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茲在離開前,特地看了看楊橙的臉色,見沒有絲毫不愈,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楊橙輕笑,“怎么了?有什么話不好意思說?”
瑞茲縮了縮脖子,試探性的問道,“,bss你今天還沒上網吧?或者看沒看今早的新聞節目?”
楊橙怔了一下,“沒有啊,怎么了?又鬧出什么新聞了?難道跟我們有關?”
瑞茲有些后悔了,反正他不說bss早晚也得知道,可現在說了會不會受到怒火的牽連?
但話趕話趕到這了,他只能咬著牙說道,“昨晚福克斯電視臺的一檔新聞欄目中,主持人貝克爾用了非常不好的詞匯說國人是全球最大的威脅。”
楊橙臉色當即一沉,他知道瑞茲說的足夠隱晦,但他需要聽到完整的真相,“你不用顧忌,把那個主持人說的話完完整整的告訴我,一個詞都不許出錯。”
瑞茲暗暗叫苦,種族歧視在這個國度屢見不鮮,包括他這個母語是英語的印度裔也一樣難以避免,只是奈何華人的群體過于龐大,又很少主動站出來為自己爭取,給人造成了好欺負的印象,所以種族歧視的對象多半都是華人。
嘆了口氣,回想著他看過的新聞說道,“當節目談到誰對美國構成威脅時,貝克爾說:國佬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唯一最大威脅,你知道我們做了什么嗎?像往常一樣,我們把他們帶到這里,我們教一幫國佬如何用電腦,然后他們回到國,非法侵入我們的計算機系統。
而且貝克爾是在評論紐約時報有關黑客報道的時候發表上述評論。”
楊橙一愣,“你說什么?紐約時報刊登了黑客報道?跟國有關?”
瑞茲急忙擺手,“你誤會了bss,紐約時報只是報導了關于北朝鮮黑客的新聞,不知道那個貝克爾怎么想的,非要跟國人聯系到一起。”
頓了一下,又補了一句道,“而且我后來在網上搜了下貝克爾的資料,發現這并不是貝克爾因為種族主義說法首次引起爭論,早在去年,貝克爾曾經提起自己在游完泳之后變成了腫眼泡,他說:搞得我像個東方人一樣。”
楊橙沉默不語,這是看他那即將刮起12級風暴的臉色,瑞茲就知道有人要倒霉。
擺了擺手讓瑞茲先出去,自己打開電腦快速的瀏覽著這起種族歧視事件,說實話,他重生到這來,一直都處于社會金字塔的頂端,沒誰敢針對他做出種族歧視的舉動,以至于他有些忘記了這里是傲慢的美國,種族歧視從始至終灌輸在美利堅大陸出生的人們血液中,他們也許忘了,這塊地并不屬于自己,他們也是從印第安人手中搶奪而來,最該受到歧視的不是有色人種,而是這些傲慢無禮的白人。
楊橙點開臉書和推特,在社交網絡上,類似種族歧視的事情總能成為熱點,這不,一條關于貝克爾歧視華人的推文被官方置頂,下邊跟了十幾萬評論,有白人、有黑人、更有華人。
華人的言論多少激烈而諷刺的,這很正常,他們也沒辦法,只能在網上發泄一番,只不過最讓楊橙心痛的是,一些剛剛來到美國求學的國留學生,不僅不因為這起事件感到憤慨,反而發表了許多支持的言論,在他們的發言中,一度將自己當成了美國人,不禁讓楊橙感到一陣悲哀。
隨后,楊橙又查看了各大新聞媒體關于這件事的報導,意料之中的,除了新時代傳媒覆蓋的媒體陷入了統一的沉默外,其他各大報社都選擇了淡化處理,這種明顯的偏幫楊橙并不意外。
因為美國新聞界強烈的一致意識: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國做的事都是對的,和美國不一樣的想法就是錯的,不照美國規矩行事的國家都是邪惡的。
不僅僅是種族歧視,涉及到軍事、娛樂等等諸多領域,從美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都不難看出來,那股溢出體外的傲慢。
以至于這些誤導性的報導傳到其他國家,讓不少人染上了很深的所謂“美國情結”。
誤導之一:美國的繁榮。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繁榮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經過一些人的加工想象,美國已經成了每個角落都閃著金光的風水寶地。
實際上,美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整體生活水平較高,但貧困問題一直是一大困擾,在美國的各大城市,都有規模不小的窮人區,首都的鬧市區,街道兩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是那些拿著紙杯子要錢的窮人。
而美國人對此的概念是:你窮是因為你懶,沒有必要同情,給他們發食品券,提供低價住房,但是并不等于他們不被忽視,窮人區的房子年久失修,學校是最差的,秩序混亂,搶劫、、槍殺,各種罪惡層出不窮,然而新聞媒體幾乎不會報導,警察也懶得管。
在那種地方住著,永遠是在社會最底層,要是不愿意認命,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當兵,在戰場上流血流汗,死了也就罷了,立了功活著回來并且有一副完整的軀體,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可以發生改變,至少不用再回到貧民窟。
當然,這都是極少數的,大多數的人即便立了功也沒有得到所謂的英雄待遇,因為他們每人罩著,只能“光榮退伍”,繼續為三餐住行而奮斗,要是不幸斷了胳膊沒了腿,恭喜你,你的人生已經宣告r了!
