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驚訝之余,劉錡又道:“瓜洲附近現有六萬大軍,依朝廷命令,留下兩萬人堅守瓜洲大營,守住瓜洲渡,防止敵軍從此地渡江南下,其余軍隊撤回鎮江。”
劉錡說完,掃視議事廳內眾統制官一眼,接道:“方才說敵軍愚蠢,皂角林之勝算不得戰功的,你們留守瓜洲大營,擊敗來犯敵軍,獲取戰功吧!中軍統制劉汜,你也帶領你的五千軍隊留守大營!”
此話一出,眾將默然。
方才出言諷刺、擠兌楊叢義、陳敏、袁華三人最狠的幾個統制官,當即呆若木雞,臉色慘白。
“破敵軍暫以陳敏為副都統制,統帥精武、揚武、鎮敵三軍,隨大軍返回鎮江,沿長江組織防御。”
劉錡話音剛落,楊叢義忽然起身,引得眾人轉頭側目。
劉錡馬上問道:“楊叢義,你有不同想法?”
只見楊叢義抱拳道:“末將武學出生,在軍中資歷不深,雖僥幸勝一仗,也不敢與諸位統制比肩,他們尚且留在江北阻擊敵軍,末將但無離開的道理!如今揚州城雖然落入敵軍手中,但城內敵軍卻只剩兩萬余人,經過皂角林之敗,短時間內,他們定然不敢出城來犯。依末將來看,倒是西邊的和州更加危險,那里聚集的敵軍恐怕已經有幾十萬,等他們造好船只,馬上就會渡江,若是他們順利渡過長江,把和州對面的建康奪走,那么幾十萬敵軍便會一馬平川,直奔臨安!末將請纓,去最危險的建康一帶抵御敵軍,阻止敵軍渡江!”
話音未落,廳內便有嗤之以鼻之聲響起。
“我說楊統制,你莫不是以為在皂角林占了敵軍便宜,就以為金人都那么好打吧!和州可是有三四十萬敵軍,而西路王權帶回建康的軍隊怕是兩萬人都不到,你這兩三千人過去,不是送死嗎?我勸你還是聽大帥安排,回鎮江等朝廷的獎賞,免得獎賞都沒拿到,先送了性命,那可就劃不來了!”
聽說楊叢義是從武學出來的,馬上就有統制官開始陰陽怪氣,揶揄起來。
“既然知道是僥幸獲勝,就不要去逞強了。王權雖然是草包,可他以前也是沖鋒陷陣的人,手下各軍也都是精銳禁軍,能把他們一路從廬州趕回建康,敵軍絕對不是徒有虛名!我可聽說,金主完顏亮親自統帥的大軍可都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前軍二十萬,中軍三十萬,后軍十五萬,一路從壽春打到和州,也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你在軍中多久,就想去跟幾十萬大軍對抗?聽大帥的,回鎮江去待著去吧!”隨即有人附和,揶揄。
楊叢義發現這兩個人就是之前擠兌他們,被劉錡責令留守瓜洲大營的人,雖然心里有氣,卻沒有中他們的圈套,堅持道:“請大帥準許,讓末將帶領精武軍開赴和州、建康一帶,阻擊敵軍渡江,不然江南危險!”
“楊叢義,你如何以為,帶精武軍去建康便能阻擊敵軍?”劉錡看著一再請纓的楊叢義,忽然起了些許好奇之心。
只聽楊叢義道:“回稟大帥,精武軍在調防瓜洲之前,一直在泉州,多次護送船隊漂洋過海,將士善于操船,在水中穿行自如,精武軍若能及時趕到建康一帶,或許還能利用擅長水戰的優勢,在江中與敵軍周旋。以末將猜想,大宋軍隊從和州撤回建康之前,一定把和州一帶的船只盡數焚毀或是帶回長江對岸,即使敵軍在短時間內搜集、建造船只,想把三十四萬人渡過長江,也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行的,況且他們一時之間也不能建造出大船,若只用小船渡江,只需用大船將他們撞翻在江中,便會船毀人亡,敵軍只要一個月不能渡江,朝廷就能及時調兵建康,組織長江防御,伺機反攻!這次精武軍從泉州調防北上,便帶來了幾十艘戰船,若是停在和州、建康之間,與敵周旋,敵軍縱使有百萬,也很難渡江!敵軍已到和州半月之久,若不及時救援,恐怕建康難以保全!請大帥允許末將率領精武軍調防建康,阻擊敵軍渡江!”
劉錡一聽解釋,稍作考慮,便道:“建康局勢確實要比鎮江更加危急,既然精武軍精通水戰,本帥便準你所請,速率精武軍去建康,協助建康守軍阻止敵軍渡江!”
