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日之后,方立在黃濱的引薦下見到了來到長安鎮(zhèn)的程林。
鞏凡物在與程林商議一番之后,將打聽到的一些放貸所需的章程定了下來,之后他便返回了京師。臨行時囑咐程林,盡管放手去做,有錦衣衛(wèi)杭州千戶所在,一切麻煩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第一筆借貸放出之后要借機宣揚,使更多人知曉四海票號的存在,知道票號的借貸利息要比其他人低許多。
鞏凡物跟程林談過,借貸的利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很多缺乏資金的商戶工坊轉動起來,能產(chǎn)出更多的物品,那才是最終的目的。
當然了,這些借貸者所產(chǎn)出的物品,都會被四海商行優(yōu)先購買,這一條一定要寫進借貸字據(jù)中。
工坊里并無待客之地,因而幾人便在離工坊不遠處黃濱的家中敘談。
黃濱端著茶壺給程林和方立續(xù)上茶水,坐下后笑著道:“東家數(shù)日未來工坊,倒是能放的下心來,小的一會將數(shù)日來的各項賬目送來供東家查閱。東家上次臨走前留下的銀兩還未花用完,各種綢緞也已織就數(shù)百匹之多;小的想問東家,是此次一并運走還是再積攢些許?”
程林擺手笑道:“阿濱你是行家里手,老夫這外行要是插手其中難免有不當之處,只要你用心去做便好。既是成品已有數(shù)百匹之多,那老夫回返時帶回杭州倉房之中也好。這個不急,你尋空雇好馬車即可,老夫還要在鎮(zhèn)上待上幾日!”
黃濱點頭應下,一旁坐著的方立羨慕的看著二人交談,暗道:阿濱真是有福氣,攤上如此和善的東家,就是不知自己希望之事今日能否談成。
程林側身看向方立,笑著開口道:“方小哥與阿濱年齡相仿吧?你之情形阿濱跟老夫簡單敘談過,方小哥從業(yè)多久?家中工坊是何情形?此前有無借貸之先例?
方立慌忙拱手施禮道:“回程員外的話,小的比阿濱大出兩歲,于織綢一業(yè)已歷五載;家中現(xiàn)下有六張織機,雇有工人十名,小的與家中娘子平日亦是上機織綢。小的之前并無借貸之例,此次聞聽貴商號有銀錢欲借貸出去,且利息極低,故而托請阿濱做個中人詢問一番!”
黃濱點頭道:“東家,阿立與我家原先之情形相似,我二人乃自小的玩伴;阿立人品是沒得說,厚道勤快,這數(shù)年也積攢了些許家業(yè),前些時日與我舅哥閑談時方知阿立欲擴建一事,今日正好東家來此,故而小的斗膽替他引薦一番!”
程林笑道:“既是與阿濱相熟之人,那老夫就有話直言了!”
方立連忙點頭后端坐靜聽。
程林開口道:“老夫知方小哥欲借貸擴建工坊,只是尚不知欲借銀錢幾何?有何物事作為抵押?有無把握管束好工坊?”
方立思襯片刻答道:“小的想請問程員外,貴商號借貸利息幾何?要是如杭州府那般的高利,小的實是消受不起,還望程員外告知具體數(shù)額!”
程林笑著往椅背上靠了靠道:“老夫雖是四海商行杭州府的掌柜,但論起眼界見識,比之京師總號的東翁相差何止千里!初始聞聽東翁所定利息數(shù)額,老夫亦是大吃一驚!你們猜猜,利息究竟幾何?”
說完后,程林玩味的看了看黃濱與方立。
黃濱拱手坦白道:“小的對借貸一事素無牽涉,確實不知市面上借貸利息幾何,但知道很多人家因為借貸而家破人亡之事!”
方立拱手回道:“小的因有借貸之心,故此多方打聽過此類消息,最貴者年息四成,價低者也要兩成!貴商號所放銀錢莫非只有兩成?”
這就是說,若有人借了放貸者一百兩銀子,一年到期后要還一百二十兩到一百四十兩,比起后世的年息幾分來講,確實高出太多。
程林笑著連連搖頭:“兩成已經(jīng)算高利,鄙東翁可不曾如此心黑!不用猜了,老夫告知你等,本商號借貸利息為一成,若是借的多了還會更低!”
方立與黃濱滿臉難以置信的神色。
“程員外莫不是哄騙小的?貴商號利息真有如此之低?小的有句不中聽的話想說,還請程員外恕罪!”方立臉上的神情有喜有憂。
程林笑著看向方立,開口道:“方小哥莫非是心憂四海票號敢將利息降得如此之低,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后受到牽連?”
