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戰國之名士崛起 第176章 茍變拜將

作者/水鬼游魂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衛國有良將嗎?

    恐怕算起來還真有,但基本上本土衛將在衛國都沒有出頭之日,不得不選擇出走其他諸侯,才能獲得揚名天下的機會。

    戰國時期國家觀念并不重。甚至諸侯之間的關系也和后世的歐洲差不多,諸侯公族往來通婚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經淡化了因為地域而造成的隔閡。之所以眼下的局勢到處都是劍拔弩張,多半是因為小諸侯都被吞并之后,幾家獨大的結果。

    眼下的衛國,頂級人才已經留不住,普通人才沒有出頭之日,公族還有本土派互相又不信任,加上內部人才的凋零,才導致了眼下的局面發生,要打仗了,沒有領兵的將領。

    倒不是完全沒有,只是靠譜的沒有。

    在衛公的寢宮之內,這場衛國最為高級的會議一度陷入了僵持。主要的原因就是,執掌衛隊的公叔旦毫無作為的和稀泥,加上本土勢力代表的子思也不是強勢人物,而封地一直遭受趙國威脅的南氏長久以來給人的印象是主和派

    心煩不已的姬頹揉著腦門,心說:寡人都這么大的年紀了,還不給人清凈,可恨。

    可他也知道,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盯著他看著,等著他做出最后的決定呢?不得已,他開口說了一個算是有一定建設性的決定:“此事不適合朝堂商議。”

    “不商議,如何獲得對策?”公叔旦早就不想當大司馬了,禁軍聽命于衛公,上軍和下軍都有公室卿大夫統領,他這個大司馬完全成了一個沒有多少話語權,管著后勤軍械,還有養馬的官僚,頗為無趣。當然,就算是把軍隊讓給他指揮,恐怕他會更煩。

    所以,在場眾人之中,公叔旦是僅次于南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趙軍辦法的人。

    而安排一個統軍將領,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重中之重。

    他也知道集思廣益的好處,朝堂之上如果能夠統一意見,將傾國之力凝聚成一股繩的好處。但是他害怕一個更加荒唐的結果,這才不敢將真相宣布出去。衛公惆悵道:“眼下知曉此時的人不多,就算以后多了,只要執n,也就是國相沒有親自承認,誰也只能將趙國的狼子野心當成謠言。可萬一要是寡人點頭承認了趙國的陰謀,國中大夫有多少要為趙國奔走矣!”

    衛公姬頹也是憂心不已。

    說了,國內的士大夫要投降,他攔不住,也攔不了可要是不說,到時候戰爭發動之后,封地在趙衛邊境的士大夫多半要不滿。

    可相比投降者無數的場面,衛公還是覺得裝不知道更好。

    為此,他甚至在商討對策的過程之中,連太子都沒有招來。目的就是攔截消息,畢竟太子作為儲君,在很多場合能夠真實代表衛公態度。公子訓真要在不合適的場合說多說幾句,這已經和衛公親口承認已經沒有什么兩樣了。

    在衛國執政就是如此艱難,子思仰頭看著大殿的房梁,心里空蕩蕩的,別的諸侯國恐怕是擔心機密知道的人了,會泄露出去,從而最終影響制定的計劃。可衛國不一樣,主要是擔心敵人太強大,侵略的決心很大,被泄露之后會引起投降派的主動投靠。

    當然衛國境內最大的投降派是衛公,底下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士大夫也好,卿大夫也罷,都眼巴巴的盯著衛公的決定,并且堅定不移的跟隨衛公的英明決定。也不排除有喂不飽的白眼狼,非要和衛國主流貴族過不去的存在,但不多。

    可架不住,這些人都在衛國的北方。都是被趙軍打怕了的本土小貴族。反抗趙軍,別想了,根本就打不過。可要是跟著國君投降魏國或者齊國,有句話怎么說的:“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倒霉的還是在邊境的士大夫們。

    當然,第一個投降的貴族肯定要被鄙視的,軟蛋。就算是在軟蛋遍地的衛國,也同樣要被鄙視。但隨后發生的事恐怕真沒有人攔得住了。有心投降的人會出現一種盲從心理,第一個投降者是恥辱的,反倒是第二個投降者的恥辱感會減少很多。以至于,等到投降的人多了之后,會有種棄暗投明的心心相惜。

    最后

    投降的人多了之后,國君發現計劃沒用了。

    是逃去魏國?

