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宋燕王 第445章 建營之地

作者/戰國蕭煙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小人拜見老爺!”那農夫一到楊叢義面前六尺之外,趕緊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這位大哥不必多禮。”楊叢義疾步上前,將對方扶起,繼而笑問:“今年的收成怎么樣?”

    那農夫忙回道:“今年風調雨順,田里的收成還可以。”

    “田里還可以,你家里的呢?”楊叢義順口問道。

    那農夫回道:“勉強糊口。小人家里沒田,一直都是租種別家的田,田里的收成好了就要多交糧,收成不好更要多交糧,這年頭不餓死就是好的了。”

    他不知面前的老爺是何來頭,但訴訴苦還是沒錯的,萬一對方善心大發給他點好處呢!

    楊叢義聽后沒有說話,這個時代田地私有,且土地兼并十分嚴重,多數百姓手里是沒幾分田的,他們要種田就得去地主手里租,一畝地每年上交多少糧,一般會提前約定,可地主都不是善人,交糧比率從來都是按豐年來定,然后會根據實際收成略做調整,但租種田地的農民永遠不會討到好處,種一年田,能糊下來就不錯了,想積累財富那是妄想。

    田地的問題不是他能改變的,也不是他能過問的,是以他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聊。

    于是笑道:“不錯,這年頭都不容易,能糊口、能活著就很好了,大哥這么勤勞賣力,日子一定能越過越紅火!”

    “多謝老爺吉言。”那農夫恭聲回道。

    “叫你來,是有點事問你。”楊叢義轉而問道:“附近有條河從那邊山里流出來,你可知那條河在哪兒?”

    “老爺說的那條河是大陳江嗎?”農夫看看了方向,略微一想之后,如此問道。

    “對,就是大陳江,在哪兒?從這兒過去還有多遠?”楊叢義心下一喜,從地圖上來看,東邊那片山脈不小,山上還有水庫,以河水流量看,自然稱得上江。

    “老爺要去大陳江?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走上一里往右拐,再走兩三里往左拐,遇到一個亭子再往右,走上一段再往左拐,之后繼續往前走,就能到江邊。”那農夫指著北邊,左左右右的說了一通,具體還有多遠,也沒能說清楚。

    楊叢義聽的有些暈,不過他隨即笑道:“大哥,看樣子你對大陳江很熟啊。”

    農夫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小人自小就在大陳江邊上討生活,江里摸魚,山上挖山貨,就連這田里的水,都是從大陳江里引過來的。”

    楊叢義心里一動,馬上問道:“你看這樣行不行,過去的路好像也挺遠,想請你給我們帶趟路,當然也不會讓你耽誤時間白跑一趟,你看怎么樣?”

    農夫一聽這話,頓時就猶豫起來,這個老爺看著面善,說話也溫和,給他帶路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接著他又回頭看了看水田,田里的草要鋤,水也要放,出去一趟怕是要耽誤不少時間。

    田里的草今天不鋤明天鋤,也不是不可以,可田里的水今天是一定要放的,不放水田就要干,明天再放水就有些晚了。

    “行不行,大哥說句話,我也不會虧待你,也不會花你太多時間,半天時間應該不會影響到田里的莊稼生長吧?”楊叢義笑道。

    找個熟悉本地情況的人跟著,會節省不少時間,如果順利,很快就能把營址確定下來。

    “行,小人就依老爺,跟老爺走一趟。”農夫內心糾結一番之后,最終下了決心,還是先從這個老爺這里撈點好處再說,至于田里的水,晚上抹黑來放,也是一樣的。

    “那這就走吧。”

    楊叢義一笑,當先舉步沿小路向前而去,清塵跟在一旁。

    農夫趕緊跟上,落后一步。

    繞過田地,穿過村莊,大半個時辰之后,楊叢義等人來到一條三丈多寬的河流旁。

    農夫說道,這就是大陳江了。

    看著眼前的河流,楊叢義往河對面一望,極目所見全是田地,跟想象之中的大有不同。若要在這里建營,那要占去多少良田,毀壞多少莊稼,百姓怕是要造反,這等事他可做不出來。

    “大哥,這大陳江兩岸到處都是水田嗎?有沒有荒山野地?”楊叢義回身笑問。

    農夫連忙回道:“這附近地勢低,田里好引水,所以周邊都是水田,要說江邊荒山野地,也不是沒有,沿這江邊往山上走,前邊就是荒山了。”說著伸手往東邊指去。

    楊叢義往東邊一望,近處還是農田,視野的盡頭便是山。選將營建在山里肯定不行,那么多人訓練不便,出行也不方便。

    “大哥,既然都走到這兒了,麻煩你再帶我們去山腳下看看,就是這大陳江從山里出來的地方。”

    農夫稍稍猶豫了片刻,還是點頭道:“行,老爺跟小人來。”說完就在前邊引路,走上了一條僅供人行的小路。

    “你就在這兒等著,不要跟來了。”

    “是,老爺。”

    楊叢義看著苗九,吩咐一聲,隨后帶著清塵跟上農夫的腳步。

    沿著江邊小路,三人前后同行,一路向東。

    “大哥,你家幾口人?”三人無言,路上有些沉悶,楊叢義不禁開口詢問。

    “小人家里六口人,有老母親、老婆,還有三個沒成年的孩子。”農夫什么也沒想,隨口回道。

    說完反問道:“聽口音,老爺不是義烏人吧?”

