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浩淼無垠,入目所及是一片波濤蕩漾的深藍,即便是在相對狹的波羅的海,對于一艘戰艦而言也絕對是足夠廣闊的天地舞臺。駛出基爾港的埃姆登號巡洋艦,無疑像是擺脫了束縛的游魚般,在動力系統的歡快運轉間,整艘軍艦已經完馳入了波羅的海的深處地段。
方彥站在航海室中,此刻正神貫注的在一張比例精細海圖上用尺規鉛筆進行著計算和標注。一根細細的藍色線條被他勾勒而出,代表戰艦的航行軌跡;而在藍線折轉處的那一個個紅色圈、以及旁邊的文字注解,則清晰表示出了艦的航行狀態發生改變的時間和地。在沒有gps衛星定位的時代,依靠航行中產生的實時數據對自身艦艇在海圖上進行精確定位,是所有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最基礎同時也是最關鍵的工作;否則一旦在茫茫大海上迷失位置,對任何一艘戰艦來都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局面。
此時,距離戰艦出港已有半個多月,而方彥也逐漸適應了條件較陸地更為艱苦的軍艦生活,并開始在這份崗位上展現出了他所獨有的崢嶸。之前大副考慮到他是剛上艦的新手,且又是在中學畢業之后就通過考試成為了軍校生,因此打算讓他在最基礎的海圖員崗位上先歷練一段時間;然而,早已為自己的軍官生涯打好了提前量的方彥卻是表現得令大副震驚,這種結合了航速、方向、時間、以及復雜三角函數計算的任務,在方彥的手中完成起來竟是異常的輕松。經過這段時間的砥礪,身就擁有不錯數學功底的方彥,對這種定位計算已經感覺不到任何難度了;要知道他可是有能力主設軍艦的人,怎么會被這種活給難住?
感受到方彥飛速成長的大副,在驚愕之余,也開始向他教授除了船位確定之外的航海學的另兩個核心要素:航線設計和航行方法。在航海室中發號施令的軍官需要根據航行任務和航行地區的氣象、水文情況,以及船舶自身的狀態和船員的經驗水平,來綜合設計出理想的航線規劃;而在具體的航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大霧、風暴等天氣又不能避開的話,該名軍官也需要能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將不利影響降低到最程度。而要想實現這兩,除了需要閱讀大量前人所著的書籍、對特定海區和特定航線中的天氣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之外,還需要依靠長年的航海經驗來積累閱歷,以及少許的天賦聰慧。從某種意義上,航海學也是評判一名艦長甚至是艦隊司令能力強弱的關鍵因素;要想指揮軍艦決勝于萬里汪洋,高超的航海技藝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前提!
聽得大副的介紹,方彥的心中忍不住燃起了澎湃的斗志;他沒有過多的話語,而是直接以實際行動身心的投入到了對航海學精髓的鉆研中去。而經歷了最初的開船事件的大副,對眼前這名年輕的大男孩已經是充滿了賞識;他將自己的航海經驗都毫無保留的向方彥傾囊相授,并在自己代替艦長當值的時候,為方彥創造出了不少能夠將其設想付諸實施的客觀條件。如此種種,讓方彥在心懷感激的同時也不禁喟然感慨:雖然德國海軍今天的實力早已比不上當年,但這個群體卻已經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被傳承了下來。
又過了半個月,埃姆登號徐徐返回了位于德國北部的基爾港。在波羅的海游弋了一圈的埃姆登號僅僅只是其熱身的開始,接下來,她將根據計劃相繼前進到北海和北大西洋當中,在那里完成深海急速測試、以及各種設備之間的磨合,整個過程預計將持續半年之久。對于方彥而言,這也無疑是他期盼已久的一次遠航:除了能比在封閉溫和的波羅的海更能有效的練習航海術之外,一向以風高浪急的天氣居多而聞名于世的北大西洋,也正是今后他與英國海軍之間的主戰場!
