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宋燕王 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

作者/戰國蕭煙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朝廷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在為收復河東做準備,除潞州、遼州之外,太原府、忻州、平陽府,乃至整個關中都有朝廷提前部署。若非如此,我們在這里也不可能見到夏將軍,也不可能這么輕松便進入太原城。”

    辛棄疾說完這番話,臉上的神情忽然變的嚴肅起來。

    而后又道:“不過朝廷雖然一早就做了準備,但由于前些年國力有限,所做部署也并不充分,要想一舉收復河東,有些仗我們還是要打,不能有絲毫大意,絲毫放松,否則朝廷數年艱辛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從眼瞎整個北伐局面和已經掌握的消息來看,太原府正在我們控制下,三兩個月就能逐步穩定,但大同府反應也很迅速,金國關外精銳部隊很可能會入關支援,重新將太原府奪回去,最低目標也會將忻州守住,讓我們無法駐守雁門關。對我們來說,如果雁門關不掌握在我們手中,那么關外金軍騎兵隨時都可能經由雁門關入忻州、太原府,我們補給有限,兵力也有限,很難守得住。所以若想徹底收復河東,雁門關必須固若金湯,不能放任何金兵入關!”

    “雁門關就是一座大院的門,只要能把門守住,無論我們何時收復忻州,何時收復平陽府,早十天半個月,還是晚十天半個月,都不會有太大關系。一句話,雁門關十分重要,相當于一座大城的唯一一個城門,只要守住,就能把金人擋在關外。守住雁門關對收復河東、關中,甚至是奪取燕京,都十分重要。雖然現在忻州還不在我們手中,但我們必須馬上派一支軍隊去支援或是奪取雁門關!”

    辛棄疾很快就話題轉移,用雁門關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

    “夏將軍,你去過雁門關嗎?”聽聞雁門關之名,馬上便有統制官詢問夏成杰。

    夏成杰道:“夏某早年領兵去過大同府一趟,走過一次雁門關。忻州與大同府之間有群山相隔,兩地之間只有一條通道,那條通道在兩山夾谷之地,綿延百里,雁門關便處在靠近忻州一側,但也在山中幾十里之處。雁門關坐落于大通道中間,將整個大通道南北隔絕,不管是南來還是北往,必經此關。此關平常駐軍在千人左右,以前都是由女真精銳駐守,這些年金軍兵力減弱,加上北方草原連年征戰,駐守雁門關的守軍便替換成了大同府普通軍隊。但雁門關這些年一直都在大同府控制之中,離忻州雖近,卻不歸忻州統管,縱使駐軍輪換,也輪不到忻州軍,更不會讓任何一個漢人兵將入駐其中。在夏某看來,雁門關易守難攻,只要糧草軍備充足,三千將士足以擋住十萬大軍!”

    “三千擋十萬?不是開玩笑吧?這怎么可能!”

    眾將頓時議論紛紛,打過這么多年仗,顯然他們并不相信,三千人能抵擋的住十萬人的進攻,在他們看來,雁門關恐有夸大之嫌。

    “諸位應當知道,兩百年前,我們想去塞外,收復云中,而契丹人想入關內,于是大宋將士與契丹人在北方前后打了幾十年,而發生大戰的位置,就在雁門關附近的雁門山中。在那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宋遼之間雖然沒有再發生大戰,但雁門關一直都在大宋手中,也從未停止修建。據探知的消息得知,金人占據雁門關后雖然沒有再繼續擴建,但也沒有毀壞,之前的大多數建筑都保留了下來,至少仍然能駐軍兩萬。雁門關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戰場,以前是,現在也是,除非收復云中,將草原人趕回草原深處,否則它永遠都是必須駐守的關隘,也是永遠的戰場。”

    辛棄疾說著環視眾人道:“今天將大家召集在一起,便是商議有誰領兵出征雁門關,為北伐大軍守住河東北方門戶。”

    “不知道雁門關離太原城多遠?”

    “應該有五百里左右。”夏成杰答道。

    “長途跋涉五百里,忻州還不在我們控制之中,孤軍深入,似乎并不明智。”有統制官分析道。

    “方才夏將軍不是說了嗎,忻州幾乎沒有多少兵力駐守,大軍北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將忻州收復,關鍵是不要讓關外金人從雁門關進入忻州支援。”馬上有統制官反駁,附和辛棄疾。

    “說的簡單,沒有后勤支援,那你領兵去雁門關?”隨即便有統制官發表不同意見。

    辛棄疾眼看情況不對,恐有議偏的危險,馬上說道:“支援雁門關是既定戰略,不需要大家商議支援還是不支援,現在我們需要確定誰去支援。不愿去雁門關的,不必發言!”

    此話一出,持有異議的統制官便只能閉了嘴,聽其他人發表意見。

    “副帥,末將愿去雁門關!”

    “我去,只要我在,雁門關絕對不會丟!”

    “末將愿往,給末將三千人,必叫金人不敢叩關!”

