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帝便稱寡,但真正能做到寡這個地步的皇帝,歷史不見。
孤家寡人,大抵便是一群吃飽飯沒事干的儒生出于對帝王權利的嫉妒,所下的一種詛咒,也或許是出于敬畏皇帝的權勢,所研究出來的稱謂。
具體出于何種原因詛咒皇帝為孤家寡人,誰知道呢?
不過,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在剛登基之時或許是喜歡這個孤家寡人的稱謂的,這代表著他們立于世間的頂端,但人到中年、晚年,孤家寡人這個稱謂沒人會喜歡,高高在上便代表著孤獨,一個人孤獨久了便會令人感到窒息。
李世民也不列外,以前長孫皇后在世之時,尚未讓他感覺到這種孤獨感,但長孫皇后一去世,空虛、寂寞、孤獨接踵而至。
如今天下,能像他一般高高在上的人,亦能讓他感覺到自己并不孤獨的人不多,僅有李淵和李寬二人,而這二人遠在臺灣,在長安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在長安城中,能及得上他地位的人,大抵只有平陽公主一人。
這大概也是李世民在親眼見到莆田縣和龍溪縣的情況后,并未對平陽公主做出處罰的原因之一。
看見女兒跟隨著安平等人進了一家店鋪,李世民加快了步伐走了進去,只見店鋪的掌柜彎著腰,笑容恭敬而不失和善,大方無比,給兕子說想要什么隨便拿,不要錢。
商人從來都是逐利的,像這樣大方的商人,李世民聞所未聞。
不由的走出店鋪,看了一眼店鋪外的裝扮,卻未見到懸掛楚字大旗,不由的有些疑惑的再次走進了店鋪中。
一路走來,李世民也見過不少次安平帶著兕子進店買東西,店鋪的掌柜雖認識安平,了解安平的身份,但也會以售賣物件的本價賣給安平,從未見到過有掌柜給兕子說不要錢隨便拿的,而且見掌柜對安平和李哲的態(tài)度,明顯是將李哲和安平當成了自家小主子。
可是這店門外未懸掛楚字大旗,便說明此店并非楚王府的產(chǎn)業(yè),難道閩州真有視錢財如糞土的商戶?
就在李世民愣神之際,安平毫不客氣的從貨架上拿了一個竹蜻蜓,準確的說不能算竹蜻蜓,畢竟竹蜻蜓是用竹子所制,而安平拿給兕子的卻是白玉為桿黃金為葉,明顯價值不菲。
小兕子很懂事,道了聲謝謝安平姐姐,便囧著小臉研究手里的東西該怎么玩,在安平的教導下,兕子會了,但拿到手的東西也碎了。
雖說竹蜻蜓是用來玩兒的,但安平從貨架上拿到明顯是觀賞之物,兕子當成尋常的竹蜻蜓玩兒,白玉落地豈有不碎之理。
“果然華而不實。”李哲撇嘴,見到兕子姑姑一副委屈的樣子,吩咐道:“去拿個能玩兒的過來,對了給我拿個玉簫來。”
“小胖子,你又不會吹簫,要玉簫作甚,這玉簫可不便宜,小心大哥知道了你在店里胡作非為打你屁股。”安平揪了一下李哲的小臉,算是給一個教訓。
“我不會,大哥會啊,今年除夕就送玉簫給大哥。”李哲瞥了眼安平,好奇道:“話說,姑姑,你今年送什么禮物給我和大哥啊?”
“你好意思讓姑姑給你送禮?”
李哲訕笑,惹不起啊!
不過,聽李哲這么一說,李世民倒是回神了,也想起了自己好像并沒有準備合適的禮物,小輩不說,但臺北還有李淵和萬貴妃在,不準備些禮物好像說不過去。
正好店中販賣的東西都不差,不僅有送小孩兒的小物件,也有送老人仙翁玉石雕,李世民也不想此店與李哲和安平的關系,在店中挑起了禮物。
店中的擺件,讓李世民挑花了眼,每件擺件的做工比進貢皇室的貢品都不差,李世民極度懷疑店鋪中售賣的物件就是從皇宮里流出去的貢品。
就像他眼前這尊一手持杖一手握桃北極仙翁的玉雕,李世民便感覺有些熟悉,像極了當年李道宗送給李淵的生辰賀禮。
正打算問問店鋪是何人的產(chǎn)業(yè),就見著匆匆離去的掌柜拿著玉簫和一些木制的小玩意兒再次出現(xiàn)在店里,只聽李哲吩咐道:“再說一遍,記得回去后告知舅父,父皇請他去臺北過除夕,我們這幾日便要回臺北,若舅父有時間可隨我一同前去。”
“二公子,老爺前幾日便隨胡將軍去了臺北。”
李世民明白了,合著這家店鋪是蘇家的產(chǎn)業(yè),難怪感覺店鋪售賣的東西比之貢品也差不了多少。
李哲點點頭,示意自己知曉了,轉(zhuǎn)頭有些不滿的看了眼一臉恍然大悟的李世民,若非李世民在閩州耽擱了這么長的時間,他們本該比胡慶等人還要早回臺灣,他此時都可以在臺北準備擺攤所用的物品了。
李世民沒注意到李哲的眼神,他正忙著從店中選禮物,但選禮物這樣的事,他明顯不會,總覺得這件很好,那件也不錯,想要全都帶走。
若是李世民生在現(xiàn)代社會,大抵在天貓舉行活動時會砍了自己的手。
好在平陽公主在場,代替李世民挑選了兩件。
李世民滿意了,讓連福帶著選好的禮物,便招呼著李哲等人離去,全無付賬的意思。
“父皇,您還沒給錢呢!”
