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世子的崛起 八百一十二、勝利的喜悅

作者/我的長槍依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錦州城外,士兵以營級為單位領取所獲得錢財,這是為防止有人冒名反復領取,而對于立功的則會加賞一些。

    插播一個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換源神器 huanyuanshenqi。

    李星洲確實有大軍十萬,不過分散各地留守,加燕山府附近防止金人從居庸關南下的部隊除去,其實過山海關北的只有六萬多人,即便把后勤的輔兵,徭役算,也只有八萬左右。

    可別小看這六萬大軍,如今北方,沒有任何力量敢于和這樣的軍事團體碰撞,這六萬大軍就如定海神針一般。何況此時曾經的北方霸主金國兩大主力兵團已經被打散打殘。

    關于兵力,許多戲曲中是不可信的,正史記載部分需要斟酌,但大多是比較靠譜的。

    比如《三國演義》說官渡之戰袁紹將兵七十萬,曹操七萬,很多人拿當歷史,還真就信了,以為古代打仗動不動幾十萬人。

    若了解千和萬人是什么概念,或者親自組織過千人、萬人級別隊列的集合調度;比如軍訓教官或是軍隊軍官之類,就很容易明白,即便在現代的通信條件下,要集結萬人還做到指揮調度不亂是非常困難的事,何況古代。

    而根據正史《三國志》的記載,即便官渡之戰這種戰略決戰,最強大的袁紹只有十萬出頭軍隊,而曹操起初更慘,調集起來的人馬不足一萬,邊打邊補充,最后巔峰時期也只有兩三萬左右。

    更加精確的記載比如蜀國投降時交的戶口、軍隊的編冊。

    當時整個蜀國已經嚴重窮兵黷武,九個人要養活一個軍人,如果按照后世中國15億人口按比例算,相當于中國要養1.7億軍隊!而實際中國只有200萬左右。

    即便如此恐怖的征兵比例,蜀國的軍隊也只有十萬零兩千。

    十萬大軍是什么概念?可以很明確的說,在明、清之前的年代,十萬軍隊已經是能令任何國家都不敢小看的一股力量,甚至能改變國家命運,打一次戰略決戰。

    而到明清,因為高度重農抑商,加之各種美洲農作物作物引進導致的人口大爆發,軍隊數量才逐漸隨著人口增長而增長。

    恰恰、演義、戲曲是明、清開始發揚光大,當時的創作者“以今度古”,就喜歡把古代軍隊數目大量夸大,給后人造成一種古代打仗,人不百萬都不叫大戰的錯覺。

    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許多史料中軍隊數目的記載都是比較靠譜的。

    比如成吉思汗西征大軍是十萬出頭,并非記載的數目,而是根據史料詳細記載的成吉思汗募兵制度,和軍隊組織制度計算出來,甚至能具體到個位數,精確推算出當時她麾下軍隊的數目。

    所以西征不是很多人吹的七十多萬。且鐵木真十萬人打起來之后就要分兵好幾路了。

    金國從遼東起兵起初只有三千多人。

    北宋朝舉國伐遼的幾次大軍也是十萬到二十萬之間,這十幾萬都要分成好幾路作戰才能指揮得過來,才不會亂。

    金國一路南下包圍開封的金軍是六萬多,根本不像演義里吹的幾十萬。

    而所謂宋朝的八十萬禁軍,百萬禁軍,一來是嚇唬人,二來是當時禁軍高層存在大量吃空餉的貪腐行為。

    直白的說就是禁軍高層官員將領報大量不存在的人去,發下來的餉銀自己中飽私囊。所以才有了八十萬禁軍的說法,這其中水分非常大,真正在服役的軍隊可以打許多折扣。

    所以并不是史官喜歡夸大,排除少數,大多史官考據都是認真的,人家也記得認真。

    問題在于把、故事和不靠譜的野史當歷史書,還要甩鍋給史官吹牛匹,史官也很冤枉啊。

    如今六萬大軍,已經威懾北方,使得金國殘余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撤軍之后就說不定了,所以需要一些士兵需要留在當地駐守,李星洲估計需要二十個營,兩萬人。

    西面以中興府為大營,向北駐守惠州。

    東面以遼陽府為大營,向北防御完顏宗弼殘部。

    隨后每年換防一次,讓邊關部隊回家,新部隊北接管。同是慢慢在當地招納兵員,訓練廂軍,逐年減少禁軍和新軍駐防人數。

    而長遠來看,一直派兵維持是不可取的,兩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

    原則采取自愿,愿意留下的多得一貫錢作過年費。

    很多人紛紛報名,愿意留下,李星洲和楊洪昭商議之后決定讓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留下。