方立連連點頭道:“是是,小的正是擔心此事!據(jù)小的所知,杭州府乃至江南一帶的放貸者皆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之輩,貴號這般做法等于搶了他們口中的飯食,怕是。。。。。”
程林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方小哥思慮這般精細,老夫倒是更看好你嘍!至于你心憂之事根本不足掛齒,老夫可以跟你交個實底,在大明境內(nèi),還沒有覬覦鄙號之人!甭管他是杭州知府亦或是浙江巡撫,對于四海商行之事絕對不敢插手!”
方立聞言仍是一副將信將疑的神情。他就是個普通人,雖然想把家業(yè)做大,但取不敢沾上任何是非,怕因為借貸一事遭受池魚之殃。
程林見他這般神情,心里雖是表示理解,但還是有些不滿。若不是這是票號的第一單生意,他早就拂袖而去。
黃濱察言觀色,感覺到了程林的不滿之情,于是他趕忙出聲道:“阿立,東家可不是說大話之人。當初東家跟我談起建工坊之事時,我也是滿心的懷疑,現(xiàn)下你也看到了,這不就是建起來了?阿立,你想的有些過多了,如此低的利息你上哪去尋?萬不可錯失良機啊!”
方立思襯再三后,狠了狠心站起身對程林拱手道:“小的定了!從貴商號借銀一千兩,購買五十臺織機建一個工坊,余下的銀錢作為經(jīng)營之用!小的家中有十畝桑田做抵押之物!”
程林眼見第一筆生意就要做成,心里也是開心不已。他起身笑道:“好!雖說十畝桑園值不得許多銀兩,可依老夫的眼光來看,方小哥是能成事之人!此事就這么定了,咱們這便立好字據(jù)憑證即可!”
乾清宮中,朱由檢正在與幾位閣臣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各部尚書侍郎等人議事,主題就是關于二月初會試的相關事宜。
年節(jié)已過,各衙門都已恢復正常的秩序,即將到來的會試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會試由禮部主持,因而又稱禮闈,考試的地點在京城的禮部貢院。由于會試是在鄉(xiāng)試的次年,故會試又稱“春試”、“春闈”、“春榜”、“杏榜”等。會試的時間為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每場要考三天。
溫體仁出列施禮后奏道:“啟奏圣上,現(xiàn)今各省舉子業(yè)已陸續(xù)抵京,距會試也只有不到二十日。還請圣上及早確定此次會試相關考官之名單,以便有司迅即入手此事!”
朱由檢拿起禮部呈送上來的名冊翻看,知貢舉官禮部尚書張國維的名字列在第一位。之后是十四人的考試官、八名同考試官、兩名監(jiān)試官、十一名提調(diào)官、十三名印卷官、兩名收掌試卷官等主要官員的名單,以及彌封、對讀、巡綽、供給等相關人員組成的龐大隊伍。
朱由檢放下名冊開口道:“此名冊既是諸卿審慎之決,朕便準了。值此非常時期,掄才大典尤顯重要。朕上回所言此次取材當以經(jīng)世濟用為主,也不知數(shù)月以來前期抵京之舉子于此間有何收獲?朕可不想再看到滿紙言之無物、空洞乏味之言。諸卿于舉子事可有耳聞?”
李邦華出列奏道:“自上回圣上言明此次會試要點之后,臣曾特意于閑暇時外出查訪過。經(jīng)與數(shù)名舉子閑談之中了解到,大部分舉子已對實用之學有了初步之識,再不似此前那般,言必稱圣人,語定出典故;有些舉子甚至放下身段,親自到田間地頭與農(nóng)戶交談訪尋,以期能對我大明百姓之疾苦有更深入之解析。以臣之見,此次取士必會與以往大不相同,此實乃圣上遠見卓識所致,臣心下對圣上此舉甚為敬佩!”
右都御史施邦曜奏道:“臣亦如李憲臺一般出行過數(shù)次,所見與憲臺大致相仿。日常舉子聚集之酒樓茶肆,亦是少有高談闊論、引經(jīng)據(jù)典之輩,更多的是探討民生日用之言語;古語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按說此語應為貶義,可如今圣上之好實為天下所需之好,長此以往,必將會引領世風由務虛轉為務實!臣亦是為之嘆服!”
王應熊笑著奏道:“二位憲臺所言確乎實情,圣上務實之舉實有太祖之風。若此次會試所選之材放之州縣,必使其治下百姓深受其利,我大明之盛事亦必將來臨!”
溫體仁奏道:“圣上此舉雖是甚妙,但時日甚短之下其效怕是難以顯現(xiàn)。臣恐一眾舉子亦是存了臨時之心,以此做應付之舉。故此臣以為朝廷應有長效之舉,將務實之風持久貫徹下去,以免有虎頭蛇尾之嫌,更會損害圣上之威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