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49章 奔赴前沿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燕子01收到,航向285,第331區域,阻擊敵裝甲部隊!”

    說完之后,廉明陽敲了敲前面的玻璃擋板,提醒了坐在前面的姜尚貴。

    與串列雙座戰斗機不同的是,在武裝直升機上,飛行員坐在后面,坐在前面的是武器操作員。

    這么安排,是因為武裝直升機主要在低空飛行,后座的視野更加開闊。

    至于呼叫代號,是由基地司令部安排,跟廉明陽他們沒多大關系,也只是為了方便指揮協調。

    在姜尚貴著手為戰斗做準備,其實是調出飛行地圖,找到第331區域,并且了解該區域的大致情況的時候,廉明陽啟動了數據鏈系統,把“指10”發來的作戰命令與戰場信息發給編隊里的其他直升機。

    其實,主要是必須由大隊長,也就是廉明陽親自確認的作戰指令。

    至于戰場信息,其他武裝直升機有數據鏈設備,能自行獲取。

    對第331區域,廉明陽是再了解不過。

    該區域就在伏爾加斯基北面,河的對岸就是伏爾加格勒,而且所處地端恰好在伏爾加河大轉角的上游。

    因為該河段的水流相對來說較為平緩,還避開了擁擠的城市,在渡河之后就能夠圍攻伏爾加斯基,并拿下至關重要的橋頭堡,讓大部隊更加順利的渡河,所以該區域一直是重點防御的地段。

    不過,也是最難防守的地方。

    原因也很簡單,東岸這邊是一馬平川,而且有數百米的沖擊平原,根本就沒辦法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

    把防線后撤幾百米,防御效果將大打折扣。

    要說的話,在戰術層面上根本守不住。

    幾輪火力準備之后,工程部隊能在火力掩護下架設浮橋,而等到東岸的守軍反應過來的時候,西邊的裝甲部隊已經沖了過來。

    何況,西駱沙陸軍有不少的兩棲坦克與兩棲裝甲車。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西駱沙陸軍為了克服伏爾加河對進攻造成的影響,一直很注重兩棲裝甲力量。

    按照西駱沙陸軍的進攻理論,首輪突擊根本就沒有把伏爾加河算進去,必須在發起突擊之前拿下。

    要說,沒有哪個國家比西駱沙陸軍更重視兩棲坦克。

    可見,如果西駱沙陸軍首先投入兩棲裝甲部隊,特別是突擊能力不差,應付碉堡掩體綽綽有余的兩棲坦克,那么在工程部隊開始架設浮橋之前,就能夠奪取河灘陣地,并大幅度降低渡河作戰的難度。

    在理論上,一個多小時就足夠了。

    這也符合戰術想定。

    用2個小時的時間拿下河灘陣地,等到主力裝甲部隊過河的時候,就已經天亮,也正好向東方集團的縱深防線發起突擊。

    現在是5點30分,離天亮也就只有半個多小時了。

    如果作戰指令沒錯,那么西駱沙的主力裝甲部隊有可能已經過河。

    這次要面對的,很有可能是80。

    按戰前的情報,部署在伏爾加格勒的是第1近衛軍,其中包括了西駱沙陸軍最精銳的第9裝甲師。

    該師不但最先裝備80b,也最先獲得80。

    這種坦克,不但配有爆炸式反應裝甲,還有射程達到5千米,能攻擊武裝直升機的炮射導彈。

    這種炮射導彈,有著非常巨大的威脅。

    在某種程度上,帝國陸軍要求重型反坦克導彈的射程不得低于8千米,也就是為了壓制這種射程達到5千米的炮射導彈。

    簡單的說,就是盡可能的讓武裝直升機遠離能夠發射炮射導彈的坦克。

    不過,按軍情局提供的情報,這反到不是主要威脅。

    即便是最新式的80坦克,也嚴重欠缺夜戰能力,而且配套的光學瞄準設備,遠距離交戰的命中率很不理想。

    同樣是由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即便在理想狀態之下,80使用9119對5千米外裝甲目標的命中率都只有六成,而在實戰情況下,特別是對付高速飛行的直升機,命中率恐怕連一成都沒有。

    很都時候,更像是一種心理安慰,讓坦克兵在面對武裝直升機的時候不用感到害怕。

    此外,配發給部隊的炮射導彈也不是很多。

    即便在第9裝甲師,也只有少數指揮官座車配備有炮射導彈,而且80最多也就只能攜帶4枚。

    不為別的,坦克里面就只有4個用來放置導彈的儲存筒。

    在實際使用中,9119也主要用來對付裝甲目標,特別是配備有重型反坦克導彈,能在數千米外開火的步兵戰車。

    要說威脅,其實是伴隨坦克作戰的自行高射炮,以及代號“通古斯卡”的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

