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了蹤影的斥候,只占魏延派出斥候的極少數,可這已經引起了法正的警惕。
原本,在等得實在是有些不耐煩的之際,魏延都已經準備親自領兵向北去接應金玨派來的援軍,卻被法正以這個理由阻止了下來。
楊任也頭一次出言規勸魏延,魏延這才沒有一意孤行。
“魏司馬,公子說了,以目前巴郡的形勢,他是不會率軍來充國縣的。而且,公子一到閬縣,從蛛絲馬跡察覺劉璋軍最近的行為有異,他預測,恐怕是那個黃權給劉璋或者楊任獻計,集合了聚集在安漢縣、廣漢郡和固陵郡的三路兵馬,準備襲閬縣,故此,公子立即率兵出城,只留了一萬士兵和一萬漢郡的壯丁守城。
我臨來之前,公子將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全都告訴了我,并吩咐過,接下來,魏司馬和楊將軍這里的下一步行動,想要先問一問孝直先生,若是和公子的建議相合,照此辦理。若是不相合的話,諸位覺得困難的話,公子也同樣交代了折的辦法。孝直先生,您看呢?”劉山回答完魏延的問題,便目光灼灼地看著同樣年輕,年紀二十出頭的法正。
劉山現在真想見識一下,這個被公子極為看的年輕人究竟有什么本事,值得公子如此重視。
“孝直,沒想到真得讓你猜了。”劉山剛一說完,那邊的孟達卻突然感嘆道,接著,他沖著在場眾人一拱手,解釋道:“孝直前幾日也已經察覺出巴郡的情況有些不對,可是,他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推測,所以,并未告知兩位將軍,還請見諒!”
孟達這話說得客氣,可魏延停在耳朵里覺得有些臉紅,法正和孟達率軍投向自己的之后,法正向魏延提了不少建議,結果,魏延看法正年輕,便沒有太在意。法正獻的十條計策,他也只采用一兩個。
法正聽完,卻說道:“孟達兄此言過譽了。你我雖不是益州人,卻久居益州,熟悉這里的情況,實屬應當。可是,聽劉司馬之言,公子應該是剛到閬縣只一天,看穿了黃權的計策,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啊!”
以往,法正聽到外間對金玨的種種傳言,并不是太在意,一個勢力的興起,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力和力量促成的。更何況,金玨不僅年紀而且,他建立的勢力不但占據地盤狹成立的時間更短。
不過,劉山剛才的話讓法正第一次對金玨有了口服心服外加佩服的感覺。
“哈哈哈,那是,那是!”魏延聞言大笑了三聲,便沖著法正一躬身,行了一個大禮,致歉道:孝直先生,以往多有得罪,還請你不要見怪才是啊!若非如此,孝直先生你也不會棄暗投明轉投我家公子了。當初,我也正是聽了公子的傳聞,才從南陽千里迢迢跟著劉司馬一起去了略陽縣。
對了,孝直先生說一說你的意見吧!這一次,你放心大膽的說。”最后,魏延緬懷完自己投奔金玨的那段歷史,便詢問道。
“如此,法某獻丑了。按照劉司馬剛才所言,公子帶兵出城隱藏了起來,難道是準備等到劉璋軍三路偷襲閬縣的軍隊師老之后,集合充國縣的一部分兵力,將這三路軍隊全殲于閬縣?”法正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正該如此!”魏延聞言,也頷首應和道。
法正所獻之計,是這個時代軍師能夠想到最佳的計謀,卻不是金玨想到的計謀。
眾人看著劉山,劉山卻笑著搖了搖頭,回答道:“很可惜,正如公子所說的那樣,孝直先生果然聰明,算是把郭嘉、賈詡放在你現在這位置,所想到的計謀也大致相同。但是,公子說了,你還是囿于本身習慣性的思維,此計有些太過于穩妥了。”
“哦!既然如此,我們洗耳恭聽公子的高見吧!”孟達聽完之后,便不服氣地說道。
劉山看了一眼孟達,神色淡然地說道:“公子制定的計劃,是繼續用閬縣吸引住劉璋軍在巴郡的兵力。閬縣之戰打起來的是,公子會立即率兵走內水沿涪江北,襲涪縣。公子希望魏司馬能夠率領你本部兵馬立即啟程,襲錦竹關。
至于楊任將軍,孝直先生你們,既可以繼續留在充國縣,也可以同魏司馬一起,占據墊江縣或者廣漢縣,還可以分兵沿著沱江北,走水,占據瀘州。”
劉山將金玨臨走前告訴他的軍事計劃和盤托出。
從巴郡到蜀郡成都,可分幾個方向通往成都:循涪江北,可至涪縣,出成都之北,歷史通常稱這條路為內水,墊江縣和涪縣是這一路的兩個重要據點從巴郡溯長江、岷江而,可出成都之南,歷史通常謂之外水,南安先為其重要據點另由巴郡西,再由沱江北而趨成都,歷史通常謂之水,滬州為其重要據點。
涪縣在成都城以北,既是成都的一道屏障,也是大劍關南部的屏障,若是金玨占據這里的話,不但可以割斷成都與大劍關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割斷成都與廣漢郡之間的聯系。等于是掐斷了這兩個地方出兵救援成都的通道。
同時,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出兵從背后威脅大劍關,若是能夠打通大劍關,在漢的金玨軍剩余部隊可以借助金牛道這條從漢郡進入蜀郡最便捷的通道。
而金玨給魏延和楊任所部的建議,魏延所率領的是那三千精兵,當然要用在刀刃,若是這次偷襲一舉拿下錦竹關,金玨軍可以直接兵臨成都城城下了。
同時,楊任所部若是敢直接放棄充國縣,出兵占據墊江縣或者廣漢縣,可以從成都西部割斷蜀郡與三巴之間的聯系。
成都城是劉璋軍的軟肋,因為,城里面積聚在大量的財富,是劉璋難以舍棄的巨大財富。14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