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兇》的選角工作,進展還算順利。
后期特效制作,經過多方聯系和抉擇,也已經初步圈定在國內最頂尖的basex、天工、數王dd和韓國的dexter等幾家公司范圍內。
一說起國產特效,大部分人都會大搖其頭,覺得low到不行、五毛錢特效。但其實國內的特效公司,發展的并不慢。
毫無疑問,國產電影特效和好萊塢大片差距極大,但是不能歸咎于特效公司和技術。之所以國產影視特效不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導演自身缺乏視覺具體想象能力,根本描繪不出想要的效果。技術方其實只負責實現制作方要求,如果制作方自己都沒有清晰的概念,技術方怎么可能做得好。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錢沒到位。
眾所周知,特效就是燒錢。打個比方,同樣拍攝一場爆破戲,好萊塢制作方可能是因為實景爆破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求助于特效。而國內很多制作方,出發點卻是為了省錢,出價一定要比實景爆破成本低才滿意。可想而知特效方會有多少熱情,人工和設備、軟硬件都是要錢的,五毛錢可能做出一百塊的東西嗎?
其實現在國內制作方也不缺錢,可惜很多人會覺得特效也就那么回事,還不如把錢拿去請大牌明星、小鮮肉,反正觀眾都是看臉嘛!
實際上國內的特效公司并不弱,而且因為國內人工成本更低,很多好萊塢特效公司都會在國內設立分公司、培養技術工,甚至干脆外包一部分給國內公司。
basex,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奈杰是以為《白夜追兇》尋求特效制作方的理由聯系的basex。開完發布會之后,大家都知道這部網劇的制作資金還是有相當規模的,畢竟壓縮片酬的大話已經放出去了。basex方面也算給面子,副總裁徐昕和制作、特效總監耿明親自接待的王奈杰和白斯等人。
在兩人的陪同下,王奈杰參觀了basex的京城總部和部分制作場景。
“不知道王導對我們公司滿不滿意,有機會的話,以后可以多合作。”坐在接待室里,徐昕笑著說道。
實際上,《白夜追兇》的特效場面在網劇中還算可以,但是和電影大片相比就差得遠了,畢竟這只是一部警匪劇。basex方面這么給面子,主要還是看在王奈杰的名氣上,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以他的年紀和才華,已經是新生代導演中的頂尖,前途一片光明。
“請王導放心,按照您剛才的介紹,《白夜追兇》的特效制作,我們分出一組人已經足夠了,保證讓你滿意。”耿明考慮的主要是實際操作層面。
basex的團隊,整個2016年上半年工作早就已經排滿,如果要再接下《白夜追兇》的單子,就必須擠壓其他項目的空間。
對于這一點,其實他內心是持反對意見的,但是沒辦法,公司高層都想和王奈杰以及他背后的保利影業打好關系。
盡管這一層他們并沒有說出來,但王奈杰多少能猜到,因為其他幾家公司,都或多或少表達了檔期的困難。
“《白夜追兇》的特效難度并不高,我完全相信貴公司能很好完成。其實今天來,主要是想談談我的新電影特效制作項目,因為這部電影還在初步籌備階段,并未正式立項,所以希望二位能幫忙保密。”
“這個請王導放心,相信我們的職業操守。”
聽到這話,徐昕和耿明精神為之一振,紛紛拍著胸脯表態。
果然王奈杰不是一般人,一來就帶了個雙黃蛋,不枉他們熱情陪同。
“我的新電影,初步計劃是今年5月左右正式開拍,素材應該7月份可以送交,不知道到時候貴公司有沒有制作檔期,多久可以完成。”王奈杰大致描述了一下。
“對不起王導,冒昧問一下,這部新電影大概是什么類型,會涉及到多少特效鏡頭?”耿明態度慎重了許多。
“類型是神話奇幻,涉及到的特效鏡頭應該在800個左右,特效成本預算應該是1.8億左右。”王奈杰故意把數字報高了一點。
其實《大話西游》尚未立項,王奈杰也只是和徐東口頭聊過幾次,達成了初步意向而已,錢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而且這部電影喜劇和劇情元素占據了主要部分,特效鏡頭相對很多大片還是算少的,否則成本只會更高。
“1.8億?!這是電影總預算還是特效部分的預算?”耿明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顧不得失禮,追問道。
“抱歉,我們耿總監是做技術出身的,為人比較實在。”徐昕趕緊打圓場。
“沒關系,兩位沒有聽錯,是特效預算1.8億。”
“恭喜王導!這是大制作啊!”徐昕和耿明對視一眼,態度熱切了許多。
別看國產電影早就已經進入億元時代,但是真正舍得真金白銀投入在特效制作方面的,還是少得可憐。一部投資在1.5億或者2億的大片,能有三分之一用在特效上就算不錯了,能用一半的已經極為奢侈,很多片方甚至只有10%到15%的預算,用在特效上。
除了片酬擠占預算,還有很多無法明言的因素。
而且國產電影的市場還是太小了,拍出來幾乎只能靠國內票房,不像好萊塢有全球市場打底,特效成本過億美元都賺的回來。
“因為具體的要求還不知道,所以只能估算。如果是按王導說的,7月準時交付素材,大概需要10到12個月的制作周期,估計明年六月左右可以完成。”興奮過后,耿明拿出了專業的態度,謹慎估算了一下,才給出答復。
“太久了!”王奈杰搖搖頭。
“王導……”耿明有點著急想解釋,卻被徐昕主動接過話頭。
“我來說明吧,王導,后期特效的制作周期,普遍在一年以上。因為這種規模的特效,必須要涉及到美工處理、模型、動畫、cg、燈光材質渲染、合成等等超過15個部門,常備工作人員也在200到300人左右的規模……你要壓縮后期時間,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出來的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對于特效公司而言,時間永遠是不夠的。電影越早上映,制作方越早收回成本,當然心急。國內很多片方,有時候上映定檔了,還在趕工期,而且往往都是壓縮后期制作的時間。明明說好6月交素材,結果拖到七八月,特效公司幾百個人干坐著等,還不能接其他活,因為隨時可能就交過來了。
后期時間被擠壓,工作排期也亂成一團,片方還拼命催,必然會對成品效果有影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