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到了柳樹河子,太陽已經紅紅的背在了身上。 rg
祥子詢問了去千佛洞的路,有人指給他捷徑。
從柳樹河子村口朝南,有條路,直通千佛洞。
祥子催馬上了路。
不一會兒,便能清楚地看到,山腰上,樹蔭掩蔽下的古剎飛檐。
等到了山腳下,反而被一片粗大的柳樹和榆樹,把寺院遮擋得嚴嚴實實。
只留下一條蜿蜒的石子兒路,像條青灰色的飄帶。
祥子,只顧欣賞樹蔭漫山的風貌,冷不丁低頭,見有位清瘦矮個的老年僧人,像個石雕似的站在路中央。
離馬頭只剩幾步遠。
祥子慌忙跳下馬,朝僧人合掌施禮,心地問道:“請問師父,廣慧師父在么?”
僧人面無表情,卻聲如洪鐘地:“阿彌陀佛,老衲便是廣慧,已在此等你三日。”
祥子慌忙跪倒行禮,惶恐地:“對不起師父,我在三臺被事耽擱,讓您受累咧。”
廣慧法師不以為然地一笑,:“世事難料隨緣去,須臾變幻莫由人。”
祥子忙從包里取出書信,雙手恭敬地遞給廣慧法師,:“這是廣智師父讓我交給您的信。”
廣慧師父,不緊不慢地打開信,紙上根就沒寫一個字。
只見廣慧師父,煞有介事地,將信紙對著泛紅的夕陽照了照,詭異一笑,又將信紙認真折好,揣進懷里。
見祥子用狐疑的目光瞅著自己,廣慧師父微微一笑:“廣智師兄信上,讓你暫且安心留在寺。
正好寺院缺少人手,看來,你要住些日子。”
祥子木然地點頭稱是。
在他看來,這位廣慧師父和廣智師父有著同樣的神秘感。
所以,對于二位師父的安排,他只有老實順從,相信其中必有玄機。
正著,只見樹蔭深處,走來一位年輕的僧人。
廣慧師父擰身沖他:“帶這位施主先去休息,明早再來見我。”
著,便飄然消失在樹蔭里。
年輕僧人,朝祥子打個問詢道:“我叫慧明,是寺院的管事。
以后有啥需要,可以來找我。”
著,沖祥子淡淡一笑,道:“請隨我來。”
慧明帶著祥子到了山門前,卻沒進山門。
而是繞著圍墻,朝西南方向而去。
翻過一道緩坡,又過了一條若有若無的溪。
來到一處用籬笆圍成的院。
院內兩間土坯房,還有喂馬槽。倒像個居家過日子的地方。
祥子隨慧明進了屋,屋內家具用具,應有盡有,到像是走進了普通人家似的。
見祥子疑惑不安的樣子,慧明沖他笑了笑,:“這屋的主人,一年前搬進了城。
房屋布施給了寺院,平時一直空著。
前幾日,師父才教我拾掇出來,里面的家什,是幾個居士布施的。”
祥子茫然地點了點頭,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問道:“廣慧師父,知道我要來么?”
慧明神秘地抿嘴笑了笑,把話叉開,:“寺院平時開兩頓飯,上午十點,下午六點。
你也可以自己做飯,這里家什都是齊的。
米面油可以去寺院的齋堂領。
馬放到溪谷的柵欄里就行,放心,它跑不出去。”
祥子這才回過神來,忙朝慧明鞠躬致謝。
慧明還禮:“若沒別的事,我就先去了。
有事,到寺院找我。”
祥子送走了慧明,突然有了一種奇怪不安的感覺。
好像自己的一切,不是命運在左右,倒像是二位師父有意的安排。
祥子清楚寺院的規矩,過了飯點是沒飯吃的。
所以,他也不急著進寺院,先把馬上的褡褳和鞍具卸了,牽著馬來到溪谷。
打開谷底的柵欄門,遠遠望去,靜謐的谷底,一匹馬在悠閑地吃著青草。
祥子摘了馬籠頭,那馬便歡快地朝著一片綠茵跑去。
祥子這才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充滿著濕氣草香的溪谷。
是溪谷,也就是山梁分叉留下的一道溝谷。
溝的西側是陡坡,馬上不去。
東邊雖然坡緩,卻有半坡上的院墻擋住了去路,馬也過不去。
溝的南端是捱頭。
一縷清澈晶亮的泉水,順院墻底伸出的一截,半開的竹管,像珍珠般的滴落在谷底。
竟也滋潤出滿谷的綠茵。
谷兩邊稍緩的地方,生著幾棵不成材的老榆樹,彎曲的身子,顯得蒼老而又充滿著盎然生機。
祥子燒了壺水,便從包里掏出鐵蛋硬塞給他的幾個燒餅,和兩只鹵雞腿。
就著開水胡亂地吃了一陣,天也就黑了下來。
可能是這幾天,只圖了高興,也沒好好睡個囫圇覺。
躺在炕上胡思亂想了一陣,便昏昏地睡了過去。
