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明朝當官那些年 第十一章 斥鹵地

作者/驚年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文會不過短短五天就結束了,而在邵芳的招呼下,眾人登上了他準備的的大船,邵芳自己的大船,也并不遜色于姑蘇陸氏的船只,而且裝點更加精致舒適。

    眾人興致勃勃,從安亭江入吳淞江,一路吟詩作對,談性大發,無不心曠神怡。

    “小船行水如行陸,大船行水如行空。”聶豹怡然自得地扣著船舷,道:“果然如此啊。”

    這一段水道確實平緩,眾人看兩岸風光更是無限明媚,不過等繞過這一段水道,眾人就明顯感覺船速變緩,而且略有吃力,船身甚至微微顛簸起來。

    “船工,怎么回事兒啊?”邵芳就問道。

    船工指著河道:“諸位老爺,前方水道淤塞,咱們的大船吃水太深,要過去的話,必須減輕船身重量。”

    眾人一看河道,不知不覺間果然已經縮小到只有十幾丈的寬度,而前方還有幾艘小船,看見他們的大船,紛紛避讓一邊,但顯然大船如果不減重,根本無法行進。

    邵芳一揮手,船工就將壓倉的石頭扔出去了,看著一筐筐的石塊排入水中,岸上的人卻大喊大叫起來。

    “他們說什么?”眾人在甲板上遙遙觀望,不明所以。

    “他們說,這石頭不能扔進水里,”船工道:“這一段水道本來就淤塞地非常厲害,如果咱們的壓艙石再扔進去,那河道幾乎就堵塞了,連這么一點水也沒了。”

    邵芳想了想,道:“總不能把船停泊在這里,然后把壓艙石弄到岸上去吧,老大人們還想游玩呢,這豈不是敗興?干脆這樣,我們把石頭扔進河里,然后給兩岸百姓錢,讓他們把石頭打撈上來,這樣大家都方便。”

    邵芳伶俐圓滑,這個辦法很便宜,只不過岸上的百姓卻不肯,前來回稟的下人道,這些百姓覺得打撈石塊費時費力。邵芳冷哼一聲道:“這水道被堵塞住,清理淤泥困難,清理石塊還不容易?刁民奸猾,分明是要問我多要銀兩。”

    “樗朽,你有所不知,他們沒有欺你,”歸有光這個蘇州推官,曾帶領百姓清浚太湖,自然知道:“若是這江水滿溢,自然是清淤困難,打撈石塊容易,因為石塊浮在泥沙之上如果江水干涸,則清淤容易,而石塊被埋積在淤泥之下,從灘涂中拖出來,需要相當大的人力物力。”

    古代的疏浚淤泥方法是“水落則登灘挑挖,水漲則乘船淘爬”,不過除了工具簡陋,所用的方法其實和后世清淤是一樣的,都是要先攪動泥沙,然后再用人力器具挑挖淤積物,不過后世科技發達,除了有挖泥船之外,還有排泥管道。

    眾人見此,也都通情達理,就將大船停泊在岸,將壓倉的石塊取出來,放在了岸邊。

    “哎陸翁,”蘇州知府王廷看著船工卸載石塊,忽然道:“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姑蘇陸的廉石了,真為我輩為官之人的楷模啊。”

    所謂“廉石”得了來歷,要從姑蘇陸祖先東漢時期的陸績說起,陸績是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后出仕孫吳。他博學多識,對星歷算數特別精通,撰著了渾天圖,注釋了易經和玄學等,皆傳于世。關于他的記載有這么一段話,“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郁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這是說陸績為官清廉,在郁林做了太守任滿還鄉之時,身無重物,沒有任何的錢財寶物,船輕不能越海,以巨石壓艙。回家后將巨石置于家門口,人稱“郁林石”或者是“廉石”。

    陸家世代以此為榮,保留這塊巨石,甚至弘治九年的時候,監察御史樊祉到蘇州,聞得陸績其人和郁林石的來歷,便命人將這塊郁林巨石從陸氏宅中移至城中察院場,造一座亭,放置其中,令人刻上“廉石”兩字并著以紅色,以為褒獎。

    見陸執懋一邊說著過譽,一邊卻深以為榮的樣子,陳惇卻猜測這個郁林石,并不是像書中寫的那樣,用來壓艙的。這些石頭和石獸也許另有其用,比如拋擲下去,就會使原本就淤塞的吳淞江更將淤塞,別說是打撈石塊,就是清淤工作,都變得萬分困難起來。

    “如果吳淞江淤塞,”陳惇暗道:“太湖漲水,勢必另尋泄口,這對姑蘇陸有什么好處呢?”

    陳惇就問岸上一個老農,道:“老伯,這水道淤塞這么嚴重,你們平日怎么不清理呢?”

    “清理啊,兒輩們現在田也不理了,天天就在這兒挑淤呢,”這老伯道:“這淤泥也是好東西,挑到田里,水稻長得快。”

    “那大家干活,應該很有干勁才是啊,”陳惇道:“怎么都懶洋洋地,不肯使勁呢?”

    “嗨,往年清淤,官府都給錢呢,”這老農嘟囔道:“今年都過去快兩個月了,也不見官府組織,更見不到錢。”

    陳惇想起吳江縣的縣令李志庠,陸家派人威逼利誘,讓他不要清淤,難道昆山也是如此?陸家到底要干什么?

