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熱鬧,幾家人的相聚,確實讓大家互相有了自己人的感覺,趙文娟都開始稱呼陳臥東“親家”。
不過趙文娟說了,叫陳書記“親家”,只在自家這些親家的面前叫,有個外人,自己都是不會叫陳書記“親家”的。
不讓陳書記有拉幫結派之嫌。
這話說得明白,在笑聲中各家親家也點頭表示理解,說自己也會這樣。
大家明白,現在是有些事能做不能說,傳統觀念不是不會加以改變的,社會變了,很多事就會隨著變,本分老實地做老百姓最好。
楊揚和陳臥東聽得樂呵呵的合不攏嘴,這是兩人一直想要的局面,讓親家多起來,只是以前難以達到,現在,兒子有了了不得的大本事,原先很難的事情卻輕而易舉做到,兩人暗暗感慨:果然實力到了,就天時地利人和都如意。
喝過茶,劉正明和蔣芙清就告之各位親家要回去做事。
楊揚和大家清楚情況,也不留,只讓他們下午早點關門,早點過來休息休息好吃飯。
隨心也跟著起身。
隨心這小字輩是幾家的紐帶,但長輩們也知道隨心是個大忙人,清楚他在為眾女做衣服,也都笑臉相送,心頭也清楚,要不了多久,自己也會穿上隨心做的衣服。
只是長輩們在心里感嘆,這衣服,隨心他要做很多。
隨心推著自行車與劉正明和蔣芙清同行,自行車支架上的筐子里放了大墨魚、大魷魚這些禮物,給劉惠和靜枝兩家的,隨心已把下午的安排告訴父母,陳臥東和楊揚對兒子很放手,自然同意。
“隨心,你媽媽說,你在江中買了棟房子,你魄力大啊!”蔣芙清夸隨心。
“媽媽,這是不得不買,我姐去了江中,必須有人護著,隨她去的人就要有自己的住處,自己有了房子好住人,很方便,不求人。而且,房子是早買比晚買好,我認為,以后的東西都會漲價的。”隨心微笑著解釋。
劉正明說道:“買房子好!在江中有了房子,相當于在江中有了自己的家,隨心,你們在塘灣的房子肯定住不長,老陳一升到縣里,楊老師跟著一走,塘灣的房子就要空了。”
隨心知道,這些老丈人、丈母娘,是更加關心自家人的動向了,他們把自家的女兒給自己,這關心是必然的,更是必須的。
隨心笑道:“不會空的,我在塘灣也會發展事業的,這賣魚的生意,以后做收購的生意,還有其它生意,都要做。我要請人,請的人就住家里。我們也會經常回來,為了自己回來住得舒服點,我也得請人專門守著這個家,弄得比現在還干凈漂亮。”
劉正明和蔣芙清笑了,是這樣,如果請人專門守著這個家,這個人的任務就是維護房子,房子不干凈,他就對不起工錢。
蔣芙清笑道:“你有財主老爺的氣派了,蓋區政府大院的那個夏財主,他的姨太太都有一個貼身丫環,兩個粗使丫環和兩個婆子,小廚房里有三個專門做飯的,還有七八個長工種菜、打掃衛生,有大廚房,對了,大院有個專門的管家,姓莫,莫管家,舊政府的區長都對他客客氣氣呢。”
這是蔣芙清在回憶舊社會地主和資本家的生活,語氣是羨慕的。
“聽說,夏財主使喚這么多傭人,是讓這些傭人有碗飯吃,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他們大多是落難人。”劉正明說些內情。
“是的,塘灣沒幾個說夏財主為富不仁的。”蔣芙清肯定道。
夏財主既是地主、也是商人,隨心聽過他的無數事情,應該是個比較開明的紳士,收成不好時,夏財主他會實事求是的減租減息,比后世的很多企業主強。
后世的許多企業主堪比“周扒皮”,拖欠農民工的工資,讓農民工都畏懼去打工,這些事情,隨心在上世的“頭條”評論上經常看的,讓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氣整頓,讓企業主支付農民工的工錢。
隨心笑道:“夏財主應該是個比較開明的紳士,以后我的管家,我要讓省i長見了他也得客客氣氣。”
隨心清楚自己這不是瞎說,隨著自己修煉的精深,世俗的財富就算自己不使勁地去獲取,也會自然而然地如滾雪球般的增多,隨心越來越想開,自己獲得財富比別人獲得好,自己會真正造福于民。
隨心很放心,自己正常獲得的財富不怕被人奪去,誰想覬覦自己的一切,就表示他不想做人了,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任何人做了壞事都是要還的,哪怕他在千里之外,自己也能讓他們“重病不治”!死人總是讓人放心,有道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因此,斬草除根,除惡務盡,是必須的。
這些想法,隨心是建立在上世所了解的事實上的,上世就常聽說某某優質企業的所有者犯事了,犯罪事實確鑿,可不為人知的是這個企業在暗中易主了,當然,這個主可能是個“白手套”,但“白手套”后面是何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能猜出個**。還有媒體披露的霸占他人財產、硬要股份等等,這些只是冰山一角,但見微知著、一葉知秋,讓世人知道很多很多隱藏在暗地里的人是多么貪婪狠毒,這些人真的死不足惜、死有余辜。
劉正明拍手笑道:“好啊!隨心,我相信你。”他是真的開始相信,之前隨心做衣服,他看隨心的動作,簡直做到了人的極限,他就在想,這小伙子的能干沒人能比了,未來一定無法估量!
蔣芙清聽得笑瞇瞇的,覺得隨心有志氣,而不是覺得隨心盲目自大或自不量力,女人的性子大都這樣,對女婿有好感了,就只往好的方面想。
說著話,就到了他們家。
柜臺上,劉惠奶奶正在給兩位婦女扯布。
隨心忽然覺得自己有個發現,回歸后,還沒看見有單個的農村婦女一人上街,至少都是兩人以上,除成雙結對,就是三五成群。
這可能是農村封建傳統的影響,女人獨自一人在外行走,會被人認為不成體統、不是良家,至少也得拖兒帶女。
劉正明見母親在做生意,趕緊進柜臺給母親幫忙。
蔣芙清進了店,沒馬上開始做第二件衣服,在等兩位扯布的婦女,她估計這兩位婦女也會在自己這里做衣服。
蔣芙清很自信,自信自己的衣服在塘灣是做得最合身的,自己畫線時,是算了又算的,還回想衣服主人的身材,盡量讓顧客穿上滿意的衣服。
蔣芙清常感謝新社會好,讓自己讀了高小,這樣自己可以算尺寸,不用象一些老縫紉師傅那樣,靠死記硬背師父教的辦法做衣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