    楊叢義笑道:“你說對了,我是外地人,來這邊有些事要辦。”

    “剛才一看到老爺,小人就知道老爺是干大事的人。”農夫高聲說道,隨后又問道:“老爺找荒山野地做啥?是要建宅院嗎?”

    “有人在這邊的荒山野地建宅院?”楊叢義心中一奇,禁不住問道。

    農夫答道:“這些年在山里建宅院的不多了,以前年年都有好多,越偏僻的地方越有人住,只要風水好。不過近些年少了,好多人搬出來了,山里以前建的宅院荒廢了不少,很糟踐,后來就有人把有些宅院改成了寺廟和道觀,逢年過節,香火還挺旺。”

    “原來如此。”楊叢義心下稍稍安定了一些,山里人少了對選將營來說是好事,但同時也出現了新問題,那些改造成寺廟、道觀的建筑,勢必會對選將營產生些不利影響。

    “你可知道大陳江口居住的百姓多嗎?有沒有什么宗門大戶?”營地選址,楊叢義比較青睞大陳江北岸靠山的那塊地方,畢竟是坐北朝南,從地勢來看,那一片東邊和北邊都靠山,傍山臨河,乃建營絕佳之地。

    農夫想了想回道:“那邊的人家不少,估計有幾十戶,都住在江邊,江里的水引不上岸,沒多少好田,種不出多少糧食,種出的糧食交完田稅,也剩不下多少,還不如去租好田來種。山口經常發大水,年年沖莊稼,不養人,沒啥大戶。”

    一聽此話,楊叢義心下稍安,如此一來涉及的土地征用問題便要簡單很多,只要給足錢糧,相信他們會讓出土地。

    心里有底之后,腳下的速度不由得加快了幾分,他急切想去大陳江出山口一帶看看。

    又小半個時辰之后,楊叢義與清塵在農夫帶領下,終于來到山腳下。

    只見江左岸半里之外是忽然隆起的高山,往北邊蔓延不知多遠,江右岸一里之外高山聳立,向南延伸到視野盡頭,沿江流方向向東望,三四里外的高山擋住東望的視線。

    這便是江口地帶了,南北兩山之間寬不足一里,長不足四里,一個十分狹小的地方。

    此地與楊叢義的想象并不符合,因為江口過于狹窄,在此地建營,并不足以容納兩萬四五千人,更不用說還要開辟校場。

    楊叢義此時心里有些失望,看來還得在進入江口之前,往江北去尋合適的建營之地才行。

    不等他開口,只聽農夫回頭,伸手向前一指道:“老爺,前邊就是大陳江出山口,在這兒就能看到,還要往前走嗎?”

    楊叢義有些拿不定注意,到底是到山口去看看,還是直接轉向江北?

    思慮之間,腦筋急轉,不論營址是選在江北還是江南,兩萬多人的吃水問題必須要靠大陳江解決,營址都得在江邊,為了數萬人吃水干凈安全,從大陳江出山口到選將營取水地之間,最好都控制在選將營手中,所以這河谷內的百姓肯定要往外遷移,河谷必須由選將營控制。

    想明白小小的河谷對選將營的重要性之后,楊叢義方才失望的心情,略微有些好轉。

    “我們再往前走走看,走了這么遠,也不在乎多走幾里路吧。”楊叢義笑道。

    農夫心下有些著急,他還想早些結束,回去給水田放水呢!

    不過既然這位老爺都開口了,他怎么好不答應?

    幾人沿不足一里寬的河谷又往前走了一里多遠之后,河谷左岸的視野忽然寬闊起來,一塊一兩里寬的洼地出現在左岸。

    一見這等地形,楊叢義頓時大喜,臉上不由得浮現出笑容,環首四顧之后,口中連道兩聲好。

    此地雖不足以容納兩萬余人,但帥營和糧倉建在此地卻實最合適不過了,安置了帥營和糧倉,各軍營地由谷內向外,一一安置便是。

    一念及此,心下大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边坝县| 塔城市| 阿勒泰市| 莲花县| 昔阳县| 承德市| 岳西县| 邵阳县| 姚安县| 安平县| 涡阳县| 五原县| 专栏| 白银市| 轮台县| 工布江达县| 绥芬河市| 普定县| 新竹市| 礼泉县| 扶余县| 昭平县| 花莲市| 揭阳市| 凌源市| 城固县| 洛南县| 仁化县| 长春市| 贡山| 长海县| 康马县| 孝昌县| 炎陵县| 资阳市| 临清市| 乳源| 永顺县| 通城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