經過了一天的補給之后,滿載燃油、淡水、和食品的戰艦再度駛離港口,這一次她的航向不再是東面,而是向西通過那條長5海里的基爾運河進入北海。這條東西貫穿日德蘭半島的水道,是在德皇威廉二世即位之初的1888年動工開鑿、并于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1914年7月完成第二次擴建,是德國海軍賴以實現自身戰略的重要航線。通過這條運河,德國海軍的戰艦可以隨心所欲的實現從北海到波羅的海的安快速部署,從而極大提升了艦隊的出勤效率。1914年夏季德國統帥部之所以會下定開戰的決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基爾運河的擴建完成,可以通過艦隊的調度來實現對波羅的海海權的掌控。
對于寬不過14米出頭、滿載吃水也只有66米的輕巡洋艦來,通過主航道寬44米、深度達到11米的運河完沒有任何的難度;四個時后,埃姆登號已經駛過了基爾運河西段的碧玉船閘,朝著遠比波羅的海寬廣的海洋深處加速疾馳。站在航海室中的方彥心潮激涌,對即將到來的經歷充滿期待。7月初的北海泛起了方彥在之前的波羅的海中所從未見到的濃郁海霧,留給他的第一個航海挑戰就這么不期而至;冷靜下來的方彥開始極其仔細的進行航跡推算,并根據大副傳授給他的知識,對這片海霧的籠罩范圍和生消趨勢進行初步的判斷。
時光匆匆,195年很快就迎來了屬于它的寒冬。方彥穿上了厚厚的冬裝,話呼吸間也都滋生出了氤氳彌漫的白霧。在多霧的北海逗留了兩個月后,埃姆登號隨即駛入了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也正是在這里,方彥第一次體會到了什么是暴風驟雨、驚濤駭浪,同時深深感慨于自然力量的強大。而在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超強臺風之時,在船艙里被顛得七葷八素的方彥,甚至產生出了一絲自己就要葬身于此的森寒恐懼;4個密封艙破裂進水,前部發電機艙也停止了運轉。幸虧老船長臨危不懼,果斷判定出了臺風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在他的正確應對下,臺風只肆虐了不到半個時就逐漸遠去,艦因此得以轉危為安。經過這番事件,方彥更加體會到了航海能力的重要性,而他的努力也變得更加刻苦。
方彥的努力無疑為他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這莫約4個月的遠洋時間里,他的航海技能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和鞏固;無論是設計航線,還是規避風浪,其在各種形勢下可圈可的表現,都讓大副眼中的贊賞之意愈發的濃郁。最后,感到方彥已經在航海學上有所成的大副,竟允許少年在航海訓練期間就開辟另外一個附屬專業,讓他系統性的開始研習海軍火力的相關知識。一般情況下,學員們都是要等到成為候補軍官、在艦隊中真正服役之后,才會將自己的知識領域擴充到其他方面,以便能夠向艦長、乃至分艦隊司令的綜合高位不斷攀爬。
就在方彥于大洋深處不斷錘煉自身能力的時候,德國也迎來了一次更勝于年前拉帕洛條約的重要外交勝利。195年1月1日,英、法、德、意、波、捷、比共7個國家簽署了旨在維護歐洲秩序的《洛迦諾公約》:德、法、比利時三國互相保證德比,德法邊境不受侵犯,遵守《凡爾賽和約》中萊茵區非軍事化的規定,英國和意大利充當保證國,承擔援助被侵略國的義務。除此之外,德國與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法國在東方的盟友,也互相保證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糾紛。公約通過了將德國接納成為國際聯盟成員的決定。
洛迦諾公約對德國而言無疑是一場重大的外交勝利。柏林沒有付出任何實質性的代價,就將昔日的協約國集團給拆得土崩瓦解,同時大大松動了法國在戰后東歐苦心經營的對德包圍。德國與比利時達成的和平保證,使得這個國再不需要依靠與法國結盟來保自己;而在英意保證下的德法邊境,不僅讓德國解除了來自西方進攻的威脅,更通過英意兩國可能實施的對德援助義務,而拆散了它們與法國之間的昔日同盟。實際上以當前德**隊的力量,也根不可能改變西部國土的這一切,德國所付出的只是放棄了他們無力拿到的東西罷了!
東歐兩國雖然也和德國達成了和平解決爭端的保證,但與德國的邊境卻并沒有像法國和比利時那樣被徹底敲定;面對這一結果,波蘭和捷克不得不懷疑法國這是在如愿以償的永久性收回了阿爾薩斯-洛林之后,對他們兩個盟友卸磨殺驢的舉動。考慮到這一層的波蘭和捷克,對法國的信任度也直線下降,他們也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對德關系了。
(下周就沒推薦了,請大家在最后兩天多給作者一收藏吧,拜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