第二條路是當體育或演藝明星,比如喬丹、比如艾佛森、比如。但這種空前絕后的成功故事所謂的“美國夢”,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上演,絕不僅限于美國,而且窮人區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甚至多是顏色最深的那一撥,難道這還不算歧視?
誤導之二:對美國生活方式的無原則崇拜。這里面還包含著一層誤解,就是什么是美國的生活方式?在一些被誤導的人眼里,似乎無拘無束就是美國生活方式的體現,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受到社會輿論壓力,往往會來一句“這要在美國,算什么呀!”
尤其是某些小明星,靠著幾部劇出了點名氣就無法無天了,甚至覺得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做錯了事被罵不去思考自身的原因,反而卻埋怨別人多管閑事,并深切的認為這要是在美國就沒那么多事了,對于這類人,除了愚蠢實在找不到更加貼切的形容詞了。
其實,只要在美國住的時間稍長,就可以明顯地感到,美國社會的階層分得很清楚,主流社會概念更是清晰明了。
因為主流社會控制著美國的、經濟、社會生活,影響力空前強大,他們的孩子也基本上生下來就被決定了今后的生活道路。
美國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是片面的吃著漢堡喝著可樂享受垃圾食品的樂趣,也不是聽聽搖滾樂展現自己的離經叛道,更不是輕輕松松就能買一輛跑車馳騁在加州一號公路上,也絕不是n開放到隨隨便便的結婚離婚生了孩子也不用管,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豐厚的金錢基礎之上,換句話說,沒錢?美國就是地獄!
誤導之三:美國的自由,特別是所謂的新聞自由這一點在國內,是被誤解最深,也是爭論最大的。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算新聞”之流的屁話也不知道是哪個王八蛋想出來的,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在一個大原則下進行的,那就是美國新聞界強烈的一致意識: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國做的事都是對的,和美國不一樣的想法就是錯的,不照美國規矩行事的國家都是邪惡的。
這一點從美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不難看出來。平時的報導看起來五花八門,包括尼克sn的“水門事件”,拉鏈頓的“拉鏈門事件”,什么都敢往外揭,貌似沒有美國媒體不敢刊登的新聞,只要他們認為有價值,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錯!大錯特錯!在不涉及財團和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的確你可以隨意報道,也沒有有關部門會取締你的報導權力,但是如果事關國家利益或者妨礙到某個財團薅羊毛,主流媒體就會眾口一詞,一致對外,要是在這個時候想表現出你所謂的新聞真實的精神,就等著被玩死吧。
縱觀歷史,科索沃戰爭時期,美國媒體有過任何一點質疑么?美國主流媒體負責人自己都說,每天早晨一上班,頭等大事就是看紐約時報的社論,不為別的,就是要為自己的報紙定方向,美國媒體平時各說各的話,背后其實有兩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一個是n派利益,一個是經濟利益,也就是國家和財團,至于上述提到的那兩位倒霉總n,不過是充當了n派斗爭的犧牲品,俗稱:炮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