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245章 空中炮艇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傍晚,收到前線指揮官發回來的報告之后,劉尊山繃緊了的神經才稍微放松了一點。

    苦戰3個小時,前線將士依靠輪番到來的空中支援,在下午5點左右挫敗了梵軍的全面進攻。

    到此,梵軍在10日白天發起的反擊行動正式宣告結束。

    在持續了大半天的戰斗當中,梵軍的傷亡人數超過了3000,帝國陸戰隊也有74名官兵陣亡,大約200名官兵負傷,此外還有上千平民被戰火波及,不過其中有不少是武裝起來的民兵。

    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空中支援。

    只是,在下午為提供支援的空中力量,并不是來自空軍,也不屬于陸軍航空兵,而是隸屬特種作戰司令部。

    分成3個批次投入戰斗的18架“運-9EA”火力支援機。

    其實,也就是常說的“炮艇機”。

    當初,在獲知紐蘭共和國秘密研制AC-130“幽靈炮艇”的消息之后,帝國空軍與帝國陸軍對這種搭載火炮的運輸機都不是很感興趣,或者說沒有發現其存在的價值,也可以說成是帝國軍隊不存在類似需求。

    道理也很簡單:紐蘭軍方投資研制“幽靈炮艇”是用來對付藏在叢林里面,跟正規軍打游擊戰的小股敵人,尤其是南孤大陸那些獲得梁夏帝國暗中扶持,專門跟紐蘭共和國對著干的游擊隊。

    簡單的說,“幽靈炮艇”面對的其實是低烈度戰爭。

    如此一來,運輸機所存在的問題,比如飛行速度慢、飛行高度低、生存能力與機動性能都很差勁,就顯得不是那么突出。相反的,航程遠、續航時間久、載重大與飛行穩定等優點得到放大。

    此后的實戰也證明,在低烈度戰斗中,炮艇機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可問題是,在正規戰爭當中,炮艇機有多少價值呢?

    顯然,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其實,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戰后期,當時的帝國陸軍航空兵就有類似的設想,還進行了積極的嘗試。這就是,在大型運輸機的艙門處安裝機關炮,在空降作戰行動當中為深入敵后的傘兵提供空中支援。

    按當時的作戰設想,由運輸機改裝的炮艇機能跟隨運輸機群作戰,在整個空降作戰行動中為傘兵提供火力支援,包括在空降開始前壓制敵人的防空火力,以及在空降行動中阻擊敵人的地面部隊。

    憑借巨大的載彈量,以及更久的續航時間,炮艇機的作戰效率高于攻擊機。

    只是,在大戰后期,就沒有進行過像樣的空降作戰。

    至于那些緊急改裝的炮艇機,除了由博物館保存的幾架,其他的全都按照過剩軍事物資處理掉了。

    其中一些就輾轉落到忒爾共和國手中。

    在隨后爆發的波伊戰爭當中,特別是戰爭初期,在對付缺乏防空手段的波伊游擊隊的戰斗中,這些炮艇機的表現得非常搶眼。尤其是在地形復雜的山區,炮艇機憑借巨大的載彈量與良好的低速性能,發揮出遠遠超過攻擊機的作戰能力。在很多時候,甚至是唯一能持續存在的壓制力量。

    有趣的是,也就是在波伊戰爭初期的突出表現,讓紐蘭空軍認識到了炮艇機在低烈度戰爭當中的價值。

    相反,帝國空軍反到是不為所動。

    當然,這也能理解。

    在最初的幾年,波伊戰爭其實是一場地區沖突性質的低烈度戰爭。在忒爾共和國決定從波伊地區撤軍之前,帝國當局就沒有考慮過要出兵干預。當時甚至沒有想過要為忒爾共和國提供軍事支援,更加不要說直接出兵參戰。那些在戰場上表現突出的武器裝備,自然難以得到帝國軍方的認同。

    當時,帝國當局所設想的下一場戰爭,其實就是第三次全球大戰。

    在全球大戰中,針對低烈度戰爭的炮艇機,未必有存在價值,畢竟面對愈發先進的防空系統,速度慢得出奇的炮艇機就是飛行的靶子,別說是遠程防空導彈,單兵防空導彈就能把炮艇機揍下來。

    事實已經證明,帝國面對的不僅僅是全球大戰。

    出兵波伊地區之后不久,帝國軍方就清楚的認識到,需要炮艇機這樣的空中平臺來對付神出鬼沒的游擊隊。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帝國空軍與陸軍共同出資,以“運-9”為平臺研制炮艇機。