“是!末將接令!請大帥放心,精武軍上下,寧死不辱使命!”
楊叢義抱拳,高聲應是,聲震議事廳。
劉錡暗自點頭,而后又道:“敵軍勢大,精武軍一支,勢單力孤,有誰愿意隨精武軍同去建康,抵御和州敵軍?”
此問一出,議事廳內默然,眾人不語。
在瓜洲,他們堅守不出,就能防住揚州城里兩萬余敵軍,回鎮江就不用直面敵軍,但若去建康,他們面對的將會是幾十萬敵軍精銳,建康區區幾萬人,一旦敵軍成功渡江,他們頃刻間就會被敵軍鐵蹄踩成爛泥,這種明顯是去送死的事,沒人愿意去。
“末將愿往!”
沉默之間,只見袁華站了起來,向劉錡抱拳道:“末將袁華,愿領揚武軍隨精武軍一道同去建康,抵御敵軍,請大帥恩準!”
“好,本帥準你所請!”劉錡幾乎未作考慮,馬上又道:“命精武軍、揚武軍合兵一處,組成西路援軍,由精武軍統制楊叢義權西路援軍都統領,即刻馳援建康,組織長江防線,抵御敵軍渡江!”
“是!謹遵大帥之命!”
楊叢義、袁華抱拳接令。
等他二人落座之后,劉錡再道:“本帥接詔命要回鎮江組建長江防御,留守瓜洲大營各軍,以都統領李橫權瓜洲都統制,率領各軍防守瓜洲大營,守住渡口,為鎮江防線建成,爭取一個月時間!”
“是。”
奉命要留下的各軍統制官即使百般不愿意,也不敢抗命,否則當即就會被軍法處置,即使有背景,也抵不過一刀砍頭的命運。
議事完畢,各軍統制官各懷心事,很快散去。
出了議事廳,袁華便問道:“楊大人,我們何時出發去建康?”
“明天午時之前,去的晚了,怕是白跑一趟。”楊叢義回道。
“大人真去建康抵御幾十萬大軍?”袁華靠近,輕聲低問。
楊叢義扭頭看了袁華一眼,片刻之后,冷聲道:“若是揚武軍不想殺敵立功,你就不必跟我去建康,還是隨大帥回鎮江的好。”
袁華臉上頓現尷尬之色,忙道:“大人誤會了,末將不過是隨口一問,大人去建康殺敵,末將甘愿追隨,絕無二心!”
楊叢義盯著他看了片刻,而后道:“但愿事實如你所言!”
袁華抬手抱拳道:“大人放心,末將馬上回營安排,明天午時之前一定做好準備,絕不耽擱行軍!”
“你們可有船只?”楊叢義忽問。
“沒有。”
“明天巳時之前,來瓜洲渡口左營,乘精武軍船只入江。”
“是,多謝楊大人!”
瓜洲各軍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便開始籌備渡江。
精武軍要沿長江西進,劉錡帶著大軍要渡江返回鎮江。
由于劉錡身染重病,一直沒有好轉,第二天一早他帶著親軍,從瓜洲渡口乘船,當先返回鎮江,其余部隊隨后。
數百艘船離岸,進入長江,朝對面的鎮江而去,全部船只一次只能運送五六千人,剩下的大軍只能在渡口等候,等候一個時辰之后,船只返回瓜洲渡,將他們一批批接回江南。
精武軍好好休息了半天外加一晚,精氣神恢復不少。
剛剛吃過早飯,調防建康的軍令便傳遍全軍,將士雖然感覺這次調防的有些倉促,卻也無人發問,這么多年,他們走南闖北,早就習慣了四海為家,調防何處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這個調防軍令對普通士兵來說一樣,但對全軍將校來說便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知道的信息比普通士兵要多,他們自然知道現在建康是什么情況。
但危險越大,意味著立功的機會越多,升官的機會越多,他們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以前不會,現在更不會,因為獨領一軍的袁華出現了!
蘇仲、潘誠、薛望等人與袁華,都是出自宣威軍,他們是一樣的起點,短短幾年不見,官職地位便已經不同,這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而追趕上去的辦法,唯有打仗立功一條路,除此之外,別無他途,他們渴望戰爭,更渴望殺敵立功。
所以當楊叢義告訴他們,他向大帥請纓,讓精武軍調防建康,去和州抵御敵軍之后,眾人沒有絲毫害怕,反而有幾絲興奮。
因為金國國主完顏亮在那里,若是有機會生擒完顏亮,這等功勛將無人能及!
巳時,袁華帶著一千五百余揚武軍來到江邊。
一個時辰之后,精武軍、揚武軍四千五百余人,分乘六十余艘戰船、車船離開瓜洲渡口,沿長江,逆水而上,支援建康。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