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宋燕王 第174章 造船招募

作者/戰(zhàn)國蕭煙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好,我今天一次給你兩萬貫。”楊叢義說著就把桌的銀票推過去。

    費大人還沒把錢拿到手里,楊叢義又道:“不過我還有要求。”

    “大人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只要能做到,絕不推辭。”

    “多招工匠,擴大造船廠,加快造船進度。”

    “十月份建好六十艘船已經很快了,再加快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擴大場地,增加人手,這要不少錢呢。”

    “擴建造船廠的錢我出,但你需要至少再招五百人工匠,十艘戰(zhàn)船八月十五之前要建好,那艘四千料大船也要在九月下旬之前建好。能做到嗎?”

    “沒問題,只要錢到位就行。船廠邊有不少空地,擴建一點倒是不花多少時間,就是費錢。”

    “要多少錢?”

    “怎么著也的七八百千貫吧。”

    “也不說一千貫了,我給你兩千貫,能擴多大就擴多大。我要你多建造一批兩千料左右的海船,價錢跟之前的一樣,一千貫一艘,可以是新船,也可以下水不到三年的舊船,但舊船必須保證跟新船一樣無任何破損、安全,舊船要重新出水油。”

    “沒問題,多少艘?”費大人一聽又下訂單,十分干脆的一口答應下來。

    “至少五十艘尖底海船,兩千料左右,不要太小,十月初十之前都要建好。能做到嗎?”

    費大人思索了一番,回道:“五十艘太多了,泉州一帶,近幾年建造的海船不多,不會超過四十艘,愿意賣的不會超過十艘,擴大船廠再造新船,四個月時間最多能再多造二十艘左右,這么算下來,我這個船廠最多能再接三十艘海船的建造差事。”

    “好,既然能接那我就把這三十艘兩千料海船的建造訂單也交給你。錢款先付一萬五千貫,中秋節(jié)我來接收戰(zhàn)船的時候,再付一萬貫。你以為如何?”

    “多謝大人對我這船廠的信任,保證完成海船建造差事。”費大人笑的很開心。

    楊叢義又交給費大人七千五百兩銀票。

    隨后兩人就造船事宜繼續(xù)細談,并簽訂了造船契約,簽名蓋印。

    還有二十艘海船沒有著落,只能去一趟廣州港看看,那里應該有不少海船。

    泉州造船廠的事情談妥,楊叢義決定去一趟廣州,但在去廣州之前,他去了一趟市舶司,再次拜訪市舶司嚴大人。年初請嚴大人幫忙招募一些舵手、水手,這次過來,自然要去看看結果。

    從市舶司出來,楊叢義臉的神情還算輕松,已經登記的舵手、水手有一百多人,等船隊真正組建起來,前來應征的會更多,招募百十名舵手,應該不成問題。

    至于讓幫忙招募熟悉去大食水路的大宋商人或舵手、水手卻是一個也沒有,去過三佛齊國和占城的倒有一些,再往西就沒人去過。雖有些大食商人遠渡重洋,現在還在大宋,但他們都是乘小船沿陸地邊緣行進,他們走的海路,大宋海船幾乎不能行走。

    泉州沒有,不知道廣州有沒有。

    兩天之后,楊叢義啟程離開泉州,催馬趕往廣州。

    在離開泉州前,給湯鷽寫一封信,信中告訴他海船建造進度,現已有三十艘海船可用,若臨安無事,可以提前來泉州,做商品物資交割的準備工作,順便在泉州港附近建立回易督造處。

    半個月后,楊叢義順利抵達廣州。

    從泉州開始,越往南邊越荒涼,路過的城鎮(zhèn)都很小,一個縣城的人口規(guī)模還不如江南,甚至連淮西的小鎮(zhèn)也比不,等到了廣州,才稍稍好起來,城里的人多了,街市也熱鬧一些。

    騎馬穿街而過,街市時不時可以見到外國人,看依著打扮和膚色面相,基本也可以看出有來自南洋諸國的,天竺地區(qū)的,大食地區(qū)的,廣州城里的外國明顯比泉州要多。

    楊叢義先找去了市舶司,把來意說明,主管市舶司的是一個年紀很大的官員,已經連話都快聽不清楚,楊叢義不得不一再提高嗓門。經過好一番折騰,才了解到一些廣州港回易情況。

    廣州港從唐朝起就是外商很多的南方大港,南洋諸國前來朝貢,必須要在廣州港岸,然后走陸路進京,那時候來廣州的外商都由朝廷派宦官管理,跟現在有所不同。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現在來廣州的外商更多,每年足有千人,但由于路途遙遠,海路不安全,來做貿易的基本都是方便操縱的小船,最大的船也不超過一千料,帶來的貨物有限,運走的貨物也十分有限,每年的外商交易額不超過五百萬貫。