    雖然帝國軍方從來沒有承認,但是以戰術運輸機為平臺,足以證明在設計的時候借鑒了紐蘭共和國的“幽靈炮艇”。也正是如此,帝國空軍的炮艇機在很多方面跟“幽靈炮艇”非常的相似。比如說,主要武器是1門采用短身管的100毫米火炮,副武器1門40毫米速射炮與2門25毫米加特林機關炮。因為25毫米機關炮被東方集團淘汰,所以后期型換成13毫米加特林機關槍。

    當然,憑借更大的載重量與內部空間,帝國空軍的炮艇機能夠搭載更多的彈藥,裝載更多的燃油,獲得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如果是執行戰場巡邏任務,還能夠通過空中加油延長滯空時間。

    要說的話,帝國軍方最初的設想,就是把火炮裝到運輸機上,解決射程不夠遠、彈著精度不夠高與射界受到限制等問題。至于具體的使用戰術,反到是次要問題,至少在立項之前沒有認真思考。

    結果,戰術應用成了炮艇機正式列裝的攔路虎。

    簡單的說,到底是編入空軍的戰術航空兵,還是編入陸軍航空兵?

    對此,雙方是各執一詞。

    空軍提出的理由很直接:炮艇機由戰術運輸機改造而來,屬于固定翼飛機,因此肯定歸屬于空軍。

    只是,陸軍也提出了一個非常充分的理由。

    炮艇機在本質上就是飛行的炮兵,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也就理應由陸軍管轄。

    這場爭論,足足持續了3年!

    在爭論結束的時候,波伊戰爭也已進入到收尾階段。雖然在正式列裝之前,空軍與陸軍就已經在私下妥協,把十幾架用于測試的炮艇機送往波沙灣,參與了作戰行動,但是到波伊戰爭宣告結束,空軍與陸軍都沒有在炮艇機的管轄權上達成一致,也就沒有能夠在論議兩院獲得撥款。

    等到波伊戰爭結束,就更加不可能獲得撥款了。

    當然,經過波伊戰爭的考驗,對炮艇機的戰術價值,空軍與陸軍的態度是高度統一。

    以炮艇機在波伊戰爭后期的表現,哪怕是在大規模戰爭當中,炮艇機依然有很高的戰術價值。特別是在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炮艇機能為地面部隊提供更加持久,而且更加精準的火力支援。

    關鍵就是,在電子火控系統的控制下,100米火炮的彈著誤差不會超過25米,如果使用40毫米速射炮,甚至能對距離防線15米的敵人進行火力壓制。相對的,80毫米火箭彈的誤差都超過了25米,而通常使用的250千克級炸彈的殺傷范圍超過50米,而500千克級炸彈更是高達150米。

    至于威力,那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別說100毫米火炮,與“攻-9”搭載的那門加特林機關炮共用彈藥的40毫米速射炮就能夠摧毀絕大部分地面目標。

    為了能夠獲得撥款,空軍與陸軍各自做出退讓。

    炮艇機依然歸屬于空軍,編入支援航空兵,只不過由特種作戰司令部管轄,而該司令部在名義上隸屬總參謀部,實際則由陸軍司令部領導,比如一直是由陸軍司令部委派的上將擔任最高指揮官。

    只是,直到周涌濤成為帝國首輔,炮艇機項目才獲得了重生。

    斯蘭內戰后期,炮艇機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其價值總算得到承認。

    在后期的作戰行動當中,帝國派遣的炮艇機成為了斯蘭國防軍最可靠,甚至是唯一能依靠的支援力量。幾乎所有的地面進攻行動,都是在炮艇機的支援與掩護下進行,絕大部分高價值目標由炮艇機摧毀。

    正是如此,在新歷的145年,帝國空軍與陸軍再次聯手,研制新式炮艇機。

    只是,最后依然選擇用“運-9”做為搭載平臺,只不過是最新的E型,而且對部分子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比如加厚了機身裝甲,關鍵部位能夠抵擋20毫米炮彈的直接攻擊,正常起飛重量比“運-9E”增加了大約5噸,為此采用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保證巡航速度等性能不會降低。

    不過,最為主要的改進之處,其實是武器系統。

    以“幽靈炮艇”為代表,哪怕是最新式的AC-130U,其主要武器都是火炮,前后幾個型號所做的改進,也就是通過采用更加先進的火控系統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并沒有拿火力系統做文章。

