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城里的亂,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藍萍想到十二號上塘灣來時,媽媽藍心如還說不要到處走呢!
薛叔華沒從報紙上看到過有關報道,但從前兩年開始,這類傳聞是不絕于耳,從輿情國情來看,小道消息傳播的往往是真實情況,這就小噓不得了。而現在熟人都被這樣,那是情況嚴重。
原因大家基本清楚,是返城知青和待業青年在做壞事,甚至在犯罪。
薛叔華說道:“這些知識青年也是趕上了時候。建國以后,國家進入和平時期,與舊社會相比,不是好一點點,大家有飯吃多了,于是國家迎來了生育高峰,人越生越多,快翻番了,長大了的青年要吃飯,可是國家一下也安排不了太多的人,只能把多余的知識青年安置到廣闊農村,讓他們開荒造地,自食其力了。”
“是啊,當年的報紙大力報道了這些情況,越是直轄市的青年,就去得越遠,大都是邊疆省份,從南至北再向西,是到邊境的山區、草原。省城的青年還好,是分在本省的農村,再遠,到了縣城,都有開往省城的班車。而那些直轄市的青年呢,他們就不幸多了,想回家,沒本地政府安排,都找不到到縣城的交通工具。我這是看一篇北方某山區林場關心知青的報道,才知道的。”莫世賢說道。
盧軍和薛叔華聽了,頻頻點頭,顯然,他們也看過同樣的文章。
盧軍嘆道:“這些年青人是吃了苦,他們在城市長大,是學生,有幾個干過體力活的?一下子下放到農村,每天干重活,是有些遭孽,開始下放的知青還好,我知道是讓他們自己報的名,所以他們積極性還高,有股響應號召的激情,有革命精神激勵他們,還算堅持得住,而后面按任務下派的人數,完成是趕鴨子了,這些人下去是混日子。”
劉正明說道:“這幫人越這樣,就越得不到招工、當工農兵大學生的指標。”
陳臥東笑道:“在恢復高考時,這幫人考上大學的最多。”
這倒是真的,大家都知道一些,為了不再受苦,他們也是拚了。
劉惠這時開口笑道:“我們街上的知青分到生產隊后,好象就住了幾天,個個都跑回家了。”
這是塘灣區的笑料。塘灣區有兩條街道,兩條街道的初高中畢業生本就不多,根據政策,把他們安排到本區的各個公社插隊,接受廣闊農村里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可惜知青們插隊的地方離家太近了,不象京城、滬東這些直轄市的知青被下到邊疆,和家遠隔千山萬水,隊里給他們安排的住處又大都不佳,知青們就仍然住自家,到生產隊勞動,就象工人上下班一樣,還遲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帶壞回鄉知青和本隊青年,弄得名聲很不好。
開始,有知青偶爾裝病請假,沒想到生產隊里立即準假,這下啟發了這些知青,個個有樣學樣,紛紛裝病,在家等待安排工作的同時幫家里做事,而生產隊更是愿意他們不來出工,他們沒工分,就少分走一份口糧。
大家一聽,無不好笑起來。
塘灣區塘灣街和沙灣街的知青“上山下鄉”成了場鬧劇,陳臥東這些區社領導都無可奈何,因為招工的指標都是指定給下鄉知青的,而“知青”們都是熟人子女,也不愿難為他們,他們有了“知青”身份,就有資格參加工作,至于誰先走,就按出工天數來排名,當然是老實的、膽小的在生產隊住的時間長些,于是出工天數多些的這些老實的、膽小的知青就先被招工走了,區社這一招數很管用,就看誰的出工天數多,這就讓沒招走的所謂“知青”為了出工天數,只好經常去生產隊晃悠,弄得隊里反而生氣:這些“瘟神”不來才好。
但這樣的“知青”想推薦上大學,當工農兵大學生,那是想都不用想,沒門,陳臥東因此推薦了很多農村知青上大學,這些人中,大多數是感恩了陳臥東一輩子。
陳臥東好笑之余,說道:“我們塘灣沒知青了。”
楊揚表揚道:“這點你們做得好,沒用下鄉表現不好卡他們招工,讓他們個個招工走了、有了工作。人心都是肉長的,本就不是農村人,一時怎么受得了苦!”
青心故意說道:“那就更應該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無論年齡大大家都是“運動”中過來的人,青心這話聽耳里多么耳熟,于是,哄堂大笑。
楊揚嘆氣道:“你下一次田、腳都紅腫多少天?不到那一步,怎么知道那種苦,你以為人人都象你哥哥能干?”
隨心這幾天在同學家搞“雙搶”,大家好象沒感覺有什么特別,楊揚這一說,盧軍四個家長拿自家兒子一比,才真的感到他們和陳隨心的差距有多大,不知不覺的,陳隨心已經成了一個家的支柱,而自家兒子呢?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在校學生,等著學校開學,而且,陳隨心他還決定包下一大群女孩的所有費用,等于他來養著她們,這,確實不是一般的能干,而是超級、特別的能干!
莫世賢想,自家兒子現在放個蝦籠、賺上幾塊零花錢,都靠隨心帶動。
大家放開一想隨心這段時間里做的事、提的建議,恍然大悟,這陳隨心已經成了個不可缺少的人物。
藍萍拍拍身邊青心的手臂,點點頭,示意媽媽的話正確。
青心不過是調皮一下而已,媽媽表揚了哥哥,早高興起來。
“要是返城知青有隨心能干,自己就能找到飯碗了,也不用做我們聽到的這些壞事。”薛叔華總結道。他內心很得意那天一時沖動、讓大女兒拜了干媽,女兒的兒女之情,將來車到山前必有路,自有柳暗花明的時候,不用急,陳隨心一看就是多情種子,女兒吃不了虧,看看小女兒快樂的樣子,也不必管她,兒孫自有兒孫福,想必小女兒照樣不會吃虧。一瞬間,薛叔華念頭涌動,一掠而過,心頭更加大定。
“你們說,這樣發展下去,情況會變得怎樣?國家會有什么對策?”莫世賢問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