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主兩個月十七天的時候,刑部、吏部、兵部經過三堂會審之后,對楊彪叛亂案的處置條陳出來了。奏折上詳細陳述了審定清楚的叛亂過程,開列了涉案人員的詳細名單,根據各人的涉案程度,給出了懲罰的建議。對于平叛過程中有功人員的功績,也一一載明,給出了獎勵的建議。魏國清親自主持的這次會審,應該審理得清楚明白,敘述客觀公允,量刑輕重得當。
條陳中對楊彪的處理意見,是朝野上下關心的要。三堂會審嚴格依據律法的規定,建議對楊彪格處以凌遲極刑,誅滅九族。
三堂會審的奏章明發邸報后,昭陽宮的內侍總管知道我非常關心此事,便特地找來邸報呈給我看。我看了這樣的處刑建議后,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感覺非常沉重。
是夜,公主入睡之后,我獨自秉燭來到了暖閣。我把燭臺放在條案上,坐在那里,看著對面你的空座位。我在心里對你:“如果你還活著,你會怎樣處理楊彪呢?這樣的極刑,是合適的嗎?劉申,會怎樣對待這個奏章呢?他會對楊彪開恩寬赦嗎?”
我覺得,劉申心里肯定也是不忍心對楊彪處以這樣的極刑的。雖然他發起了叛亂,直接威脅君王和國家的安,意圖廢黜太子,但是,不管怎樣,他畢竟不是窮兇極惡的歹徒,他也沒有從一開始就想要對劉申父子痛下殺手。我只身進入軍營后,他也沒有對我做出過分兇殘的舉動。被手下叛變偷襲抓捕獻俘后,他雖然十分不服氣,十分不甘心,但是也并沒有特別過激的表現。被關入天牢之后,起初都很安靜,每天沉默寡言,表情陰郁地坐在角落里。三堂會審開始之后,他的情緒有不穩定,出現過在牢中撞擊柵欄,用鐵鏈毆打獄卒等狂躁之舉,但是,并沒有破口大罵劉申,只是痛罵三部官員慢條斯理地審理此案,要死就快動手,給他一個痛快的結局,沒有流露更多的反意。聽家中被抄,家眷仆從被抓,也只是頹然而臥,大呼上天無眼,滅我楊彪。
從奏章上看到楊彪◇◇◇◇,≦¢落敗后的種種表現,我的心里泛起一陣惻隱之情。我想,劉申的心里,也必然如是。
但是,劉申會有他的困難。如果他從寬發落,對楊彪表露出仁慈,那些對王朝懷有種種狼子野心的人,就不能受到強烈的震懾,就不能熄滅蠢蠢欲動之心。從昌平侯事件到次叛亂,已經可以看出,朝中始終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謀取自身最大的利益,而不惜擾亂朝政,興起內亂的。劉申在昌平侯事件中,懲罰從寬,才會有后來那么多的人程度不同地卷入兵諫叛亂。這一次,若再從輕,恐怕要后患無窮。
但是,劉申就能因此而變成一個殘酷的暴君嗎?
必須要有一個兩之策,要有人來為劉申分憂解難。
這個人,不太可能是臣躬,因為楊彪反跡昭彰,自己也供認不諱,叛亂影響惡劣,地位一般的臣子和軍隊的將領,都不敢公然向劉申建議從寬處罰,恐有同謀之嫌。魏國清等忠誠耿直的資深文臣,皆深恨楊彪胡亂行事,都主張依律嚴懲,也不肯面為楊彪情。皇太子為將來的政權穩固計,為避免再有昌平侯事件計,也不方便建言。
那么,這個能促成兩之策的人,也許,又只能是我了。
在巨大宮城的漫漫長夜中,暖閣的燭光亮了大半夜。
我坐在那里,展開了你最后給劉申的長信,從字里行間,細細體會著你的心思,感受著你的氣息。
怎樣才能把君臣反目的血腥味沖淡呢?怎樣才能讓這件事情有個相對和平的結局?
在你最后的信箋里,你沒有向劉申提出如何處置叛將的建議。
我想,如果你還活著,看完這份邸報,你將會對劉申做出如何的建議呢。
(二)
第二天劉申下朝回宮之后,傳旨先去書房批閱奏章,晚飯稍后開設,他會過來昭陽宮和我一起用膳。我覺得在昭陽宮里談論外朝政務,十分不妥,便穿上了皇后的正裝朝服,前往劉申的書房,向他面奏。
我走進了劉申的書房。他看到盛裝朝服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你返回溫泉行宮休養期間,我跪在雪地里向他陳言的情形。這是我第二次特地盛裝朝服過來見他。就在這一眼之間,我的來意,他已然完明了。他停下了手中批閱奏章的筆,他向后靠坐在椅子上,看著我。
跪拜已畢,我站了起來,默然地走到他的身邊。
劉申:“琴兒。你來了。我就知道你會來的。你也看過邸報了吧。”
我:“臣妾看過了。不是臣妾要干涉外朝的事務,實在是事關琴兒的幾個兒子,琴兒母女也親歷其事,心中難免格外關切,難以完不聞不問。”
劉申:“我沒有怪過你看了邸報吧。”
我跪了一下,:“謝漢王寬宏。”
劉申:“你是看了他們對于楊彪量刑的建議,心里不忍,前來為楊彪的事情,求我一個恩典的吧。”
我:“漢王圣明,最能了解琴兒的心意。”
劉申:“你覺得這樣的結局,不是他咎由自取的嗎?”
