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必多禮,坐下議事。”劉汜點頭示意。
而后說道:“方才大家的對策有三個,一是堅守大營不出,避而不戰,二是出營擺開陣勢,與敵人正面對抗,三是尋找有利時機,主動出擊。三個對策各有優劣,若單獨采用任何一個對策,則大營不能長久。但若是三個對策相結合,共同施行,當有奇效!”
稍稍停頓,看了看廳內眾將,劉汜接著說道:“不妨告訴諸位將軍,你們方才所說的三個應對之策,正是大帥籌劃多時的對敵之策!”
眾將似乎早已知道一般,他們沒有多少表示,就連臉上的神色都沒有多少變化。
劉錡不言。
劉汜又道:“揚州城內的三萬敵軍不會盡數出來,他們要留下大部分兵力,防備我們奪取揚州城,據可靠線報,出城的敵軍數量預計在五六千人,但如果探知我們的動向,會不會增兵,目前還不能確定。但能確定的是,敵軍兩天之內必定會前來嘗試闖營!剛剛說了,敵軍來襲,三條對策要同時施行,守營、營外布陣御敵、主動出擊,缺一不可。諸位,根據大帥的意思,這次不點將,誰出擊,誰布陣,各自請纓吧!”
廳內眾將一聽此話,紛紛垂眉低眼,幾乎無人正視劉錡、劉汜。
顯然誰都不愿意離開大營,在外面布陣,更不愿意冒險主動出擊。
議事廳里靜的似乎能聽到呼吸聲,除了沉默還是沉默,沒人出聲,更沒人站起來。
劉锜臉上的氣色更差了,時不時的咳嗽兩聲,讓廳內顯得更加安靜。
“大敵當前,無人請纓嗎?”
半盞茶的時間過去了,依然無人開口,無人起身,劉锜很失望,劉汜看在眼里,忍不住提醒。
在座二十多個統制官,還是緊閉嘴巴,一言不發。
楊叢義內心深處此時正在經歷劇烈掙扎!
請纓出擊,是一個擺脫協防瓜洲渡口,避免被其他軍隊坑死的有效途徑,但精武軍沒有跟金人交戰的經驗,若是不敵,吃一場敗仗是小,就怕會全軍覆沒。
而從劉锜這次部署來看,他是想要一場完勝,以此震懾敵軍,避免敵軍頻繁騷擾。
因此主動出擊的軍隊只有兩個結局,要么打敗敵人,要么全軍覆沒。如果戰敗逃跑,即使回來了,也逃不脫陣前一刀,用砍下的逃兵頭顱,激勵全軍士氣的下場!
任何一支軍隊一旦請纓,那就意味著只有兩個結局,要么戰勝敵軍,要么被敵軍或是自己人殺死,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結局。
精武軍北上是來求功,而不是來送死,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在劉锜面前表明價值,那么精武軍最后的命運就是戰死渡口,或是逃回長江,一旦臨陣逃跑,官職仕途肯定不會再有,這絕對不是他們的想要的。
顯然請纓出戰,是擺脫眼下困局的一個難得的機會。
但主動出擊,全軍覆沒的風險,代價實在太大,又讓他難以決斷。
從流求調防明州,又從明州調防揚州瓜洲渡,一個多月來,精武軍因為不再是朝廷正規軍編制,備受歧視。
在明州,軍事會議從來沒讓精武軍參加過,臨安和北方的消息,也從不跟他們通報,他們雖有幾十艘全新的戰船,但卻沒有出海的機會,只能在港口打雜,為浙東水軍做些后勤補給類的雜事,如同民夫,連廂軍都不如。
好不容易來到瓜洲渡,卻是跟魏俊、王方等人協防渡口,前線打仗立功,肯定與他們無關,可一旦前線失利,大軍要撤退,他們必然是最后一批撤離的,敵軍不來進攻,上級會讓他們主動撤離嗎?顯然不會。若敵軍快馬來攻,他們來得及走了嗎?自然也不能。
如果精武軍不能擺脫目前的處境,別說立功,能不能保命都是問題。
精武軍有五六十艘戰船,雖然楊叢義已經在為安全撤離做準備,可大軍一旦開始撤離,要渡過長江,誰都離開不船,到時候毫無地位的精武軍很可能保不住自己的戰船,那么當敵軍壓來,他們要么戰死,要么跳江。
目前看來,要想擺脫困境,只能放手一搏,除此之外,都是死路。
在極短的時間里,楊叢義的大腦飛速轉動,將利弊與困境,一遍遍迅速推演,最終下定決心。
只見楊叢義從容的從角落里站起身來,在對面和身旁幾個統制官的注視下,在劉汜、劉锜投來的目光中,高聲喊道:“精武軍,請纓出擊!”
