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從背簍中拿出甩鉤,就走向水灣外面的庫區岸邊,沿途擋道的灌木叢、雜木小樹、藤條茅草等在隨心施展的“披荊斬棘”刀法下被劈斷掃到兩旁,開辟出了一條無遮攔的空曠道路來。到了水庫邊,隨心索性將岸邊的荊棘藤蘿茅草修理個干凈,騰出個無遮擋的地方來,以便放手用甩鉤。
站在空處,望向四周,隨心滿眼的翠綠,眼前是真正的青山秀水,藍天碧水共一色,感覺自己心靈都剔透很多,這里是仙境般的地方。
良久,收回心思,隨心掃視這片水面,一時也沒發現到甲魚,倒是岸邊的水里游著不少長不成大魚的白條子,撈起來曬成淡干魚,很好吃。
估計過了好幾分鐘,隨心回去理下火,加了兩塊杉樹柴,確定下次隔個十分鐘回去也不會熄火。
回到原處,一陣山風掠過水面,水面成了打碎的一地有色玻璃。水面和空中有溫差,形成空氣對流,水庫這里就沒濕熱沉悶的感覺,是避暑勝地。
人說釣魚能修身養性,其實是鍛煉人的忍耐性,把急躁的性子磨得沉穩,萬事想開些,拿得起,放得下,這養性就成了,和隨緣似乎相近。隨心不急不躁地巡視水面,相信只要有甲魚,按它們的生活習性,越大的越會浮上來。
在隨心回去兩次添柴理火后,隨心總算把甲魚等到了,從站立的高處望那甲魚,有很大一團青色的甲殼,可看到它伸出脖子晃動尖尖的頭,水里的四肢在扒拉,很不安分。
隨心盯緊這只大甲魚,熟悉的觀感又降臨,如在甲魚近處看它,這種觀感,是身體的感覺器官和精神力結合后形成的,只在目力所及的地方有這效果,這和內視不同,內視是精氣神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精神力和視神經及其它感覺神經相結合,搭載在體內經絡的內氣上察看體內的任意處。當內氣可外放時,隨心的神識就可練成,修煉成的內氣越強,也即體內的能量越多,神識就越能極遠,鋪天蓋地,無物可逃避神識范圍內的搜索。
身體修煉的內氣強了,肉身會更強橫堅固,精神力也會同時增長,這一切都相輔相成,是良性循環。
簡單的說,內視,神識,都需要內氣加成,隨著隨心修煉的日益精湛,內氣會改變形態,內氣的稱呼也會更名,液態是真元,固態是金丹。
在某一刻,隨心自然地將甩鉤從手中擲出,鐵球帶著眾多的鐵釣和處理過的麻繩飛向這只在劫難逃的大甲魚,隨心手中的甩鉤就是它的“克星”。隨著鐵球砸上甲殼、鐵鉤勾住甲魚的胸腹裙邊,隨心輕輕一扯,沉甸感沿繩索傳來,表明甲魚被勾住且重量不輕。
被鐵球砸懵、反應過來的甲魚在拖曳中使勁掙扎,把水中拖曳的軌跡弄得歪歪斜斜,水面波紋向兩側泛出。沒多久,甲魚被拉到水邊,隨心手腕輕輕一抖,手一揚,小臉盆大小的甲魚被曳起飛落到眼前地上,起碼十斤重。水庫里的甲魚和河中的甲魚沒啥兩樣,硬要說區別,可能水庫里甲魚的甲殼顏色稍稍深些,也只隨心看得出來吧。
隨心捧著甲魚回到灶頭處,將甲魚仰放到陰涼處和野雞做伴,頭和四肢不著地的甲魚是不可能翻身逃走的。將燒著的柴火往灶內推進些,又加塊杉木干柴,到水邊清干凈手,準備揭開鍋蓋看看,里面燉著的野雞肉和山藥燉的怎么樣了。
蓋子一揭開,鍋中大股香噴噴的蒸氣就升騰起來,勾起人的食欲,鍋內的水在翻滾,鍋邊一圈泛著些浮沫和油花,已經煮沸了幾次,浮沫基本上滾溢出了鍋。隨心從背簍拿出碗和筷子,先挾起塊山藥嘗嘗,山藥熟了,還帶脆,差又糯又粘的口感,得繼續燉。又挾塊野雞肉來嘗,咬一口,噴香!熟是熟了,肉很有韌勁,但難咬斷撕開,更別說骨肉分開。這是半個來小時燉的效果,一句話,還得燉!
