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87章 防空中堅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雖然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艦隊,還有最龐大的艦載航空兵,乃至最先進的高射炮,但是帝國海軍卻沒有滿足,第一個投資開發防空導彈,而且第一個裝備防空導彈,還第一個在實戰當中使用防空導彈。

    要往根本上講,就是為了保護好航母。

    進入噴氣時代之后,大口徑高射炮就成了擺設,急需一種效率更高的防空武器來增強艦隊防空。

    防空導彈由此誕生。

    只是,防空導彈并不是無所不能。

    早在20多年之前,帝國海軍就發現,限制防空導彈作戰效率的不是防空導彈本身,而是控制防空導彈的火控系統,而且以雷達為主,即能不能及時的發現威脅,并且準確的引導導彈發起攻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帝國海軍率先找到了航母戰斗群的“阿喀琉斯之踵”。

    按照當時做的推演,只需30枚反艦導彈,就能突破航母戰斗群的防空,干掉包括航母在內的主要戰艦。

    哪怕無法擊沉航母,也能讓航母喪失作戰能力。

    雖然要組織30枚反艦導彈同時發起攻擊,準確說是同時到達航母戰斗群附近,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但是不是沒辦法實現,而且相對于防空來說,投入足夠的反艦導彈發起攻擊更加容易。

    這就是西陸集團后來提出的飽和攻擊戰術。

    至于帝國海軍為什么研究反航母戰術,除了需要找出航母的缺點,然后有針對的進行彌補外,也跟敵人的航母有關。紐蘭共和國同樣擁有大型航母,有打造強大海軍與挑戰梁夏帝國的實力。

    在這個背景下,帝國海軍開始尋找增強防空的辦法。

    就像開始說的,要加強的不止是防空導彈,而是包括以雷達為核心的整套防空系統。

    這個時候,一項來自狹夷皇國的發明,引起帝國海軍的高度重視。

    沒錯,就是相控陣雷達。

    說得專業一點,叫“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嚴格說來,梁夏帝國的工程師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相關原理,而且在波伊戰爭期間制造了兩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在當時,帝國海軍甚至在試驗艦上測試過相控陣雷達,只是因為太龐大而不得不放棄。狹夷皇國發明的,其實是能讓相控陣雷達小型化,并具備實用價值的晶體射頻管。

    與傳統的雷達相比,相控陣雷達的優勢非常的突出,包括掃描周期短,以及能夠把波束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從而獲得更強的探測能力。理論上,還能夠取代照射雷達,引導與控制防空導彈。

    相控陣雷達的誕生,直接解決了艦隊防空頭號難題。

    在此基礎之上,帝國海軍著手設計與建造了全球首種配備相控陣雷達,而且以此為核心的防空巡洋艦。

    不過,也不是一帆風順。

    秉承一貫傳統,帝國海軍在最初的時候把目標放在技術水準更高,實現難度更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上。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想一步到位。

    可惜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門檻太高了,當時的技術,根本就制造不出合格的射頻管。

    當然,就算能夠造出來,也肯定貴得讓海軍買不起。

    要說的話,也就是這個選擇,讓帝國海軍走了不少彎路,不但耽擱了幾年時間,還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最突出的就是,因為雷達系統的價格居高不下,又沒法獲得更多撥款,所以海軍只能在戰艦上做文章,想盡辦法降低艦體的建造成本,把防空巡洋艦的總體造價控制在一個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

    主要是讓論議兩院的大老爺接受。

    結果就是,海軍連續提交了幾套設計方案,全都因為總體造價太昂貴,在論議兩院就被否決掉了。

    在折騰這些的時候,帝國海軍逐漸認識到,追求高大全的想法本身就很不現實。

    不止是防空巡洋艦本身,還包括雷達。

    要往根本上講,當時的電子技術,如果堅持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不但雷達本身的造價降不下來,還會因為雷達尺寸過于龐大與質量太大,需要占用更多的噸位,還會對供電與制冷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也就只能提高搭載平臺的噸位,從而導致配套的防空巡洋艦的造價居高不下。

    可見,還是帝國海軍的要求太高。

    如果降低對雷達的要求,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帝國海軍才決定,不再強調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接受性能差一些的無源相控陣雷達。

