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切都發展的非常好,也壓根兒沒英國什么事,但世界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事情。
1912年,由于資金不足,英波石油公司無法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只好把波斯石油低價賣給英荷殼牌公司維持生計,然而入不敷出,公司隨時都可能破產。
這時候,他們想起了三年前,公司成立的時候,那份描述公司前景的計劃書曾提及英國海軍的石油需求,總裁格林韋認為這是惟一的救命稻草。
早在1898年,英國皇家海軍就開始試驗石油燃料,1902年成立了由海軍上將約翰費雪爵士擔任領導的石油燃料委員會,研究艦艇使用燃油以及如何使石油供應完全由英國控制的問題。
盡管海軍新造的56艘驅逐艦和74艘潛艇都采用燃油動力,然而,高層一直沒有下決心把帝**事重中之重的海軍完全建立在石油基礎上。
直到1911年,丘吉爾被任命為海軍大臣,上任伊始,他就約見了英波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了解情況。
當時,國際石油業由三家大公司控制,美國的標準石油、英國公司占40分額的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還有一家德國的公司,丘吉爾認為英波石油公司雖然還不大,但完全是英資的,只要波斯的石油資源足夠豐富,就應該向英波公司采購。
1913年,海軍部的20萬桶訂單并沒有讓格林韋滿意,他認為公司如果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生存都是問題,遑論發展?
格林韋也算是猜透了丘吉爾的心思,他放出風來,說殼牌有意收購英波公司。
果然,海軍部積極響應,迅速派出一支由一位海軍上將和一位石油專家為首組成的調查組,奔赴波斯考察,三周以后,調查組報告英波公司的開采和煉油都十分令人滿意。
隨即海軍部和英波公司簽訂了兩份合同,一份是關于國有股股權和公司治理的合同,合同規定政府向英波公司投入200萬英鎊資金,并占有多數股51,由派出兩位董事
一份是采購合同,海軍在20年內采購4000萬桶燃油。
合同必須通過議會下院多數票通過才能生效,盡管當時的媒體充斥了對這一合同的質疑,不過由于丘吉爾和外交大臣皆表示支持,英國議會下院以191票對67票通過了“英波石油公司籌資法案”。
當然了,雖然控股英波石油公司,但是卻并不干預公司的商業運營,在董事會層面的否決權也僅僅限于外交事務,這些事項都寫在第一份合同里,并且一直得到履行。
然而60多年后,在1974年發生了一件事,生動地表現了這種企業的關系。
1973年10月,埃及總n薩達特發動了對以s列的贖罪日戰爭,阿拉伯國家隨即動用了“石油武器”,造成全世界石油供應的短缺。
英國恰好發生煤礦工人的大罷工,缺煤少油,嚴重的能源問題讓當時的首相愛德華希思傷透腦筋!
他約見了董事長德里克和殼牌公司的麥克法茲,要求他們不要削減對英石油供應,殼牌一口回絕,理由很簡單,公司股份的60是荷蘭人的。
這也是60年前丘吉爾曾經擔憂過的對石油的控制權問題,倒是由控股,但是德里克的回答,同樣讓希思毫無辦法。
德里克說,“您是作為股東還是作為這樣要求我的?如果作為股東,您應該知道我們的多個海外子公司都存在被所在國國有化的危險,如果您是站在的立場,那么請給我們下達書面命令,提出明確要求,我會當作不可抗力因素對待”。
希思對此很生氣,憤怒的表示,“你知道我不會這樣做!”。
后來,希思因為解決不了能源難題,被迫下臺,退休后,熱衷于指揮交響樂隊,在指揮和演奏家之間大概不存在和企業、工會之間這樣的難題。
不過這次的事件,造成了石油和英國之間的一道裂痕,之后很長時間都一直存在。
英國人在波斯開掘了第一桶金,由于沒有侵略殖民這個國家,所以一直保持著和什葉派愷加王朝外交上和商業上的緊密交往,兩個國家實力對比懸殊,可是開采石油還是要付出不菲代價給波斯國王。
為了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1925年,英國暗地支持波斯近衛軍團哥薩克旅旅長禮贊汗巴列維發動軍事n變,結束了愷加王朝的統治,開始了巴列維王朝。
禮贊汗國王并沒有像英國人預期的那樣接受英國人的擺布,他一方面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削弱什葉派宗教人士在司法和國會中的影響,一方面向德國示好,試圖擺脫英國,避免被當成傀儡,石油公司的利益反而受到影響。
1929年,由于華爾街的金融崩潰,帶來全世界范圍的大蕭條,1931年美國市場每桶油價格降為65美分,而蕭條之前的1926年價格是188美元。
公司為此在波斯大裁員15000人,年度支出從820萬英鎊削減到270萬英鎊,不僅收入因為價格減少,連市場分額也受到北極熊石油傾銷的打擊。
不得已之下,1932年,和殼牌聯手建立在英國市場的統一的銷售公司殼牌和英國石油公司,以對抗蘇聯石油和老對手標準石油。
1932年6月,公司致電波斯,通知上一年度的礦區租借費用減為30萬英鎊,比1930年度減少了100萬英鎊,禮贊汗國王將來電付之一炬,宣布取消前朝同達西簽訂的合同。
當時的董事長卡德曼不相信波斯可以輕易撕毀合同,他告訴波斯駐英國大使,“好比雙方下棋,第一位棋手把棋盤上所有的棋子都吃掉了,然后要我們走下一步棋。我們表明這不是下棋之道,對方還感覺很驚訝。”
小弟受欺負了,老大自然要出來找回場子,于是英國很快介入,外交副大臣伊登向德黑蘭發出外交照會,要求波斯取消決定,同時內閣還向設在日內瓦的國際聯盟提出呼吁,請求國際社會給予重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