我:“當然是他咎由自取。只是,琴兒不由得想起從望原關下開始的那些歲月,哥哥對楊彪的一再相救。他明明早就知道會有今日,當初何以還要對楊彪一再相救。”
劉申:“你覺得他是為了什么呢?”
我:“無非是為國家愛惜良才,希望以一片真誠,舍身相救,感動楊彪,讓他的才華能夠不離正軌,始終為漢王所用,不至于旁生枝節。”
劉申:“那么,這樣的真誠,見效了沒有呢?”
我:“琴兒覺得,至少,在哥哥還活著的時候,是非常見效的。楊彪在哥哥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動過反心,也沒有流露過太明顯的驕狂之態,這么多年,他也為太平新朝的建立,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劉申:“你是在,我后來沒有對楊彪一片真誠,沒有繼續感動他嗎?”
我:“琴兒不敢。漢王對楊彪,同樣也是一片真誠的,楊彪與翰克爾部會戰,大捷歸來,漢王給予他的榮耀,是歷朝歷代前所未有的,對他可謂禮敬有加,無有負義。”
劉申:“那我為何感動不了他?”
我:“漢王也感動了他的。在行宮,他親口對我,只是希望朝政改弦更張,與漢王并無私仇,也不欲害你們父子的性命。他,對我們一家人都沒有加害之心。”
劉申:“可惜,他還是要反。”
我:“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軍事能力,比漢王要強,他有把握能夠在戰場上打贏漢王。而哥哥在世時,他自量無有把握與哥哥對戰而取勝,所以始終不敢有什么想法。”
劉申:“軍隊果然是兇暴的力量。光有仁慈,還是無法降伏的。”
我:“是的。當初在清風寨,哥哥帶著琴兒第一次進入漢軍營地時,曾對琴兒,要征服軍隊,除了感動他們的心,還要讓他們看見,你手里隨時握有雷霆閃電的致死的力量。”
劉申:“但是,琴兒,楊彪已經把事情做到了這一步,我也別無選擇。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他必須死。免死的請求,你不必向我提起,我也不會準奏。”
劉申:“這樣的決定,對我來,也不容易。可是,身為君王,我要為國家著想,要為我們的兒子著想。”
(三)
我:“漢王,琴兒今天過來,不是求漢王赦免楊彪的死罪的,也不是請求漢王免除他的極刑或者誅滅九族的連坐。”
劉申驚訝地看著我。他:“那你專程過來,向我所求的,是什么樣的恩典?”
我:“對于楊彪的量刑,是外朝事務,臣妾不敢干涉。臣妾此來,只是想向漢王請求,恩準臣妾去天牢,代漢王最后去送送楊彪。”
我:“他為國家出生入死,一晃也有幾十年了。不論他現在做了什么,他都是當得起漢王去送送他的。”
我:“漢王對于曾經為國家出生入死的人,從來都是尊崇禮敬的。此刻,漢王的心里,也正在想著,適合代漢王去送他的那個人選,是吧?”
劉申看著我。他的目光在我臉上盤旋了一會兒。
他:“宮中這么多的女人,也就只有你,會這樣為我想得這樣周到了。”
我:“我們是結發夫妻啊。”
劉申:“是的。我們是結發夫妻。”
他:“好吧。事到如今,我也不想要再和他彼此相見。就算見面,也難以開口。你,就奉旨代我,不要聲張,去牢里送送他吧,告訴他,他家眷仆從中,只要沒有參與其事,于情于理,可以加恩赦免者,我會盡量赦免死罪,不會報復為難。”
我含淚跪下,代為謝恩道:“謝漢王恩典。”
劉申伸手相扶,:“起來吧。琴兒,你看,就算是天下太平了,也過個安寧的日子,也這么不容易啊。我這顆心,真的是很累很累了。”
我站了起來,立于他的身邊。我:“是啊。所以,琴兒會盡我所能,為漢王分憂。”
我們的手,緊緊相握在一起。
(四)
恩典既然已經允準,我便向劉申告辭,回宮去準備好晚膳,多做他喜歡吃的東西,一會兒在昭陽宮和公主一起迎候他的到來。
我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劉申在后面叫了我一聲。
我回過頭來。
他:“琴兒,一晃幾十年了。我們在一起生活了這么久,經歷了那么多事情。現在,我們都漸漸老了。”
他:“琴兒,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我:“什么?”
他:“你是代我去送他的,還是代故大將軍去的呢?”
我看著劉申。我搖頭:“不知道。琴兒不知道。”是啊。我是真的不知道。就像嫁給劉申的第一個晚上,我的眼淚不知道是為誰而流的一樣。
我:“我只記得,多年前,有兩個年輕人,有志于為天下人開創太平盛世,消除天下人的驚慌恐懼,他們在金風寨勒石明志,誓愿出死以寄,彼此信賴,共同為天下人實現太平的夢想。他們都是我這一生最景仰的人,最敬愛的人。”
我:“今日臣妾究竟為誰而去,有區別嗎?”
劉申看著我。他:“沒有。”
他:“你得對。沒有什么區別的。”
他:“好了。你去吧。我等下過來看我們的寶貝。”
我再次:“謝漢王。”(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