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此刻也明白了方孝孺的想法。在朝堂的洶涌與徐輝祖、齊泰、郁新借口退敵的攻勢下,皇帝即便再舍不得,也就不得不拿他們兩個開刀,用以安定軍心士氣,拖延朱久炎的進攻。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認罪!皇帝不一定會治他們二人的死罪,而且即便是死又如何?如果真能跟晁錯一樣名垂千古,成為忠義楷模,死又何足惜?
這不正是文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黃子澄也不惜一死,請陛下誅殺黃子澄!”
黃子澄的臉色居然閃現出了一種莫名的光彩,跟著方孝孺一齊跪地請死!
徐輝祖與郁新皺起了眉頭齊泰則是撇著嘴小聲地“呸”了一聲,“兩個求名之徒。”
“朕可不是漢景帝,朕不會害了兩位師傅的,你們快起來。”
朱允炆的文青病又犯了,眼前這“忠義求死”場面就像刺激了他的機點一樣,讓他感動不已,不顧徐輝祖他們的勸阻,只將黃、方二人削職為民,承諾永不敘用,然后招呼侍衛將黃、方二人送回家中思過。
黃子澄、方孝孺磕頭謝恩,戀戀不舍地跟隨侍衛走出了大殿。
既然已經將黃、方二人趕出了朝堂,徐輝祖他們三個也明白見好就收的道理,他們將接下來的計劃說了出來。
徐輝祖的拖延戰術分兩步,第一步治黃、方二人的罪,讓靖難失去打擊目標第二步則是借著議和的名義與朱久炎交換俘虜,拖延時間。
投靠湘王府的文武官員很多,比如茹瑺、沈溍、梁煥、楊士奇、夏原吉等人以及其家眷,還有江浙官員的家眷。這些人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按照朱允炆以前的意思,是要殺了泄憤,來個以儆效尤的。
可徐輝祖卻提出,用這些人交換梅殷的想法。
朱允炆聽完之后沉默了,他實在恨極了這些人,但他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拖延朱久炎進攻的步伐。
朱久炎是不可能拒絕這樣的交換的,而交換的人數越多,則代表爭取的時間越多。
很可行的計劃。
沒有了兩個攪屎棍的打擾,會議進行的十分迅速。
朱允炆全權放手,徐輝祖在京統籌全局,齊泰與郁新則擔任欽差正副大臣前往湖州與朱久炎談判。
四人商討了一些細節,明確了各自的分工之后,便馬上開始按照計劃實行了起來。
北平。
當燕王到達北平城下時,看到的是城下一具具的尸體,以及城墻上的劍痕、刀痕和一灘灘的血跡,最后還有城內百姓驚慌失措的眼神。
“吳高跑了?”
朱高熾看著戰馬上一身風塵的燕王,只能滿臉忐忑地將房寬戰死,左營崩潰,損失數千的消息說出。
燕王臉色變得極度難堪,但聽郭資說起朱高熾在守城之戰的出彩表現后,倒也沒有失去理智,只好自消怒氣,最后命朱高煦、丘福等人前去降兵營,承認朱高熾的承諾,赦免左營軍兵的罪過。
至于在附近為盜的潰兵,燕王也只是象征性地派人驅趕他們遠離北平。
回到燕王府后,燕王立刻召開了軍事會議,他對戰局情況做了總結。在他看來,此次出征還是成功的,擊殺了耿炳文,收服了顧成,收編了數萬降軍,從人數上看已經可以補充西山大營的損失。
總體來說,地盤雖然怎么擴大,但是燕軍的軍事實力卻是得到了擴充。
“啟稟父王,我們囤積在永寧的糧草、軍械也已全部被吳高帶走了!原以歸降的遵化、懷來兩衛,看到吳高如此攻勢,聽到李景隆率領大軍即將抵擋真定,他們便又再度投降朝廷,并有蠢蠢欲動之勢。”朱高燧迫不及待地向燕王稟報軍情。
“啊!?”朱高燧的話方落,在場諸人頓時緊張起來。沒想到吳高毫不留戀永平,李景隆也來的如此之快!本來,按照他們的預計,李景隆這位新任征虜大將軍至少也應該在六七日后才能到達真定。
“李景隆這是迫不及待,想借俺的頭顱,來成就他的威名。”燕王嘲諷完之后,卻突然縱聲大笑起來:“哈哈哈哈,這真是天助俺也!”
眾將領大為驚詫,齊齊看向燕王,不知他為何對即將到來的三十幾萬敵兵毫不放在心上。
朱能忍不住問道:“王爺,李景隆大兵壓境,王爺怎么反而如此驚喜?”
