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敢相信,再三確認,戰(zhàn)爭真的結束了嗎?
大南關上的游奕軍清楚楚告訴他們,郁林就在游奕軍手里,涼山以北已經(jīng)沒有一個敵人,李越起的戰(zhàn)爭真的結束了。
既然李越人都已撤走,短期內絕對不會再來,宣威軍就不必匆忙撤離涼山。
“立刻打開北門,兩天之內將城外尸體填埋,處理干凈。”先不管這一仗到底是怎么勝的,李越全軍撤走對涼山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不撤了?”蘇仲還在想游奕軍拿下郁林的事情,腦袋還沒拐過彎來。
“清理尸體,消除疾病瘟疫隱患,涼山城就是大宋土地,以后我們再伺機拿下城西關隘,李越人就被擋在大涼山以南,只能斷了北上郁林、邕州的念想。如此一來,李越國與大宋兩國之間,就有兩道關隘、兩座邊城在大宋手中,為什么要撤?”楊叢義笑了。
“監(jiān)軍說的對,等我們休整一番,定要把城西關隘重新奪回來。”袁華意氣風。
柳時隨即應和道:“好,到時候我打頭陣。”
“好了,奪取關隘之事以后再說,當務之急是把城外的尸體處理干凈。把青壯也動起來,在城北就地挖深坑,將尸體處理干凈,一定要快!”處理死尸之事拖延不得,越晚越危險。
楊叢義強調多次,眾人也知其中厲害,便不再多言,迅出府,連夜去處理城外尸體。
北門很快被挖開,五千涼山青壯會同數(shù)千宣威軍,立即在城北開挖深坑。
涼山城內外燈火通明,聽說要挖坑填埋尸體,很多百姓主動幫忙出力,宣威軍自然來者不拒,越多越好。
填埋數(shù)萬尸體的大坑,多久能挖好,沒人知道,但他們有的是力氣,可以一直挖下去。
第二天午時,就在城外熱火朝天挖坑的時候,北方來了一駕馬車,前后跟隨上百名衣甲整齊的護衛(wèi),快靠近涼山城時,馬車被隨處可見的尸體擋住去路。
“怎么不走了?到了嗎?”馬車里傳出一個聲音。
“回吳大人,涼山城就在百丈之外了。”馬車旁騎在馬上的護衛(wèi)統(tǒng)領上前回道。
“那為何不走了?”車內之人有些不悅。
“回吳大人,這里最近生過大戰(zhàn),遍地都是尸體,通往城中的道路已經(jīng)被堵的嚴嚴實實,馬車不能通行,正在想辦法入城。”護衛(wèi)統(tǒng)領回道。
“嗯。”車內那位吳大人應了一聲,便不再說話。
護衛(wèi)統(tǒng)領伸手招來兩人:“你們去前邊看看,怎么進城。”
兩軍士接令,去探路。
一刻鐘之后,兩人回報:“北門道路完全被尸體堵住,東門西門暫時不能打開,只能從東門繞道南門進城。”
護衛(wèi)統(tǒng)領一揮手:“去東門。”
兩人在前引路,車隊迅轉向,繞道南門。
在城中巡查的楊叢義很快接到城外宣威軍通報:“監(jiān)軍,城北來了一隊人馬,其中一位是邕州來的吳大人,他們已經(jīng)繞道南門。”
得此消息,楊叢義心里一驚,二話不說,迅去南門等候。
放下吊橋,打開南門,宣威軍在城門口列隊,楊叢義站在隊伍最前頭。
不過多時,只見一輛馬車在數(shù)百軍士護衛(wèi)下緩緩向南門駛來。
楊叢義趕緊帶人穿過吊橋,一直走到馬車前約十步之外方才停下,高聲道:“宣威軍監(jiān)軍楊叢義,見過吳大人!”
車內一人將馬車簾布拉開,就見一身著緋色官服之人坐于馬車正中,年紀約在五十上下,面容富態(tài),頗有威嚴,正是從邕州遠道而來的吳大人。
吳大人上下打量眼前這個身形挺拔、皮膚略黑、一臉剛毅的年輕人以及他身后的軍兵,而后道:“楊監(jiān)軍,本官在邕州早聞宣威軍驍勇善戰(zhàn),你們遠道而來可打了不少勝仗啊,不愧宣威之名,當為邕州全軍楷模。”
楊叢義受寵若驚,立即謙道:“吳大人過獎了,我等實不敢當。幾場小勝,全賴將士用命,以死報國而已。邕州軍隊擋數(shù)十萬敵軍,未讓敵軍近前,護邕州周全,此等功勛,宣威軍遠遠不及。”
吳大人笑道:“楊監(jiān)軍不要謙虛,宣威軍打了哪些勝仗,本官很清楚,戰(zhàn)事結束,戰(zhàn)報不日就會急遞臨安,靜待朝廷嘉獎吧。”
楊叢義再抱拳行禮:“下官及宣威軍多謝吳大人提攜!”
