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楊叢義像昨天一樣穿著官府步行去城南殿前司衙門。背后議論的依然不少,但那些話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觸動,百姓想說什么,隨他們說去。
早早來到殿前司衙門前,還是要像往常一樣等待。
唯一一個先來的還是差事磨勘案的馮忱。
兩人寒暄過后,馮忱告訴楊叢義,明天就是休息日,可以在家歇一日,洗洗官衣,或是去西湖走走。
在臨安孤身一人,現在的休息日對楊叢義來說沒有意義,找房子這一天時間也根本不夠用。
后又聊起月俸發放的問題,楊叢義自從去年回到臨安領過一次俸祿之后,離開臨安至今的俸祿都沒再領,如今在殿前司任職,俸祿如何領取他還不知,于是當即請教馮忱。
馮忱告訴他,任職宣威軍監軍的俸祿,之前在哪兒領,現在還去哪兒領,在殿前司任職的俸祿就在倉案領取,每月二十五日下午是發俸時間,到時候去領就是。
他還特意提醒楊叢義,這個月的俸祿就是在殿前司領,除了銀錢,還有其他實物補貼,比如絲綢布匹、油鹽粟米、柴火石炭等,如果不想要這些實物,也可以折成銅錢,但是在臨安相同的銅錢買不到那些折現的實物。
楊叢義一聽就明白,馮忱這是在提醒他,不要因為不方便就把朝廷要發放給他的實物俸祿折現,實物折現后的差價肯定是被發放俸祿的署衙官員占去。
另外,馮忱還告訴他,實物俸祿如果不領,可以一直放在那兒,都在賬上不會少,但如果超過十年不領取,就不再發放。
楊叢義孤身一人從外地入京,馮忱在差事磨勘案任職,對他的出身和經歷比較清楚,又見他看起來比較順眼,是以才會出言提醒。
正聊間,殿前司大門從里面開啟。
“多謝馮大人解惑。”楊叢義心存感激。
謝過之后,二人先后邁步進門。
打開兵案署衙大門,楊叢義迫不及待伏案翻閱書案上各軍功勛集錄,他只想知道是哪支禁軍駐守在泉州附近,既然是要派他去核查功勛,去哪里,他應當有一些提議權才是。
不久之后,孫淼也到了。
這一天,楊叢義和孫淼又是在翻看核對文書資料中匆匆渡過。
申時,孫淼起身提醒道:“楊秘書,明天是休息日,好好休息一天,月底之前張大人應該會來一趟,與我們一道確定核查對象。你做好準備,如果時間緊迫,可能下月初就要出京!
“好,多謝孫大人!睏顓擦x笑著回應,越早離京越好,他求之不得。
孫淼稍稍收拾書案之后,先一步離開。
“諸位大人,閉衙時辰到了,請諸位大人早些回去吧。”
楊叢義又看了一會兒文冊,直到聽到院中有人在喊,這才收好文冊,起身出門,順手將大門鎖上。
當楊叢義走過院中,經過那禁軍士兵身前時笑道:“不好意思,忙忘了!
那禁軍班頭神情肅穆,抬手道:“楊大人慢走!
到了衙門口,就見四名禁軍士兵回到門內,準備隨時關門了,楊叢義也不耽擱,快步出去。
殿前司內機密資料眾多,一到申時之后衙門外便無人值守,之前還懷疑,資料直接放在署衙里,既無柜子,也無箱子,可能會不安全,但如今看來是想多了。
殿前司衙門有多大,其實他也不是很清楚,第一天來報到,也只是隨便走了走,有些地方有禁軍崗哨,不便靠近。
整個殿前司都在禁軍掌控之中,來衙門辦公的官員似乎并不是這里的主人。
殿前司怎么樣,官員是不是衙門的主人,其實楊叢義不在乎,出了大門之后,徑直離開,一路直接返回客棧。
方安的效率很高,當楊叢義回到客棧,便聽到一個好消息,他在城外找到兩個不錯的小院子,價錢也還可以。
這個消息對楊叢義來說很重要,清塵是要接來臨安的,不在離開臨安前把房子弄好,等帶著清塵回來時就很麻煩。
第二天一早,楊叢義在方安和伙計親自帶領下直出錢塘門,向西北走了小半個時辰,便進了一個不大的院子。
這個院子有房間六七間房屋,看著比較老舊,木質門窗有些發黑,屋頂瓦上青苔密布,房中家具陳舊,但比較齊全,院中還有一個雞舍,一口水井,整個院子生活氣息很濃。
戶主家里最近出了變故,要急著搬去外地,所以這院子只賣不租,院子加兩畝良田只需要銅錢四百貫或是紋銀二百兩,這還是方安與戶主已經談好的價錢。
