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天晚上,我們都吃得很飽,為了不浪費,我們吃完了所點的各種東西。中村吃飯的習慣特別好,最后留下的一點粥掛在碗上,中村還叫了一個饅頭,用饅頭把所有的粥都蹭了下來,吃得干干凈凈。吃完之后,他用過的碗碟都是干干凈凈的,看上去和沒有用過幾乎是一樣的。
中村笑著,他時候家里很窮,很珍惜每一樣食物,家里一直教導不可浪費,所以多年來都遵循著這樣的習慣。
我,這個習慣很好啊,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惜福,不定世界上就沒有饑饉問題了吧。
因為吃得很飽,我們不想馬上就回酒店去。
我們一起出去買歐式插頭。因為我的房間插座不是中國常見式樣的,不能插上我隨身攜帶的筆記電腦。
我們逛了幾個商店,出來的時候,每人都買了一些來不打算買的東西。每人手里都提了兩三個紙袋。
當我們逛到商店差不多都要關門的時候,中村:“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明天我公司就要開始大忙了。想必你也一樣吧。”
我:“不用送了。我自己打車回去就好了。”
他:“也不遠了,就一起走走吧。”
他伸展了一下穿著白色襯衣的胸部,他笑著:“廣州的美食太多了,好久都沒有撐得這么飽過了。”
我:“其實,你也是吃過晚飯的,是吧?只是想找個地方多聊一會兒。”
中村看了我一下,呵呵笑了起來。他:“我胃口好。”
(二)
大概在1點4分的時候,我們回到了我入住的酒店。我們在酒店的大堂里面告別。
中村幫我按下電梯。我們了晚安,然后,電梯的門就關上了。
中村看著紅色的數字一路跳躍上行。
他看了一會兒,就轉身朝酒店外面走去。
電梯在4樓停下來了。一對夫婦走了進來。
就在電梯門快要關閉的時候,我突然走了出去。留下那對夫婦,帶著驚訝的神情看著我離開。
我換了一架電梯,按下大堂的樓層。
當電梯再次在大堂打開門的時候,我看到中村站在門口,他的手按在上行的按鈕上。
他低頭向里面走,幾乎撞在我身上。
我們的目光對視在一起。我們幾乎是同時問:“你忘了什么?”
中村做了一個手勢讓我先。
于是我站在電梯里面,我按住電梯的門,讓它保持打開的狀態。我:“我忘記問一句話了。”
我:“你現在還去那里嗎?”
我沒有出“那里”到底是哪里。
但是中村顯然聽懂了。他聽了,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早不去了。”
他:“我最近在相親,不久后考慮結婚了。”
我:“那就先恭喜你了。”
然后我看著他。
他:“我也忘記告訴你一件事情了。”
我:“什么?”
他:“那里已經被警方查處,早就關閉了。”
他:“你以后不要去了。其他類似的地方,也都不要去了。”
他:“生活時有陰影,但陽光還在烏云之后。”
(三)
在多年來和中村的交往過程當中,我接觸到了日的土宗教神道教。
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就如同你如果要和一個中國人真正地交上朋友,就必然會接觸到儒教的精神一樣。
和很多日人一樣,中村并不是一個神道教的信徒,事實上,他對神道教的事情也不能完講清楚,只是知道一些傳統習俗和古老傳,但神道教就融化于他的日常生活當中,就像是他的第二種血液一樣。
這種情況,我理解起來沒有什么困難。就像如今的中國,雖然已經沒有儒士階層的存在,很多普通人也根不清楚什么是儒教,但儒教的精神,卻已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性格當中了。
這種和人類生活的渾然一體,在很多古老宗教的展過程當中都能夠看到。
神道教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種和自然彼此無分的親密感與和諧感。
神道教的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對自然之美的精細的敏銳。而這一點敏感,也深深地根植于日民族的性格特征當中了。
古代的日,一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就如同它如今也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就是在這種云霧繚繞、瀑布飛流、森林茂密、海浪滔滔的美景當中,古代的日人能地感覺到某種偉大力量的存在,而這種力量不僅存在于萬事萬物身上,也存在于自己的身上。他們把這種偉大的力量或者精神或者創造,含混地稱呼為“卡米”。
“卡米”既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復數,既可以是某些精靈的形象,也可以是某種品質或者能力。
它是一個多義的概念,就像化里面的“道”和“仁”那么意蘊廣泛深遠。
在“卡米”的概念下,一切美麗的自然景象都受到尊敬和崇拜。
其中,尤為被人們所崇敬的,是美麗的富士山。
古代的日人認為,這是一座最神圣的神山。許多朝圣者會不辭辛苦地登上山峰,祈求神賜予他們好運和吉祥。
在日境內,分布著過1萬個的大神社。這是神道教供奉神明的地方。
規模很大的神社可以雕梁畫柱、占地千畝,而規模的神社看上去就像一個微型的蜂窩一樣,可以放在某個人家的桌案架子上。
聽中村,日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時期,每個村莊都有一個保護神和它居住的神社。
在許多神社的門口,會有一個形狀特別的鳥居門。這個門標志著門里的地域是神圣的。有時候,這個標志還會是牌坊或者墻壁或者橋。總之,要清潔身體之后,才能通過這個標志,進入神的地盤。
在大規模的神社門口,還會有石獅子守衛以防止惡魔的入侵。
神社通常有幾層。第一層是一個簡樸的祈禱大廳,再后面是獻祭大廳,祭司在那里主持獻祭的儀式,再后面就是神的居所,只有高級的祭司才可以進去,在這里,“卡米”被請下來住在某個載體當中。
最常見的載體是一面鏡子,因為日人認為鏡子所反射的那種純凈而明亮的光,就象征著卡米的品質。
有時候,神也會被認為居住在神社附近的一些自然物體當中,例如瀑布、特別的樹、石頭的裂縫等等。
每一個神社里面都住著不同的神,但祈禱者并不總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參拜的是什么神。這一點在中國的朝圣者當中也經常看到。如果你問一個正在奮力登山朝拜的老太太,她可能回答不出山上的各種寺院里供奉的都是誰,但她相信所有那些被供奉的神都可以帶給她幸福,滿足她的**。
一般來,在神社里面,祈禱者不會看到一個人格化的具體的神可以膜拜。
當他們到達神社時,他們會靜靜地站一會兒,然后拍手,深深地鞠躬,然后跪拜,感受神靈在自己的心中,感受那種內心深處和神的聯系與交談。
事實上,祈禱者并不是很在意要知道神的名字和事跡,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自己心中建立起某種和萬事萬物的連接,并從中體會到神圣的力量。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