蓋好鍋蓋,理下火,繼續燉!
隨心去看野雞,這大熱天的,別干死它們了,用碗到水庫里舀上水,倒進腳跟跺出的坑里,把雞頭擺放到水坑邊,就撒手不管。渴了要喝水是動物的天性,不必多管閑事。甲魚呢,只能給它淋水解渴。
守在灶邊,隨心好象沒事做了,等著飯好。看著水灣和相連的水庫水面,心想人類的力量真不小,能改天換地,堵上一處狹窄的村口,就筑成了個大水庫,原時空在江河上大修水電站,效益是有的,但改變的自然環境和地殼應力會有些什么后果呢?這些事情太大了,少想為好。以前,嗯,上世吧,知道池塘里養的魚比河里、海里的野生魚味道差很多,不知這大水庫的魚味道如何?
隨心意動,捉條魚品嘗過就有鑒別了,于是開始脫衣褲,這大中午十二點二十一分絕對沒人來這里的。
給灶里加夠柴,隨心就走到水邊,趟著水走向水灣中間,也就走了幾步,一只腳就踏空了,隨心很清楚,這里在被水淹沒前是山壁,還很陡峭,這水灣形成前肯定是個小山沖溝溝。隨心干脆順勢往水里一沉,潛入水中,呼吸的事現在已經不在考慮當中,只要一憋氣,小周天就會開始運轉,就沒有氣悶的感覺了,這是先天超級高手的特有能力。
隨心為什么清楚這些,自然是看過有關書籍和網文了,隨心結合自身的經歷,已經基本相信道家的典籍傳承。當世將道家、佛門指責為搞迷信,實則是因為兩家難以回復古代的榮光,可能是某個變故讓道佛兩家失了最重要的傳承,致使仙道無門,佛路難尋,道佛兩家的生存之路,反而不及儒家配合統治者用軟刀子殺人來得容易。
隨心看下水中的峭壁,上面還有沒腐爛掉的樹根,新鮮的水草在峭壁上面長了很多,可看到小魚、小蝦在附近游動覓食。隨心徑直游向水灣外面,這水灣里面魚也不少,一般也有兩斤多重,但隨心在河里看慣了大的,瞧不上眼,并且沒看到大鰱魚,用大鰱魚頭燉豆腐或做剁椒魚頭都是肉嫩髓香的美昧,可惜的是大鰱魚頭今天無法吃成,餐具不適應。
潛出水灣,隨心看到前面不遠處的水一下更深,看看身下和向左右延伸的比較平坦的水底,隨心明白了,這應該是水庫修建前,人們原來在山中行走的道路。
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這水庫里,隨心也正好試試下潛深度,在水庫大壩外看大壩,大壩有個三、四十米高是不會錯的,這位置離大壩二公里左右,這里的水深至少有三十米,現在,河里的十幾米水深對自己沒感覺,那么,這里呢?
隨心念頭閃過,身體已向下潛去。
隨心一邊向下潛,一邊觀察水里的情況,水很清徹透亮,一看就知沒污染,能見度很高,水中上下四周稀稀拉拉的散布著很多小魚群,看魚身長度大都是二、三十公分,有六、七斤重,大多是白鰱和草魚,應當是放的魚苗長大的,說明這水庫里是有不少魚,但密度不大,難怪水庫管理處每年打不上多少斤魚,況且他們使用的打魚網不是圍網和拖網,水底的魚,網都夠不著,怎么打得魚上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