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宋燕王 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

作者/戰國蕭煙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連續辯論五場,不管是參加辯論的,來圍觀學習的,還是看熱鬧的,都有些疲憊。

    第五場一結束,方騰便宣布,休息一刻鐘,然后進行今天最后一場辯議。

    眾人趕緊趁這機會,起身活動一番,該入廁的入廁,該喝水的喝水。但像楊叢義和湯鷽這樣的外人,就只能干坐著了,他們可沒地方喝水去。

    但太學就是太學,十分大氣,不一會兒就有人送來了茶水,供所有人免費飲用。太學每年辦學經費十萬貫,這點茶水錢自然拿的出來。

    一刻鐘很快就過去,等眾人陸續回來坐好,方騰立即宣布最后一場開始:“大家安靜,今日最后一題,馬開始。題目就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如何讓國庫迅速充盈?”

    不等方騰退場,就有人當先場,向眾人行禮,高聲通報來歷姓名:“在下建康沈縉。”

    幾息之后又有一人前,行禮一圈,高聲報道:“在下隆興秦淼。”

    兩人先后坐下,提筆在題紙作答。

    片刻之后,兩人破題完畢。一番推讓之后,沈縉起身,將題紙向眾人展示,高聲道:“清田地查漏稅,裁軍隊減開支。”

    放下題紙正要論時,被秦淼打斷。

    只聽秦淼笑道:“沈兄,不巧的很,我們好像又是一樣。”隨后他起身將題紙展示在眾人面前,面寫的是“查漏稅之地,減軍隊開支”。

    這跟之前一樣,兩人十分無奈,又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場面,一樣的立意就沒法辯議,若不辯議這壓軸一題就是廢題,他二人也就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

    一見這種情況場面,方騰額頭冒汗,后兩場怎么盡出這樣的問題。

    他趕緊場,向眾人笑道:“沈兄、秦兄當真心有靈犀,破題幾乎一模一樣。但沒有關系,這是今日最后一題,辯議還是要繼續。剛剛大家看了一場三人辯議,過程十分精彩,這最后一場,如若有人另有新意,即可場與沈兄、秦兄辯議。請大家踴躍參與!”

    場下頓時議論紛紛,眉開眼笑,今天還真是有意思,看了一場三年辯議不夠,還要來一場,真是夠熱鬧,起個大早,值了!

    眾學子也在議論,但國庫財富之事,莫不如開源節流,現在田地大部分是瞞報不交稅,清理田地就是開源,節流莫不如縮減軍隊,一年軍費開支占據稅賦十之六七,軍隊縮減,國庫支出自然就少。沈縉、秦淼的方略就是最好的,再變也變不到哪里去,立意基本相同。

    場下的太學生們交頭接耳一番后,竟無人前。

    方騰見此等情形,也是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再次言道:“辯議方略無高下,惟愿理明心也明。今日最后一場,能場的都是一時俊杰,你們的交鋒,必然燦爛而精彩!想場的不要再猶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場下眾人還是無動于衷,只是繼續在低語議論。

    “不是太學生,是否可以場辯議?”方騰忽聽人群中傳出一問,當下心喜,高聲回道:“我從沒說過,只有太學生可以辯議,我再說一句,任何人都可參與,想與我們辯議,只管臺,樂意奉陪。”

    人群里一陣騷亂,都想知道是誰在發問。

    勇氣可嘉啊,想跟太學生辯議,臨安城里誰不知道,能言善辯的除了朝堂的官員,就屬太學里的學生,詩詞歌賦,文章論對,無所不能,誰敢輕易跟他們辯論,就算偶爾有膽子大逞強的,最后也都是灰頭土臉,顏面掃地而去。西湖柳堤,錢塘江畔,太學生的名字,流傳的很廣。

    “有想辯論的,請趕緊前,機不可失。”見問話那人沒動靜,無人起身,方騰趕緊再跟一句。

    話音剛落,就見人群里有兩人站起,徑直向場中走來。

    方騰見那兩人著青衫布衣,頭發束于腦后,頂無儒冠,穿著十分普通,年紀也都不大,看不出來歷,但英氣逼人。

    “兩位勇氣可嘉,此辯議一起,當在太學留下佳話。二位請!”方騰說幾句之后,趕緊退場,把場地留給辯議之人。

    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湯鷽與楊叢義。

    楊叢義見眾人一說稅賦,就要裁減軍隊,當即心中不服,拉了湯鷽就出來。

    湯鷽雖不愿意,卻也不好拒絕,便一起起身,至于怎么辯,他心里沒底,大不了就成一出鬧劇。

    二人向圍觀眾人行禮之后,楊叢義便高聲道:“在下蘄州楊叢義。”

    湯鷽高聲道:“在下南劍州湯鷽。”

    沈縉向二人笑道:“楊兄、湯兄,不知二位是哪家書院的學子?”