燕王興奮地大手一揮,“燕軍勝局已定,諸將將建下不世之功!”
“還請王爺明示。”燕王突然如此自信,連素來平穩的張玉都忍不住站出來拱手請教。
“俺知李九江甚深,他只有個錦繡皮囊,論本事恐怕連他父親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搞內斗倒是數一數二的。你們從建文朝的局勢變幻中,就能得知他這曹國公最擅長的是什么。
可笑朱允炆竟敢以幾十萬大軍托付,讓此等只懂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流,統領楊文、吳高、平安等悍將,這是在坑人,也是在自坑!
征討湘王府的主帥換成了李增枝?他娘的,朱允炆這在斷送大好河山啊!”
“王爺說得一點沒錯。”袁拱翻完李景隆的資料后,搖著腦袋補充道:“李景隆兩兄弟的弱點實在太多了,建文皇帝也太過任人唯親。漢高祖劉邦寬宏大度,知人善用,天下英雄盡皆投靠,以漢高祖之能,尚且將兵不過十萬,惟兵仙韓信敢來個多多善益。建文皇帝居然敢拿李家的兩個紈绔子弟跟韓信比肩?讓他們各自將兵三十萬兵馬,何其可笑也。”
眾將領一聽,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不由齊齊松了口氣,又重新露出輕松的笑容。
以前可能給壓迫慘了,燕王嘲諷起朱允炆來那叫一個興致高漲,兼且聽聞李景隆掛帥更是將吳高襲擾的憂慮一掃而空,笑吟吟地吩咐道:“高熾你來替俺磨墨,俺要寫出李景隆的五敗,傳閱諸將,以振軍心!”
朱高熾點頭領命,小心地替燕王研磨起來。他的心里也認為朱允炆把所有的希望,都托付到李景隆兩兄弟身上,確實沒有識人之明。曹國公府算是皇親之家,李景隆兩兄弟一直處在大明的權利核心,朝中的重臣對他們倆應該是了解頗深的。就算朱允炆被他們的表面功夫給蒙蔽了,黃子澄、方孝孺等大臣不僅不及時指出,更是在旁邊為其推波助瀾,只能說是書呆子誤國!
燕王的五敗論寫得很詳細,為了讓全軍將士看懂,他更是盡量白話。
首先李景隆毫無統帥大軍的經驗,會導致號令不一,軍紀渙散,自身能力與威望又不足以統領各路精兵強將,將帥不和,上下異心,根本無法齊心協力作戰實在是第一大敗筆。
其次,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燕軍生于斯長于斯,早已習慣。反觀三十幾萬南軍則不耐冰雪,南北兩軍在冰天雪地里作戰,未及交鋒,勝負便已分明。
而且官軍是從南方各省匆匆抽調而來,三十余萬兵倉次北伐,這么多人冬衣棉被,人吃馬嚼都是天文數字,非得舉國之力方能維持不可。朝廷隨口就派出幾十萬幾十萬的,不經提前統籌協調就往北方派遣,可見對朱允炆、黃子澄等書呆子把后勤調度也看得太簡單。
北伐大軍看似人多勢眾,實則人數越多越是不堪一擊。燕王斷言到時朝廷大軍一定會缺衣少糧,一旦兩軍陷入僵持,非得全盤崩潰不可。
其三,李景隆一向自持甚高,為了顯示自己和長興侯耿炳文不同,肯定會主動率大軍壓境,貿貿然地深入險境,給燕軍以機會。
第四,李景隆帶大軍奔行千里,未戰先疲。而且戰線已然拉長,前后綿延兩百里。燕軍可隨時突襲官軍要害部位。
其五,主帥李景隆貪功心切,剛愎自用,內無仁勇,外無威令,這樣的人為帥,根本不配與燕軍為敵!
所有的燕軍將領聽了燕王五敗分析之后,也都將大局看了個通透。
他們明白,如果李景隆能夠學耿炳文先駐扎在真定府一年半載,好生整肅全軍,囤積糧草衣物,選拔任命人才聽取各方將領的建議,緩緩圖之的話還可與燕軍一戰。
問題是可能嘛?
