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頭戴舊草帽。臉上,還是那種不知憂愁的樣子。娟子拿截樹枝,伸出棚子的縫隙,捅了捅祥子的腰,:“聽寺院的法師,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真有極樂世界么?”
祥子見問,神情略顯得有些興奮地:“咋沒有?我在經(jīng)書上看咧,西方極樂世界可美咧。房屋都是用寶石建成的,樹木花草會講經(jīng)法。只要生到那里,就天天和阿彌托佛,觀世音菩薩,還有大勢至菩薩在一起。人人都是紫磨金身,永遠(yuǎn)不老不病不死。想去哪里,念頭才動,身子已經(jīng)到咧。”
娟子好像來了精神,她將身子朝前挪了挪。聲音有些急切地:“那啥人念佛,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么?”
祥子回頭笑了笑,:“是的,這就叫作萬修萬人去么。”
頓了一下,祥子接著:“不過,這里頭,也有許多講究。古人的萬修萬人去,前提條件是,要如法修行。并不是,隨便念幾聲佛號,就能往生。”
娟子見他又停下不。便焦急地用樹枝,在祥子的腰間,煩躁地連捅幾下,:“接著嘛,擠牙膏似的!”
祥子清了一下嗓子,繼續(xù):“念佛人,首先要具備:信、愿、行、三資糧。這信,就是相信佛所的,都是真實(shí)不虛。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另外,要堅信自己來是佛,只是迷失了性。只要按照佛所的方法修行,就會找回原有的性,自性成佛;愿,就是要有強(qiáng)烈的,想往生極樂世界的愿望。愿意按照佛所教誨的去做;行,就是要付諸行動,不能只是,嘴上得天花爛墜,而沒有實(shí)質(zhì)的行動。有了信愿行,接下來,就是念佛的方法咧。大勢至菩薩:‘督攝六根,凈念相繼。’的就是,放下萬緣,要以清凈心念佛。”
娟子,如夢方醒似地:“行呀你,平時一聲不吭,像個悶葫蘆。想不到,你這悶葫蘆里,還裝著不少的東西哩。那你,一天要念多少句佛號,才算是念佛哩?”
祥子沖她笑笑,:“念佛的目的,是在于培養(yǎng)清靜心。我們眾生的煩惱習(xí)氣很重,妄念特別多。佛就讓我們用一句佛號,這一念,來代替萬念,以求得清凈心。只要你的心,真的清凈得一念不生,就可以不念佛。但你的心不清凈,一邊念佛,還一邊打妄想。每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是白搭。就像古人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娟子聽了,聲音帶點(diǎn)委屈地:“那我算是白念咧,不念佛時,還不覺得有啥念頭。可還沒念上幾句佛哩,就開始胡思亂想。”
祥子笑著:“都一樣,世間的人,就沒幾個真正沒有妄念的。你不念佛時,因?yàn)槟X子雜亂,感覺不到妄念的存在。開始念佛,心相對清靜,就感覺妄念四起。為此,古大德有個好辦法,叫作石頭壓草。在你一念不生時,可以不念佛號。但是,只要妄念一動,就用阿彌陀佛名號壓下去。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會來少。這個方法的關(guān)鍵,就是要及時發(fā)現(xiàn)。第一個念頭是妄念,第二個念頭,就要換成阿彌托佛。不能打咧半天妄想,才想起念佛。古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娟子顯得有些興奮的樣子,索性扯開樹枝,露出半邊泛紅的臉頰,:“祥子哥,我真有些佩服你咧,你咋知道得這么多哩?”
祥子,顯得有些自得的樣子,沖她笑笑;“這多半都是,同寮房的師兄們講的。上次,和我同住的一位師兄,可厲害哩,啥都明白。大伙向他問咧不少問題,他都一一回答的,頭頭是道。沒一個人能問倒他的,大伙都非常敬佩他。那天,我們聊到天都亮咧。”
祥子興奮的樣子,好像又回到了那時的情景。娟子像是若有所思地自語道:“法師不是,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么,咋聽你的那么麻煩哩。”
祥子被逗得“噗嗤”一笑,:“你沒弄明白法師講的意思。這一念十念,講的是,臨命終時的一念十念。而不是,平時的一念十念。
確實(shí),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在臨命終時的最后一念,是阿彌托佛,而不是在思念親情,兒女財產(chǎn)之類的。平時念佛,就是要漸漸淡化,對世間親情財物的掛念。而讓清凈心,逐漸地現(xiàn)前。當(dāng)達(dá)到一定功夫后,才能確保,在臨命終時保持正念,順利往生。這也像唱戲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再者,念佛往生,還得有助緣。就是要多做積德行善的事。我看過《佛阿彌陀經(jīng)》,經(jīng)上明確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要想順利往生,還要培福。這培福的內(nèi)容,佛在凈業(yè)三福里,也講得清清楚楚:一是,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道。二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是,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jìn)行者。”
娟子不解地問道:“還要修十種善行啊?”
