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課時,下面眾人都還想繼續(xù)聽。
最后周易這才拋出了,諸葛亮與劉備不得不說的秘密,來調(diào)節(jié)一下氣氛。
由于這堂課時間比較長,因而在周易準備投影資料時,有好多人,都趁機快跑去方便一下。
眾人都做好了,持久戰(zhàn)的準備。
說實在話,三國學界的學者們,也不愿意,讓周易如此輕松就結(jié)束課程。
場面太難看了,倘若真讓周易就這么結(jié)束,她們實在是顏面掃地。
事先大家信誓旦旦,甚至都在晚上公開抨擊周易了,倘若難不倒周易,反倒是被周易問傻了,那她們的結(jié)果,將會比金學界還要灰頭土臉。
因而在這個空檔,大家都相互交頭接耳,想要臨時討論出一個難題,刁難住周易。
那樣的話,縱使沒達到預期效果,也比現(xiàn)在要強多了。
要知這可不是私下里學術(shù)討論,而是要被公布出去的,到時候媒體將視頻一個公布出去,她們整個三國學界,還要不要臉面了。
她們必須要拿出一個,亮眼的問題出來,只要有一個,就能抱住一絲顏面了啊。
此時見周易果真繼續(xù)講下去,也巴不求得。
周易站在高處,將三國學界人的反應(yīng),都盡收眼里。
然他對此無所謂,三國的問題,就那么多,你們再能,還能找個劇毒丹頂紅的問題?
他眼看大家都差不多了,這才微笑對著話筒,“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繼續(xù)吧。”
下面隨即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著臺上的周易。
這種狀況,縱使在座的院系領(lǐng)導,又或是最重量級的業(yè)界大咖,都無法做到,也足以證明,眾人對周易的課,是真喜歡到骨子里了。
周易繼續(xù)上面的話題,“在三國當中,三顧茅廬可說是,最廣為流傳的故事之一了。
“在小說里,劉備曾說過,他與孔明的關(guān)系就像魚和水,借此來表明,孔明對他的重要性。
“可這終歸只是演義里的關(guān)系,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和孔明真的如此親密嗎?”
剛才他雖是為了調(diào)節(jié)氣氛,說出諸葛亮與劉備不得不說的秘密,但事實確實如此。
諸葛亮與劉備的真實關(guān)系,并不如演義里說的那般親密。
周易繼續(xù),“要說到兩人的關(guān)系,首先我們就要來看看,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諸葛亮雖說是瑯琊望族諸葛氏的后人,但在那個時候諸葛家已經(jīng)沒落了。
“再加上父母早逝,幼年的諸葛亮,只好跟隨叔父生活,但諸葛亮的命運似乎并不太好,叔父在其十三歲時便病逝了,就此諸葛亮只好在襄陽隱居。
“由此可見,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的確是沒有任何從政的經(jīng)驗,也更沒有任何的軍事經(jīng)歷。”
下面有三國學界的人,故意小聲嘀咕,“諸葛亮常與老師司馬徽,龐德公推演天下大事,難道不是最好的經(jīng)驗?”
理論牛逼就是牛逼了?趙括紙上談兵,損失幾十萬兵丁,莫非你丫的都忘了?
由于時間問題,周易沒跟這人計較。
他繼續(xù),“我們再來看看,劉備在做幾個重大決策時,是怎么安排諸葛亮的?第一就是在奪取西川的時,劉備只是讓諸葛亮鎮(zhèn)守荊州,自己則是帶著法正和龐統(tǒng)前往。
“當西川的地盤打下來后,劉備才讓諸葛亮帶兵進駐。
“第二,在爭奪漢中的時候,劉備依然只是帶著法正前往,讓諸葛亮做些后勤的工作。
“由此足以證明,劉備對諸葛亮,并不像演義里那般信任,在這兩個關(guān)鍵戰(zhàn)役上,都沒有讓諸葛亮建功。”
下面有好多的學生,都主動拿出紙筆,一改此前玩樂質(zhì)疑的狀態(tài),而是認認真真的開始記錄起來。
她們已感覺到,從這堂課中,她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為了怕忘掉,大家認真做筆記,甚至將此前沒記下的內(nèi)容,此刻也都一一記錄下來。
當然了,實在想不起來的,到時可以翻看校網(wǎng)視頻錄像。
周易繼續(xù),“最后來看看白帝城托孤,有人可能會說,諸葛亮能被劉備命為托孤大臣,這還不算信任嗎?”