    一筐筐石頭從船上投入江中,減輕了大船的重量,回到船上,眾人游興未減,正高談闊論了沒多久,船速又減慢下來,沒走出二十里去,又遇到了一處淤塞,而且這淤塞比剛才那一處還危險,只能繼續減重。

    邵芳即使再考慮周詳,也始料不及,氣得臉色青白。倒是唐順之與歸有光道:“看來今年太湖有可能要漲水了,到處淤塞。”

    知府王廷自然面色憂慮,徑直吩咐大船往回開,船上少了歡聲笑語,這一場所謂曲水流觴的宴會,頓時草草收場。

    安亭文會結束之后,陳惇跟著王廷歸有光回到長洲,他再一次調閱了太湖水文資料,同時調出蘇州府的魚鱗圖冊,仔細對照起來。

    魚鱗圖冊就是此時的土地登記簿冊,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連接地繪制,表明相應的名稱,是民間田地之總冊。由于田圖狀似魚鱗,因以為名。

    歸有光將燈燭挑明,“怎么一直盯著圖冊看,看出什么了?”

    “沒什么,”陳惇道:“我以前一直以為蘇州自古就是良田之地,今天看了圖冊才知道,原來蘇州在永樂時期,甚至還有斥鹵地四千頃,到嘉靖年間,斥鹵地只有一千二百余頃了,看來是蘇州百姓善于灌溉的原因。”

    斥鹵地就是鹽堿地,歸有光就道:“斥鹵地怎么灌溉?這些都是因為太湖發大水,湖水淤灌斥鹵,使斥鹵之地,變為了淤田。”

    古人就有“水灌斥鹵,使生稻粱”的說法,陳惇就問道:“用湖水灌斥鹵之地,這樣得到的淤田,和普通田地有什么不同?”

    “這種淤田是上等的良田,”歸有光道:“甚至比官田價格還要高,所生水稻,不僅產量高,有時候還能一年三熟,所以無論百姓,還是大戶都趨之若鶩。”

    陳惇低下頭去看魚鱗圖冊,道:“這標注著淤字的,就是淤田吧?”

    歸有光點了點頭,陳惇繼續查看起來,他發現這些淤田并不是分布在吳淞江兩岸,而在太湖以東的洼地上。

    太湖下游的入江入海通道,古有吳淞江、東江、婁江,統稱太湖三江,分別向東、南、北三面排水。8世紀前后,東江、婁江相繼湮滅。吳淞江成為了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而從11世紀開始,吳淞江也很快淤淺縮狹。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原吉主持疏浚吳淞江南北兩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即“掣淞入瀏”,又疏浚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使黃浦江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此后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如今黃浦江沖成深廣大河,成為太湖下游排水的主要出路,吳淞江淤塞為黃浦江支流。但吳淞江依然承擔太湖上游水力,如果一旦淤塞

    陳惇的手指從地圖上指過去,沿著一條條標注的線條:“太湖水會經湖東洼地彌漫盈溢,分流各港浦注入長江。”

    這也就是為什么湖東洼地多淤田的原因,因為吳淞江經常淤塞,太湖水漫溢在湖東洼地上,將洼地兩邊原本的斥鹵地全都灌溉成了淤田。

    “這些淤田的主人是誰?”陳惇道。

    “大部分屬于姑蘇陸氏,”歸有光道:“也有蘇州本地其他大戶。”

    陳惇露出一個果然如此的表情,卻又問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些淤田,陸氏是在太湖發大水之前買下來的,還是發大水之后買下的?”

    歸有光一怔:“這我倒不曾注意。”

    他想了想,命下吏將姑蘇陸的田契送了過來,這東西在官府留了一份做備案,卻方便了陳惇驗證自己的想法。

    “宣德四年七月,”陳惇道:“太湖大水,陸氏購得長白蕩淤田四百畝。”

    從這里開始,之后陸氏大部分都購買的是斥鹵田。

    “成化九年五月,陸氏購得元蕩八十里外斥鹵地六百畝。”陳惇道:“兩個月后,太湖就發了大水,水流沖過了元蕩,直接將這二百畝斥鹵地沖刷為了上好的淤田。”

    這世上有這么巧的事情嗎?剛剛買了斥鹵地,兩個月之后就被漫溢的湖水沖刷為了好田,一次也就罷了,偏偏次次都是如此難道他陸氏長了天眼,有未卜先知的神通?

    陳惇看著最新的田契,只見上面寫著“望虞河二百頃斥鹵地”,時間正是今春一月,不由得瞇起了眼睛。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肥东县| 托克托县| 静海县| 南康市| 达孜县| 昌吉市| 长汀县| 福安市| 郎溪县| 淅川县| 莱阳市| 神农架林区| 砀山县| 内乡县| 寿光市| 镇江市| 五台县| 盐山县| 马边| 乐都县| 怀宁县| 调兵山市| 柳林县| 张家川| 元朗区| 镇远县| 湘阴县| 洪洞县| 楚雄市| 封开县| 霍林郭勒市| 新疆| 修文县| 霸州市| 淮南市| 永顺县| 泰和县| 囊谦县| 余姚市|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