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首映禮的準備工作也進行的差不多了,地點就放在京城體育場.。除了明星、導演、各大公司和影評人,我們還邀請了包括京大在內的各大高校留校學生2000人,力求在網絡和大學生群體當中先把口碑聲勢造起來……”宮石磊繼續說道。
“為什么要請那么多在校大學生?快過年了,大部分學生應該都放假回家了才對?”有人提出疑問。
“春節期間,雖然多數人回家鄉過年,但全京城留校的大學生仍然有幾萬人。在網絡時代,地域早就不是口碑傳播的阻礙了。微信、微博、千度社區等社交媒體,可以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把觀影感受傳遞出去。”王奈杰解釋道。“具體的數據,請宮總監給大家講講!
用好大學生這張牌,是王奈杰提出的建議,保利影業方面也相當贊同,雙方不謀而合。
作為資深星迷,對于大話西游這部電影,王奈杰還算了解。
前世很多媒體為了凸顯和反襯大話西游的經典,拼命渲染1995年電影上映時票房、口碑如何如何撲街,后來卻咸魚翻身,被炒成神作。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也許大話西游未必算神作,也有很多人不喜歡,但在當年絕對不算撲街。
不相信?
數據說話。
原版大話西游成本6000萬港幣,明明是一部電影,卻剪成了月光寶盒、仙履奇緣上下兩部分開上映。
上部月光寶盒2532萬港幣票房排名年度總榜第6,下部仙履奇緣票房2171萬港幣排名年度第8。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總票房4700萬港幣左右,當然不夠收回6000萬成本。
但是這個票房真的算撲街嗎?
橫向對比一下,1995年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的是龍哥的紅番區,這部電影總投資超過1億港幣,香港票房也才5700萬,而且還打破了香港影史紀錄。
也就是說,那個年代香港的市場容量就只有這么大,本來就不夠電影回本。
紅番區從拍攝取景開始就是在北美,最終也是靠北美市場賺到錢,而不是香港本埠。
所以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大話西游這部電影在當年沒有達到制作方的預期。彼時恰巧星爺的電影1991、1992、1993連續三年都是年度冠軍,起點如此之高,制作方的預期當然就是破紀錄,或者至少也是年度冠軍。
一部電影拆成上下兩部,也許是素材太多、時間太長的無奈之舉,也許是寄希望于兩部分開上映能賺更多票房,甚至兼而有之。
真相究竟怎么樣,只有原版導演本人清楚。
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錯了。本身穿越加顛覆名著的劇情,已經夠另類了,還要分開上映。這直接導致只看了上部月光寶盒的很多香港觀眾壓根沒看懂,穿越來穿越去劇情混亂不知所云,自然大罵制作方,又進一步影響到下部仙履奇緣的口碑,最終導致票房下滑。
再說回內地。
1995年左右的內地,本身還處于發展期。在那個年頭,依舊肯掏錢去看電影的至少也是60、70年代的人,普遍經歷過某個動蕩年代,對87版央視西游記中孫悟空偉光正的形象根深蒂固,自然無法接受大話西游里面的孫悟空形象和穿越這種極度超前的元素。
什么?
孫悟空居然還能談戀愛?居然還有自己的**?居然還亂搞笑?
文化垃圾!
說到底,還是缺乏理解電影中種種元素的土壤。
反而后來放在央視一套、電影頻道反復播放,拿下當時段收視率第一!
這才是電影的受眾群體。
很多人都愛拿大話西游b只有20萬票房就下映說事,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最早是在sh上映,拿下了500萬的票房。
同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什么兩地會有截然不同的情況,很有意思。
還有的媒體說是從清華等b幾所高校在校生開始吹捧、后來經過網絡進一步放大的,未免太過于夸大清華的影響力。照這種邏輯,無極、小時代等片子都應該去公關京城名校才對。
這部電影在前世幾大視頻網站評論數以百萬計,平均綜合評分高達9分,不是少數群體炒作能夠達到的效果。
以王奈杰自己為例,前世1999年出生,直到十幾歲的時候才無意中和一群同齡人看到了這部電影,身邊的群體普遍覺得好看。這幫人連大學都沒上過,哪里知道什么水木清華bbs、電影學院經典解構?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電影表達的內容過于超前,與當時影院觀眾群體的觀念沖突,導致很多人無法理解和欣賞。能夠接受大話西游的顛覆和穿越等元素的,其實是80、90甚至00后這一代人。
后來一母同源的西游降魔篇上映,已經是2013年,80、90后都長大了,于是這部有點炒冷飯嫌疑的電影,連破20項記錄,而這部戲星爺連主演都不是,只是導演。
這也是經過反復思考、分析和權衡,王奈杰最終選擇把大學生群體作為口碑傳播突破口的關鍵原因。他拍攝的這一版,去掉了部分略顯陳舊的笑料,特效和畫面水平重新改進,也是為了適應當前觀眾的口味。
與此同時,比起大鬧金字塔等競爭對手靠網絡大v、影評人、文化人做口碑宣傳,王奈杰和保利影業商定的營銷策略和宣傳對象更有針對性。
在前期的路演宣傳活動里,他們就把各大城市的高校作為主要目標,首映禮更是邀請了大批在校生。
時代已經不同了,普通觀眾對于所謂的權威并沒有那么迷信,也許他們不像網絡大v那樣善于侃侃而談、營銷概念,但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喜好。
他們選擇自己用腳投票。
這也是很多電影會在上映前就雇傭大量水軍刷高影評網站、購票app評分的緣故,主力觀眾更愿意相信和自己類似的其他觀眾。
“根據我們所作的最新調研和觀眾觀影行為報告,國內電影觀眾平均年齡為21.5歲。觀影主力年齡分布在18歲至30歲,占總人數68.9!其次就是31歲到35歲的觀眾,占比18.1。學歷方面,大專、本科以上的比例為89.3。所以結論是,在校大學生和往屆大學畢業生,才是現在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者!”宮石磊把手中的報告摘要一部分,讀給眾人聽。
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與互聯網契合度最高,具備較強的消費能力和較高的消費**。也正是這部分群體,與1985年至1997年出生的年齡段觀眾存在高度匹配重合。
可以說,過去十年是華國電影市場的黃金十年,銀幕從2000多塊增加到40000多塊,票房增長十幾倍,全世界絕無僅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觀影人次增加了。
那么,增加的這部分觀眾主要來自于哪里?
85后到97后出生的在校大學生和已畢業大學生!
十余年間,擁有大學教育背景和正在高校學習的人數累計接近1億!按照保利影業下屬數據公司保利思創的大數據統計,這些人都有固定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是目前華國電影票房的中流砥柱。
“為什么近幾年青春類型電影屢屢創造佳績,就是因為符合主力電影觀眾的觀影需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的國內影市,就是得大學生者得天下!”宮石磊用力揮了揮手臂,加重語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