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宋燕王 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

作者/戰國蕭煙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宋隆興元年七月十九日,就在臨安君臣為戰、和爭論近一月,準備重新啟用主和派,派遣使者北上溝通金國,籌劃議和之時,宿州大軍奪取興仁府的消息傳回臨安城。

    一時間朝野震動,君臣震驚。

    主戰派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因此一勝,迅速反撲,一天之內重新奪回朝堂主導權。

    原本主和派極力推薦的湯思退,皇帝趙昚已經有意召他回臨安為相,主持議和之事,被這個忽然傳來的消息壓了下去。

    趙昚心里再起猶豫。

    跟金人打,真的能勝嗎?

    但不打,他絕對不甘心。

    太祖留下的江山,如今只有半壁,皇位重回太祖一脈不易,若不能有所作為,有何顏面入太廟,拜謁太祖!

    趙昚心里對金人有一百個不服,但朝中主和派勢力實在是太過強大,滿朝文武,除了少數幾個人,沒有幾個真正想跟金人打仗,就是嘴里嚷嚷著要跟北伐中原,收復舊地的人,又有幾個不是為了名和利?

    登基一年,他就已經將朝武大臣的真面目看清楚,但為了朝廷穩定,鞏固皇位,他不得不一再妥協。

    原本他對張浚北伐給予厚望,甚至不惜得罪眾多大臣,繞過三省六部和樞密院直接下達北伐詔令,可張浚回復他的卻是一場潰敗,準備了一年多的北伐,不到兩個月就宣告失敗。

    北伐失敗的這將近一個月,主和派連番彈劾主戰派張浚、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表面是彈劾他們,實則是在指責趙昚不該下詔北伐,這些天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以至于,不得不向主和派妥協,準備將他討厭的湯思退召回朝中。

    但就在這個對趙昚來說,無比黑暗的時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楊叢義用一場深入敵后的勝利,響應了他的北伐之策,挽回了他因支持張浚北伐丟掉的顏面。

    因為主戰派大臣和趙昚收到楊叢義送來的戰報之后,很快就發現,北伐并沒有失敗,形勢甚至遠超預期的好。

    楊叢義率領的宿州大軍一面在亳州牽制了歸德府守軍,一面北上奪取興仁府,又在巨野剿滅支援濟州的一萬五千金軍精銳,將濟州金軍阻擋在大野澤以西,與徐州李顯忠部將濟州金軍困住,若海州、沂州宋軍、忠義軍北上,三面合擊,濟州金軍必定敗落,濟州唾手可得,到那時,濟水以南的土地上再也沒有金軍,而后宋軍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由西向東,三面合圍,汴京必能恢復!

    趙昚當晚召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入宮,商討繼續北伐之事。

    細商至深夜,一直到四更天方才結束。

    第二天,趙昚連下六道詔令。

    一詔浙東、浙西、淮東、淮西各州各府籌集糧草軍資北運徐州、宿州、亳州、陳州等地。

    二詔河北、京東招討使李顯忠統御海州、沂州、徐州兵馬,配合楊叢義的宿州大軍奪取濟州,而后堅守濟州。

    三詔張浚鞏固江淮防線,抽調三萬兵力,半個月內北上宿州,配合亳州、宿州守軍奪取歸德府。

    四詔升任楊叢義為京南、京北招討使,節制淮北、京南、京北宋軍和各路忠義軍,堅守興仁府,奪取歸德府,另諸軍有戰功者,各有升官、賞賜。

    五詔虞允文督視襄陽、信陽、蔡州、鄧州、唐州諸軍,伺機北上,收復更多舊地,與楊叢義所部,對汴京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六詔京南京北降官降吏,既往之罪不究,仍任原職,若有意向,也可提請來江南為官。

    詔令即出,朝中氣象大變,主和派再次偃旗息鼓,蟄伏起來,等待北伐失利,他們再趁勢而起。

    朝堂雖為主戰派主導,但各州各府地方主官卻大都是幾十年來主和派陸陸續續安插的人,臨安發出的詔令能不能得到及時、不打折扣的執行,其實是未知之數。

    主和派占據朝堂幾十年,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主戰派僅僅只在臨安朝堂有聲音,出了皇宮,別說天下,就算在臨安城里,也沒有幾個官吏會在放衙之后,與同僚、故友相聚時談論北方戰事,畢竟臨安離北方千里之遙,幾十年不見戰火,在江南美景之中享受太久,況且北方跟他們已經沒有太大關系,恢復不恢復,無關緊要,只要金人不南下長江就好。

    北伐軍隊奪取興仁府的消息,剛剛傳到臨安時,是不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僅僅幾天之后,北伐之事便在臨安消于無形,似乎再也無人談起,歌舞游船、品茗飲酒,臨安百姓和官吏的生活繼續,沒因北伐有多少變化。

    北伐勝利與江南百姓和官吏,沒有關系,他們生活不會變壞,也不會變好,故而他們的態度與金人南下淮河、長江時大大不同。

    金人南下,會搶他們的財物,燒他們的房子,毀他們的田地,殺害他們的親人,若宋金和平,他們都不會丟,也不會增加額外負擔,但北伐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如果一直勝利,仗就一直要打下去,他們會交更過的稅,如果北伐失敗,金人可能會打過來,也可能就此簽訂和議盟約。

