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一封八百里加急到達邕州,何監(jiān)軍終于等來朝廷下令班師的詔令。
雖然再有兩天就是除夕,馬就是新年,何監(jiān)軍等不及,立馬就想返回臨安。
詔令在當天就送到城外游奕軍軍營,命令游奕軍即刻班師,并將返程行軍路線圖交給他,并告知在途中何處可以補給糧草。
游奕軍駐地較近,何監(jiān)軍有時間親自跑一趟,宣威軍遠在欽州,一來一去耽誤時間,便派人前往。
隨后,何監(jiān)軍跟徐大人辭別,迅速離城北返臨安,廣南他是一天也不想多留。
李耕在何監(jiān)軍離營后,未做多少準備,很快也拔營離開,按樞密院給的行軍路線,開始北返駐地。
與游奕軍離開邕州同一時間,楊叢義接到何監(jiān)軍傳達的朝廷軍令,命宣威軍三個月內(nèi)從海路返回昌國駐地,沿途除補充物資外,不得隨意登陸。
終究是要返回昌國駐地,但期限相對寬泛。
命令中沒有夾帶任何嘉獎,楊叢義不知宣威軍在欽州的表現(xiàn)是否如實報臨安,他們的軍功是不是都記在兵部或樞密院的賬,自從回到欽州,半個月來他沒有得到何監(jiān)軍或邕州任何一個官員邀約,宣威軍似乎被他們遺忘,這種感覺讓他忐忑不安。
返回昌國駐地的命令已經(jīng)下達,楊叢義向毛知州通報過后,隨即趕到二十里外的營地,召集眾營指揮,將朝廷的命令一一傳達。
眾人聽了自然是歡欣鼓舞,他們早想回去。
隨后便問朝廷對他們有什么嘉獎,有沒有封官授職?
楊叢義如實相告,但為了不打擊他們,讓他們過個好年,便告訴他們,宣威軍功勛很大,肯定要詳細戰(zhàn)報送到臨安,仔細商討之后,才會下詔嘉獎,一般需要兩三個月之久,所以對宣威軍的嘉獎很可能會在他們返回昌國以后,直接送到營地。
眾人這才滿懷期待,開始暢想封官授職的未來。
一天之后,趙安從邕州回到欽州宣威軍駐地,重新開始統(tǒng)領(lǐng)全軍,但眾人跟他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疏遠,在軍中的權(quán)威大大削弱。
關(guān)于這兩個月他在邕州做什么,他告訴大家的是他被何監(jiān)軍調(diào)到邕州之后做了邕州總管府參軍,參與指揮邕州城防衛(wèi)戰(zhàn)和追擊李越大軍,他也是不久前才跟隨大軍從郁林返回邕州。
宣威軍在涼山一個月殺敵兩萬有余,甚至跟十萬敵軍作戰(zhàn),眾將雖然沒有官職,但他們的經(jīng)歷和見識,已經(jīng)不能跟從前同日而語,每一營將士都曾獨擋一面,從士兵到營指揮,每一個人都在涼山得到成長。
趙安回到宣威軍不久,就覺察出了他們的改變,對于這種情況,他有心改變,卻底氣不足,因為他沒有跟宣威軍一起駐守過涼山。
當他看到楊叢義從營中走過,每一個士兵眼中的神采,便知道楊叢義在宣威軍中的地位,已經(jīng)遠遠超過他了,因為在來欽州之前,全軍四千人,見過楊叢義的不會超過一半。
很快,趙安便放棄了做任何改變,他能做的便只有整軍,開始要求全軍出操訓練。
自從趙安回到宣威軍,楊叢義無事很少來軍營,他們要說矛盾,其實也只是安遠縣城棄守之爭,兩人意見不和,將宣威軍一分為二,如今好不容易合二為一,他便不想再激化矛盾。
除夕這天,楊叢義用涼山得來的珠寶金銀換來二十頭肥豬,與全軍一起好好過了一個年。
正月初四開始,年沒過完,全軍恢復訓練。
轉(zhuǎn)眼間兩個月過去了,欽州的天已經(jīng)很暖,海風漸漸吹陸地,吹進宣威軍營地,預示著他們該返回昌國了。
在宣威軍返回前夕,兩條船從南方大?拷鼩J州海岸。
“快看,那是我們的船,他們肯定還沒走!”甲板,士兵一見海岸?康臄(shù)十條海船和戰(zhàn)船,頓時高聲呼喊。
“我就說嘛,哪有那么快,我們肯定趕得!绷碛惺勘拥。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去年南下占城,配合張彪和占城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的那支宣威軍。
“即刻靠岸,問問宣威軍營地在哪里?”潘誠來到甲板,看著不遠處的戰(zhàn)船,心里一陣陣暖意升起。
南下占城的宣威軍回到營地,很快消息傳開,眾人對他們既是羨慕又是嫉妒,因為他們面色紅潤,衣甲鮮亮整齊,而大部宣威軍征戰(zhàn)兩月翻山越嶺,衣衫破爛,鞋子破損。
眾人對他們的經(jīng)歷十分好奇,問個不停。
楊叢義在欽州得知潘誠率軍返回之后,也是馬趕回營地,與他敘談好久。
抓捕李越王子的任務早已結(jié)束,但關(guān)于宣威軍在占城與李越邊境的一切,大海阻隔,他始終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直到見到潘誠,他才得知宣威軍在南洋也沒閑著,著實打了幾場硬仗。
原來當初潘誠到達占城,將楊叢義的書信交給張彪之后沒幾天,占城國便同意派出邊境兩萬精銳協(xié)同大宋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但那場牽制最終引來了李越大軍的報復,他們派兵三萬日夜猛攻邊境小城,要不是一千宣威軍冒死出城襲擾敵軍后路,那邊城就被李越攻破。此后幾個月內(nèi)兩軍交戰(zhàn)多次,宣威軍伺機偷襲,斬殺敵軍數(shù)千人,甚至迂回到李越邊城,潛進城內(nèi)放了一把火,一場火災之后,李越人再也沒有南下過。
據(jù)張彪所說,占城國得知那一戰(zhàn)讓李越邊軍元氣大傷,三五年內(nèi)不能南下之后,他們國王十分高興,賞賜大宋軍隊金銀珍寶數(shù)箱,土地十里。并且今年要派使者北祝賀天申節(jié),到時候還要啟奏大宋皇帝,好好嘉獎留守在占城國,為占城和平做出貢獻的大宋軍隊。
楊叢義對張彪、潘誠在占城國的表現(xiàn)十分滿意,特別是張彪,他能在占城站住腳,獨擋一面,這次又得到占城國王賞賜和欣賞,他在南洋便會更加穩(wěn)固,待幾年返回大宋,一定也會封官授職,如此一來,也不枉當初把他從太湖縣帶出來。
聽潘誠說,張彪的宣威軍雖然只有一千人,但現(xiàn)在裝備十分精良,人人都有一副鐵甲,刀槍難傷,比起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也毫不遜色,據(jù)說那鐵甲全是他們做生意賺錢買來的,看著著實讓人羨慕。
楊叢義聽了這話卻是微微一驚,張彪居然有這個頭腦,在占城做起了生意?