    楊叢義笑道:“辯議之后,再說不遲。”

    沈縉見此也不多問,讓開書桌,便道:“二位請。”

    楊叢義當即坐下,略一思索,便在紙提筆破題。

    不多時,只見他將筆放好,起身向眾人展示題紙,并高聲道:“開海絲綢之路,回易三年國庫充盈。”

    秦淼笑道:“楊兄,你們先請吧。”

    楊叢義則道:“沈兄、秦兄先請,先來后到,還請二位不要推讓,你們先論吧。”

    秦淼道:“好,既然如此,我先論,若有不足之處,沈兄補充如何?”

    沈縉點頭應承。

    隨即秦淼論道:“天下稅賦,莫不出于土地,土地無人則為荒地,荒地無出,則無稅賦,亂世十室九空,耕地無人,廣收稅賦無從談起。難渡之后,宋金和議,天下初定,百姓安居,賦稅亦有所增,然國庫不豐。何也?皆因諸多良田不繳稅。大宋開國已近兩百年,王公貴族、豪門大戶,數不勝數,賜田地無數,俱不繳稅,占據一縣之地十之五六,剩余田地十之四五。然田有肥瘦,產出不同,繳稅各異,肥田豐年產米六擔,瘦地豐年產糧不過兩擔,豪門大戶藏六擔之地,多以瘦地充數。故一縣之地谷穗沉沉,而稅收無幾,府庫不豐。天下州府,俱是如此,一半良田不交稅,國庫何以豐盈?如今,北國破碎,百廢待興,急需清丈田畝,收避稅之田,增加稅賦,是為開源。

    然國庫不豐,亦因天下不安,供養軍隊甚巨,中戶三家之賦,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糧,可贍一騎。戰亂之年,一年軍費占稅賦十之**,無戰之年,軍費占稅賦十之六七,禁軍不下六十萬,廂軍更有百萬之巨,天下已定,當減裁軍隊,軍隊減員十之三四,結余錢糧百萬貫,裁減之軍化而為民,又可增稅賦。如此,何愁國庫不豐?是故,當此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之時,當清田畝,增稅賦,裁軍隊,減軍費,一增一減,寬進嚴出,則國庫豐盈,三五年事而已。”

    秦淼論罷,楊叢義當即論道:“耀耀華夏,雄踞東方,夏商兩周,傳承千年,春秋戰國,星光燦爛,強秦崛起,天下一統,華夏之盛,當屬漢唐,撫今追昔,后世仰慕。漢逐匈奴于大漠,封狼居胥,建都護于西域,絲路方成,以通有無,大漢屹立三百年,四方蠻夷,莫敢忤逆。唐逐突厥于塞北,北達北海,西接大食,再建安西都護,重開絲路,溝通東西,大唐聳立三百年,四方來賀,以唐為師。漢唐之繁盛,后世莫及,究其緣由,其一當為文武并重,不偏不廢,文安邦,武定國,無數名將統帥,揮師北或西去,打下廣闊疆土,其二中原西域聯通,建立絲綢之路,東方絲綢瓷器遠銷西域諸國,帶回金銀物產無數。疆域廣闊,物產豐足,東南西北,產出不同,南有稻米,北有羊群,東有絲綢,西有名馬,回易不絕,強盛不息。是故,國家之強大,回易通暢,當為首重。

    大宋立國兩百年,文之一道,繁盛無比,不遜大唐,武功之道,遠不如矣,燕云未收,中原又失,西北有夏,再西有遼,諸國阻隔,東西斷絕,絲路不通,空有絲綢瓷器,名滿天下,卻無北方之牛羊,西域之名馬,回易不暢,物資不豐,則強盛難復,以致屢有蠻夷,南下欺凌,西北小國,騷擾不息。今大宋南渡,舉國奮力,爭得一息,宋金和議,天下初平,百廢待興,庫無盈余,窮困若此,別無他途,當辟蹊徑。

    漢唐強盛,西域回易,當居首功,如今西域不通,可開海路,順風南下再西去,大國小國林立,糧食滿倉,金銀滿庫,我有絲綢茶葉與瓷器,商船啟航,一本萬利,海船十艘,兩年可獲銀錢百萬貫,海船百艘,一去一回,獲利千萬貫。漢唐威名,遠震西域,大宋文脈,亦可教化海外,海船南下,攜華夏余威,宣大宋文明,不出三年,國庫豐盈,萬國來朝,物資繁盛,雖失北地,亦可東方雄踞。是故,當此窮困之時,應通南洋,開辟海絲綢之路,廣為回易,豐盈國庫,再圖漢唐盛世!”

    楊叢義剛一論完,既贏得場下叫好。

    湯鷽眉頓時開眼笑,頗為興奮,楊兄此論,正和他心,回易之道,他多有耳聞,此議已立不敗之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博白县| 永兴县| 黎城县| 金秀| 平江县| 始兴县| 石门县| 宁明县| 武定县| 黎平县| 湘乡市| 沈丘县| 读书| 天峻县| 平泉县| 万宁市| 杨浦区| 白玉县| 金沙县| 山阴县| 阳新县| 浮梁县| 盐源县| 恭城| 梅州市| 虹口区| 罗田县| 沽源县| 新田县| 陆丰市| 鹿邑县| 虞城县| 渭源县| 延长县| 盐池县| 杂多县| 察雅县| 肇庆市| 涟源市|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