    至于前者,也就是s234“石勒喀”自行高射炮,沒什么好介紹的。

    波伊戰爭期間,帝國陸軍航空兵就吃夠了高射炮的苦頭,有上千架直升機被這種原本算不上先進的高射炮擊落。

    此后,在兩伊戰爭期間,雙方的“石勒喀”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即便到了現在,都還有大批這種高射炮都在伊拉克軍隊,而且在之前一個月里擊落了數架聯軍的作戰飛機。

    “直10”的防護設計,針對的就是“石勒喀”的23毫米機關炮。

    不要忘了,“直10”的關鍵部位都能抵擋23毫米高爆彈的直接攻擊,而且次要部位在中彈之后能正常工作半小時以上。

    關鍵還有,“石勒喀”確實是落后了。

    主要就是,缺乏先進的火控系統,在對付超低空目標的時候,因為反應慢,所以作戰效率并不高。

    此外,23毫米機關炮的有效射程還不到3000米。

    別說“直10”有射程高達8千米的“連弩”28重型反坦克導彈,廉價的80毫米火箭彈也有3000米的射程。

    相對來說,2s6“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統才是真正的威脅。

    做為用來替換“石勒喀”的自行防空系統,“通古斯卡”不但用2門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30毫米機關炮替換了4門23毫米機關炮,大幅度提高了對付低空目標的火力強度,擁有了摧毀武裝直升機的能力,還整合了2套總共8枚9311型近程防空導彈,解決了射程不如反坦克導彈的問題。

    要說的話,“通古斯卡”就是針對“直10”而誕生的。

    面對“直7”這樣的輕型武裝直升機,“石勒喀”哪怕不算先進,也勉強夠用,至少擁有足夠的威脅。

    只有面對“直10”這類重型武裝直升機,才需要更先進的防空系統。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通古斯卡”其實是為了對付“直10”,由西陸集團支持西駱沙陸軍研制的新式防空系統。

    該系統首次讓陸軍獲得了有效的野戰防空能力!

    當然,9311能對付的可不止是武裝直升機,還包括空軍的攻擊機,以及飛行高度在5000米以下的戰斗機。

    這也是在戰前,基地司令部重點提到,需要優先打擊的地面目標。

    這道命令不止是下達給陸航,同樣下達給空軍的前線航空兵。

    只要發現“通古斯卡”,不但要立即匯報,還必須立即發起攻擊。

    對于能否即便“通古斯卡”,即便是廉明陽都沒有多大把握。

    其實,帝國陸軍也有類似的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而且性能不比“通古斯卡”差,甚至可以說還要更好一些。

    在去年的“西進”演習當中,廉明陽他們就吃過虧。

    按對抗演習得出的結論,在雙方作戰體系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武裝直升機跟先進的自行防空系統的交換比在3到5之間。

    這是什么概念?

    一套“通古斯卡”的采購價格不超過1000萬金元,一輛導彈發射車,大概就在100萬左右。

    5輛,也才500萬金元,而“直10”的軍方采購價格都超過了1000萬金元。

    關鍵還有,“直10”與主戰坦克的交換比在20以上!

    廉明陽并不想遇到“通古斯卡”,不過真要遇到了,那也沒辦法。

    “大隊長,看上面!”

    在得到僚機飛行員的提醒后,廉明陽才抬頭朝天上看去。

    天空已經泛白,只是陽光還沒灑到地面上。

    僚機飛行員不是喊他看日出,而是看那些在高空飛行的作戰飛機。

    全都是向西邊飛行的重型戰斗機。

    不過,總共就只有幾架,看上去像戰術偵察機。

    應該就是執行偵查任務的“戰8”。

    雖然“戰10”與“戰11”都已經大批量服役,但是因為裝備的數量太多,所以仍然有大量“戰8”在服役。

    算上預備役部隊的,總共還有差不多2000架。

    這些戰斗機除了承擔一部分訓練之外,大部分被改造成多用途戰斗機,在大規模戰爭當中充當攻擊機使用。

    不過,最有價值的其實是專用偵查型,而“戰8”是最新的戰術偵察型。

    雖然性能不算先進,但是用來執行戰術偵查任務依然是綽綽有余。

    在掛上2具偵查吊艙與3具副油箱的時候,作戰半徑超過1200千米,而且在拋掉副油箱后,高空飛行速度能夠達到2馬赫,在低空也有11馬赫,并不比現役的第三代戰斗機差多少。

