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亞大陸地區的帕提亞人,我們華夏歷史稱為的安息人,是塞種人又譯為塞西安人、西徐亞人,西方稱其為薩迦人、斯泰基人的一個支族,與波斯人、族源相近。塞種人為白種歐羅巴人種。
安息人的名稱來源與他們的第一位國王阿薩息斯,史記中將阿薩息斯所建的帕提亞王國稱為安息王國,從此得名。
安息人是典型的草原戈壁游牧民族,其生活以游牧為主。使用古伊朗語。知名的安息人戰術就是騎兵佯敗,再回身騎射,這種戰術往往使的追擊的敵兵大敗,這是草原游牧民族普遍的戰術,卻因安息人的對手羅馬人的出現而有了極大的改變。
在公元前177年前162年,東面卻有一支部族崛起,它就是位于西漢皇朝長城北面,蒙古大草原的匈奴。
東亞的匈奴,在西亞,東歐人的眼里,至今都對此部落心存恐懼,稱為野蠻人,蠻族大軍。
它們往往是漫山遍野,鋪天蓋地而來,像是蝗蟲和蟻群,鋪滿了十幾公里的草原和山岳。
所以,居于現今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的大月氏部落,被游牧民族組成的匈奴逐出,月氏部落只得向西遷移到伊犁河谷,后在前138前129年之間再次受到烏孫人驅逐,只得南下巴克特里亞,取代了當地的塞克人,塞克人被迫往西遷移,入侵了安息帝國東北邊疆地區,使米特里達梯一世在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后回師希爾卡尼亞。
此刻安息帝國東部邊疆地區有著大月氏族,康居王國,和印度希臘諸國存在。
在西亞和東歐的帝國時代,安息帝國一直成為羅馬強大軍團的軍事勁敵。
公元前54年。即愷撒進攻不列顛的前一年。
羅馬執政官克拉蘇,率兵四萬入侵波斯安息帝國。
當時克拉蘇已年過六十,正處于其一生事業的巔峰。
他是羅馬共和凱撒時期,和凱撒、龐培并列的三巨頭之一,也是羅馬最富有的人。
雖然克拉蘇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金錢,美女和豪宅,克拉蘇仍不能滿足。
因為來自東方商人的口口相傳,波斯帝國系富甲天下,皇宮中藏金不計其數,而且波斯美女如云
克拉蘇對此早已垂涎欲滴而且準備良久蓄勢待發。
況且當時征服波斯還可以為他帶來超越愷撒的顯赫戰功和無盡榮耀。
凱撒當時在羅馬北面的歐洲北大陸,征服高盧人,也就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他并不太在意羅馬元老院拒絕批準對波斯開戰。因為在他心目中,波斯只不過是又一個即將被征服的蠻族而已,這場戰爭在他看來無需幾個月就能和快的結束。
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安排得勝回朝的慶典活動了。
雖然克拉蘇身為羅馬執政官,卻對波斯的地理,歷史,人文一無所知。不過他這樣的羅馬有錢權貴也系懶得去了解。
克拉蘇至少對他裝備精良的七個羅馬軍團戰力堅信不疑,在羅馬裝備最精良的軍團面前,世界各國的任何軍隊都將是不堪一擊的。
而在克拉蘇的眼里征服波斯安息亦只不過是一個對整個亞洲戰爭的開始,他甚至計劃還要繼續向印度進軍,完成以前亞歷山大征服世界的遺愿。
克拉蘇的盲目狂妄倒也并非全無道理。
公元二百多年前,亞歷山大就是率領三萬希臘聯軍在高加米拉一舉擊破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指揮的二十萬大軍,從而攻滅波斯帝國的。
此刻戰爭的勝利歷歷在目,所以克拉蘇明白,自己的七個羅馬軍團要比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步兵強大得多。而波斯在他看來王朝腐朽,戰力低落,這個國家事實上已經沒落了,眼前的這個所謂的安息帝國和二百年前的波斯帝國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但是克拉蘇并不知道,眼下的安息帝國的確不同于當年的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所打敗的波斯,是當時還系農耕民族的古波斯文明,那時的波斯軍隊除了幾件新奇的兵器,如戰象和戰車外,基本的戰術戰略和希臘軍隊并沒有多少分別。
