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事,樞密院跟內侍省沒少吵架,后來樞密院就只給了他們編制,其他的一概不管。從這支軍隊組建之初,他就是事實的監軍。今年八月,回易結束之后,朝廷決定繼續做遠洋回易,就沒有撤銷宣威軍的編制,也就在那時才正式任命他為宣威軍監軍。沒想到任命還沒幾天,就聽說廣南出事了,朝廷本來是要派遣一萬殿前司精銳南下支援,可遠水難解近火,殿前司軍馬至少得一個半月才能到邕州,所以就想到了這支在明州賦閑的軍隊,他們擅長在海行軍,或可趕來欽州暫解燃眉之急,于是就讓他們先一步趕來。下官所知,也就這些而已。”何監軍細細將內情講出。
“如此看來,此監軍在軍內時間不短,對這支軍隊相當熟悉,他本人武學出身,也不是不懂兵法之人,才從武學出來不久,年輕氣盛,無所畏懼,深入敵后,給李越人狠狠一擊,也并非不可能。派人去敵營打探一番,看是否有軍糧被燒毀。”李大人聽何監軍一番敘述,便覺得那領兵打仗的監軍所取得的戰果,還是有幾分可信,并不是全無依憑。
“大人,要想查證確鑿,怕是得深入敵后,到寧明去看,扶綏敵營即便缺糧,也不一定是軍糧被毀。”一將軍接口。
“王統制,那你便會同徐大人,十天之內,查清此事。”李大人看了一眼有些不服氣的王統制,他一萬禁軍奉命駐守邕州,卻連吃敗仗,丟了郁林、左州,李越人現在都打到邕州了,聽到宣威軍的事跡,自然不會服氣。
“好,下官一定在十天內調查清楚。”徐大人回道。
王統制沒好氣的回一聲“是”,便沒了聲息。
“扶綏城外的敵軍,近日蠢蠢欲動,接連挑釁,一味防御,也不是退敵良策,到底該如何,有想法的都說說。”李大人轉而說起退敵之事,他專門從靜江府趕來就為此事,戰事已經拖了將近三個月,再不能退敵,他就得罷官賦閑了。
無人言語,李越人狡詐兇殘,悍不畏死,跟他們交手多次,敗多勝少,如今聚集在邕州的大宋軍隊面對李越人并沒有多少優勢,哪有什么退敵之計,只能等他們自行退去。
見無人回話,李大人有些惱怒:“一個個不說話是何意思?邕州還要不要了?廣南還要不要了?”
“李大人,切勿焦躁,李越人遠來扶綏,補給困難,多堅守一天,他們的日子便難過一天。現如今,敵我雙方軍力相差不大,真要主動出擊,一旦發生意外,邕州就危險了。不若等殿前司游奕軍來了再說,游奕軍一萬余人,俱是精銳,統制李耕更是驍勇善戰,幾天前已快到梧州境內,半個月內就能趕到邕州,到時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我們都有優勢。下官建議,這段時間還是防守,盡量不要與敵交戰。”何監軍道打破沉默。
“殿前司軍馬若是能來,對敵之時到是有幾分把握,下官也建議先防守。”邕州知州徐大人附和。
“下官也建議先防守,等兵力有優勢再出兵退敵。”總管府官員附和。
隨后總管府眾將也紛紛附和。
“好,既如此,我們來議一議如何防守。”李大人心里雖急,也不好多說什么,他也明白,就靠目前的軍力,能守住邕州城就不錯了,退敵談何容易?若真的毀掉了敵軍十萬擔糧草,此戰便勝之有望。
又商議了大半個時辰之后,這次議事才算結束。
眾將紛紛出城返回扶綏,而毛奇今天剛到,還有些軍政之事要向徐大人匯報。
當晚,毛奇正要休息時,忽有人前來拜訪,一看卻是下午議事時見過一面的何監軍。
于是趕緊見禮:“下官見過何大人。”
何監軍笑道:“毛知州不需多禮,毛知州這聲下官,何某可擔待不起。”
毛奇陪笑道:“何大人在京為官,前途遠大,早晚也是官。請坐。”
二人坐下之后,何監軍笑道:“今日在議事廳中,聽大人講述宣威軍之事,便覺得這支軍隊能取得如此戰果,絕對跟大人的部署與協助脫不開關系,欽州之戰的功勛,少不了大人一份。等此戰勝利,回京之后,定會如實呈報,為大人掙得這份功勛。”
毛奇連忙謝道:“多謝何大人。”隨后反應過來,便又道:“功勛之事,不爭也罷。不知何大人到訪,有何吩咐?”
