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啊!”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圓月,是那么的茭白,若盤珠潤圓,散發柔光。
高郅負手立于府內長亭內,輕嘆一聲,眼神游離不定。
算起來,今天,便是元宵佳節。
農歷正月也可以叫做元月,古人稱夜為宵,由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說起來,高郅也是來到這個世界才知道,原來元宵節,還恰是起源于漢朝,起因,則是源始于史上著名的“諸呂之亂”。
自昔日的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
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
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聚會,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也就是后世沿襲的元宵節。
按照后世的熱鬧,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不過,漢朝還沒有那么多規矩,只需要在當天燃燈即可。
時值夜晚,恰如燈火萬家城四畔,燈火闌珊與天上星辰交相輝映。
說實話,高郅也是第一次,直面古時的節假日的大規模風俗。
燃燈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代可不會有專門的燈火點燃的輝煌景象,比起現代的霓虹燈,高郅卻是覺得這些手工制作的竹籠燈火,更加的有魅力。
雖然隨著呂布的稱王,隨著并州勢力在他和呂布的不懈努力下,不斷的向外積蓄擴張。
白馬長槍高長恭的威名,也日愈擴散,榮華富貴,權勢力量,日益增長。
在這個時代,他也能夠拍一拍胸膛,說道一聲,自己不愧對穿越者的身份了。
只是,歡樂,也愈來愈少了
權勢,和自由,或許,還真的是相對對立的關系吧?
“你怎么在這里啊?娘親他們都在前院,等著祭拜天地呢!”
呂玲綺輕靈的聲音,自身后傳來。
高郅恍惚回神,扭頭望了望呂玲綺,展顏一笑。
“沒事,我只是在想一些事情。”
“我們這就過去吧。”高郅上前扶握住呂玲綺,二人攜手,向前廳走去。
元宵節,作為官方,他們也是需要有所儀式的。
就好比天子祭天的對象,就是在祭祀太一神,并且是在春秋兩季進行祭祀活動,地點通常位于東南方向的郊野。
而漢武帝時期,同樣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動,正式定在了正月十五這一天。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是故司馬遷創建太初歷的時候,也特意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雖然有些故作姿態的嫌疑,但是禮不可廢,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規則”,即便是如今的趙王呂布,也不能避開。
大小官員,攜帶著大小禮品,已經聚薈在前院位置,等高郅到來后,眾人便正是開始儀式。
由如今的最高官被冊封為趙王的呂布,做為領頭人,上前點香,拜祭天地。
而后,文官念誦致辭,神情專注,再其后,陸續官員上前送禮,拜天,一盞盞油燈準備妥當。
一籃籃準備編制好的燈籃,被仆從奴婢,呈流水線般的,盡然有序的擺設完好。
繼而再有侍衛,上前兩步,統一用火把點燃燈火,煙霧繚繞,燈火輝煌!
“呼”長吐出一口濁氣,好不容易才結束了持續了一個時辰的“儀式”,高郅感覺自己快脫一層皮了。
下次!
下次他絕對不會再參加這種繁瑣的儀式了!
立完,高郅眼波流轉,視線落到一旁撅著小嘴,同樣郁悶的呂玲綺臉上。
望著呂玲綺委屈郁悶的小臉蛋,高郅很可恥的壞笑了一聲。
“嘿嘿,玲綺,等下晚上隨我去一趟前廳,我給你做一個好吃的。”在呂玲綺懷疑目光掃過來的時候,高郅低聲細語,轉移話題的同時,上前摟住呂玲綺的柔嫩腰身。
“什么?”呂玲綺沒有抵觸,順從的依靠在高郅胸膛,微微一愕,美目轉動,近距離凝視著高郅,見他一臉神秘的表情,忽然有些好奇起來。
“嘿嘿,秘密,待會給你一個驚喜。”高郅也不透露,親了一口妻子,笑著抽身,揚長遠去。
“真是的,壞東西,總是故作玄虛!”吐了吐小香舌,呂玲綺望著高郅的背影,沒好氣的抱怨一句。
嘴角卻是悄然翹起。
夫妻間的情趣,總是一點一滴的積累。
夜半,呂玲綺躡手躡腳的,輕聲來到高郅約好的地方,推門而入,小心翼翼的關好門后,小鼻子輕輕抽動了一下。
“好香!什么東西?”呂玲綺順著香氣四溢的方向,望去。
灶臺上,一碗湯狀物,伴隨著半敞的大鍋,香氣飄蕩。
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現在農村里常用的土灶,甚至出現了類似現在的烤爐,在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陶瓷器皿,供給人們做日常使用。
如今的趙王府,自然也不會缺少。
不過,呂玲綺現在關注的可不是這個。
她好奇的看著,碗里白圓滾滾的食物,雖然沒有品嘗,但不難猜測,這是一個面食。
雖然漢朝普遍還是在吃麥子和粟米,水稻的傳播率還較少,這個時候,還是廣泛用的是麥子,但其實,水稻的應用,還是存在的。
而且,由于漢時,曾由于與西域相互溝通,西域的不少飲食文化流入中原,為大漢吸納。
比如胡餅的存在,非常像現在的馕,相比之前秦朝的蒸制面食,漢朝的胡餅口味上確實領先很多,各種文化的匯入,至少,漢朝在面食改進上,有了很深的見解。
“你嘗嘗。”高郅給呂玲綺盛了一碗,遞過去。
“唔好甜!你放了飴糖的嗎?”呂玲綺美目瞇起,感受著嘴中盛開的甜蜜滋味,半是享受,半是好奇的問道。
“嗯,專門為你做的,還是我自己親自做的,這個吃食我喚它,叫做湯圓。”高郅咧了咧嘴,笑到。
條件有限,沒有后世花里胡哨的各種口味,所以他做的湯圓里面,確實是放的呂玲綺口中的飴糖。
中國古書上出現“飴”字,是在漢代,飴糖可能是最早的硬糖。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
這里“沙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體,可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好吃嗎?”高郅問道。
“嗯,好吃!”呂玲綺又用瓢羹,撈起一個湯圓,遞到高郅嘴邊。
“你也吃。”
“好!我們一起吃!”
“嗯!”
“真甜。”
“嗯,和你小嘴一樣。”
“討厭!唔”
月華灑下,人影卻已經由兩個疊為一道
天上月正圓,地上人安樂!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