    是逃到齊國?

    才是衛國的主旋律。沒有第三種選擇,至少對于衛人來說,他們習慣于二選一,比喜歡多選。

    一般來說,衛國最常見的戰爭模式就是,敵隊一眼望看不到頭,然后主將或者封君登高望遠之后慌得一逼,傻乎乎的帶著所有的家當逃到了城邑之中。這時候投降,連帶路黨的好處都撈不著,不僅撈不著,還有可能所有的家當都要被充公!不僅家族數百年積累的寶物要被搶走,連帶著家族的府庫也會被如同蝗蟲一樣多的軍隊啃食殆盡。這絕對不能忍。

    利益為先,保命其次,

    是不是覺得衛國的貴族有種商人的獨特潛質?

    這也是為什么衛國被稱為商業之國的原因,每一個衛人都有成為商人的潛質和商人性格。但同時,因為眼界不夠,有遠見的大商人不多。別以為出一個呂不韋就真的能說明衛人經商有n遠矚的戰略目光了。

    可實際上,衛國的商人規模很大,但頂級商人根本就沒辦法和其他諸侯國的頂級商人比擬,最大的原因就是背后沒有足夠強硬的后臺。同時n衛國商人最大的困擾就是,沒辦法將財富換取更有用的權勢,失去了商人到政客的轉變機會。畢竟,能夠成為端木家族的人可不多,子貢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商業天賦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天下知名的名士,要不是他身份是衛人,如果是齊人、晉人,他的成就肯定會更高。

    商人需要后臺。這個后臺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頂級的大貴族。

    在衛公宣布要保密的同時,他也感受到了老臣子們看他的眼神怪怪的,這讓他心頭有些不滿,看寡人干什么?難不成,以前戰事不利,最后認慫,都是寡人的錯不成?

    公叔旦糾結了一陣,他發現私下的迷議都快要結束了,可是將領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于是開口道:“君上,此戰將領不知有何打算?”

    “這個嘛!”

    衛公有點為難,看向了南豐。往日在朝堂上的炫子狂魔大宗伯,此時被姬頹的目光盯住,慌得一逼。他哪里有什么作戰經驗?可是作為衛國上將統帥,同時也是衛國抵御北方強敵趙國的第一人,似乎滿朝文武除了他,真沒有人可以取代。

    “君上,往常都是守城。可您也知道,戚邑近水,趙軍幾乎從來不會攻打到戚邑附近,臣弟羞愧,沒有和趙軍對戰的經驗。”南豐說的是事實,按照各國的軍制,分成募兵制和仆從制,前者是國家出錢出來糧,供養士兵和軍官,作為常設軍存在。

    而后者就簡單多了,各地的封君都有私兵,士大夫也有仆從,在國家征戰的時候,這些士大夫也好,封君也罷,都將相應國君的命令帶著自己封地的私兵匯合,然后出發作戰。

    魏國的武卒就是募兵制,國家給予士兵一切的需求,同時也要求武卒要保持足夠的戰斗力。這也是募兵制的雛形,作為常設軍隊存在的典范。而南方的楚國是仆從制最典型的國家,國君準備發動戰爭的時候,各地的封君按照封地的人口和大組建私軍,跟隨國君出征。

    這也是為什么楚隊人數龐大,但從來戰斗力不顯著的原因之一。

    軍隊來源于各地,戰斗力良莠不齊,武器軍備也是五花門,就連士兵之間說話的口音多變,都有時候會讓自己人懷疑,是否深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尤其在軍械方面,楚國是一支被人嘲笑的存在。因為遠離北方,造成戰馬采購一直被齊國等國家n,楚國境內戰馬嚴重不足。

    可是楚國的軍隊征召制度是百戶出一輛車,沒有戰馬的車總不能讓人來拉吧?