    原本想請市舶司幫忙招募幾個去過大食等地的大宋客商或舵手,但看年紀大了的官員耳朵不行,交流起來十分不便,也就只有好放棄,等把造船之事確定下來,有時間再自己招募。

    辭別市舶司的官員,楊叢義催馬去找造船廠。廣州的造船廠不少,大大小小五六個,但會造尖底海船的,還真不多,跑來跑去找了一整天,只找到一個。

    找到主管船廠事務的官員,亮明身份,表明來意后,楊叢義不啰嗦,直接就把三個月要三十艘兩千料尖底海船的要求說給對方聽,問他們的船廠能不能在三個月建造出來。

    那官員直接就回答不能,他們建造的船不少,但尖底海船不多,一年也就那么幾艘,用來做南洋回易。現在三個月就要三十艘,他們三年都造不出來。

    見對方沒有造船的**,楊叢義直接告訴他,兩千料的尖底海船,一千貫一艘收購,即使是舊船,只要下水不超過三年,也是一千貫一艘收購。

    果然在優(yōu)厚的銀錢誘惑下,對方對建造海船產生了興趣,開始松口,三個月內湊齊十艘船沒有問題,再多就難了,他們平常很少造尖底海船,工匠不多,三個月最多能造出五六艘來,再購買幾艘舊船,加起來十艘應該可以。

    楊叢義也頗為無奈,這么大的廣州港,建造的海船居然會這么少。十艘就十艘吧,雙方當即談好造船的細節(jié)問題,簽訂契約,先付六千貫錢,等十艘船在九月底之前送到泉州港,再付剩下的四千貫錢。

    造船的事情談完,楊叢義在鬧市打出了月薪二十貫,高薪招募舵手的招募旗號,要求只有一個,要去過天竺或大食。

    如此高的報酬,當即引來許多人圍觀。

    不多時就有人前來報名,說他去過天竺。當楊叢義問他在海如何辨別方向時,那人盡然回答說,根本不用辨別方向,沿海邊南下,只要能看得到陸地,根本就不會迷失方向。

    一聽這話,楊叢義就知道這不是自己想找的人,這種一個人駕著小舢板去南洋的人,對龐大的船隊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后續(xù)又有不少人前來報名,稍稍一細聊,就發(fā)現他們不是他想找的人。他要找的其實是船隊的領航人,去過南洋的人有不少,但能去天竺等地的大宋人真的不多,更別說能帶船隊的,更是少見。

    在廣州一共待了三天,其中在鬧市招募兩天,卻始終沒有找到想找的人,楊叢義也只能放棄,準備明天一早離開廣州,返回泉州,先在泉州建立回易督造處,把該招募的人力招募到一起。

    廣州的天氣跟臨安、泉州都有所不同,來三天下了三天雨,雨一下完天就晴,第二天接著下雨,下完太陽又出來,氣候濕熱難耐。才來三天,楊叢義身就熱出了紅點,癢癢難耐。這也是他不得選擇離開的原因。

    客棧的房間里,楊叢義脫光了衣,依然汗如雨下,用濕毛巾擦了身體,依然不起什么作用,木盆里的水用過幾次之后也就變熱了,需得再換一盆井水。

    他現在熱的穿不衣裳,又不好光著身子出去,只好喊伙計來幫忙換水。

    北方來的客商不習慣南方的天氣很正常,伙計只是看了一眼房間里光著身的旅客,就把水盆拿走。

    不多時,伙計端著木盆走進房間,把裝滿井水的木盆放好后,笑道:“客官,你的水換好了。”

    楊叢義走近水盆,謝道:“多謝小哥了。”不等伙計離開,他趕緊把毛巾浸濕,在臉擦了一把。

    “客官,你身起紅疹了,最好不要用涼水降溫,不然會越來越嚴重。”伙計走了幾步忽然回頭。

    “哦,那應該如何?”楊叢義微微一驚,一邊拿著濕毛巾擦身體,一邊轉身看去。

    “客官這是不適應我們這兒的天氣,身體里濕氣有些重,發(fā)散不出來。多吃點辛辣的東西,發(fā)發(fā)汗,把濕氣排出來就好。”伙計笑著回道。

    楊叢義放下毛巾,看著伙計道:“你如何懂得這些東西?”

    伙計回道:“老師傅教的,以前我們出海到南洋去,船可比地熱多了,又濕又熱,就是我們過去也受不了,背起的紅疹比客官身的還大還多,幸好那時候船帶了很多大蒜,就那么生吃,每天發(fā)發(fā)汗,過不了幾天就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孝义市| 石阡县| 如东县| 阿克| 丹凤县| 花垣县| 五河县| 蓝田县| 乐清市| 晋州市| 临沭县| 固原市| 周宁县| 醴陵市| 旬阳县| 娄烦县| 灵丘县| 四平市| 沭阳县| 金昌市| 千阳县| 万盛区| 乃东县| 石屏县| 三穗县| 民和| 民乐县| 施甸县| 武冈市| 宜阳县| 余姚市| 瑞丽市| 丰顺县| 彭山县| 南昌县| 屏东县| 松潘县| 三门峡市| 祁阳县|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