    隨后又見了從遼東趕來的狄至、參林,聽他們說了遼東之戰的全部過程,還遞交參林手寫的報告書。

    其他將領對兩人羨慕不已,雖然大家都有功勞還都不小,可和他們兩一比,又都不算什么了。

    此戰中狄至、參林率領的東路軍打下的地盤和他們中軍打下的幾乎一樣大,而且還有沿海重鎮,甚至遼陽府這樣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大府。

    可以說如果去掉山海關,那么中路軍和東路軍的戰績基本持平。

    可是中路軍有大軍十萬,戰將無數,后勤補給充分,有大量輔兵,燕山府的徭役支持。

    而東路軍只有一個師一萬人左右,自帶補給,沒有后勤部隊,沒有徭役支持,即便是乘勝虛而入,也打下那么多土地。關鍵還以少數精銳,一波佯裝撤退,隨后設伏反擊,大敗金國反擊主力。

    這樣的戰績,除去主帥李星洲,最大的功勞肯定就是狄至和參林的了。

    可以說新軍海軍第一戰,就拿出令天下人矚目的戰績,跨海奇襲,利用艦船火力打擊地面目標,種種做法都開了先河。

    而且很多沿海國家的嚇破了膽子,特別像高麗,又接連向景國派出使者。

    確實,水陸并進是十分難防御的,當初蘇烈平百濟就是采用水陸并進的方法,他們當然怕。

    不過除去眾人的興奮,還有不同眼神,那就是魏雨白的幽怨。

    李星洲也知道她為啥幽怨,因為蒲察伶,他只好盡量避開魏雨白的目光。

    這還沒回家呢,都已經幽怨了,回家了可怎么辦.......

    ........

    十月初,狄至、參林趕回遼東,他們將帶領艦隊從海回家。

    留下的二十營人馬邊分兩路,一路由楊洪昭率領駐守中興府,一路向東駐守遼陽府。

    楊洪昭也與眾人告別,隨后李星洲率大軍南下回歸。

    固立川將回京面圣,獲得封賞之后北幫助楊洪昭駐守遼陽府。

    .......

    隨著大軍踏南下回歸之路,金景兩國持續接近兩年的戰爭終于結束,以景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三路大軍,西路軍以楊文廣、折唯忠為首,主力是太原府的楊家軍和西北的折家軍,在義軍配合之下攻陷大同府。

    中路軍由皇太孫,樞密使李星洲親自率領,魏朝仁、楊洪昭、劉季、魏雨白、嚴申、固立川等人輔助,主力為新軍陸軍五個師,禁軍精銳。

    經過半年多時間,攻下山海關、寧遠、錦州、中興府、來州、骰州、乾州、竇州、宜州、黔州、榆州、建州、利州、惠州、澤州、保州等地,一舉占領遼西,直逼金國京。

    東路軍以狄至為統帥,參林為副手,統帥新軍海軍一個師,大量船只戰艦,奇襲遼東,在三個月時間里,攻下遼陽府、蘇州、復州、辰州、鐵州、海州、開州、集州、潘州、撩州等地,一舉占領遼東大部。

    戰報已經先與大軍一份份往京城飛,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

    此次出兵,獲利非常大,攻下的土地可以開設三路也不成問題。

    李星洲也“好心”的歸還金國一些土地,比如遼陽北面的潘州,遼陽東面的保州等地。

    還北面土地,是太貧瘠,不好管理,同時給完顏宗弼喘息時間,而東面保州則是讓金國與高麗繼續接壤。

    總是沒哪條是安好心的。

    .......

    十月初八,大軍在燕山府休整,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魏朝仁親自出城五十里迎接大軍凱旋。

    在北方,大軍的種種勝利早已人盡皆知,大軍每勝一次,民眾認同感和自豪感就多一分,特別是像燕山府這種收復還沒幾年的地區。

    休整一天之后,十月初九,大軍繼續南下,魏朝仁也隨行回京,此戰他也有功勞,正好趁著要過年進京面圣。

    路蒲察伶情緒不高,畢竟過了燕山府,就是真正的背井離鄉了。

    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避免過度悲傷,李星洲只好犧牲自己助人為樂,在中軍行轅的巨大帳篷馬車里,和她深入交流,提高她的亢奮度。

    年初去時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如今凱旋春風得意,興致勃勃,享受勝利的喜悅,真令人迷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辽源市| 礼泉县| 临夏市| 屯门区| 富顺县| 响水县| 赤水市| 丰都县| 青阳县| 曲麻莱县| 上林县| 西盟| 义马市| 巩留县| 小金县| 静乐县| 仙桃市| 筠连县| 天镇县| 舞钢市| 富源县| 福安市| 万安县| 麻栗坡县| 平泉县| 林甸县| 平潭县| 龙游县| 灌南县| 荣成市| 应城市| 青神县| 宁强县| 林西县| 城固县| 安义县| 定安县| 沂源县| 金乡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