    當然,關鍵是偵查吊艙。

    依靠偵查吊艙,“戰8”最遠能在60千米之外獲得清晰的戰場圖像,即便低空飛行也能讓拍攝距離達到20千米。60千米的距離超過大部分戰區級防空導彈的射程,20千米則在大部分近程導彈的射程之外。

    至于戰術偵察機的價值,自然是不用多說。

    別看天上還有偵察衛星,而且“指10”這類聯合指揮機能在幾百千米外活動,但是說戰術偵查,依然還是得看偵察機。道理很簡單,偵察衛星沒辦法提供實時情報,而聯合指揮機數量少,且合成孔徑雷達很難辨別出裝備的具體型號。只有戰術偵察機,能獲得與提供準確的戰場情報。

    不然,帝國空軍也不會保留數百架戰術偵察機。

    在大規模戰爭當中,這些偵察機的使命就是在攻擊部隊前面趕到戰場,搞清楚敵人投入的兵力與進攻的方向等戰場情況。

    與過去不一樣的是,“戰8”使用的數字照相機,可以用專門為偵察機開發的高速情報數據鏈,把拍攝到的照片以數字信號的方式發送給后方的作戰平臺,也就不存在需要返航與沖洗底片的問題。

    要說的話,這也是一大進步!

    簡單的說,讓戰術偵查的時效性由過去的幾個小時,提高到了現在的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

    千萬不要小看。

    如果需要等待幾個小時,才能夠拿到戰術情報,那么在做防御部署的時候,指揮官必須做出預判。

    縮短到幾分鐘,讓指揮官能夠根據戰場局面的變化,實時對部署進行調整。

    其實,現代戰爭的指揮藝術,就是朝著“實時化”方向發展。

    帝**隊展開的第三次軍事革命,其核心就是加強偵查、通信與指揮系統,以實現“發現即摧毀”的終極目的。

    用在偵察機上的數字照相機,就是這套理論的產物之一。

    也就是數字照相機,讓戰術偵察機重新受到了重視。

    只是,在戰線后方肯定有一架預警指揮機,或者是專職通信中轉飛機,負責接受與轉發戰術偵察機發送的戰場信息。

    更有可能是一架專門的情報支援飛機。

    不出所料,在大約半個小時之后,這些信息就會通過數據鏈,發送到廉明陽駕駛的武裝直升機上。

    到那時候,就能夠知道前方有沒有“通古斯卡”了。

    可見,這是一種全新的交戰方式。

    在機械化戰爭時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火力。比如在上次大戰期間,強大的火力往往能夠消滅所有對手。在很多時候,指揮官也情愿選擇通過火力打擊來達到作戰目的,而不是去想別的辦法。

    進入電子化時代后,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情報。

    在波沙灣那邊,就已經證明了情報的價值。準確的戰場情報,不但能大幅度提高火力打擊的效率,還能夠降低對火力的需求。當打擊效率有足夠的保證,過剩的火力反到成了一種負擔。

    繼續發展下去的話,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有戰場信息。

    前幾年的聯合演習,以及還沒結束的波沙灣戰爭中,帝**隊已經驗證了新的戰術。

    像廉明陽這些參與了作戰行動的官兵,更加是親身領會了電子時代的強大之處。

    關鍵就是作戰效率。

    在機械化時代,即便是最為強大的攻擊機,出動一次能夠摧毀幾輛坦克就很不錯了,而現在的武裝直升機,出動一次能夠摧毀十多輛坦克,而“攻9”這樣的專用攻擊機,反裝甲作戰能力更加驚人。

    說得直接一點,電子時代的軍事力量,是能夠碾壓機械化時代的強大存在。

    那么,戰線對面的敵人,也已經進入電子時代了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邻水| 乐亭县| 大悟县| 德安县| 长沙市| 武陟县| 张家港市| 常德市| 县级市| 伊金霍洛旗| 汶川县| 鄯善县| 石屏县| 安龙县| 上林县| 双柏县| 和平县| 上林县| 安阳市| 永城市| 金华市| 泾源县| 宾阳县| 扬中市| 密云县| 丹寨县| 大田县| 手游| 沙坪坝区| 桐乡市| 武山县| 天长市| 策勒县| 白山市| 巫溪县| 和田市| 陕西省| 高阳县| 密山市| 宁南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