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徐在田是個非常聰明而能干的人。在錯綜復雜的亂局當中,他一直保持著頭腦的清醒。
他來到后,聽師爺介紹了種種情況并談了自己的顧慮后,當即就觀瞻局,有了應對之策。
徐在田對孫湛明:“孫兄,你目前的情況非常不好處理啊。若再次上書王廷舉發嚴方成先起意發動兵亂,火并飛虎軍,不僅查無實據,無法僅憑師爺的一人之言立,而且易落誣陷主將之名,何況遠水不解近渴,不等朝廷決斷或者派員勘察,嚴方成就已經先動手了。若先下手為強,主動與嚴方成部火并,雖然飛虎軍作戰能力強悍,但嚴方成部人數畢竟較多,且他畢竟是朝廷的主官,關內飛虎軍之外的其他部隊,將會選擇支持哪一邊,也難料定。戰斗的勝負未知。縱然戰勝,也必定兩敗俱傷,自己的傷損也會比較嚴重。將來王廷怎樣看待此事,尚在難測之中,很難預料會不會獲罪。”
徐在田又:“孫兄若不想卷入兵亂,選擇避禍遠走,就是大敵當前,擅離職守,嚴方成必然誣陷孫兄不服指揮,爭功邀賞,不能滿足即對朝廷心懷怨懟,臨陣叛國投敵。然后以此為借口,不等朝廷裁斷就派兵追殺。總之,事到如今,孫兄無論怎樣行動,都有諸多不利,后果難料。而孫兄想必也絕不愿意坐以待斃,令飛虎軍火種毀于一旦,令兄弟們橫遭殺身之禍,蒙受不白之冤。”
孫湛明聽了,便著急道:“先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孫某究竟當如何處置才能險中求活,身而存呢?”
徐在田看了看孫湛明和師爺,肅然拱手道:“唯今之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嚴方成多年在朝廷上下曲意奉迎,羅勾結,根基深厚,孫兄既然成為他加害的對象,想要消滅嚴方成的同時,又保在南漢朝廷里的安與富貴,實難周。只有另辟蹊徑,才能化險為夷。徐某早有一策在胸,可解孫兄之困,但不知,孫兄有沒有下定與南漢王廷決裂反目的決心?”
孫湛明:“徐先生的良策,孫某愿聞其詳。”
(二)
徐在田:“當世之上,王道衰落,諸強自立。如果將軍不能自立,割據一方,就應該投靠追隨諸強之中的最強者,這樣方能長久。”
徐在田:“當今的南漢王才智平庸,心胸狹窄,所用之人非親即戚,國策墨守成規,用兵固步自封。加之王廷奢侈,官吏**,賢德干練之人難有出頭之日,實在不是值得追隨的對象。峒城的王廷,長此以往,老漢王的余威漸退后,早晚都是一個城破傾覆的結局。徐某為孫兄扼腕,替孫兄嘆息,不齒追隨這樣的王廷,已經非止一日。”
他:“北漢王雖是一代梟雄,大有帝王氣度,但羽翼已成,現在孫兄投靠過去,雖然受到歡迎,也難以受到特別的重用,而且孫兄曾經拋棄他母子,依附南漢王廷的舊賬,始終還在那里,早晚都是個把柄。再者,燕塘關孤懸東面,和北漢的疆土不直接接壤,投奔過去,也必難逃南漢的剿滅圍攻,而北漢的馳援恐怕不能及時到達。這也不是理想的選擇。”
孫湛明問:“那么,先生認為理想的選擇是什么呢?”