不管是朝廷還是李景隆都明顯急于求成,而且,就連燕軍上下都想著速戰速決,怎么可能給李景隆機會整肅兵馬。
果然接下來燕王不顧新敗,理都不理趕來的李景隆,出人意料地率領大軍出永平,前去攻打山海關。
燕王的這一舉措,使得想再度率軍擾敵的吳高,連夜慌忙撤兵移師山海關駐防。而吳高這個退兵的舉動卻惹得急于報父仇,有些失去理智的耿璇大怒,上書李景隆彈劾吳高。
奈何吳高大勝又剛得圣旨表彰,而耿璇其父耿炳文兵敗身死,連帶著耿璇都不怎么受李景隆的重視。李景隆為了掌握更多的軍權,利用此事,反責耿璇意氣用事,不睦同僚,被其下令驅回京城述職。
新得耿璇所部的李景隆那叫一個高興,整編新得的兵馬,籠絡人心還來不及,哪里還顧得上攻打燕軍?
面對著駐扎在山海關的吳高,燕王聽從道衍的計策,使出了一招離間計,分別給吳高和總兵楊文寫信。
在給吳高的信中,燕王的贊美之詞躍然紙上,把吳高一頓好捧而給楊文的信卻是充滿了侮辱與詆毀,待到信件發出之時,燕王故意將兩封書信做了調換:給吳高的信“錯送”給了楊文,而楊文的信則送到了吳高手上。
這一手其實并不高明。但此計妙就妙在,牢牢把握了楊文的心。
吳高是湘王府的姻親,這身份始終就不能讓死忠朝廷的楊文放心,即便吳高打得再好,楊文也是不信任吳高的。
楊文收到這封大肆贊譽吳高而盡情詆毀自己的信,自以為抓到了吳高的通敵之證,大喜之下,立即把原信上報給了李景隆。并彈劾吳高因湘王府的姻親關系而與燕王串通。
吳高得知后急忙上書自辯,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楊文與吳高兩派將領間忙于相互攻訐,而再無暇出兵攻打燕軍。
如此正好給予了燕王充足的時間,穩固被吳高打亂的大后方。
李景隆同樣不僅對吳高和楊文的矛盾不聞不問,更是再度用出了處置耿璇的那一套,利用元帥之職,打一派拉一派,聲援楊文的同時,訓斥、打壓吳高,最后更是同樣的將吳高驅回京城,趁機掌控了吳高手下的兵馬。
李景隆的心腹將領剛一入山海關就搞了個雞飛狗跳,將士們懷念吳高,對李景隆老大不滿,軍心也有就此渙散下來,對燕王的威脅更是大大降低。
對建文朝廷失望透頂的吳高也懶得跟他們再扯皮,接到李景隆的命令后,果斷地帶著吳爭、吳用等江陰侯府部曲,直接南下。
吳高一撤出山海關,燕王頓時大喜,立馬發動了對山海關的進攻。沒了吳高的鎮守,替換吳高的李景隆親信即便坐擁天下雄關,卻根本擋不住坐擁十幾萬精兵,擁有眾多謀臣猛將的燕王。
沒兩日,李景隆的親信將領兵敗身死,山海關被燕軍所奪。
正如燕王所說,官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派系太多,號令不能如一,指揮不暢,尤其是有李景隆這樣的主帥在,從根本上失去了洪武朝以來明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特點。
這樣的軍隊怎么可能威脅到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燕王?
李景隆的貪權導致各路官軍從來沒有彼此協同作戰過,根子也出在黃子澄、方孝孺他們把持朝政,他們爭奪齊泰的兵部大權,但又一時間無法完全取代兵部,所以不吝于黃、方二人親手破壞了現階段最行之有效的作戰體系。
反過來燕王作為燕軍最高決策者,其指揮作戰的方式完整貫徹了下去,不管將領帶兵身在何地,都會及時接到燕王的軍令,加上燕王府下面將官校尉共同努力,使得雄才大略的燕王更是如虎添翼,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勢如破竹。
山海關帥府。
“全賴姚師智計無雙,俺才能打敗吳高這個大敵,如此輕易地奪取這天下第一關,俺代表全軍將士敬謝姚師!”帥府的慶功宴上,燕王從主位站起,對著道衍舉杯高喝。
“阿彌陀佛。”道衍知道燕王嚴禁軍中飲酒,所以杯中之物必是茶水,這老兒也豪邁地舉杯一飲而盡。
燕王微微一笑,再次端起酒杯,對堂下諸人道:“山海關能如此輕易攻占,也仗諸位英勇攻城之故,俺可沒有忘記,俺敬諸位一杯!”
“豈敢!豈敢!”諸人連忙起身謙遜。
燕王擺擺手打斷了他們的謙詞,肅容按功賞賜,官職、錢財、美女、田地、奴仆等物。
“謝王爺賞賜!”眾將、官再次叩謝賞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