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天下驚,無人知是捷報來。
自從孟南貞南下之后,京師的大體局勢還算是穩定。
天啟的病情一日惡于一日,昏迷的時候倒比清醒的時候多。
信王監國,力求平穩,努力藏拙。除了遼東和陜北的問題之外,大多數的時候都不發表看法。
閹黨先后損失多人,元氣大傷。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東林黨消停了許多,不再一直跟閹黨杠著。
這讓魏忠賢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開始抓緊時間清理內部,倒也沒有什么機會給信王搗亂。
最主要的是,對于朝政,信王放手的很徹底,看起來十分尊重魏忠賢。
這讓九千歲不免產生了錯覺,不再把信王當成對手。
他現在要對付的主要目標,則變成了崔呈秀。
閹黨前前后后幾次事故,崔呈秀的表現都太可疑了。
尤其是魏忠賢裝作遇刺的那段時間,崔呈秀竟然一次都沒有上門探望。
這更加讓魏忠賢懷疑,崔呈秀是有了異心了。
不過此時要對付崔呈秀,卻十分的困難。
閹黨內部,崔呈秀可是朝官領袖。幾乎所有的外朝官員,都以崔呈秀馬首是瞻。
如果是以往,魏忠賢只要跑到天啟面前哭訴幾聲,上點眼藥,崔呈秀立刻就能大勢已去。
但現在不行了。
天啟昏昏迷迷的,根本無法理事,也不耐聽他說狗屁倒灶的事。
至于信王那邊則簡單,什么都讓魏忠賢自己看著辦。
可魏忠賢能怎么辦?
崔呈秀可是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既有兵權,又有輿論。
沒有皇帝的許可,廠衛的那一套,崔呈秀根本就不怕。
弄到現在,魏忠賢和崔呈秀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僵硬,卻根本奈何不了對方。
還沒等京師里的紛擾清晰起來,一騎踏破紅塵,自南方帶來了讓所有人都驚悚的消息。
什么?
大明打仗了?
還打了大勝仗?
什么,還收復了國土?
這都哪兒和哪兒啊?
大明朝堂的君臣們全都一臉懵逼,感覺跟這個世界脫軌了。
幸好信使攜帶的奏章比較齊全,林林總總把情況說的一清二楚。
大家伙這才知道,原來是南邊的海上,和紅毛番人打了一仗。
更加有趣的是,佛朗機人也幫著大明。結果一番大戰,打的紅毛番人丟盔棄甲,全軍覆沒。
而且大明的水師,還順便收復了臺灣。
等等,臺灣在哪兒?
信王連忙讓人掛起了地圖,總算是找著了。
當大家伙第一次通過地圖看到臺灣島的時候,全都有些發愣。
竟然……這么大!
從前怎么不知道,福建對面還有這么一座大島呢?
福建籍的官員們嗤之以鼻,你們也沒問啊!
孟南貞的奏章里,詳細地闡述了此戰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后續的影響等。
當得知縱橫東海的巨寇鄭芝龍被收編,成為了朝廷的水師時,滿朝文武全都彈冠相慶。
這些年來,大明的海疆可是被這些海盜給煩透了。
現在,少了東南的牽扯,朝廷能夠節省出不少的精力來。
不過也有人質疑,這貿貿然地打了這么一仗,不是耗費糧餉嘛。
朝廷可是已經沒錢了啊,怎么還有人不識大體呢?
然而孟南貞奏章上介紹的一個情況,卻讓所有人都開始懷疑人生。
在與荷蘭人作戰的時候,東南各通商口岸分別與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簽署了貿易協定。
經過統計,貿易總額為兩千萬兩白銀。
兩千萬兩白銀……
還只是第一批貿易的成果,而且從今以后,東西方的貿易將會持續進行。
據東南估算,將來一年的出口貿易總額將達到恐怖的一億一千萬兩白銀。
而根據朝廷十稅一的規定,每年朝廷將能夠從中收取稅款一千一百萬兩白銀。
很多人當場都懵了。
大明如今國庫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來著?
哦,對了,是三百七十萬兩白銀。
這筆錢,需要支付官員們的薪水,各地的河工水利和災害賑濟,朝廷各種典禮儀式,皇帝的起居賞賜。
當然了,大頭還是遼東的軍餉。
這當然不夠用啊,所以每年戶部的官員們頭發都掉了不少。只可惜,雖然變禿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變強。
錢,找錢,哪里能有錢?
這就是大明上下苦思而不可得的難題。
現在好了,光是一個對外貿易,一年就能有一千一百萬的稅款。
不少人已經在心里嘀咕了,這筆稅款能做多少事。
稍微算計之后,戶部的官員們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說話也不喘了。當即就是一聲大喝:殿下,此貿易之法應該大力推行才是。
別說戶部的官員了,就連魏忠賢眼睛都綠了。
“殿下,老奴覺著這什么海外貿易就不能停,必須要擴大規模,多多和西洋人做生意才行。”
什么禮義仁智信,什么陋室銘,什么君子高潔……
這個時候,如果膽敢有人站出來大聲疾呼的話,絕對會被滿朝文武揍的滿頭包。
你家沒有清苦過吧?