隨后便想開了,占城那么好的位置,東西貨物中轉(zhuǎn)之地,不做生意,還真說不過去。海洋貿(mào)易一本萬利,賺來數(shù)千副鐵甲真的不算什么。
宣威軍待在昌國連飯都吃不飽,也沒人管,沒人要,要不要也學學張彪,做一做海貿(mào)易,賺點飯錢,隨即心念一起。
宣威軍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昌國、占城、三佛齊國,一直到天竺,一路都有他們的人,要賺錢還是很容易的。
但昌國在明州,離臨安實在太近,要是被發(fā)現(xiàn),不知道會受什么懲罰,關(guān)鍵是楊叢義也不知道大宋軍隊做貿(mào)易是不是會觸犯朝廷禁忌。
古代朝廷控制軍隊,靠的就是控制糧草和軍資供應,如果軍資糧草完全自給自足,朝廷對他們哪里還有控制力。大宋對軍隊的控制格外嚴密,朝廷斷然不會允許軍隊脫離控制,軍隊經(jīng)商賺錢養(yǎng)活自己,更換裝備,絕對是找死的行為。
楊叢義是要一步步往走的,他只能往朝廷跟前靠,跟朝廷的關(guān)系越近越好,讓宣威軍賺錢換取糧餉,想也不能想,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向朝廷討要糧食和軍資,讓朝廷明白,宣威軍離了他們就活不下去,這才是朝廷和皇帝最想看到的吧。
想通了這一點,楊叢義瞬間對以后的路充滿了信心,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宣威軍回到昌國之后得不到朝廷半顆米。
這一番醒悟,讓他一時間成長了很多,隱隱約約間抓住了在軍中升職的秘訣。
任何時候,軍隊都是要依附與朝廷和皇帝的,沒有他們支持,打不了勝仗,也升不了官,甚至還會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
初入軍中的楊叢義偶然明白了這一點,很快便意氣風發(fā)起來,將海貿(mào)易之事拋到九霄云外,在軍中要升職,貿(mào)易還是不要沾的好。
潘誠等人回來會合之后,宣威軍也該返回昌國了。
海船戰(zhàn)船在海中泡了很久,多少有些損毀,為安全起見,楊叢義在欽州城招募了一些船工木匠,將它們重新修補一番。
數(shù)天之后,船只全部修補完畢,再無隱患,便開始往船艙中裝淡水,又將欽州籌集的糧食運船,做好出發(fā)準備。
宣威軍要離開了,知州毛奇攜一眾州衙官員來到欽州海岸港口邊,擺酒為他們送行。
只聽毛奇舉杯道:“楊監(jiān)軍、趙統(tǒng)領(lǐng),宣威軍來欽州一個月內(nèi)就將侵擾的敵人掃除干凈,把安定的生活還給欽州百姓。欽州偏僻窮苦,這份功德,無以為報,只有一杯水酒敬諸位,惟愿宣威軍、楊大人、趙將軍,身體安康,前程似錦!”
楊叢義道:“掃清敵寇是宣威軍本職所在,倒是這些時日宣威軍在欽州多有叨擾,我等只有借花獻佛,一杯水酒相謝!請!”
“請!”
眾將和楊叢義、趙安一起舉杯,與毛奇等一眾官員共飲一杯。
“知州大人、諸位大人,我等告辭了,有緣再會!”
楊叢義與眾將抱拳行禮,轉(zhuǎn)身登船,迅速了甲板。
“諸位,一路順風!”毛奇動情高呼。
“知州大人珍重!”楊叢義面帶微笑,在甲板揮手。
“起錨,升帆!
一聲令下,將士們馬行動起來。
不多時,海船、戰(zhàn)船一艘艘離港。
目送宣威軍離去之后,毛奇及欽州府衙官員這才依依不舍離岸。
若是當初沒有宣威軍,欽州便不是現(xiàn)在的欽州了,這份功德,作為一方父母官,不論朝廷怎么看,他們都會記在心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