大清早,祥子就去見方丈廣慧師父。
見早課還沒完,便隨眾上課。
廣慧師父,遠遠地沖他揮了揮手。
祥子便隨廣慧師父來到了方丈室。
祥子正式向廣慧師父行了跪拜禮,只見廣慧師父半瞇著眼:“先到寺院各處轉悠轉悠,熟悉熟悉地形。
看哪里需要搭把手,就搭把手。
有啥需要,就找慧明。”
祥子若有所失地走出方丈室,信步繞到了大殿的后面。
順著一條細窄的石板路,翻過一道緩土梁。
突然,眼前出現一片雜草茂密的平地。
平地的盡頭,被一條蜿蜒的山梁,擋住了去路。
披滿青綠的山梁,貼著平地,有一個用青磚砌成的洞口。
洞口上端,方方正正地鑲著三個醒目的大字--千佛洞。
祥子好奇而又疑惑地,漫步走進洞。
頓時,被洞中的景象震撼了。
洞內拱圓形的墻壁上,畫著富麗堂皇的佛國仙境,千姿百態的佛菩薩,栩栩如生。
而且,色彩豐富,鮮艷如新。
更讓他驚奇的是,隨然洞內沒有光源,卻明亮依然。
感嘆了一番朝前走,在一個圓弧形的拐彎處,洞內顯得寬敞了些。
在洞壁右側,一塊青石雕成的長條形蓮花座上,側臥著一尊似睡非睡的臥佛塑像。
精美的造型,和逼真的色彩,顯現著慈悲*而又美麗絕倫。
祥子忙跪倒在蒲團,恭恭敬敬地行了禮。
當他正要起身時,卻隱隱地聽到,從近處傳來似有似無的滴水聲。
他驚奇地尋聲望去,原來,在睡佛的肚臍溢出一縷若有若無的清水。
到了胯下又變成一串時連時斷的水珠,滴落在蓮花臺的水槽,而不知了去向。
祥子在睡佛前流連忘返,感嘆不已。
等出了洞才知道,洞是個半圓的環狀。
兩口相向,光線從洞*入。
所以,洞內一片明亮。
至于睡佛肚臍,那汪清水的故事,祥子是后來才聽慧明講述的。
其中,有兩段傳:據,很早以前,孚遠城叫佛城。
城南有一片茂密的大樹林。
有一天,一個柴夫上山砍柴,感到眼睛腫痛難忍。
正當束手無策時,隱隱聽到話聲:“山下泉水洗眼好。”
柴夫茫然四顧,并無人跡。
“泉水洗眼好。”
這回,他聽得真真切切。
眼痛得厲害,也就不作多想,權當一試。
于是,便索性朝山下爬去。
沒爬多遠,就聽到淙淙的流水聲。
柴夫摸索到泉邊,正要捧水洗眼。
遠處,又傳來聲音:“三掬止疼,又三掬消腫,再三掬目明。”
柴夫按照指點,掬三洗。眼睛果然不痛了,又三掬腫消了,柴夫心中大喜。
心想,今天遇到神仙了。
再三掬水,一撲閃,眼前通明。
便慌忙跪倒,朝天而拜。
柴夫眼睛好后,便沿著泉水朝下走。
偶然發現半山腰,坡上石縫處,有截粉墻半露著。
覺得奇怪,就過去用手刨開松土,卻發現了一個半隱半蔽的洞口。
柴夫回去,把發現洞口的事告訴了眾人。大伙帶上工具,就朝山上奔。
挖開土,出現一個半圓形的洞口,洞內又黑又深。
人們舉著火把進洞,卻都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洞里,一具金面跣足的大佛像,顏色如新,靜臥洞內。
墻壁上,塑滿了大大的各式佛像羅漢,還有一些精致的拱具。
眾人都贊嘆不已,卻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拱藏。
柴夫感念神佛的恩情,就剃度為僧,住在洞里。
從此,山間的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柴夫又募集善款,把古剎修建的壯麗輝煌,遠近聞名。
后來,人們把此洞叫“千佛洞”,把此山叫做“千佛山”。
關于千佛洞,還另有一段更為離奇的傳。
相傳,當年唐僧孫悟空師徒一行,取經來到了火焰山。
孫悟空被鐵扇公主的假芭蕉扇,煽起的神火燒傷后,便落下了遇光流淚的毛病。
這日,師徒一行,從吐魯番翻冰大板。
由廣泉子,一路來到了千佛洞歇腳打尖。
當時的主持和尚,見孫悟空患有眼疾。
便引他來到了千佛洞內,叫他用睡佛肚臍中流出的水洗眼。
連洗三次,孫悟空的眼疾,竟神奇般地消失,依然是火眼金金。
此事,漸漸流傳開來,便有天山南北的信眾游人,前來洗眼治病。
一時間,寺院的香火鼎盛了起來。
至到如今,還有外地的游人慕名而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