    當然,帝國軍隊之前陸陸續續裝備的那些炮艇機也一樣。

    可問題是,火炮的精度肯定有個上限,不是說只要持續改進火控系統,就能夠不斷的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

    嚴格說來,火力打擊精度已經是研制炮艇機作戰使用的關鍵因素。

    道理也很簡單,隨著敵人的防空火力增強,特別是具備全向攻擊能力的單兵防空導彈的出現,對所有低空飛行的作戰飛機構成了嚴重威脅,也就要求炮艇機能在更遠的地方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按照帝國空軍做的評估,炮艇機首次開火距離,得由1500米提高到5500米,戰場生存能力才有足夠的保證。

    隨著距離增加,炮擊精度會直線下降。

    就拿100毫米火炮來說,在射程提高到5500米的時候,首發彈著誤差將達到75米。

    顯然,這樣的精度肯定無法接受。

    也就是說,需要一種精度更高的武器。

    毫無疑問,唯一的選擇就是空地導彈。

    所幸的是,在啟動新式炮艇機的研制項目之前,主要由武裝直升機搭載與使用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已經成熟,而且被證明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對地打擊武器,不管是精度,還是威力都能夠滿足作戰需求。

    此外,炮艇機飛得更高,速度也更快,能夠賦予導彈更遠的射程。

    正是如此,也就要求炮艇機得具備搭載與使用重型反坦克導彈的能力,而且搭載數量還不低。

    至少都要有40枚。

    理由也很簡單:炮艇機的持續作戰時間以小時計算,通常在6個小時左右,出動一次往往需要對付數十個,甚至更多的地面目標,因此需要搭載足夠的彈藥,才能獲得相應的持續作戰能力。

    燃油沒了,還可以空中加油,要是彈藥用光了,就只能返航。

    可惜是的,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高。

    不是技術上辦不到,而是加上40枚導彈,以及發射系統與火控系統,成本將會高得讓軍方無法接受。

    此外,整合反坦克導彈的發射系統會導致設計周期延長。

    綜合權衡之后,帝國軍方做出了取舍,不再要求把空地導彈置于機體內部,外掛方案也能夠接受。

    正是如此,在“運-9EA”機翼外側有4個武器掛點,使用復合掛架最多能夠掛載24枚KD-28C短程空對地導彈。

    有趣的是,在“運-9EA”機艙內部,預留了安裝40枚KD-28C的位置。

    可惜的是,采用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自主導引頭的KD-28C還沒量產,而且配套研制的毫米波雷達也沒有定型,所以在大戰爆發之前交付的那些“運-9EA”不具備搭載空地導彈的能力。

    設置在機翼外段的4個武器掛點,通常用來攜帶副油箱。

    如果在高風險地區活動,還能掛載2具電子對抗與干擾吊艙,增強對抗采用紅外導引頭的單兵防空導彈的能力。

    與其他的先進作戰飛機一樣,突然爆發的全球大戰,解決了炮艇機量產的所有問題。

    關鍵還有,可以拿現役的“運-9E”改造。在帝國空軍的運輸機隊里,這種戰術運輸機超過5000架,其中E型多達2500架。再說了,前線作戰行動對戰術運輸機的尋求一直不是很高。

    迄今為止,交付的“運-9EA”已經超過200架。

    當然,在通常情況之下,一個大隊的18架“運-9EA”就能承擔起一個戰術方向的支援任務。

    要說的話,正是依靠來自瓜港的這些“運-9EA”提供的火力支援,陸戰隊才能在下午的戰斗中頂住梵軍的瘋狂反擊。。

    此外,也就是有了“運-9EA”在前線作戰,才能夠按照原訂計劃,讓重型直升機繼續向機降場運送工程設備與物資,確保修建野戰機場的工作順利進行。要不然,肯定得在當天下午動用垂直空運力量向前線增兵。

    隨著夜幕落下,突擊作戰行動進入到最關鍵的一個夜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时尚| 皮山县| 台湾省| 克什克腾旗| 比如县| 临湘市| 乌兰浩特市| 秦皇岛市| 敦煌市| 石城县| 宁陕县| 绥滨县| 皮山县| 岢岚县| 临湘市| 莒南县| 镇远县| 会宁县| 如皋市| 鄯善县| 太保市| 南京市| 集贤县| 曲沃县| 军事| 姜堰市| 车险| 纳雍县| 周宁县| 赤城县| 绥德县| 黑水县| 郸城县| 乌拉特中旗| 平原县| 维西| 青神县| 汽车| 金阳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