    最后無奈的楚國封君們只能用牛車來充數,這也是無奈之舉。只要軍隊之中戰車大半是牛車的,不用說,肯定是楚人。其實牛車也不差,牛的力氣要比馬大很多。而且楚國出產的水牛個體很大脾氣很不好,破壞力甚至要超過馬車。但牛車和馬車并行的時候就出問題了,牛蹄子甩不開,變成了一個讓楚國貴族們尷尬不已的場面。

    衛國的軍隊采用三軍,是因為衛國曾經是大國。而大國三軍,中國二軍,小國一軍是源于周公時期就制定下的制度。

    一軍,五師一師,五旅,每旅500人,一師總人數在2500人左右。

    南豐能夠統領衛國北方的一軍,主要還是因為他是戚邑的封君,軍隊大部分的補給都是從他的封地送出去的。加上南氏在戚邑統轄的區域頗大,自然私軍的規模也不小。一旦戰事起來,他能夠指揮超過兩萬人規模的軍隊。

    但是南氏作戰有一個誤區,就知道守城。趙軍來了,南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人口,財富,糧食集中到大城之中。然后等待魏國爸爸出兵幫忙。

    這也是為什么南卓不得不要去巴結魏國頂級貴族的原因,甚至不惜在魏國儲君還沒有確定的時候,下重注投靠公子罃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南豐雖然作為一軍主將,但他真沒有和趙軍真正交戰的經驗和膽量。此時此刻,逃是逃不掉了,偷偷撇了一眼公叔旦,這老家伙故意別過臉去不搭理他。南豐頓時有種坐蠟的無奈,硬著頭皮對衛公懇請道:“君上,臣弟無能,恐難當此任。”

    衛公也知道結果如此,此戰,南氏恐怕是最不會妥協的一個家族。衛公倒是不擔心南卓臨陣倒戈,投降趙國。因為對南氏來說,投降趙國是一個最糟糕的局面,就像是與虎謀皮一樣,趙國這等窮鬼,恐怕會將南氏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下。這樣的結果恐怕讓南氏無法接受,就算是投降,南氏也肯定會投降魏國。至少還能保住封地和家族的財富。

    “南卓這孩子寡人是很看好的,他也不成?”在衛公看來,這次趙國進犯衛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知道了趙國的陰謀。

    只要等待魏國去挫敗對方的陰謀即可。

    要是別的事,尤其是長臉的好事,南豐肯定不推辭。可讓南卓為將,他也和兒子商量過,但是南卓的話讓他頓時涼了半截。只要頹喪道:“家學五經六藝,無一不缺,唯獨少了兵主之謀。”

    公叔旦突然很想笑,都這個節骨眼了,南卓還是死要面子瞎逞強,什么五經六藝,都是虛的。唯一打臉的就是,不敢帶兵。

    南卓覺得主將可以在城里坐鎮,安全性很高。也是被架在火上沒有了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君上,臣雖不才,但上軍主將之位退讓,恐后繼者不能服眾。為今之計,唯獨缺少聯系大河沿線,以及趙衛邊境六個城邑的將領。統帥給地城中士卒和趙軍斡旋,以待良機。”

    說到這里,南豐很沒底氣的看了一眼公叔旦,開口道:“大司空子朋,年少有成,家學淵源,文武雙全此乃國之棟梁,還請君上征辟為中大夫,統領邊城城守軍。”

    一開始,公叔旦還挺得意,終于聽到炫子狂魔夸耀他兒子了,可聽到后來臉色巨變,氣地手指南豐直哆嗦。

    這家伙心腸太歹毒了,想著拉自己的兒子當炮灰,他恨不得和南豐拼命。

    大司徒子南靳一直沒有開口,公叔旦也是當局者迷,他哪里知道南豐的真正心思,估計南豐也沒想過要拉著公叔旦的兒子去送死的打算。只不過他想要拉上公叔旦這個大司馬府的長官一起幫他防御罷了。目的也很單純,就是想著大司馬府的人才,在公叔朋去前線之后,一股腦的都送到戚邑去,好讓他有人可用。