“其實,了解了真實的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那個時候的法正和龐統(tǒng),都已不在了,劉備的老部下里,只有諸葛亮有著足夠的威望和能力,而且劉備的托孤大臣有兩個,除去諸葛亮還有李嚴。
“更有深意的是,劉備竟然在托孤時,跟諸葛亮說劉禪要是無能,你可取代他。這并不是說是要真的讓位,而是在敲打諸葛亮。
“由此也足以可見,劉備直到病逝,都不敢完全相信諸葛亮。因而我才會說,諸葛亮與劉備真實的關(guān)系,并不如演義里說的那般親密,而是不完全信任的。”
我靠,這周易太氣人了,連劉備與諸葛亮的關(guān)系,都被他說不和了,那三國還剩下什么。
三國學界的學者們,被噎得直翻白眼。
其中有個業(yè)界的學者,實在忍不住,“按照你的意思,劉備非但不信任諸葛亮,反倒是處處提防他了?諸葛亮是個小人?
“不要說我們業(yè)界,縱使懂得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是一位近乎神一樣的智者,無論是史料還是演義,對于他的評價,都是積極意義的。
“你這么說,不但是否定歷史,更是在詆毀諸葛亮,詆毀一位杰出的,偉大的智者。”
帝都大學的柯教授,也貌似公正的模樣,“這一點,周易老師的確說過了,歷史有明確記載,對諸葛亮的評價,也都是積極正面的。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說歷史,那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嘛。”
當初周易才加盟帝都大學時,絕大部分老師,都是排斥,甚至是質(zhì)疑的,后來在金公開課后,大家才正視周易的能力,也接納了周易。
大家對周易的歷史水平,由衷的認可,也明白,那是有很高水準與高度的。
此時柯教授的行為,多少有點胳膊肘往外拐的意思了。
周易二話不說,直接推演資料,“不錯,諸葛亮在歷史上的評價,也都是積極正面的,但大家要知道,諸葛亮是人,是人就有犯錯的時候。
“我這里有相關(guān)資料,顯示在劉備死后,蜀國與魏國,以及吳國之間,老百姓的時候資料,還有人均p情況。可以說,當時蜀的名聲疾苦,非常苦。
“劉備死后,蜀漢進入劉后主時代,劉備的兒子劉禪基本沒有什么權(quán)利。
“劉備臨死前,把阿斗托孤于諸葛亮,雖然諸葛亮沒有廢除阿斗自立,但是蜀漢的軍政,基本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
“諸葛亮為了北伐,對蜀漢一直實行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蜀漢的民眾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打仗戰(zhàn)爭,因此蜀人的民生,過的非常艱苦,甚至遠不如此前,更不如,魏與吳國。”
那位提出反駁的學者砸了咂嘴,沒說什么。
只是事實,而且人家周易還給出了證據(jù)資料呢。
周易繼續(xù),“我再來說第二點,有關(guān)于關(guān)羽之死。關(guān)羽被東吳曹魏夾擊時,劉備與諸葛亮在哪里?
“既然大家都說,諸葛亮多智近妖,如此聰明絕頂一個人,為什么不派兵去救關(guān)羽?是諸葛亮本就想不到,還是他跟關(guān)羽不和,故意不去救關(guān)羽?”
他刺眼一處,下面頓時一片撮牙花聲。
周易這一點說的太毒辣了,不管業(yè)界的人怎么回答,都是錯誤的。
因為,若說諸葛亮沒算到,那不就證明,周易說的很對,是人就會犯錯誤嗎?
若說諸葛亮算到了,故意沒有出兵救關(guān)羽,那豈不是說,諸葛亮的人品有問題?
這個問題無解,沒人能回答。
周易也沒指望下面有人能回答,“我們再說第三點,諸葛亮任人唯親,舉賢不明。我為什么要這么說?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可是卻鮮有人去批評諸葛亮任人唯親,舉賢不明的失誤。
“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堪大任,可是諸葛亮卻偏偏不信,其原因就在于,馬謖是自己的學生,諸葛亮不相信自己能看走眼,這是明顯的自大心理。
“拋開馬謖不談,魏延的委屈就更大,魏延在三國中也是一個智者,可是在諸葛亮眼里,魏延卻始終是個叛徒,要不是劉備在世的時候提拔魏延,魏延恐怕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
“而且最終,魏延也還是因諸葛亮而死。
“魏延在諸葛亮死后說的那句,不可因一人之死,而廢主公北伐之大計,真實的反應(yīng)了,魏延對諸葛亮的不滿心理,同時也表明了,魏延是忠于蜀漢政權(quán)的。”
其實周易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諸葛亮是阻礙大一統(tǒng)的人,這是歷史的倒退。
這種說法要是說出來,學者們還不炸鍋?
然而即便如此,學者們就已經(jīng)炸鍋了。
當周易提到魏延這個話題時,汪副總會長,終于發(fā)出她們討論過后的,最后,也是最有力一擊,“你剛才說,魏延舉兵與楊儀對抗失敗而死,那不是在造反嗎?
“此刻又替魏延辯護,說他不是反骨之人,這不是前后說法矛盾嗎?所以我們業(yè)界斷言,在真實歷史上,正如諸葛亮所言的那樣,魏延就是個反骨的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