徐在田毫不猶豫地回答:“最理想的選擇就是投靠近在臨水,新近崛起的新漢軍。新漢軍來就是燕塘關的舊部,與我們聲氣相通,血肉相連,原就是一體兩分。我們投靠過去,是把原來陳士釗將軍留下的火種再次合為一處,歸屬一代英主的統領,讓它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對天下的戰局產生轉折性的影響。兩部原就是一體,合并之后,自然水**融,不存在派系隔閡問題。又因為是我們最早的貢獻者和追隨者,并且在新封的驃騎將軍急需壯大擴充軍力時獻給他第一座城池,還是如此之大的一座重要關城,這個人情絕對非同可,比當年在燕塘關任他選走五百精銳的人情,要大得太多太多,驃騎將軍一定會對我們的投靠和效忠印象非常深刻,將來驃騎將軍羽翼豐滿,稱雄一方之后,必定會對飛虎軍所部的將士給予特別的酬謝和重用。我們改換門庭,奉獻城池的利益,可以達到最大化。”
徐在田:“徐某記得,其實上次燕塘選兵時,孫兄就對這位定國公的公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兄也非常認同雷士誠將軍對他的判斷,這位公子洞察敏銳,才華橫溢,鋒利如刀,將來必成大器,孫兄當時就已存了幾分傾慕結交之心,與這位公子也是互相屬意,都在觀察對方。如今戰局已開,他以那么少的人馬,兩進草原,布局臨水,一舉扭轉了北線戰局的被動局面,他的實戰能力如何,氣度膽魄如何,是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想必孫兄已經洞然明白,自有結論。孫兄行伍出身,征戰多年,于各方人馬都有連番惡戰。依孫兄的見地,如今各方將帥當中,可有人能夠與他相提并論?可有人敢于與他賭頭對戰?可有人能在他馬前走滿一百回合?如此天縱英才,如優曇花,千年萬載罕有一現。將來天下一統,必然應在此人身上,而絕不會另有他人。”
徐在田:“開戰以后,在前期戰事中,孫兄您空有求戰之心,但卻處處受到嚴方成的掣肘,空有飛虎騎兵的強悍戰力,卻常常被刻意冷凍雪藏,投閑置散,于戰事進展,使不上力氣。而驃騎將軍縱橫千里,橫掃強敵,卻苦于兵力薄弱,顧此失彼。若讓新漢軍和飛虎軍兩下合一,則孫兄和驃騎將軍的軟肋都能得到加強,兩部的戰力能雙劍合璧,威力加倍。”
徐在田:“身為將領,最酣暢淋漓的快意之事,莫過于跟從英主,縱橫天下,所向披靡。孫兄在南漢王廷之下壓抑委屈了這么多年,如今年近半百,難道還想這樣一直黯淡下去,終身充作南漢王廷的救火隊和墊腳石,不欲一展雄風,戰功等身,令天下人看到孫兄的才華熠熠生輝嗎?此番錯過,又更待何時呢?”
徐在田:“孫兄在燕塘關贈他五百精銳,而驃騎將軍知恩圖報,于萬馬軍中,生死之際,還始終記得不斷回報孫兄,先是邀請孫兄參加臨水大戰,后是送來汗王公主。他的為人如何,孫兄也當看得十分清楚了。他是個重情重義,不會辜負舊恩的堂堂君子。與之相比,劉言的疑心重重,首鼠兩端,顯得何其卑。孫兄難道就甘心終身棲息于腐枝之上,不欲再擇梧桐嗎?”
(三)
徐在田的一番慷慨陳辭,令孫湛明心中豁然開朗。
他心中快速地進行利益權衡。徐在田的建議果然可行。
此次與嚴方成的激烈沖突,起因來就是你用性命換來的重要戰俘,你來就是當局之人,不可能置身事外。既然如此,何必要我孫某人孤軍作戰,去獨力面對王廷后續的種種質疑和追究呢,當然應該讓你也參與進來,兩部共同舉事。
若他與你聯手發動兵變,除掉嚴方成,奪取燕塘關的控制權,劉言隨后的問罪就大可不必害怕。因為,以你這些天建立的赫赫戰功和驚世威名,諒必劉言不方便也不太敢對你怎樣問罪懲戒。你二進草原歸來后,雖然在臨水生命垂危,但英名蓋世之下,劉言也不敢對你前期的那些大膽擅專如何追究,還不是只能原諒了事?