給錢?
自從李世民做了皇帝,就沒有拿東西給錢的意識,大唐整個天下都是他,他還用給錢嗎?
凡是朕看上的東西,那都是朕的,朕能看得上你的東西,那是你的福分。
這便是李世民的認知。
聽到安平叫李世民父皇,店中的掌柜連忙彎腰行禮,舔著笑臉道:“陛下看上咱們蘇家店里的東西,那是咱們蘇家的福氣。”
李世民看著安平,一副你看吧,就算父皇給錢他不也敢要的樣子,而實際上就算掌柜敢要,李世民也沒錢給,他這一路上的吃穿用度都是由楚王府所出,他哪會帶錢。
說白了,李世民就是一個吃白食的皇帝。
李世民的態(tài)度和掌柜的態(tài)度,讓安平很不高興,她當年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她忘記了,但總歸記住了一個道理,不論地位有多高,不能吃白食,強拿百姓的東西。
“你能代表蘇家?”
不能朝李世民發(fā)火,只能朝店中的掌柜發(fā)火了。
當然,放在平時,安平肯定不會這般說話的,但如今被李世民的樣子給氣的惱羞成怒的安平可沒那么多顧及,小女孩兒也是有脾氣的。
掌柜沉默,心說,安平公主,您過分了啊,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啊!
掌柜不敢出言。
不過,見到安平怒氣沖沖的樣子,見著兕子一副父皇買東西不給錢便是不占理的樣子,李世民覺得自己不能再女兒面前失了面子,理直氣壯道:“你與哲兒不也沒給錢嗎?”
效果不錯,至少兕子沒再用之前的眼神看著他,而是看向了安平和李哲。
“那不一樣”
李世民打斷道:“有何不一樣,父皇可是聽過寬兒當年與道宗兄弟倆商議承包酒樓時說過的一句話,叫做商場無父子,雖說此店乃蘇家產(chǎn)業(yè)歸哲兒的舅父所有,但商場無父子的道理,你們應該明白?”
安平點點頭。
不等安平開口,李世民接著說:“既然明白這個道理,你們都尚未給錢,為何朕要給錢?更何況,楚王妃乃父皇兒媳,蘇家當年與寬兒結親,可未成送上嫁妝,父皇拿兩件玉雕權當當年的嫁妝了,有何不可?”
說到最后一句,李世民的語調(diào)陡然拔高,語氣之中帶著一股子火氣,顯然有些不高興。
對于李寬迎娶蘇媚兒過門,李世民本就不贊同,就連當初他正式下旨敕封了蘇媚兒為楚王妃,那也是看在李寬那些年為大唐立下的汗馬功勞上,看在蘇媚兒給李寬生了兩個兒子的份上。
對于蘇媚兒,李世民一直不喜歡。
蘇媚兒漂亮不假,作為楚王府妾室倒也不錯,但蘇媚兒卻不夠資格占據(jù)楚王王妃高位,蘇家不過小小的商戶之家,蘇媚兒就是美若天仙也配不上他那如宛若天人一般的兒子。
若當年李寬迎娶之人乃世家或勛貴之女,有強大的助力,何至于當初發(fā)展臺灣時如此艱難,甚至必須親自冒險出征海外。
實際上,李寬出征海外與是否有外力支持并未有多大的關系,但李世民的就是這樣的認為的,他有很合理的理由,就像李臻當年與馮家定下親事之后,馮家就送了不少的人到臺灣,臺灣的發(fā)展有一份馮家的功勞,這就是娘家有權勢有地位帶來的好處。
然而,追根究底,李寬在臺灣自立說來還與他李世民脫不了干系,不過他是皇帝嘛!
皇帝是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錯的,他們總會找到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就算皇帝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大臣們也會幫著皇帝找到各種理由。
以至于,李世民便有了這樣的心思。
見李世民目光幽幽,話語之中帶著火氣,安平依舊強調(diào)道:“那不一樣女兒和哲兒拿東西亦非不給錢,我們拿走的東西會從蘇家每年給楚王府的分利上扣除,父皇就是不能白拿。”
其實,安平本想以李世民并非李寬的父皇,嫁妝算不到李世民的頭上來反駁,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理由,畢竟這件事她清楚就好,說出來肯定會讓李世民難堪。
“還有這么一回事?”李世民愣愣的開口,就是不知他在問誰。
“陛下,確實如此,老爺當初也曾吩咐過不要錢,但楚王殿下不許,說規(guī)矩不能壞,孩子要東西可以,只能過節(jié)時才行,當作長輩對晚輩的禮物,但平日里帶走的東西必須記在賬上。”
李世民正打算開口,只聽見李哲吩咐道:“蘇掌柜,陛下看中的東西記在楚王府的賬上。”
李哲有些煩了,就這么一件小事自己姑姑也能計較半天,他也是服了,頗為大氣的讓李世民再次吃了一回的白食。
發(fā)現(xiàn)安平神色不愉,李哲訕笑道:“我們還是早點回府,準備準備,該回臺北陪曾祖父曾祖母他們過除夕了。”
白了李哲一眼,安平?jīng)]反駁,畢竟李世民好歹也是她老爹,她一再開口已經(jīng)很不給面子了,此時正好借坡下驢,而且她也想回臺北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