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0年前,如今想要維持切爾西在過去這些年的統治地位,對阿布來說無疑更加困難,這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適應全新的英超軍備競賽。
急劇膨脹的轉會市場,更是加劇了阿布的困境,更大的投入意味著更高的潛在虧損,一旦在歐冠六進四大戰中失敗,潛在的損失就會成為現實。
201516賽季藍軍無緣歐冠,直接導致了4000萬英鎊的損失。
經濟與競技的雙重壓力,已經讓阿布意識到,英超不再是自己予取予求之地。
因此從2014年開始,阿布就逐漸收束對切爾西的投資,在阿布親信格拉諾夫斯卡婭的管理下,曾經用金元風暴席卷歐洲的藍軍開始逐漸精打細算,轉而奉行“避免引進30歲以上的老將”、“先賣人后買人”、“30歲以上球員一年一續約”等信條。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傳聞中格拉芙斯卡婭與功勛隊長特里續約時的沖突:這位曾供職于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女強人直接在大英鐵衛面前爆出粗口:“要么接受一年的合同,要么就扔在那兒。”
近幾年的轉會大戰中,切爾西也明顯的收斂了鋒芒。
斯通斯、盧卡庫、博努奇、戈洛文等轉會市場紅人都曾經是切爾西的目標,但藍軍最終都放棄了競價,并且始終與主帥孔蒂有著糾葛的經濟關系。
而在關鍵球員的續約上,藍軍同樣進展緩慢,夏天還沒到,切爾西就遭遇主力門將庫爾圖瓦的逼宮,為了避免一年之后一無所獲,恐怕最后不得不接受皇馬3500萬歐元的報價。
另一位比利時球星阿扎爾的續約,至今同樣懸而未決,此外,威廉、坎特、阿隆索等,也都被國內外豪強盯上。
相比于初來乍到時的談笑間一擲千金,如今的阿布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但實際上,這些困難也并不足以讓阿布放棄他心愛的球隊,阿布計劃退出切爾西的更大原因,還是在足球之外。
這位寡頭計劃退出切爾西的背后,是計劃退出早已不歡迎他的英國。
如果不做出改變,恐怕在未來的看臺上,將不會看到那個藍軍球迷們熟悉而又敬仰的身影他們的主席阿布拉莫維奇。
因為他的簽證即將到期,屆時將無法入境英國為球隊助威,雖然阿布已經著手準備續約,可英國方面始終沒有明確的表態。
正是這樣懸而未決的游移態度,令阿布感到沮喪,產生了后退的念頭。
當然,英國絕不會正式拒絕阿布的申請,但是“審批”的時間大大大超過以往,不歡迎之意昭然若揭。
這并非是英國對于阿布,這位在英國投資無數盧布的石油寡頭有意見,而是源于英國與北極熊之間的全面交惡。
最近這些年,英國與北極熊就不斷爆發外交沖突,甚至到了互相驅逐外交官的地步,下一步就是停止雙邊活動了。
兩國之間的矛盾,同樣擴大到了足球上,英國新任首相梅姨還沒找到唐寧街在哪呢,就早早宣布,將不會有任何王室代表和內閣大臣出席2018年北極熊世界杯。
甚至還有英國國內的人物,建議英格蘭國家隊也退出此次北極熊世界杯,以表示對北極熊的抗議,所幸在國際足聯的約束,與英國足球界的抗議下,家們的瘋狂想法并沒有被實現。
因此在英俄交惡的背景下,阿布自然成為了不受英國歡迎的人。
到了那個時候,阿布在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轉換自己的國籍這一個解決辦法。
楊橙對此有印象,前世阿布好像就是換成了以s列國籍,因為阿布的父親是一位出生在立陶宛的猶太人,根據以s列的回歸法,凡猶太人及猶太人生下的孩子,都可以加入以s列國籍,而英國,又恰恰對以色列免簽。
此外,以s列還規定,如果對當地猶太社區有貢獻,加入以s列國籍的速度會更快。
而恰好,阿布長期擔任北極熊猶太社團聯盟的董事會主席,累計已經為北極熊猶太人捐贈超過5億美元,因此,阿布肯定會迅速獲得以s列護照,擺脫簽證難題。
但他的麻煩,還遠沒有結束,只要他在英國一天,類似的麻煩還會接踵而至。
英國與北極熊之間的外交關系從來就不算好,雙方在敘亞、烏克蘭等問題上多有齟齬。
但英國如此大張旗鼓的表達對北極熊的不滿,在以前倒是從沒有過,但楊橙知道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爆發,雙方關系降到冰點,導致那一次大規模外交風波的導火索,是發生在明年初的斯克里帕爾毒殺案。
案件很簡單:前北極熊上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和其女兒尤利婭被發現倒在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一處購物中心的長椅上不省人事,經診斷兩人神經毒劑中毒,隨后二人被送進加護病房,初時病情危急,經過治療先后蘇醒并康復出院。
此外,毒殺案過后的同月,一名流亡英國的俄羅斯商人尼古拉格盧什科夫在倫敦家中離奇身亡,但楊橙重生之前還沒有證據顯示與這起毒殺案有關。
但在隨后的調查中,英國將矛頭全面指向了北極熊,英國方面表示,襲擊者使用的神經毒劑名叫“諾維喬克”,最早由北極熊研發的。
隨即,英美兩國就對北極熊發動了全面的抵制,甚至在安理會上控訴,指責其參與化武行動。
在英國的刻意宣傳下,英國民間的反俄情緒也隨之高漲,一些英國專家同樣利用世界杯借題發揮,聲稱“英格蘭隊應該自備瓶裝水與刷牙水,以免遭遇北極熊人的毒害。”
說句題外話,這種無腦的話也只有英國人說得出來,北極熊人瘋了?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毒殺英國球星?