吳大人見眼前這年輕人沉穩(wěn)謙和、言辭得當且多禮,完全不像其他將帥,打了勝仗之后張揚跋扈,不可一世,心下十分滿意。
“城外風大,吳大人,我們先進城吧。”一陣風來,只覺得涼颼颼的,涼山的冬天也冷。
“好,進城再聊。”吳大人將布簾放下。
楊叢義轉身,跟在馬車一旁,迅進城。
到了府衙,與楊叢義閑聊片刻之后,吳大人將廳中其他人支出廳外。
楊叢義見此,心中一跳,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但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
只見吳大人面色一變,將臉上的笑容收斂,然后道:“楊監(jiān)軍,宣威軍能在涼山堅守近一個月,本官實在是想不到,邕州一眾同僚也沒人能想到,實在是大出意料之外。若是當初邕州得知李越敵軍糧草被毀,令大軍主動出擊,戰(zhàn)事也不至于拖延數(shù)月,不久前得知宣威軍占據(jù)涼山,切斷敵軍糧草補給,可邕州推測涼山很快就會被敵軍重新奪回,對邕州附近敵軍不會有太大影響,邕州守軍遲遲沒有反擊,錯失良機,讓李越十萬大軍從容撤退。等李越大軍到達郁林附近,守軍隨后跟來,方才知曉郁林、大南關、涼山都在大宋手中,李越十幾萬軍隊后路被堵,于是提出和談,剛好朝廷也帶來旨意,希望能在年前結束戰(zhàn)爭,并以不問罪李越王子為條件,換取李越大軍退回邊境,雙方都有和談意向,簡單溝通之后,便在寧明舉行談判。
但李越人顯然對他們的王子不感興趣,大宋朝廷是否問罪,他們并不關心,只提出一個條件,他們要郁林城,給他們郁林城,就罷兵休戰(zhàn),保證十年之內絕不會再派兵襲擾。割地不是大宋朝廷所愿,但郁林地處邊荒,窮山惡水,人口不過一萬,若能用一座小小的城鎮(zhèn)換來廣南十年和平,也未嘗不可,況且李越此時就有十萬大軍,傾刻之間就能將郁林城強行占據(jù),如果不答應,這場戰(zhàn)爭不知還要打到什么時候,不過經(jīng)過權衡取舍,最終還是沒有答應李越人的要求。李越人惱羞成怒,便把十萬大軍開至郁林城下,一夜之間就將郁林城拿下,至此雙方談判破裂。
隔天李越人派大軍攻打涼山,然而沒過兩天,就聽說李越人在涼山吃了虧,于是他們再次主動過來和談,愿意用郁林和大南關換取涼山。涼山是李越的地方,夾在郁林和李越之間,遲早會被他們搶回去,現(xiàn)在雙方各退一步,我們拿回郁林,他們拿回涼山,算是平等交換,也算是我們占了便宜。稍一商議,雙方立即達成和解,當天就簽字簽章。第二天,李越大軍果然6續(xù)撤出郁林城,不到兩天時間,撤的干干凈凈,郁林城和大南關順利收復,離戰(zhàn)爭結束就剩最后一步了。”
說完事情的原委,吳大人看著楊叢義,不再說話。
聽完這番話,楊叢義心里說不出的難受,想再多,說再多,做再多,又有何用?
沉默許久之后,問道:“吳大人今天來,就是通知宣威軍退出涼山嗎?”
吳大人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小事。”
楊叢義努力想讓自己平靜,無奈功力不到,郁郁之氣直接掛在臉上,問道:“還有什么事,吳大人請直說。”
吳大人干咳一聲道:“聽聞李越人在涼山積蓄糧草軍械頗豐,宣威軍占據(jù)涼山有些時日了,是否點清呢?”
這話說的委婉,但楊叢義哪里會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回道:“其實吳大人不必頂著滿城惡臭來這一趟,只要一個命令,涼山城里的一切糧食和軍資,宣威軍都會送到郁林,我們也會馬上撤出涼山城。”
吳大人臉上神色略顯尷尬,不過一瞬之后恢復正常,只聽他道:“宣威軍不避艱難,堅守涼山,理當前來慰問,無奈邕州到?jīng)錾铰吠酒D險,直到今日方能前來。”
楊叢義如何努力,臉上也擠不出笑容,干巴巴的問道:“不知朝廷讓我們何時離開涼山,何時將糧草軍資送去郁林城?”
吳大人道:“李越人已經(jīng)兌現(xiàn)承諾,全部撤退,我們也要盡快撤退,結束戰(zhàn)爭。最好在明天午時之前,全部撤離涼山。至于糧草軍資,宣威軍堅守涼山,想必疲乏不堪,就讓郁林那邊派人來搬運吧。”
聽了這話,楊叢義更加郁悶和無奈,撤軍就算了,就連繳獲的戰(zhàn)利品都要拱手讓給郁林,這種仗打的真是憋屈。
但他只是一個八品小武官,回易護衛(wèi)隊的監(jiān)軍,哪有不聽話的資本。像他這種沒有出身,沒有背景的低級武官,不聽話又能怎么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