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至面對如此問題也是束手無策。
他雖然打過仗,但從未出過海,連嚴申也好在王爺給他找的這個叫張舒的人是個經驗豐富的海商。
他不知熟悉水路,還教眾人如何克服暈船,他讓暈船的士兵站到甲板上,每隔一會兒做幾次弓腰低頭然后再站起來的動作,讓他們能做多快就做多快,同時在甲板上來回跑動,每隔一個多時辰做一次。
終于經過幾天的適應,很多人慢慢緩解過來,不過嚴申也搞得眼窩深陷,連連吐苦水:“坐船比打仗還恐怖......”引來眾人大笑。
慢慢安頓下來后,狄至親自去找張舒表示謝意。
張舒正在船頭,好奇的更船工們聊王府的大船,他早見過王府的大船,畢竟平南王府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兩大航道到處跑著王府的船,只是從沒這么近距離看過,所以自然好奇慢慢。
狄至走過去,拱拱手說:“這回多謝先生,要是不是你這法子,還沒打仗就不知道要倒多少人。”
“沒什么,都是小事,只要是跑海路的人都懂。”他擺擺手,笑著回應。
狄至有些不解的問:“不過我還是不理解,平日騎馬坐車轎也是顛簸,到海上同樣顛簸,為什么騎馬不覺會眩暈難受,坐船就會。”
張舒笑道:“將軍,這可不同,我才出海的時候也吐得死去活來,后來反倒是明白了。
海上的顛簸也是顛簸,騎馬乘轎都是顛簸,可不同在于騎馬乘轎你知道自己在顛簸,可這汪洋大海可不一樣,哪里看去都是藍色一片,哪里看去都差不多,身處這樣的大局,明明在顛簸,可就看不出來,也不知道自己在顛簸,時間一長自然就難受。
我讓他們做這些是我爹教我的,既然不知道顛簸,那就自己折騰,讓身體早點試驗這顛簸,自然而然就不會暈了。”
狄至聽完點點頭,陷入沉思,“你說得有理,身處小局,還明白自己的境地,可一旦身入大局,就難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了。”
張舒不知道他為何突然這么感慨,所以也不知如何接話,只能尷尬看向遠處的海。
“張先生,這一路麻煩你盡量帶我們遠離海岸一些,等靠近海河入海口再靠過去,不要讓人發現。”狄至吩咐,他知道張舒肯定有辦法,景國雖設鹽鐵司,而且明面上禁止民間做鹽鐵買賣,但遠沒那么嚴。
很多人商人都會把鹽鐵往北賣到夏國和夏國以北的草原,往東出海賣到倭國,高麗等地,因為在這些地方,鹽鐵都非常值錢,這種做法是犯法的,所以商人們走的航線都會盡可能遠離海岸,從而避免被市舶司發現。
張舒點頭,“將軍放心交給我吧,路我熟。”
狄至點點頭,突然又想起剛剛的話,像是想起什么,斟酌一會兒隨即自嘲笑道:“罷了,還是走最近的路吧,遠離不遠離海岸無所謂了。”
張舒一愣,滿臉不解,但也沒多問,懂什么叫不該問的別問。
狄至不過是想到了剛剛說的大局小局的問題,突然明白過來,正如王爺告訴他的,他與太子勝負,在此一戰。從他的視角看來,遠離海岸不被人發現是好,可更高的格局來看,遼人難道會不知道他們的行蹤嗎?
狄至之所以自嘲,還是笑自己起初想得太天真。
反應過來之后就明白,只怕早有人告訴遼人了,在一些人看來,景國贏還是遼國贏,遠比不上太子贏還是王爺贏重要。
之前王爺為了景國能贏一再退讓,可有人可不管景國能不能贏,或者說在他們看來,與遼國之戰,遠比不上爭權奪利。
只怕他才從京城出發時,他大軍北上的消息時間,從何處登陸的消息,早就被人送給遼人,如此,遮遮掩掩還有什么用,還不如爭取急速北上吧。
.......