高加米拉戰役是一場歐陸風格的演示性質的大會戰,雙方都以排列整齊的方陣迎敵。誠然,羅馬軍隊代表了那個時代西方重步兵陣戰的最高水平。
在西方,任何民族和羅馬軍隊打堂堂之陣的會戰,都不會有太大勝算。畢竟每個民族的戰役打法,獨有自己的風格。
然而,將波斯帝國取而代之的安息人,卻是地地道道的東方游牧民族。他們會向傲慢的羅馬人展示一整套后者從所未聞的戰術理念,
而克拉蘇則將為他的貪婪和無知付出生命中最慘烈的代價,他的全部七個羅馬軍團也都不得不成為他的陪葬。
我們從時代背景去看當時的安息部族
安息人原本是居住在里海東岸的游牧民族,當時突然遷徙可能因為受到異族的擠壓,而南遷至帕米爾高原。
事實上是因為當時匈奴的部落膨脹化。
秦始皇不能抵擋匈奴,構建了萬里長城。
漢高祖,文帝景帝不能對抗匈奴,政策和親
所以匈奴游牧部落顯得異常強大,幾乎在東方北部占據了整個蒙古草原和河套地區。
安息人并沒有文字,語言則屬于印歐波斯語族。
在古波斯帝國興盛時期,他們是其帝國的一個藩邦,一直為帝**隊提供優秀的弓箭手。
亞歷山大攻滅波斯帝國后,帕米爾高原出現權力真空,安息人在這一時期則迅速發展壯大。
前250年,安息部落首領阿薩斯脫離條支人的控制,建立了安息帝國。此后的二百年中,條支人不斷衰落,安息帝國得以向西面擴張,并且占據了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和塞琉西亞等大城。
此時的安息和積極東擴的羅馬共和國就發生了軍事大碰撞。
安息人是來自東方大草原上一支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們培育出了非常優秀的馬種。
安息馬不如歐洲馬高大,然而強健有力,速度快,耐力好。
安息的戰馬自幼便接受小步快跑的訓練,跑起來又快又穩。
另一方面我們來細看,安息人的弓箭和歐洲軍隊常用的弓箭也有不同。
歐洲人的弓是以一根直木棍制成,取材通常選用彈性良好的紫杉木或柳木。
歐洲弓在不用時一般不上弦,以防止材料過度疲勞。東方民族使用的弓則是組合反曲弓。弓的材質包括榆木,牛角和牛筋等,以魚膠緊密粘合,制成的弓是彎的,從弓背到兩端弧度漸緩,最后再將弓反向彎曲安上弓弦,是為反曲弓。反曲弓的形狀和歐洲弓截然不同。
歐洲弓呈一個完整的弧形,如弧月形,而反曲弓則有兩個弧形,在中央握把處內凹,整個弓的形狀宛如駱駝背部的雙峰。
這類反曲弓,張力回彈異常強勁,射程可達三百米,在五十米的距離內能穿鱗甲。
相較之下,歐洲軍隊使用的弓箭無論在射程還是穿透力上都望塵莫及。
因為系草原游牧民族,為了對付草原狼群,包括安息人在內的大多數東方游牧民族都非常擅長馬背上的騎射。
即便是在快速退卻時,依然可以在馬上回身射箭,其準確程度絲毫不受影響。
安息軍隊的兵種和戰術都建立在弓馬嫻熟的基礎之上。安息軍隊為純騎兵,且以輕騎兵為主。輕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其次是一柄長刀。
他們的盔甲以輕便的皮甲為主,以保證高度的身體機動性。輕騎兵通常采用游擊戰術,不會與敵人短兵相接,而是保持一定距離,以密集的箭雨削弱敵人的戰斗力。
除輕騎兵外,安息人和其他很多東方民族一樣,還擁有一種鐵甲騎兵。安息鐵甲騎兵全身披甲,其中頭盔和胸甲為整塊精鋼打造,其余部位為鱗甲或鎖甲,騎兵的臉部遮蓋有一個造型兇惡的金屬面具,坐騎的鎧甲多為青銅質地的鱗甲,覆蓋全身,長及馬膝。
不過,由于身披重甲,在沙漠地帶烈日的烘烤之下不得不忍受可怕的高溫。
安息鐵甲騎兵的主要武器是一支長約35米的長矛,輔以長劍,鐵錘或狼牙棒等。這些鐵甲騎兵并不打頭陣,而是待敵人被己方輕騎兵的箭雨大大削弱之后,趁其隊形散亂時,排成密集陣形自正面沖擊敵陣。雖然安息鐵甲騎兵的沖擊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卻威力驚人,可謂是當者披靡。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