是處。

    跟“直10”相比,只能算輕型武裝直升機的“直7”的最大優勢,其實是對后勤保障的依賴程度較低,能在前沿基地長期部署,而且每次出動消耗的物資,特別是燃油比重型武裝直升機少得多。

    在高強度的反裝甲戰斗當中,“直7”才是骨干力量。

    其實,廉明陽他們也只是臨時進駐占加拉基地。

    到10月1日,如果大戰還沒有爆發,他們就將返回波沙灣,參與解放科威特,即攻打伊拉克的作戰行動。

    因為只是臨時部署,所以除了直升機之外,只送來了必要的保障設備。

    在大戰爆發后,才會通過空運送來其他的保障設備。

    只需要讓戰略運輸機飛5個架次,不存在什么問題,因此就算沒有部署到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此外,廉明陽也得到了戰區司令部的保證。

    只要大戰爆發,會在第一時間安排運輸機,把長期作戰所需要的全部保障設備與人員送到占加拉。

    當然,有沒有保證都無所謂。

    大戰爆發之后,占加拉就是該方向上的戰略支撐點,因此戰區司令部肯定會加強該地的軍事部署。

    要擋住西陸集團的裝甲洪流,就得靠部署在此的武裝直升機。

    當然,還包括同樣部署在占加拉的前線航空兵。

    如果說武裝直升機是坦克的克星,那么空軍的前線航空兵就是所有地面部隊的夢魘。

    與西陸集團前線航空兵不同,帝國空軍前線航空兵以攻擊機為主。

    至于負責制空的戰斗機,全都編在戰術航空兵里面,盡可能的部署在后方的機場上。

    原因無二,避免跟前線航空兵爭奪并不算多的前沿機場。

    當然,這跟帝國的戰斗機普遍擁有較遠的航程有關。

    不管是“戰10”還是“戰11”都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半徑,在純空優任務下甚至能達到1500千米。

    相對而言,帝國空軍的攻擊機就沒有那么遠的作戰半徑。

    做為主力攻擊機的“攻9”,在標準的對地支援掛載下,作戰半徑僅600千米,而且最好控制在400千米以內。

    有趣的是,“攻9”沒有空中加油能力,而安裝了空中受油系統的“攻9”的產量還沒有上來。

    也就是說,大部分“攻9”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這個思路,顯然是在前線為攻擊機加油的風險實在太大,而且專用攻擊機也不可能靠后部署。

    不過,“攻9”的反裝甲能力非常強悍,甚至可以說有點變態。

    這種從一開始就按照“打坦克”思路設計的攻擊機,可以看成是一門能飛行的40毫米加特林機關炮。

    簡單的說,“攻9”的設計工作就是圍繞40毫米6管加特林機關炮展開的。

    為了這門加特林機關炮,設計師可以說是費盡周折。

    因為重量太大,而且開火時的后坐力非常驚人,所以只能安裝在機腹,不得不把機首抬高了半米。原本應該裝在后機身的2臺發動機也被擠到外面,呈60度夾角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前上方,而垂直尾翼只能一分為二,而且安裝在水平尾翼兩端。前機身,為了給飛行員更好的視野,駕駛艙移到了機鼻處。

    總而言之,“攻9”的外形可以說奇丑無比。

    只是,也物有所值。

    這門40毫米機關炮在設計的時候,就只有一個要求:打穿坦克的頂甲。

    在使用鎢芯穿甲彈的情況下,能打穿2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別說過去的坦克,就連最新式的“99”,其頂甲的等效厚度也只有150毫米,而且還是在設計的時候專門加強之后的結果。

    依靠這門機關炮與1200發炮彈,一架“攻9”能夠掃滅一個裝甲營。

    關鍵還有,為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說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針對低空作戰,必然要面對數量眾多的小口徑高射炮與高射機槍,所以“攻9”在關鍵部位都敷設了符合裝甲,理論上能夠抵抗30毫米高爆彈的直接攻擊。

    此外,“攻9”的所有關鍵設施,都有極高的設計冗余。

    在理論上,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讓攻擊機保持足夠的飛行速度,而且采用的平直翼有極高的升阻比。

    總而言之,“攻9”在問世之后立即獲得了空軍的青睞。

    如果說有什么缺陷,也就是前四個批次的“攻9”沒有使用制導武器的能力,只能用鐵殼炸彈與火箭彈執行打擊任務,要后面三個批次的“攻9”與“攻9”才具備掛載與使用空地導彈的能力。

    所幸的是,西北戰區這邊全是后面批次的“攻9”,而且前幾個批次的“攻9”集中部署在預備役部隊。

    可見,撐起西北防線的,其實就是以陸航的武裝直升機,以及空軍的前線攻擊機為主的空中力量。

    這套完全以空中力量為主的防御體系,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面,從沒接受過戰火考驗。所有與之相關的理論戰術,全都來自演習與推演。

    或許,檢驗的機會就要到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丹东市| 垣曲县| 桐梓县| 资中县| 成武县| 甘南县| 揭东县| 天门市| 屯门区| 赫章县| 永丰县| 昌黎县| 蓝山县| 大新县| 绿春县| 昌平区| 独山县| 重庆市| 天峻县| 太湖县| 界首市| 宽甸| 灵山县| 蚌埠市| 枣阳市| 伊宁县| 宁海县| 福海县| 克什克腾旗| 龙州县| 广德县| 梁山县| 寿宁县| 弋阳县| 桐乡市| 凤翔县| 福建省| 金阳县| 黄大仙区|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