根本沒人在意,對于死里逃生的斯克里帕爾父女來說,這場毒殺是一次悲劇。
而各方勢力的卷入,卻也將此事變成了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丑劇,在英國的報告中,言之鑿鑿的聲稱北極熊是背后的兇手,但是細究起來,相關的指控很難站住腳。
斯克里帕爾是一名曾經效力于北極熊軍隊的軍官,2006年,其因為“為英**六刺探情報”的罪名而被捕,但是在2010年,美國與北極熊達成了間諜交換協議,斯克里帕爾得以自由,并從此攜家人流亡英國。
抓獲4年之后放虎歸山,但是8年之后卻又“后知后覺”的將其“毒殺”,這件事顯然有悖于正常的邏輯。
英國的指控歸根結底,是一條邏輯混亂的循環論證:因為毒劑在前蘇聯研發,所以北極熊肯定是背后的兇手。
這種強行聯系的本事,堪比赤壁中那句“因為生長在荊楚之地,所以名字就叫做萌萌”。
在英國頻頻發難的同時,北極熊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不斷在外交上反制。
一方面,北極熊對等的采取報復行動,驅逐西方國家的外交官另一方面,北極熊與英美大打輿論戰,要求英美出示有關北極熊參與毒殺案的實際證據,并指責英國未能保護好在英的北極熊公民。
而在北極熊自己的調查中,同樣發掘出了很多不利于英國的證據涉事毒劑并非“諾維喬克”,而是一種名為“畢茲”的軍用失能劑,但是這種失能劑并非北極熊的產品,而是曾在美國、英國等北約國家廣泛制造,曾經被使用在越南戰爭中。
北極熊方面還表示,斯克里帕爾中毒的癥狀也與“諾維喬克”的效果不符,過往,大量攝入“諾維喬克”的人會直接死亡,來不及送醫搶救。
此外,“諾維喬克”是一種高揮發性的毒劑,并不可能如英國所說,在幾星期之后還能找到殘留,人還能救回來。
當然,免不了有一些中立人士站出來表態,他們認為存在北極熊之外的其他元兇,理由是上世紀末蘇聯解體時,東歐及蘇聯的情況相當混亂,大量武器技術外流到軍火商與恐怖組織手中,這種毒劑同樣可能遭遇盜竊,并用于犯罪中。
一場刑事案件的調查,最終變成了一次英美與北極熊的全面外交沖突。
無休止的爭吵,最終以雙方互不相讓、自說自話而終結,斯克里帕爾父女,實際上僅僅是大國之間斗法的借口與幌子,正應了那句話:大國之間斗法、終生皆為芻狗。
其實背后的故事仔細研究一下,不難發現端倪。
因為強硬的反西方立場,一直是英美的眼中釘、肉中刺,明年又恰好是北極熊的大選年,而斯克里帕爾中毒事件,恰好就在大選不到一個星期之前爆發。
英美大肆炒作毒殺案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北極熊大選之前干擾社會輿論,影響的連任。
當然,英國不可能指望一名北極熊“叛國者”的死亡,就能改變北極熊民眾對的擁護。
但是不放過每一個抹黑的機會,早已是英美的基本操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