說實話,楊叢義對這個院子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有些陳舊,但并不影響居住,他和清塵都是受過苦的人,對房子不會太挑剔,可購買院子的價錢遠遠超過預期,現在他身上沒幾個錢,根本付不起,就算把七八個月的俸祿一起領了,也還不夠,是以他有些猶豫。
方安在一旁看出了些端倪,楊叢義也沒什么好隱瞞,在臨安買不起房子,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于是直言相告,這院子不錯,可現在手頭上有些拮據,只能租住,還買不起,并且俸祿也要過幾天才能去領。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戶主催的比較緊急,院子的價錢也很便宜,方安從楊叢義的神情和態度也能看出來他對這個院子比較滿意,如果能拿下來,當然是最好的,可惜錢不夠。
在楊叢義問過另外一個院子的情況之后,方安更能確定楊大人中意的就是這個院子。
于是試探著向楊叢義提議,這個院子他可以先幫忙買下來,等手頭寬裕了,再慢慢還錢給他也行。
楊叢義對于這個提議沒有立即回絕,考慮了一會兒,說還是直接借錢他自己買房比較好,隨后便向方安借錢。
方安早有準備,當即拿出二百兩銀鈔。
楊叢義向戶主借了筆墨,當場寫好借據交給方安。
不多一會兒,購房手續交割完畢,楊叢義順利拿到地契和房契,并與戶主約定三天之后前來收房。
處理妥當,便沒有再去看另外一處院子,至于地契上的兩畝良田,楊叢義并不是很在意,他不會種田,也沒那個心思,有沒有良田他是無所謂的,所以也就不想去實地驗看。
在回城的路上,方安主動提議,如果楊叢義沒時間的話,他可以找人先幫忙整理一下房子,重新休整一番。
楊叢義的確是沒有時間,即使買了房子,在清塵來臨安之前,他也不會住進去,因為從那兒到殿前司衙門的路程實在太遠,若沒有代步工具,每天到殿前司很不方便,但以他目前的財力,買匹劣馬都難,況且不久之后就要離京,眼下也沒有必要買馬買車,因此,在離京之前倒不如還繼續住客棧。
但現在既然已經買了院子,沒人照料肯定不行,方掌柜主動提出幫忙,房子暫且交給他看管也好,反正房契在自己手里,他一個生意人也不大可能打朝廷命官的主意。于是假意推辭一番之后,院子休整看管之事就全部交給他處理。
回到臨安城后,楊叢義沒有與方安一道返回客棧,而是去了馬市。
泉州與臨安不同,在泉州城步行小半個時辰就能把全城稍微繁華的地段轉完,而在臨安轉一天,也轉不了幾街幾坊。清塵是女眷,來到臨安以后,沒個出行工具不合適,馬車是必備工具。
城里的馬車不需要快,夠穩就行,所以拉車的馬也就不需要多好,實用第一,就這個來說,大宋本地養的馬剛好合適,楊叢義沒錢,官職也不高,北方草原馬買不起,也用不起。
來到馬市,他也只是先看看物價,好心里有個準備。
城里的馬市很小,各種價位的馬匹都有,但也只看不賣,要想買馬得到城北郊外的馬場去。據伙計介紹,郊外馬場很大,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各種名馬,高麗馬、青海馬、草原馬、還有西域汗血寶馬,當然也有各種價位較低的馬,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北郊馬場,楊叢義早有耳聞,一直沒去看過,聽說那個馬場實際掌控人背景深厚,即使實在宋金激烈交戰之際,也能一次就從北方弄來上百匹優質戰馬,不過弄來臨安的戰馬并不會供給軍隊,而是待價而沽,最后都會被豪門大戶高價買去。
在宋金兩國關系最緊張的時候,一匹北方草原優質戰馬能賣錢三十萬貫,如今宋金和議,兩國無戰事,北方邊境又有榷場,良馬南下不算太難,價位有所下降,之前能賣三十萬貫的,現在只能買二十萬貫左右,但北方最頂級的戰馬一旦來到臨安,則根本不會出售,只會借給高官權貴把玩,因為這種馬十分稀少,賣給誰都會得罪人。
楊叢義在馬市轉了幾圈,看中一種大宋本地馬,此馬個頭不大,十分溫順,很適合用來拉車,而售價只需五十貫錢。
看好之后,再無他事,便想去西湖走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