如今你再多一件擅專之罪,想必也不會在意。而劉言雖然心里光火,但是眾敵環繞,各方虎視眈眈,他諒必也沒有膽量在這時候另樹強敵在側,讓自己陷入你強有力的軍事威脅之下。他一番心理掙扎之后,一定會最終接納你的兵變結果。既然他不敢處分你,也就自然沒有辦法對孫部怎樣問罪了。
但是孫湛明畢竟在血雨腥風中混了這么多年,心中還有一些顧慮,他對徐在田坦誠講出:
一來你父親是南漢王廷的老臣,對劉言非常忠心,孫湛明覺得,這些天的觀察,還不足以看出你對劉言的明朗態度,你對劉言無效忠之心呢,你又為他解了北線之危,還送給他如此大禮,你對劉言有忠誠之心呢,你又不經請示,擅自接收了黃桑峪口和臨水的指揮權,并自入草原作戰,更擅自去援救了北漢的城池,行同叛國投敵。
二來,聽你此番奔襲,傷勢很重,不能判斷你究竟能否順利康復,能不能作為今后的依托。
孫湛明出心中的顧慮后,徐在田便當即自告奮勇,愿為他馬上走一趟臨水,面見你深談,作一試探,并當面察看你的傷勢恢復情況,看看有無性命之虞。
孫湛明大喜,當即深躬一禮,感謝徐在田。
(三)
徐在田:“孫兄太客氣了。徐某追隨孫兄多年,無功受祿已久,如今孫兄有急難,徐某效力是理所應當的。只是,如今,驃騎將軍正在臥病之中,身體虛弱,不宜外務紛繁,若徐某只奉命去探病,丁侯爺可能不會同意徐某與驃騎將軍當面相見,我們若要有把握得到他的抱病召見,必須要隨身攜帶一件他和丁侯爺都難以拒絕的禮物,讓他們了解我們的誠意,以換得見面的機會。”
孫湛明問:“那件他難以拒絕的禮物,卻是什么呢?”
徐在田:“從驃騎將軍過往的表現來看,他出身高貴,現在又新授高爵,眼界甚高,自律甚嚴,既不貪財,也不愛名,雖然年輕,但如今人在病中,身體虛弱,美色女人,也自然沒有什么吸引力,唯有送醫與藥,緩解他的傷病之痛,讓他早日康復,重回戰場,才能真正引起驃騎將軍的興趣,投合他的心意。醫者行醫診治,必然要當面望聞問切,驃騎將軍必然要召見我方獻來的醫者診治,既見醫者,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再拒絕見徐某。”
孫湛明:“先生所言極是,但是佑安丁侯爺經營臨水多年,醫治刀槍創傷,自然不乏良醫。未必就對我們的大夫再有需求啊?”
徐在田:“不然。他們現在特別缺一個人。孫兄可還記得幾個前驃騎將軍曾向懷州府請假,因為頭疾舊病復發而不得不在家養息,后因病重垂危又去清川休養的舊事嗎?如今他突然從清川回來參戰,未必就徹底痊愈了,又歷經這兩番出生入死,身心疲憊,體力透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引發舊疾,再次出現頭痛。而原來在崔家集醫治他的大夫,想必已經在前期戰事中俱各命喪黃泉。清川又迢迢路遠,戰局紛亂當中,未見得丁侯爺就派人及時去清川報信了,清川也未見得就能及時有人趕來救助他。我們與他近在咫尺,若能趕在他求助清川之前,送上善能醫治頭疾,緩解頭痛的良醫,想必對苦于頭痛而無法快速恢復的驃騎將軍來,會具有特別的吸引力。”
被徐在田這樣一,孫湛明便想起他的一位多年至交,從南漢王廷退休之后在燕塘關南城隱居多年的馬太醫。此人為人謙虛低調,但醫術高明,尤善治療各類頭風,當年號稱太醫院的第一高手。孫湛明當即表示,天明立刻驅車前往南城,親自相請,動他與徐在田一起前往臨水。
第二天,就在嚴方成結束密室會議,緊鑼密鼓策劃設陷殺害孫湛明,吞并孫部的時候,徐在田也帶著這位馬太醫,抵達了臨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