    當然,這個“差一些”也只是跟有源相控陣雷達比。

    跟過去的機掃雷達相比,無源相控陣雷達依然非常先進。

    只是,之前耽擱的時間,肯定追不回來了。

    要命的是,大批在大戰結束后建造的防空戰艦,到了即將退役的時候,帝國海軍急需新的防空巡洋艦。

    按照帝國海軍在當時提交的報告,需要在10年之內建造40艘防空巡洋艦,用來替換退役的老舊防空戰艦。如果把設計與建造時間算進去,就要做好在4年到6年之內建造40艘防空巡洋艦的準備。

    顯然,這根本就辦不到!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不得不對一批老舊戰艦進行現代化改進,把服役的時間延長10年到15年。

    關鍵依然是抓緊建造新式防空巡洋艦。

    對雷達系統的要求降低,也意味著可以采用更小的艦體。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也只能因陋就簡,由浦州的海軍艦船設計院,用了不到6個月就完成了總體設計。

    因為造價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說便宜,所以該方案在論議兩院立即獲得了批準。

    這就是“青州”級,全球首種配備相控陣雷達的巡洋艦,也是帝國海軍在戰后建造數量最多的巡洋艦。

    要說的話,“青州”級還是帝國海軍在戰后建造的噸位最小的防空巡洋艦。

    其滿載排水量,只有可憐的11600噸,比不上重巡洋艦,更別說跟大戰期間那些大型巡洋艦相比。

    為了有面積更大的甲板,安裝更多高射炮或者防空導彈,好給航母提供足夠的掩護,帝國海軍在戰后建造的防空巡洋艦,就從來沒有限制與控制過噸位,滿載排水量全都在20000萬噸以上。

    哪怕是那些在設計的時候定型為驅逐領艦,后來升級為巡洋艦的,也高達15000噸。

    這11600噸的體量,根本不夠看。

    很簡單,“青州”級本身就是海軍的備胎。

    其實,在動工建造之后,帝國海軍也沒有把“青州”級當成主力看待。

    以當時的情況,帝國海軍依然希望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成熟之后,能夠建造性能更強大的防空巡洋艦。

    關鍵就是,在設計“青州”級的時候,基本是一切從簡。

    比如,原本配套研制的,用來照射目標的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就因為資金不足,其實是技術不夠成熟而不得不取消。因為無源相控陣雷達沒法進行火控照射,所以只能為“青州”級配備4部波段照射雷達。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即便是采用分時照射引導技術,也就只能同時控制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

    這個數量,其實不算多。

    按帝國海軍的編制,一支航母戰斗群最多就只有2艘防空巡洋艦,而且要承擔幾乎所有遠程防空任務,因此按照對付30枚反艦導彈計算,一艘巡洋艦至少要具備同時攔截15個目標的能力。

    帝國海軍之前設計的防空巡洋艦,都有16條火力控制通道,“青州”級僅此一半。

    此外,“青州”級配備的是射程只有120千米的8“逐日”中遠程防空導彈,而不是射程達到200千米的9。同樣是受艦體尺寸的限制,“青州”級只在前后甲板上各安裝了一套雙聯裝發射系統,且一次只能發射4枚導彈。雖然其再裝填時間僅為15秒,但是火力密度顯然是嚴重不足。

    也就是只有2部發射架,才只設置了4部照射雷達。

    在設計的時候,為了把排水量降低100噸,甚至放棄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如果不是部分高級將領軍堅決反對,并且趕在動工建造之前讓設計院修改了方案,在艦尾平臺上安裝了兩套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青州”級很可能成為帝國海軍第一種,甚至是全球第一種不具備制海作戰能力的巡洋艦。

    不過,這并不是完全的沒有道理。

    舍棄反艦導彈,其實是為了保住更重要的反潛作戰能力。

    對帝國海軍的戰艦來說,制海作戰從來都不是主要任務。

    不要忘了,帝國海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艦載航空兵,有數百架艦載攻擊機,還有數百架能夠執行打擊任務的艦載戰斗機,因此就算要執行制海任務,對付敵人的艦隊,根本輪不到護航戰艦出馬。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帝國海軍就很少讓戰艦去執行對海作戰任務。

    只要允許,艦隊指揮官會首先考慮出動艦載航空兵,用炸彈與魚雷干掉敵人的戰艦,現在是空射反艦導彈。

    護航戰艦只有兩個職責,防空與反潛。

    要說的話,后者更重要。

    反艦導彈,特別是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誕生前,帝國海軍所面對的防空威脅其實算不上嚴峻。

    依靠數量眾多的艦載戰斗機,就能夠對付那些掛著鐵殼炸彈的攻擊機。

    相比之下,來自海面下的威脅從來沒有減弱過。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統計,在上次大戰中損失的航母,有接近一半是被潛艇擊沉,被飛機炸沉的反到沒有這么多!

