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高潮和低潮,在20世紀中前期,量子物理學大爆炸式的突飛猛進,可謂高潮迭起,震撼世界,到了20世紀中后期,則進入一個反思和積累為主的低潮期,很多科研人員都找不到突破的方向,埋首案牘,碌碌無為,所以陳大猷說量子物理研究所是養老人和閑人的地方。
這話只是調侃而已,如果真是養老的地方,中科院不可能大費周章,早早的就把研究所連上互聯網。
事實上量子物理研究所是當年大搞三線建設時成立的,專門研究與核武器有關的理論工作,因此倍受重視,當時有好幾個院士級別的大牛人在此坐鎮,只不過后來去世的去世,調離的調離,到1995年的時候,只剩下侯承宗一個院士還留在這里。
80年代國內形勢和國際局勢緩和了之后,量子物理研究所從帶有軍事色彩的保密機構,轉為了中科院下屬的科研教學基地,這才漸漸被普羅大眾所熟知,不過即使如此,研究所的保安工作還是做的很嚴格,進出都需要辦理通行證,杜秋之前來的時候,如果沒有陳大猷擔保,根本就進不去。
科研基地本來和商業絕緣,驍龍軟件公司能把臨時辦公地點放在這里,一是有陳氏父子的人情關系,二是研究所剛剛開通互聯網不久,正好需要懂行的專家給老師和學生做培訓,雙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于是很順利的就達成了合作協議。
“咦,杜總,這些記者真有本事,居然這么快就找上門來了。”
正在閉目假寐的杜秋睜開眼睛,看到好幾個拿著相機的記者在研究所的大門口和保安扯皮,于是把座椅放低了,避免被外面看到,說道:“直接開進去,不用管他們。”
姜丹楓這幾天頻繁出入,和保安全都混熟了,連通行證都沒出示,一到門口立刻放行了,幾個記者很機靈,雖然看不清車里的人,卻猜到了和驍龍軟件公司有關,舉起相機對著車屁股一陣狂拍。
“杜總,這些記者連研究所都找到了,會不會去騷擾春華姐?”
“去公司騷擾的話,我姐求之不得,正好用他們的筆來打免費廣告,不過家里不準人去騷擾,等會你去火車站接李建華的時候,先到我們家樓下和門口貼幾張通知。”杜秋想了一下之后,說出了通知的內容:“未經邀請,任何記者不得入內,否則……你說怎么威脅比較好?”
姜丹楓被那句我們家樓下和門口激起了同仇敵愾之心,惡狠狠說道:“否則家宅不寧,工作不保!”
“你倒是夠狠的。”杜秋哈哈一笑,說道:“家宅不寧就算了,哪怕是黑社會的小混混,也講究一個禍不及家人,只寫工作不保吧。”
“好。”
公司的辦公地點在研究所最里面,是一個以前備戰備荒時建的物資倉庫,外形質樸,墻壁厚實,內部空間非常大,有一千多平米,但窗戶卻不多,只有四個,顯得有些昏暗,和《連線》雜志的那個倉庫截然相反。
杜秋租下這個倉庫之后,只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大掃除,把里里外外徹底的清掃了一遍,第二件事是以吊頂的形式安置了幾排日光燈,第三件事是買了一些高檔辦公桌椅和設備,很隨意的擺成四個區域,當作各個工作組的辦公室。
這么安排很簡陋,但杜秋是有意為之,他給了秦牧和小吳18個招聘名額,自己也會在云城本地招幾個應屆畢業生,現在公司草創,既沒有人力資源部,也沒有員工培訓部,這么多新人進來,素質有高有低,能力有強有弱,把一切都擺在臺面上,打破了敷衍和遮掩的空間,可以迅速淘汰性格或者能力不符合要求的員工,同時也可以用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形式培訓員工,以最快的速度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提升技術水平。
當杜秋走進倉庫的時候,徐永睿正坐在辦公軟件開發區的一臺電腦前,一邊看代碼一邊和袁天鋼閑聊,他是今天早上坐飛機過來的,與之同來的還有一個漂亮妹子,據說是臨時勾搭來云城旅游的,住幾天就走。
袁天鋼并不是杜秋招的,而是陳大猷招的,他前陣子想利用國內低廉的人工成本,從雅虎以及其他熱門網站上搜集網址,做成主頁捆綁到iView上,本來打算讓陳大為去做,但陳大為嫌棄太繁瑣,又沒有技術含量,轉手交給了袁天鋼,這家伙不僅干勁十足,而且很會投機取巧,很合陳大猷的脾性,于是就把他給招募了進來,專門負責打雜,做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事情。
“杜總。”
“大袁,做你自己的事,不用招呼我。”
杜秋制止了袁天鋼毫無必要的客套歡迎,徑直走到右側最里邊的一臺電腦前,開機之后打開電子郵件收發軟件,準備發幾封電子郵件,姜丹楓則在旁邊打了一份通知,復印了幾份之后就離開了。