    所以對江南百姓沒有好處的北伐,得不到江南百姓的支持,之前籌備一年的招兵募軍,在江南各地極少有人響應,能招募到新軍的地方只有兩淮而已。

    然而對楊叢義來說,江南出不出人,他并不是太關心,只要他們出錢糧物資就行,打仗自有江淮各軍沖鋒陷陣,收復中原,也得靠他們。

    七月二十五日,朝廷的升官賞賜詔令送達興仁府。

    徐童被正式封為天章閣待制,任京北路宣撫使,兼任興仁府知府,領周邊已經歸降或被宋軍占據的單縣、成武、巨野、嘉祥、鄄城、鄆城等州縣,各州縣官員各有升任封賞。

    袁華、潘誠、陳沖等一眾將官各有賞賜。

    當晚諸將與全軍將士共賀,以振士氣。

    四天后的七月二十九日,潘誠從梁山傳來消息,從東平縣橫渡大野澤的金軍在大野澤中遭遇忠義軍,滿載士兵的船只被鑿穿,落水溺亡者,不計其數,只剩少數船只北逃,不知所蹤。

    八月初一,潘誠再次送來消息,濟州金軍只有不到三千人渡過大野澤,從梁山北邊的銀山附近,狼狽渡濟水而去。

    得知這個消息,楊叢義心下大定。

    濟州這支三萬多人的金軍大半折損于大野澤中,余部北逃,濟水以南、興仁府以東已經沒有金軍,宿州、興仁府、徐州、濟州、沂州、濟南、泰安等地,終于徹底連成一片。

    若完顏亮不能剿滅遼陽的完顏雍,召集大軍南下,以他目前部署在汴京周邊的兵力,恐怕再難進入濟州、徐州。

    等宋軍收復濟州、歸德府,經營一兩年,局勢穩固,完顏亮即使滅了完顏雍率軍南下,也無濟于事,大宋要恢復中原,指日可待!

    同一天,濟州傳來消息,李顯忠領軍一萬進駐濟州城,并派遣參軍手持東京、河北招撫使手令,北上東平縣,接觸山東義軍,希望說服義軍前來濟州,投奔宋軍,共抗金人。

    殘余金軍北渡,李顯忠領軍入駐濟州,潘誠在嘉祥、梁山便無必要駐守大軍。

    于是楊叢義下令將他的一萬六千兵力調回興仁府附近,梁山、嘉祥、鄆城各駐兩營兵力,敵方金軍從北方南下襲擾。

    潘誠率軍來到興仁府后,加上招募的行軍和各地前來投奔的義士,宋軍在興仁府的兵力很快達到六萬余人。

    八月初七,袁華奉命率軍三萬圍攻曹縣,駐守曹縣的金軍避不出戰。

    八月初八,歸德府派兵一萬馳援曹縣,被宋軍擊敗,退回歸德府。

    八月初九,陳州蘇仲率軍攻取歸德府柘城縣的消息傳到興仁府。

    八月初十,亳州薛望率軍攻取歸德府下邑縣的消息傳至興仁府。

    八月十一,楊叢義命袁華分兵兩萬繞曹縣而過,直逼歸德府,命薛望率軍進逼虞城,命陳沖率三千精武軍奔襲民權、寧陵,截斷汴京方向與歸德府的聯系,直接打通柘城蘇仲與曹縣袁華之間的聯系,共擊寧陵。

    八月十三,陳沖率軍奔襲民權,守軍閉城不出,沒有強攻,轉而奔襲寧陵,寧陵封閉城門,宋軍未得戰果,游奕于歸德府與寧陵之間,截斷兩地之間的消息。

    八月十四,陳沖入柘城,面見陳州都統制蘇仲,請他分兵北上,攻取寧陵,對歸德府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八月十五,蘇仲分兵一萬北上寧陵。

    同一天,袁華率軍兩萬抵達寧陵城下。

    八月十六,柘城一萬宋軍在寧陵城下與袁華軍匯合。

    當晚子時,寧陵守軍忽然棄城西逃,陳沖領精武軍隨后追殺二十里,殺敵千余,宋軍收復寧陵。

    八月十七,聞知寧陵丟失,當晚歸德府留守率兩萬五千金軍連夜由城北出城,從曹縣與寧陵之間,撤往民權。

    八月十八,薛望破虞城,領軍直入歸德城,宋軍收復歸德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柳江县| 潜江市| 湄潭县| 新乡市| 漠河县| 耿马| 武冈市| 五河县| 海口市| 满城县| 海林市| 沐川县| 南投市| 泗洪县| 武城县| 个旧市| 昭通市| 普格县| 龙门县| 淮北市| 通道| 自治县| 祁东县| 鞍山市| 楚雄市| 金湖县| 柘城县| 无极县| 修水县| 江安县| 罗定市| 务川| 克什克腾旗| 阿克| 弋阳县| 颍上县| 云梦县| 鄄城县| 靖安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