祥子愛憐地瞅了她一眼,接著:“修十善業(yè),是佛門修行的基礎(chǔ)。其內(nèi)容分為:身、口、意、三個方面。身三業(yè):殺、盜、淫。口四業(yè):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三業(yè):貪、嗔、癡。”
娟子,像是有點(diǎn)明白了似的,點(diǎn)頭:“嗯,這里面,孝養(yǎng)父母倒不難。這十善業(yè),想起來有點(diǎn)玄,尤其是口業(yè)。”
祥子聽,一邊點(diǎn)頭,一邊頗有感觸地:“起孝來,也是很難做圓滿的。從前,我以為孝養(yǎng)父母,就是要在父母年老體衰時,不讓父母缺吃少穿,盡量讓他們過得富裕就行。自從上次,聽那位師兄的講解才知道,并不那么簡單。孝養(yǎng)是包括: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孔子也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有別。為此,孔子的學(xué)生,曾問過孔子:行孝,什么事最難?孔子答:色難。也就是,讓父母衣食無憂,是最容易做到的。而始終保持,給父母一張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而這才是,孝的關(guān)鍵。”
娟子聽了,“嘿嘿”地笑著:“這么,我對我爹,是不夠孝順咧。”
祥子沖她笑笑:“反正你有時,對掌柜的,是挺兇的。”
娟子鼓著嘴,面帶不悅地嘟嚷道:“還不是因?yàn)槟莻狐貍精,看見就來氣。”
祥子,神情顯得有些凝重的樣子,:“凡事,有因必有果。有些事,不是你我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娟子沉思了片刻,自語般地:“因果的力量,真的這么神奇呀?難道就沒有擺脫的法子么?”
祥子,深深地嘆了口氣,:“因果律,可以是宇宙間,最佳的“道德公律”。不光是一般人,無法逃離因果的大羅。就連成道作圣的佛菩薩,也無法逃離因果的報業(yè)。
有個老居士,給我講過關(guān)于佛陀的故事。是當(dāng)年,佛陀在精舍中,正為弟子們法,講開示。突然,從精舍外,走進(jìn)一位懷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面前,指著佛陀:“沙門!你害的我好苦啊!你讓我懷孕,卻惡意地離棄我。我到處找你,都找不著。原來,你卻躲在這里逍遙享福。現(xiàn)在,總算給我找著了。你,你將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來,這少女是,外道差遣而來,并未真的懷孕。她將臉盆,綁在肚子上,偽裝有孕在身。以此來毀謗佛陀,破壞佛陀的名譽(yù)。當(dāng)然,還是讓佛陀的弟子識破,并揭穿了她的伎倆。
諸弟子,在疑惑中見此情形,才轉(zhuǎn)疑為安。但是,仍然生起了疑問。為何解脫的圣者,佛陀。仍會遭此果報?因此,舍利佛,就代表諸弟子,請示佛陀。是何因緣,致使此女子來毀謗佛陀?
佛告訴諸弟子,在非常非常久遠(yuǎn)以前,在一個王城中,有一位賢德的婦女,名叫善幻女。她對修行者,非常尊敬,時常予以供養(yǎng)。尤其,常常供養(yǎng)兩位法師。一位叫無性,一位叫常觀。無性法師,修行非常精進(jìn),德行也高。因此,頗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觀法師,雖然是個修行者,但世俗的習(xí)氣很重。
雖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養(yǎng),來供養(yǎng)兩位法師。但在態(tài)度上,免不了仍有一般人的分別心。以至于,對常觀法師的恭敬,就比不上對無性法師的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別的常觀法師,因世俗的習(xí)氣重,無法體會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強(qiáng)烈的嫉妒之火,便油然而生。他逢人造謠,善幻女,一定和無性法師有私通。雖然,表面上是相同的供養(yǎng)品,但暗地里,一定有分別。雖經(jīng)勸,但仍然不停地,惡意毀謗造謠。
佛陀到這里,停頓了一會。又向弟子道:你們知道,那常觀法師是誰嗎?就是我的前身!因?yàn)樵?jīng)惡意毀謗,有德行的修行者。所以,曾墮落在地獄無數(shù)千年,受猛火燒身之苦。我雖然已經(jīng)成就解脫,但余殃未盡。所以,依然得受同樣的毀謗。
因此,即使是一個解脫的圣者。因往昔,曾惡意毀謗別人的業(yè)力。在經(jīng)過極其長遠(yuǎn)的時間后。終究,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身上來。
‘毀謗者,人恒毀謗之。’因果的纖細(xì)與不爽,真是讓人想起來,直冒冷汗。”
娟子沉默了好一陣,才抬手,重重地在車底板上拍了一下,道:“我的媽呀!太可怕咧,這要是做咧壞事,報應(yīng)是躲都躲不掉的。”
祥子,見她一副緊張的樣子,笑了笑,:“要么古人咋會,‘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哩?另外,這因果,是通三世的。有些因,在后世才能得報;有些因,在當(dāng)世就在緣的作用下,呈現(xiàn)出果報。這就是人們所的,現(xiàn)世報。”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