那你家肯定是貪官,查,查的你全家死光光才行。
就算你家從祖上就有錢,那你難道就不想更有錢嗎?
一億多兩白銀啊……
弄到一起,能鋪一條從京師到遼東的銀路了。
更不要說,這些貿易當中,很多還是朝廷的產業。
稅收加上盈利,每年能夠為國庫帶來差不多五千多萬兩白銀的收入。
有了這筆錢,什么干不了?
拿銀子砸,都能把建奴砸死。
一時間,大明的朝廷就沒有如此團結過。
所有人,不分陣營、地域、官階,全都達成了一致意見。
這個海貿啊,必須要搞,還要大搞!
而在奏章的最后,孟南貞也詳細介紹了收復臺灣島的意義,并且請求朝廷派遣官員,到臺灣開府建衙,正是把臺灣納入大明的統治序列當中來。
當得知臺灣能夠控制住扶桑、朝鮮、琉球和南洋的貿易通道,光是每年的過路費都是一筆天文數字之后,朝廷終于不再把這里當成荒蕪之地了。
當天的朝會上,就推舉出了新鮮的臺灣巡撫。
是的,大明朝廷尊重了孟南貞的意見,把臺灣直接提升到了一省之地的地位。
奏章的最后,當聽說西洋諸國的使團已經前往京城,打算和大明建立平等外交關系的時候,大明的上下稍微猶豫了一下。
我大明乃天下共主,爾等蠻夷前來覲見已是莫大榮幸,竟然膽敢要求平等外交?
不過這種頑固的態度,很快就被那海量的財富給擊破了。
大明君臣的表現,充分證明了什么叫錢是王八蛋,給錢啥都干。
唯一讓大明君臣有點膽怯的是,大明也需要到萬里之外的歐羅巴去建立大使館,派遣使節。
乖乖,廣東都是蠻荒之地的大明君臣眼中,萬里之外的歐羅巴,簡直和地獄沒有什么區別了。
誰去啊?
這輩子還能回來嗎?
特別是禮部的官員,這段時間里稱病告假的憑空多了數倍都不止。
不過信王仔細地閱讀了孟南貞對于外交的重要性的闡述之后,一咬牙,還是請示了天啟。
天啟相比起他弟弟來,那就干脆的多了。
既然這么重要,那就干。
被指派的官員敢不干,那就殺他全家。
千里之外的南海上的一戰,給大明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氛。
這個老大守舊的帝國,在經歷艦炮洗禮之前,先被汪洋大海一樣的銀子敲開了國門。
不過這個改變,足以讓孟南貞欣慰。
半個月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外交使團正式在天津衛登陸,受到了大明的隆重接待,開始前往京師。
孟南貞特地派遣而來的精通外交事務的人員,成為了雙方交流、溝通、碰撞的最好的潤滑劑,才沒有讓一場破荒之旅,變成激烈的沖突。
看到了大明友好而開放的一面,三國使團都對此次之行,抱有極大的信心。
而在京師的信王府里,信王在連續幾個通宵把孟南貞特地送回來的外交概要通讀之后,心里終于有了譜。
先生啊,您甘冒烽火,也為大明帶來了如此大的轉變和利益。
孤自然不能浪費您的一番心血。
只是先生啊,您可要快點回來啊。
皇兄他……
好像快要不行了。
經過五天的路程,英西葡三國使團終于來到了京師,這座遠東乃至是當世最大的城市。
當看到巍峨聳立的城墻,以及數百萬人的規模時,三國使團的人全都被嚇到了。
這個世上,怎么會有如此大的城市?
這么多的人口,比他們整個國家加起來都要多了。
信王沒有在皇宮里接待三國使團,而是選擇在了禮部。
他很好地領會了外交平等的原則,并沒有盛氣凌人地展現大明的威儀,更沒有強制要求三國使節下跪。
經過突擊補課的信王和大明官員展現出了還算是專業的外交風范,讓三國使節十分意外。
不過這樣的國家,顯然是他們希望交往的。
因為雙方都有極大的誠意建交,所以談判十分順利。
一個星期后,大明分別和三國簽署了正式的建立外交條約。
與此同時,大明也在京師里靠近內城的地方,劃出了一塊土地,作為三國使館的興建之地。
當三國使節準備返回歐洲,獲取本國君主簽字的時候,大明歷史上第一批外交官也隨著三國的船隊出發,駛往他們完全陌生的歐羅巴。
此行,他們還肩負著一個巨大的任務。
那就是觀察和牢記西洋人的航線,以便日后大明的船隊能夠順利地往來于亞歐之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