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年到16年,暑期檔在全年票房的占比分別是:5、八、7。
這意味著,“暑期檔”也對全年大盤的表現起著關鍵作用。
如今,已進入暑期檔大戰的高峰期,7、八月間6部影片將登6大銀幕,題材多樣:喜劇、青春、懸疑、動畫、改編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期檔與以往不同:出現了多部前幾年鮮少出現的“主旋律”電影,這也許和去年靠口碑逆襲的同類型影片湄公河行動有關,市場需要更加豐富的類型片。
按照“逢暑期檔必出爆款”的慣例,不妨大膽猜測:今年的爆款是否會從“主旋律”中誕生?
近年來,主旋律影片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
隨著徐克執導的智取威虎山收獲億元票房再到林賢執導的湄公河行動拿下11八億元票房。
今年暑期檔有4部主旋律影片:
6月日血戰湘江已打響“主旋律”的第一槍,明月幾時有7月1日緊跟而來
接下來戰狼建軍大業也將迎戰暑期檔,究竟哪部影片能突出重圍,又能否擔當暑期檔主角?
帶領眾“主旋律”影片打戰的血戰湘江,導演是根正苗紅的陳力,她曾執導過電影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后者飽受好評。
血戰湘江的演員陣容頗有特色,啟用“偶像實力派”:保劍鋒、張一山、耿樂等。
該片講述了194年紅軍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背后有17家行方,且多數為院線,顯然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排片。
然而,該片已上映日,平均排片僅14,截至7月日14時許,累計票房116萬元,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也未及格,在此種情況下,想在后期靠口碑反轉票房難度很大。
作為一部為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爺爺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
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4師官兵前赴后繼、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可惜的是:最終票房慘敗,只有776萬人民幣。
看來,找十幾家院線行方,也不能必保票房大賺的。
電影市場就是這樣的變幻莫測,捉摸不定。
不過,讓人稍感欣慰的是,比血戰湘江晚一天上映的明月幾時有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
截至7月日14時許票房5萬元。
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占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該片由許桉華執導,她有著女性導演獨有的浪漫。
許桉華一生都在拍電影”,香港作家黃碧云評價,“她的作品逐一看都會有缺點。整體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求索是一個美麗的姿勢!
已到杖國之年的許導,藝術生涯中的作品類型豐富,既涵蓋了歷史,又充滿了煙火氣息。
不過,許桉華的內地電影作品多以文藝眾居多,近些年上映的影片票房成績平平:14年黃金時代5157萬元、1年桃姐75萬元。
正在上映的明月幾時有,許鞍華將文藝風放進了熱血抗戰中,還請來一眾明星助陣:周迅、彭于晏、霍建華等,這次,許鞍華能否打破之前的票房瓶頸,獲得市場的認可與滿意?還需冷靜觀察幾日。
按道理,周迅,彭于晏,霍建華的配置,票房不可能很低的。
但事實就是,它的最終票房為641萬元人民幣。還不如血戰湘江。
建軍大業
除了戰狼,今年暑期檔還有一部絕對根正苗紅的主旋律電影建軍大業。
7月八日,這兩部同天上映的同類型影片,可謂是暑期檔主旋律電影中最有競爭力的影片。
正如程龍動作電影周上,劉燁和吳京一同作為頒獎嘉賓上臺時所說:“這是要讓我們在臺上啊”。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電影,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周年而作。
雖是主旋律電影,但該片此次在演員陣容方面卻有著較好的結合。
不僅有劉燁、霍建華、張涵予等一眾實力派演員,也有董子健、劉昊然、張藝興等“鮮肉”,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電影注入了新鮮、時尚的血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戰狼,建軍大業背后的資本也毫不遜色。
“老大哥”中影集團,以及創造出湄公河行動票房輝煌的搏納影業都將為其保駕護航,這無疑是建軍大業的又一大優勢。
不過,作為系列片的第三部,前兩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分別取得了9億和41億的票房成績,從票房趨勢來看,建軍大業要保持前兩部的票房并無太大壓力,但若想要創造湄公河行動的輝煌,尚有較遠距離。
從豆瓣評分來看,前兩部從61分到5分的口碑,也使得觀眾對建軍大業的期待值有所下降,而貓眼電影上目前該片想看人數僅45萬人。所以,上映后的熱度及口碑評價如何,是該片能否成為黑馬的關鍵。
事實上,建軍大業上映后的口碑非常不好。
它的最終票房是票房4億。
看起來不少,但它投資可是個億,所以說還是賠慘了。
建軍大業也是一部歷史軍事題材,其演員也是陣容強大,1多位偶像派參演,但是票房和戰狼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按理來說1多位都是有各自的粉絲,并且每一位的粉絲也都是上千萬的,那么推算起來如果他們的粉絲都來看的話那這票房是不得了的。
而戰狼出演的只有吳京,張翰,盧靖姍這幾位,所以對比起來這幾位對一百多位那真的是巫見大巫。
參演人數的陣容明顯建軍大業強大了不少,為什么建軍大業的票房會如此慘淡?
這部電影,最缺少的,就是理想。
當年,南昌起義的那批人,是為了理想而戰斗的可不是為了搶地盤、搶女人。
一個拍古惑仔起家的導演、一群面癱的鮮肉,觀眾還能對人物刻畫還能有什么期望呢?
蘇裕:“你多大了?”
林標:“我197年的!
蘇裕:“幾月的?”
林標:“11月的!
蘇裕:“我7月的,叫我大哥!”
叫“大哥”不叫“同志”,這是黑社會嗎?
絡上有篇關于靚東的文章也很形象,看了以后就對這部電影慘敗的原因一目了然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