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如絲如霧,幾乎沒有看到什么雨滴,可一會兒渾身都是濕漉漉的。膠皮雨衣穿在身上就顯得差了些情調,古老的蓑衣配上斗笠非常應景。
李梟始終認為,所謂的江南煙雨其實就是空氣濕度飽和的結果。在春風加持下,才有了如絲如霧的效果。
至于斗笠和蓑衣……,李梟穿這兩樣東西,純粹是為了保暖。
真正領略的江南春天的都知道,在春天保暖有多么重要。反正李梟想起那次嚴重的感冒,心里就有些后怕。
李麟的小手熱乎乎的,握在手里能起到暖手寶的效果。
深吸一口氣,濕潤的空氣沁進肺里面涼絲絲的,說不出來的舒服。在李梟眼里,這是江南煙雨的唯一好處。
長江入海口,奔騰的黃浦江在華亭城外匯入大海。依仗地理優勢,華亭這些年發展非常快。長江里面橫行無忌的平底船,到了這里就需要換乘尖底海船。然后才能一路南下,大船可以直接穿越浩瀚南海直達新家坡。小船就必需要轉口到泉州,又或者是廣州換乘更大的船才行。
經過十年發展,大明的航運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北方幾個大型造船廠向民間資本開放之后,海面上已經可以看到山一樣大的輪船冒著濃煙迎風前行。
與人口日益萎縮的揚州不同,華亭現在已經是人潮涌動。尤其是港口周圍,港口帶動了就業,有了就業就會有人群聚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華亭由一個小縣城,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人口超過八十萬的大邑。
從十六鋪碼頭遠遠望去,整個蘇州河兩岸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木板房。散亂的木板房擠滿了眼睛,和另外一邊高大的華亭縣城形成鮮明對比。
李梟不知道華亭啥時候改名叫上海,不過現在這地方就叫華亭,李梟也沒有把這地方改成魔都的意思。
華亭縣令已經上書八次,要將華亭縣城外擴。這就是個榆木瓜子腦袋,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墻這種防御方式已經嚴重過時。別說你華亭縣這軟蛋皮一樣的城墻,就算是京城那并排行駛四輛馬車的城墻,架起大炮來也能給轟塌了。
城墻東西不是應該擴建,而是應該拆除。
李梟沒辦法告訴愚蠢的華亭縣令,這地方幾百年后將會發展成為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巨型城市。也沒辦法告訴他,魔都到底有多么的魔幻。
“爹爹!好臭!”蘇州河兩岸的木板房挨得非常近,窗戶與窗戶之間只有一胳膊長,鄰居放個屁自己這邊都會身臨其境。
無論多么開明的社會,貧民區都是臟亂差的典型代表。蚊蟲肆虐污水橫流,是這里面最基本的狀態,當然還有更壞的,李梟只是見識過文字,從來沒有機會親眼見識一下。
現在他算是親眼見識了,一米寬的道路上只能允許兩個人并肩而行。只要對面來一個人,你就必須得側過身子,尤其是李梟這種帶著孩子的,側身子之余還得雙手護住李麟。已經有好幾雙不懷好意的眼睛盯著李麟,脖子上的長命金鎖,暴露了他大戶人家公子的事實。
就這樣狹窄的地方,還有衣衫襤褸單薄的孩子蹲在地上和一群雞搶東西吃。李梟和李麟不得不貼著木板房,側身讓過他們。而不是像對面過來的大漢那樣,直接在孩子們腦袋頂上胯過去。
轉過一個彎兒,似乎是一條主街。大約寬三四米的樣子,道路兩旁有排水溝。這種煙雨朦朧之下,排水溝流動十分緩慢,有些地方干脆就不流動。
墨綠色的水冒著泡,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兒。別說李麟,就連李梟也熏得腦仁疼。
李梟毫不懷疑,如果有瘟疫發生,這里一定是重災區。當然,如果有火災發生的話,這里一定是人間地獄。剛剛那幾個蹲在地上搶雞食吃的孩子,一定會在被燒死或者熏死前,被逃跑的人踩成肉泥。
這里生活的都是最貧苦的碼頭工人家庭,他們有些是逃散的漕幫幫眾,有些是失地的農民,有些是家鄉遭了災,來華亭討生活的人。反正林林種種什么人都有!
李梟毫不懷疑,這里面很可能就藏著朝廷要捉拿的逃犯。
探頭向里面看了一眼,房間小得像鴿子籠。一個老婆婆,身上蓋著一床破棉絮在床上瑟瑟發抖。李梟可以想象,這種天氣下那床破棉絮一定濕得能擰出水來。
“爹爹!他們怎么住在這樣的地方,他們為什么不住樓房呢?”李麟看著四周的模樣,不解的問著老爹。
李梟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和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年幼皇帝多么相似。這也不能怪李麟,整天待在深宅大院里面。好容易出門,看的還是京城的通州新區。
通州新區是什么地方,那是整個大明帝國的示范區。潮白河兩岸有漢白玉的欄桿,隔十幾米就有路燈,每天清潔工人都會掃三遍馬路。路旁放著鐵皮垃圾桶,每天都會有人定時把垃圾清運走。
“因為他們沒錢。”孩子理解不了過于復雜的地方,李梟只能將最簡單的原因說給李麟聽。
“他們沒錢,那爹爹你發給他們不就好了?”
李梟眼前立刻布滿黑線,“天下間這樣的地方太多,爹爹給不起。”
“哦!”李麟感覺到有些失落,在此之前他眼里,李梟就是無所不能的存在。
“能讓天下人都有飯吃,都有好房子住,都有好衣服穿。這是一門大學問,孫爺爺那么厲害的人都辦不到,爹現在也辦不到。不過爹正在努力辦到,或許十幾二十年后你再來,這里又會是另外一番光景。”
“哦!”李麟不太明白李梟說的話,只是點著頭應和。
李梟越發覺得,來華亭看一眼實在是太值了。不但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自己。看奏章,總是停留在大明蒸蒸日上的印象當中。可真走到這種地方,大明繁華的幻境一下自己就破滅了。
原來大明也有衣衫襤褸的乞丐,原來大明還有人苦苦掙扎了溫飽線上。原來大明,還遠沒有想象中的強大。
難怪孫承宗總是說,這天下間最應該信的是奏章,最不能信的恰恰也是奏章。
大明帝國以秦嶺為界分裂成了兩個部分,秦嶺以北的傳統北方地區,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工業化進程。盡管只是工業化的開端,但還是爆發了巨大的生產能量。
土豆、玉米、紅薯等等高產作物的大面積種植,使得北方嚴重依靠漕糧成為了過去。大明帝國的北方,第一次可以自己養活自己,而不用靠南方的漕糧。
農作物高產,導致大量勞動力進入城市進入工廠。這更加進一步的推進了工業化進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