    “你們就吹吧,才打過幾場大仗,就敢吹牛了?鎮守雁門關,非我莫屬!”

    “袁大人,你就別跟我們爭了吧,小小一個雁門關,哪里輪得到大人出面!大人的戰場在整個河東,可不應該只在一個雁門關啊!”

    “王統制說的對,大人還是穩坐中軍大帳,居中策應為好,雁門關何須大人親自出馬。”

    “你們這話就錯了,沒聽副帥說嗎,雁門關可不僅僅只是一座關隘,那是一座門戶,金人入關,我們出塞,都必經此處,它是大宋在北方的門戶,也是金國在南方的門戶。雁門關在,河東就在,關中就在,中原后方便可穩固,大名府、濟南府駐軍就能全力應付真定府、燕京之敵,這個位置可是非同一般啊!”

    “袁大人此言極是,不愧是征戰多年的老將,眼光就是老到。要收復河東、關中,包括燕京、云中,確實都離不開雁門關,雁門關不在我們手中,想北伐成功,無異于癡人說夢。控制住雁門關,忻州、太原府、平陽府,包括整個河東、關中,都不可能再有金人援兵,沒有援兵,河東、關中的金軍除了投降和向西夏國逃竄,別無他途。所以在整個戰略上,雁門關的地位極為重要。既然袁大人愿去鎮守雁門關,其他人就不要爭了。”辛棄疾如是說道。

    “副帥,袁大人是堂堂的北伐中軍都統制,讓大人去守雁門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應該讓大人帶領我們攻城略地才是啊!”

    辛棄疾的話音剛落,便有統制官提出異議。

    誰知不等辛棄疾開口,身為北伐中軍都統制的袁華便說道:“忻州無重兵,不會有大戰,現階段最重要的戰場在南方,薛帥此刻正在親自駐守介休,平陽府才是真正的大戰場,你們要想立功,該去找薛帥會和才是。”

    “薛帥在介休?”

    眾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軍從潞州出發時,薛帥沒有隨大軍行動,他們原以為是朝廷對薛帥有所忌憚,才沒有讓他領軍出征,不想他卻是去駐守介休去了。

    “此事原本應該保密,不過既然我們已經進入太原城,收復了整個太原府,告訴大家也并無不可。薛帥親自守介休是既定策略,待我們收復太原府、忻州之后,大軍便會南下,由薛帥統領直下平陽府。介休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出現意外,便要承受來自太原府和平陽府兩面夾擊,為避免意外,多幾分勝算,薛帥不得不親自出馬。”辛棄疾出言解釋。

    “原來如此,難怪這么久都沒有薛帥的消息。”

    “既然忻州沒有多少金軍駐守,我們何不現在就南下介休?”

    “是啊,也許薛帥正等我們南下,我們何必在這兒耽誤時間。副帥,我們還是兵分幾路,趕緊南下吧!”

    “時機不到。北伐大軍若想收復河東必須先北后南,大軍北上,先取忻州,而后南下攻取平陽府,收復之后的河東之地才會迅速穩固,此事不需商議!”資歷尚淺的辛棄疾再次制止眾將偏離議題的議論。

    辛棄疾作為副帥,是直接從汴京來的,他代表的是朝廷,眾將雖然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想給他出些難題,但卻不敢行公然對抗之事,畢竟他代表的是中央權威。

    眾將無言,辛棄疾趕緊接道:“今天主要商議鎮守雁門關人選,袁大人既然請纓前往,也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那么雁門關便交給袁大人鎮守!袁大人,三天之內,你率中軍五千人馳援雁門關,無論如何,至少堅守一個月,援軍和補給需要這一個月時間。”

    “是。大人放心,有我在,雁門關不會丟!”袁華起身接令。

    “那就有勞袁大人了。”見對方坐下,辛棄疾轉而又道:“這次從潞州入太原府,一路上耽擱了不少時間,接下來就要辛苦各位了。眾將聽令,三日后,全軍北上,兵發忻州!”

    “是!”

    眾將起身接令。

    全軍七萬人,在太原城內外修整三天,而后除了一支守城部隊,其余兵馬拔營北上,經陽曲關進入忻州境內。

    袁華所領中軍五千人,每遇城池,便繞城而過,在向導帶領下,直奔雁門關。

    其他軍隊則在辛棄疾率領下,直接兵臨城下,除了忻州城,其他小城紛紛望風歸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启东市| 镇安县| 乌兰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山县| 故城县| 衡水市| 大邑县| 临夏市| 咸宁市| 乌鲁木齐市| 井陉县| 乳山市| 贵德县| 汝阳县| 临沧市| 辽宁省| 阿巴嘎旗| 秦皇岛市| 淮安市| 科尔| 南华县| 自治县| 邛崃市| 黄大仙区| 阿荣旗| 绥江县| 涞源县| 昔阳县| 康定县| 莒南县| 张家界市| 壤塘县| 阳西县| 大宁县| 彰化市| 洛隆县| 定西市| 安化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