北上官道并不好走,大雨之后泥濘滿地,拉著十幾門火炮的車也陷入泥潭,走得很艱難。
李星洲著急趕路,但著急也沒辦法,魏雨白更是關心父親和弟弟的安危,恨不能一下飛到岐溝關。
在出發前一天,李星洲其實遇到一件窩心的大事,只是他誰也沒跟說。
那天正午后,樞密院那邊收到楊文廣的折子,是參成都府路轉運使吳正清的,文官折子過政事堂,武將折子過樞密院,所以他先看到了。
看完之后也心里憤怒窩火,對于關北打敗,終于有了一個清晰的條理。
當初他為能讓北方好好打仗可以說一讓再讓,先讓步,讓眾多六部官員從江州迎回太子,又讓步讓太子上朝,不是他無力阻止,只是怕朝中動蕩,大軍在外無法安心作戰。
結果他一再妥協換來一場大敗,若真是打不過,那就算了,算他倒霉。
直到楊文廣的參本來的時候,他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說來說去,源頭居然在之前沒人注意的成都府路轉運使吳正清!
吳正清為了把自己兒子名號安插在軍中混軍功,以糧草威脅楊文廣照做,楊文廣性子烈,根本不吃他的威脅,沒想到吳正清真的膽大包天到不送糧食,西路大軍直到戰敗,沒有收到吳正清的一粒糧食。
這直接導致楊文廣西路大軍深入到蔚州之后,糧草逐漸開始不濟,為了繼續打仗,不把中路軍側翼暴露出來,只能搶掠周圍百姓補充糧草。
此舉惹了眾怒,后來耶律大石率領遼軍一到,加之其在遼地威望很高,導致已經到安定的西路軍背后的蔚州百姓紛紛起來響應,兩面夾擊之下西路軍大敗。
西路軍慘敗,中路軍被迎頭痛擊,也就意味著這次代價沉重,準備漫長的北伐宣告失敗了。
李星洲當時看完就怒氣沖沖帶著折子去面見皇上,想要懲治吳正清。
結果皇上看后并沒有怎么驚訝,仿佛早就直到這事,只是道:“這事皇后跟朕說過,吳家那邊也來人向朕做了解釋,都是因為川蜀之地,比北方先逢暴雨,河水暴漲沖垮橋梁,導致運輸無力,算是事出有因。
再者吳家人畢竟是皇親國戚,不是外人,你要時時刻刻分清楚自家人和外人。不過吳正清確實有延誤之責,朕自會下旨責罰他,你不用操心了。”
李星洲一愣,隨即心頭泄氣了,他終于明白過來,之前戰敗的消息還沒到京城,就有吳家的人匆匆上京,來見他沒見著,又急忙走了的吳家人是到京城干嘛了。
搶先一步走關系,找皇后幫忙說話了。
政治上,誰先說話很重要,所謂先入為主就是這個意思。
最后他只能悻然告退,這件事不了了之,皇帝還特意教訓了幾句,讓他分清什么是自家人,什么是外面的人。
他驀然反應過來,是了,這是君主制國家,天下是李家的天下,吳家是皇家連襟,是自己人,十個楊文廣也比不了。
萬般無奈之下,他都不知道該如何給楊文廣回信,最后還是決定暫時不寫,等他北上,有機會親自跟楊文廣說吧。
“在想什么。”魏雨白騎馬上來,給他遞了一個水壺,大雨過后夏日天氣變得炎熱李星洲接過喝了一口,然后道:“想到了蔚州怎么處置。”
“你是說守軍,還是百姓?”魏雨白問。
“當然是百姓,我帶這么多火器就根本不怕城防,關鍵是民心。”說到這他也頭疼,光能打是沒用的,能打還把自己打死的歷史上海了去了,關鍵在于如何得民心。
可之前蔚州一帶的百姓被楊文廣大軍搶了一遍,心中怨憤正高,這才是最難處理的大問題。
不然耶律大石手上沒多少兵,不可能留人下來守蔚州,安定,肯定都是當地人,可只要他民心所向,就有源源不斷的守軍愿意為他守城。
“以前你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李星洲問。
“自然,邊關交匯之處,本來就人心浮動,遼人有漢人的眼線,我們也有契丹人的眼線,不過是威逼利誘罷了。”魏雨白嘆氣:“人心可靠不住,民心更是,所謂民心所向,有些或許是真,但大多數都是墻頭草罷了。
十年前冢將軍出關北伐,勢如破竹,遼人大軍節節敗退,我景國就成了民心所向,過了霸州,雄州,遼國涿州、易州、蔚州、安定等地紛紛有人起義響應冢將軍。
后來吳王造反,冢將軍被迫撤軍,回師平叛,只留下少量部隊鎮守涿、易兩州,結果這些人大旗一改,又變成光復大遼了。”
李星洲聽得入神:“還有這樣的事!”