    可這樣做的話,衛國內部的帝丘就空虛了。連帶著防御鄭國的下軍都要被連累。

    這是衛國朝堂上下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還真別說,衛國雖然慫包的一逼,但衛國的下軍的戰斗力真不錯。衛國唯一敢和對方交戰的國家是鄭國。別看鄭國很牛逼,就算是n之后,還能接連打的韓侯滿地找牙。可衛國就是不虛鄭國。說起來也怪了,衛國雖然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大敗過鄭國,可鄭國也沒有沾過一邊倒的便宜。

    下軍的戰斗力也是這樣被歷練了出來。

    但就算是不懂軍事的子南靳恐怕也不看好下軍北上抗擊趙軍的結果。再說了,萬一大敗,甚至被趙國殲滅了呢?

    下軍在,上軍就算是沒有了。由中軍和下軍還能組建起來一支成規模的軍隊,不敢說打敗趙軍吧,至少守城還能堅持一段很長的日子。可萬一要是下軍都沒了,衛國距離滅國也就不遠了。

    子南靳開口道:“下軍不能動。”

    “對,絕對不能動。”公叔旦信誓旦旦的說道:“下軍是用來防范鄭國的,一旦動了下軍,邊境空虛,會讓鄭人”說到這里,他也傻眼了,好像鄭國真沒有攻擊衛國的底氣了,國都陽翟都被圍了好幾個月,還怎么來欺負衛國?

    “要防范韓侯的得寸進尺。”公叔旦改口道。

    衛公真不想主持這樣的會議,太傷腦細胞了,尤其不滿于公叔旦的胡攪蠻纏。于是沒好氣地質問:“下軍不能動,中軍要拱衛國都,那么公叔旦何人為將?帶兵幾何?”

    公叔旦想了想,想起剛才好像有人說過茍變,沒錯,就他了。開口道:“我看茍變行。”

    衛公姬頹氣地差點暴起一腳踹死公叔旦,這混蛋玩意,當初反對的最激烈,如今倒好,想起茍變是個人才了?當然,姬頹也看茍變不順眼,這就不提了。

    可讓他納悶的是,南豐再沉吟之后,也開口道:“就卓兒帶來的消息,茍變能夠臨時奪兵權,還能讓趙軍有所忌憚。雖說最后功虧一簣,但其錯不在與他。可以為上軍之戰將。”

    子南靳也承認,衛國境內似乎沒有比茍變更適合的人選了,畢竟是子蒙的學生。而且自從昭公繼承人在齊國病故,子蒙也算是洗白了,再也沒有n的理由了,看在子思的面子上,還有龐大的子氏家族,衛國也不會在和子蒙計較。特赦之下,子蒙已經擺脫了逆賊的身份,重新回歸到了子氏家族之中,要不是子蒙病重,拜將子蒙操作起來也不難。于是也贊同道:“茍變行。”

    唯獨子思很氣憤,也很無奈。茍變真的行嗎?

    當年要不是你們一個個的都背后下套子,會有如今這么多事?

    可是臨戰拜將,問題是茍變失去了在軍隊中成長的時機,一躍成為外軍主將,能成嗎?

    衛公也沒有好的人選,隨即應允道:“好吧,就讓他試試吧!”9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潍坊市| 墨玉县| 威宁| 临夏县| 石泉县| 楚雄市| 封开县| 项城市| 颍上县| 堆龙德庆县| 湖口县| 清苑县| 保靖县| 柳州市| 措美县| 高台县| 茶陵县| 行唐县| 浏阳市| 梁山县| 昌平区| 安乡县| 德昌县| 新安县| 宁晋县| 灵台县| 南澳县| 含山县| 察雅县| 重庆市| 行唐县| 电白县| 临桂县| 南川市| 灵台县| 金山区| 普兰店市| 日照市| 汤阴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