何監軍笑道:“知州大人快人快語,何某就直言了。我想知道這支屢次作戰的宣威軍現在何處?”
毛奇回道:“他們還在東興鎮待命,若邕州有需要,抽調一部兵力北,應當也可以。”
“不不不,知州大人會錯意了,他們留在欽州更有用處。不知東興鎮距離李越國境有多遠?幾日能到達?”何監軍繼續問道。
毛奇猶豫了一下,回道:“東興離李越國境百里左右,宣威軍行軍速度很快,他們三天之內應當就能趕到,大人是想讓他們再次深入敵后?”
“不,朝廷是有其他任務交付給他們,把他們調來欽州,其實另有用意,知州大人可不要對外人說起。”何監軍神情嚴肅起來。
“是下官多言了,大人恕罪。”毛奇趕緊道歉,妄猜意可不是好習慣。
“不必如此,此事還需知州大人定力協助。”說著,何監軍拿出一封了封漆的書信,說道:“請知州大人務必在三日之內,將這封信遞交給宣威軍楊監軍,這是朝廷大事,不得讓任何人知曉,知州大人也不要多問,若楊監軍接信之后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全力配合。若此事能成,知州大人便能得一個大大的功勛。”
毛奇立即保證:“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全力配合,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協助楊監軍辦成此事!”
“好。”何監軍不再多言,把手里的書信遞給毛奇。
“拜托了,務必保密。”何監軍說完這話,便匆匆離開。
毛奇將何監軍送走之后,拿出書信,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很想打開看看,但一想到何監軍慎重的模樣,便息了這好奇的念頭。
第二天午,又見過一次徐大人之后,毛奇迅速乘車返回欽州。
回到欽州之后,便馬派心腹給遠在東興的宣威軍送去一批賞賜物資,除了賞賜普通士兵,還有賞賜將官的。
裝著賞賜物資的船從欽州城外順河而下,一直入海向西,不到一天時間,便順利送到東興鎮。
宣威軍出擊一來,也只獲得過一次補給,欽州知州送來賞賜物資的消息很快在東興傳開,全軍下都非常高興,楊叢義也不愿掃了大家的興,當即就把賞賜分發下去。
賞賜雖不多,也是知州的心意,眾人自是感恩在心。
楊叢義看著一個小盒子,這是他的賞賜,面還貼了封條,封條有字“宣威軍楊監軍親啟”。
撕開封條,打開盒子一看,還以為會是黃金珠寶類貴重的東西,不想卻是一些糕點小吃和茶葉,一一拿出來之后,就在盒子底下發現一封漆封完好的書信。
信封沒有任何文字,楊叢義拿著信封猶豫了一下,既然是放在給他的盒子里,這信不是給他的還能給誰?于是也不再多想,隨即就打開了。
拿出信一看,便心里一驚,看完之后,再看一遍,確認無誤之后,立即叫來蘇仲、姚昶、潘誠、羅聰議事。
“監軍,啥事這么著急,知州賞賜我的點心還沒吃完呢。”蘇仲進來就抱怨。
楊叢義正想事情,沒有理會他。
不多時,姚昶等人也陸續進了營房。
“好,既然都來了,那我說件事。”楊叢義將門房關之后,沒有任何多余的話,直接道:“朝廷交給我們一件大事,要我們在十天之內抓回逃跑的李越王子。此事有樞密院都承旨何大人親自交辦,他人已到邕州。你們怎么看?”
四人一時目瞪口呆,抓李越王子?開什么玩笑!誰知道他在哪,要是他在李越王宮里,難道還要他們殺到李越去?
見四人這幅神情,楊叢義又道:“樞密院把宣威軍調來欽州就是專辦此事的。何大人也是前不久才到邕州,了解到一些情況之后,就親自寫信把這個差事交給宣威軍。逃回去的王子,此時正在李越王城升龍,大家還是想想辦法,怎么才能把這個王子抓回來。”
“監軍,樞密院的意思是不是我們如果不能把李越王子抓回來,我們之前立的那些戰功就沒了?”姚昶忽然問道。
看著眾人充滿疑惑的眼睛,楊叢義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才回道:“對,就這個意思。宣威軍來欽州就是去抓李越王子的,抓不到他,完不成差事,我們打多少仗都沒用。所以你們不要抱怨,只有十天時間,還是趕緊想辦法辦成這個差事。”楊叢義還是將實情告訴他們,但見他們有發牢騷罵娘的沖動,趕緊將他們的注意力轉到正事山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