理論和實際一旦聯系起來,就會迸發出極大的威力,當3月底杜秋去美國的時候,1月份發表的那四篇開源軟件文章仍舊只在程序員小圈子里流傳,但iView瀏覽器發布之后,“open-source”這個新造的英文名詞迅速升溫,在業內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頻頻出現,大幅推高了杜秋的知名度。
名氣大了,朋友也就多了,杜秋的電子郵件列表中已經有上百個好友了,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頂級程序員和計算機專家,朋友多了辦事也就方便了,他根本不用讓陳大猷去聯系版權,自己寫了一封想要翻譯《C程序語言設計》的郵件,群發給了幾個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貝爾實驗室工作的朋友,請他們幫忙聯系這本書的兩位作者。
發完之后,杜秋開始閱讀新收到的郵件,美國5月份的時候實行了夏令時,云城和圣何塞之間的時差少了一小時,他早上11點去三江大學的時候,正值美國5月1日晚上8點,眾所周知,很多程序員都是夜貓子,喜歡在晚上工作,因此短短四五個小時就收到了幾十封電子郵件。
1995年亂七八糟的垃圾郵件幾乎沒有,每一封都言之有物,有探討理論的,有請教問題的,有申請采訪的,有邀請演講的,杜秋一一回復了之后,打開了兩封陳大猷發過來的郵件。
美國西部時間5月1日早上8點,陳大猷把iView瀏覽器的版本從1.2升級到了1.3,功能上沒什么變化,只是內置了他自己搞的icard主頁,主頁做的很簡陋,和21世紀國內那些流氓導航網站如出一轍,上方和左右兩側是廣告區,中間則是推廣區,分了“新聞”“公司”“金融”“體育”等十幾個小欄目,每個欄目里放8個網站,其中前3個網站的名字用iScript做了個爛俗的動態效果,向用戶暗示這三個網站很火爆。
第一封郵件是報喜的,說1.3版的iView瀏覽器在12個小時內下載量超過了3萬,比預計的要多不少,有了這個數字做后盾,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找那些網站要廣告費了。
iView瀏覽器最初只發布了windows版本,杜秋在離開圣何塞之前又發布了DOS版,然后很快就被移植到了FreeBSD、Linux以及Unix等不同的操作系統中,以一種發散狀態到處流傳,根據4月底美國幾個數據調查公司發布的信息,iView瀏覽器大約有45-50萬左右的用戶,占據了全球瀏覽器市場8%左右的份額,雖然遠不如網景的Netscape-Navigator,但增長速度非常驚人。
要不是網景急功近利,又收升級費又出bug門,iView哪有這么容易起來……
產品不好沒關系,只要同行襯托的好,一樣能賺大錢……
陳大猷本來打算三個橫幅廣告收8000美元,排名前三的網站收3000美元的廣告費,排名靠后的5個網站收2000美元,為期一個月,這個價格在中國很黑心,但在美國卻很良心,要知道《連線》雜志的官方網站每天的點擊量才1000左右,一個月的首頁廣告橫幅要價卻高達1.5萬美元,很多企業對其趨之若鶩,搶著付錢。
但是在這封郵件里,陳大猷改主意了,因為他從一家名叫Infoseek的搜索引擎公司那里學到了一個新的廣告模式,那就是按瀏覽量和點擊量來收費,每千人瀏覽收20美元,每千人點擊收50美元,這么做雖然早期沒有直接收費賺的多,但隨著iView瀏覽器用戶的增多,以后會賺的更多。
這個決定讓杜秋對陳大猷刮目相看,覺得他已經是個優秀的CEO了,Infoseek是90年代中后期世界四大搜索引擎之一,在1997年左右和雅虎、Lycos、Excite上演了一場殘酷的搜索引擎大戰,大戰的結果直接催生了“門戶網站”的誕生,而門戶網站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靠千人瀏覽或者點擊次數來收廣告費。
最初一眼就能看出我那四篇文章的價值,后來又一眼看出來了做瀏覽器的商機所在,現在又一眼看出來了哪種收費模式更好……
這胖子眼光真毒辣……
在郵件的結尾,陳大猷以調侃的方式通知杜秋,說周元已經到了圣何塞,感慨自己終于有了個可供指揮小弟,不再形單影孤了。
周元之前在京城活動了兩個月,赤手空拳幫驍龍軟件在國內打響了知名度,現在驍龍軟件從京城遷到了云城,進入了腳踏實地的苦干狀態,暫時不需要吹氣球了,因此把他派去了美國,幫陳大猷負責媒體交流和廣告營銷方面的業務。
杜秋看完陳大猷發的第一封郵件之后,又點開了第二封,這封是一個小時之前發來的,內容很簡單,就幾個字:你上《連線》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