一聲高亢的話語,驚動沉寂的帥營議事廳,一眾統制官紛紛朝聲音傳來的方向投去驚奇的目光,想要看看到底是誰膽子這么大,敢帶著手下的兄弟送死。
然而,絕大多數人對站在角落里的統制官,并無印象,仿佛從沒見過一樣。精武軍之名,更是幾乎沒有人聽過說。
所以他們回頭,也不過只看了一眼,看個熱鬧而已。
恐怕在他們眼里,楊叢義此時站起來,不過是為了戴罪立功,或是求死搏名!
“好!精武軍請纓出戰,若此戰得勝,當記首功!”
劉汜望著楊叢義,高聲許諾,而后又看看其他人,再次問道:“還有哪支軍隊愿與精武軍一道出戰,抵御敵軍?”
話音剛落,便有一人騰然起身,朗聲答道:“揚武軍,請纓出戰!”
聽的此話,楊叢義心下一驚。
揚武軍?是當年選將營組建的那支禁軍嗎?
他向那統制官望去,卻只看到了背影,并不知道那人是否是選將營舊人。
劉汜臉上緊繃的神情再次放松了幾分,看了一眼坐著的劉錡,見他目光中有了別樣的神采,于是馬上向那站起來的統制官道:“好!揚武軍愿與精武軍一道出戰,共御敵軍。還有哪支軍隊愿一同出戰?”
“鎮敵軍愿與精武軍、揚武軍一同出戰!”
劉汜話音剛落,鎮敵軍統制陳敏隨即起身請纓。
“好!”劉汜臉色轉喜。
有三支軍隊請纓出擊,那么在瓜洲大營之外擊敗敵軍的希望就很大,此戰的戰略目的便能達到。
劉汜示意陳敏坐下之后,第四次發問:“還有軍隊愿意隨他們一起出戰嗎?”
議事廳內再次陷入沉寂,眾將低眉,久久無聲。
“既然如此,今天就先議到這里,諸位各軍回營,聽候大帥軍令!”
劉汜低聲與劉錡溝通過后,當即宣布議事結束。
眾人如釋重負,起身離開之際,只聽劉汜高聲喊道:“精武軍、揚武軍、鎮敵軍統制,留下議事!”
頃刻間,議事廳里就只剩劉錡、劉汜、楊叢義、陳敏和揚武軍統制官,一共五人。
“三位,上前議事吧,大帥身體抱恙,不能大聲說話。”
眾人離開后,劉汜方才召集三位統制官上前。
楊叢義三人快步來到劉錡身前五尺之外站定,抱拳道:“末將見過大帥!”
劉錡氣色很差的臉上,擠出了一些笑容,用嘶啞的喉嚨,動情的說道:“看到你們,老夫很欣慰!大宋危難之際,還有敢戰之人!若此戰得勝,老夫必向朝廷舉薦,讓你們在軍中擔當重任!”
“多謝大帥!”楊叢義三人齊聲稱謝。
“你們先各自介紹一下來歷和兵力,稍候一起商討御敵之策。”劉錡眼中方才出現的激動之情,逐漸掩去,取而代之的是冷靜。
站在中間的陳敏先道:“末將鎮敵軍統制陳敏。鎮敵軍之前屬步軍司統管,一直駐扎在溧陽縣,渡江之后隨大帥去過淮陰,如今有五個指揮兩千人。”
等陳敏說完,楊叢義馬上道:“末將精武軍統制楊叢義。精武軍之前歸屬殿前司,七年前劃歸回易處,駐地泉州。現有兵力六指揮,共三千人。”
楊叢義說完,第三人接道:“末將揚武軍統領袁華。揚武軍屬殿前司統轄,駐守真州,先前與敵軍交戰失利,軍隊打散,統制邵宏淵退回江南,目前軍中只剩四指揮,一千五百余人。”
“三軍六千五百人,跟敵軍先頭部隊相比,不會落于下風。”劉錡點頭,對三軍現有的兵力還算滿意。
“拿地圖來。”
一聲令下,劉汜趕緊搬過來一張小桌子,隨即將一張揚州地圖在桌上展開。
劉錡伸手指著地圖說道:“這是瓜洲鎮,這是揚州城,城里的敵軍要來攻打瓜洲鎮,只能走這一條大路,我們要在這條必經之路上擊退敵軍。你們看,這條路長達六七十里,在路兩邊有不少村莊,現在村子都是空的,可以埋伏和很多人,你們提前埋伏在這里,等敵軍經過之后,直接截住他們后路,從后面發起攻擊。敵軍知道我們在瓜洲大營有五六萬大軍,一旦發現后路被截斷,他們不敢繼續向前,只能掉頭逃跑。敵軍一旦回頭逃跑,你們不用跟他們拼死糾纏,稍作糾纏后,可以放他們逃回揚州。你們記住,此戰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前來闖營的敵軍先頭部隊嚇退,只要任務完成,就給你們記頭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