    雖然帝國海軍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水下艦隊,還有性能最好的大型攻擊潛艇,但是反潛的壓力從來都沒有減輕過,因此帝國海軍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任何一艘遠洋戰艦都得具備完整的反潛作戰能力。

    不止是反潛護衛艦,還有防空巡洋艦。

    帝國海軍的通用驅逐艦,幾乎全的是貨真價實的反潛驅逐艦,而真正的防空驅逐艦反到沒有幾艘。

    正是如此,如果必須得做出取舍,那么舍棄的就肯定是制海作戰能力。

    總而言之,帝國海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把原本充當備胎的“青州”級放到了主角位置上。

    所幸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在第一批8艘建成之前,能大幅度提高導彈發射速度的垂直發射系統誕生,火力密度不再是問題。

    從第9艘開始,“青州”級用布置在上層建筑前后,2套共計128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取代了前后兩套導彈發射架,后來還拆掉了反艦導彈發射架。至于前8艘,都在中期大修的時候接受改進。

    此后,還開發出中段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從而在不增加照射雷達的情況之下,把一次引導的導彈提高了一倍,達到32枚,基本上達到了海軍提出的,同時攔截16個目標的戰術指標。

    當然,8“逐日”也通過采用尺寸更大的助推器,提高了射程。

    最新的8,最大射程已經超過了200千米。

    此外,海軍還在開發高速數據鏈。

    在理論上,今后可以由“指6”這類艦載預警機控制與引導戰艦發射的防空導彈,攔截視距之外的目標。

    這樣一來,就能擺脫照射雷達的限制,繼續提高防空導彈的射程。

    關鍵還有,由艦載預警機控制與引導,防空導彈能攔截海天線以下的目標,不再受地球表面曲率影響。

    總而言之,得益于技術進步,“青州”級的戰斗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為能夠為航母提供足夠有效的防空掩護,反潛作戰能力也非常強大,所以噸位不足的問題,早就被海軍拋到腦后。

    只是,噸位不足限制了“青州”級的改進潛力,還降低了官兵的生活水準。

    不過,這些都能夠忍受,畢竟“青州”級足夠便宜。

    迄今為止,帝國海軍分3批訂購42艘“青州”級,已有34艘交付與服役,其中26艘編在航母戰斗群里,有8艘正在進行服役前的適航驗收,還有8艘在建造當中,而且帝國海軍很有可能會增加訂購數量。

    按去年擬定的造艦計劃,防空巡洋艦總共要達到86艘,除掉22艘還沒到退役年限的老式巡洋艦,其他64艘全都是“青州”級,因此就算大戰沒爆發,至少都要訂購22艘這種巡洋艦。

    當然,造就“青州”級的是雷達。

    過去,限制“青州”級建造規模的同樣是雷達。

    所幸的是,在形成規模效應之后,不但艦體的造價得已降低,雷達的采購價格也是高臺跳水。

    關鍵還有,對防空的需求是永無止境。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不得不認真考慮,把相控陣雷達用在更多的戰艦上面,以提高艦隊的綜合防空戰斗力!

    帝國爭霸&p;;p&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遵义县| 博客| 永春县| 安义县| 天津市| 丰原市| 苍山县| 富蕴县| 双流县| 巴林左旗| 仲巴县| 平度市| 林芝县| 宽城| 抚顺市| 淄博市| 开平市| 波密县| 平泉县| 榕江县| 民乐县| 平遥县| 依安县| 资中县| 张家界市| 临潭县| 大方县| 丹凤县| 河东区| 博湖县| 阿城市| 宿松县| 西乌珠穆沁旗| 桐梓县| 新建县| 新昌县| 盖州市| 青海省| 河西区|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