“當然。”魏雨白一笑:“在我看來,世人大多都是癡愚的,聰明的就那么幾個,這些聰明人在乎的可不是世人的家國立場,哪種理由借口能俘獲人心,凝聚眾人,他們就說哪種,大多數人不過盲目跟風罷了,如果想治,就要心狠手辣,讓他們怕你。”她說得堅決。
李星洲默默點頭,記下她的建議,大軍還在陸續北上,新軍都是輕裝簡行,有騾馬馱運物資,自然會比普通軍隊行進要快。
......
六月二十二日,大軍到達太行山腳下的長平縣,李星洲去年臘月才來過這個地方,如今再來,知縣依舊帶著百姓們夾道相迎,還給大軍送了一些酒肉,比起京城三三兩兩相送,冷冷清清的場面熱鬧太多。
大軍沒有耽擱多久,只在長平呆了一晚,第二天開拔,走空倉嶺北上。
因為太行山東面官道被阻斷,只好走道路更加艱難的西面。
到了山上,十二門火炮成了最大的累贅,幾百斤重的大家伙可不好搬,之前在平坦路上有馬拉著,放在炮架車上,也好走,走到山路就成大問題。
因為道路不好,馬也拉不動了,需要人時不時去推,一下拖慢了進度。
如此,本來打算在六月二十七到達太原一代,一直拖到六月二十九那天下午些,才遠遠的看見了太原府的城墻。
.......
完顏離帶著一百多女真勇士等在榆河南岸,這幾天無論他們有多少人,只要一靠近,遼人立馬收縮城中不出來,唯唯諾諾。
這給了他更大的膽子,幾天前他只帶一百多人,搶了城外的一處村子,殺了男人,擄走十幾個女人,結果遼人大軍還是不敢出來,看來是被他大金勇士打怕了。
完顏離更加得意,就讓完顏允到城下叫罵,指名道姓的罵耶律大石,罵城里的遼國新皇帝耶律,遼人依舊不予回應,卻繞開他們不斷往城外派兵。
起初只是幾十人,后來又有超過百人的大隊,他嚇了一跳,會不會是遼國人想包抄他們?
疑慮之下,連忙往西北方向撤退到榆河南岸,又派人自己的弟弟完顏允去打聽消息,如果情況不對,他們就馬上撤回居庸關,畢竟遼人如今在南京城可有兩萬多守軍。
就在他苦苦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弟弟完顏允終于帶著十幾人騎馬飛奔回來。
“怎么回事?”還沒等馬停穩,他就一把抓住弟弟的衣袖問。
“沒事,是景國人,景國人又要來了,有商人給耶律大石帶來消息,說景人要從海上攻過來。”
“海上?”
“對,就是走海河,直接從渤海北上,攻到南京城下,所以遼人正往西南,順著無定河派兵,要封鎖河面,已經派了好幾次。”完顏允道,
完顏離聽完一動不動,慢慢笑出聲來,“景國人不會是傻了吧......這么寬的河面,能進來多少人?這不是送死。”
“我說也是,會不水是景國商人故意騙他們,結果耶律大石完全信了,現在在永定河西南面已經增兵一千多人,全用于封鎖河面,還帶大量弓弩。”
“景國人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用這么一個送死的打法,耶律大石是傻了吧。”
........
“你真信他們的話?”南京城府衙后院,蕭干問對面的高大男子道。
耶律大石沒第一時間回答,他擊敗景國大軍,暫緩局勢之后,進入南京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迎回往北逃竄的小皇帝耶律,并將他軟禁起來。
“信。”他很肯定,“要是只有一個兩個人來找我告秘,求賞賜,我還不信,可算是今早那個,已經第七個了,你覺得會是巧合嗎?”
“如果是景國的計謀呢?”
“這能有什么計謀,調虎離山就算我分出一千人去封鎖水道,依舊不影響守城,他們撒這種謊言毫無意義。”耶律大石認真道:“應該是景國的內斗,有人想害死這支從海上來的軍隊。
這樣正合我意,景國人不想著打勝仗,只想著爭權奪利,陷害同僚,那勝仗就由我來打!”
“我會讓人帶上最好的輕弩,發石機,火和油,在楊村一帶封鎖水面,那里河道最窄,讓景國人的船隊到不了南京就會被打沉。他門不想打勝仗,我就成他們!”耶律大石信心滿滿的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