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耆那教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和佛教的高度類似性。
它也承認“業”與“輪回”的存在,并且也同樣主張“不牽掛”、“不執著”和“非暴力”。而且,與佛教相比,耆那教好像對“非暴力”這一點堅持得更為徹底,更為極端,徹底極端到了接近面否定人性的程度。
比如,在不殺生方面,耆那教徒遠遠不止強調不殺害動物,不吃動物而已,在耆那教徒看來,非生物是不存在的,就算是雨水、空氣、山巒、河流、土壤、金屬也都是生命,也都是需要心愛護的。
耆那教的不殺生,真正是試圖關懷到微生物層面的。
他們認為走路踢到石頭,都是對石頭生命的傷害,認為游泳會傷害到河流的身體,認為在雨中行走會傷害到雨水的身體,也不能點火,因為點燃火就意味著會令火終究面臨熄滅的命運,不能開電扇,因為電扇會傷害空氣的身體,也不能踩植物,不能碰沒有死的植物。
耆那教的僧侶們認為沒事不應該到處走動,因為靜坐冥想時,不心傷害空氣石頭,不心踩死微生物的機會要少很多。
他們在天黑之后就不會吃任何東西,因為有可能殺死更多看不見的蟲子,他們還戴著口罩,以減少呼吸的過程中殺害的微生物,甚至,轉動眼球也不能速度太快,因為這樣會造成微生物世界的劇烈動蕩。
耆那教也不主張教徒從事農耕勞動,或者用畜力運輸,因為那會傷害公牛和馬匹,也會傷害它們身上的微生物。
所以耆那教家庭通常會從事出版、教育、法律、銀行、貿易、電影等比較安靜的職業。
拉里先生就是因為信仰耆那教義,而深覺自己從事重型建筑業是有害蒼生的,他從中年起,就逐步把投資轉向出版、電影等行業,乃至于6歲時徹底放棄商業。
且不管他的信仰是不是沒有差誤的,至少,拉里先生這種信而踐行,知行合一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的。
(二)
耆那教僧侶對萬事萬物的憐惜愛護之心,和他們極端簡樸的生活,讓我非常吃驚。
后來,我在印度有緣又認識了有一個從律師的職業上出家的耆那教修女,她的名字叫莎瑪尼,英文得很流利,也稍微會一點點中文。
出家之前,她的生活很富有,父母都信仰耆那教,時候每個月家庭都要齋戒,以減少**的引誘。她甚至還到中國來進修過1個月。
從很的時候開始,她就接受了這樣一種法:食欲是最大的煩亂根源。就是為了滿足這張嘴、這個胃,人們造作了數不勝數的殘忍惡業。
長大之后,她愿心堅定,要出家修行,拒絕相親嫁人,從而遭到家庭的反對。但她的父母畢竟是虔誠的教徒,能夠理解她潔白無瑕的求道之心。后來,見她意志堅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并非女孩一時的浪漫沖動,家人就轉而支持她了。父母和她相擁而別,帶著不舍與心痛,看著她毅然決然地走向了極其清貧和艱苦的僧侶生活。
現在她每日跟隨僧侶們乞食而生,一日三餐需要走至少家人家以收集飯食,飯食有好有壞,有時候還會有餿了或者發霉了的飯食,是流浪者或者窮人家供養的,但這也都不能挑揀,無論食物好壞咸淡,統統都要恭敬地吃下去。
吃飯之后,就上課學習和做功課、冥想。
她的隨身財產只有3套換洗衣服和4卷長紗。
晚上,她就把長紗鋪在紙板上睡覺,無論寒暑都不蓋被子,有時候夏天氣溫高達4多度,她們也不開電扇,哪怕因此熱得無法入睡。
她甚至連電燈也都不開。
她認為,自己選擇了正確的生活方式。
她對我,如果我們的需要如此簡單和稀少,就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了,而我們的環境也就會干凈和美麗很多了。
她認為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幸福當中,她所擁有的自由和快樂,遠遠超過很多許多生活富裕的人。
雖然我對她信仰的教義能否解決生死問題持有懷疑,但是,我很欽佩她的苦行精神,還有那種克己利生的慈悲之心。
作為一個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富家女子,作為一個在現代社會完可以事業有成的女律師,她能和拉里先生一樣,斷然放下一切,專注于求道行道,這種毅力和決心,都是我所向往和傾慕的。
在質樸無華的她面前,我覺得珠光寶氣的自己,很是慚愧。
(三)
耆那教還有一點非常吸引我。
雖然耆那教也有寺廟,而且因為教徒中很多有錢人,寺廟都潔凈而且非常豪華,但耆那教徒來到寺廟,只是參拜先行覺悟的各位先祖,只是對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表示尊敬和追隨之意,教徒們從不向神祈禱給予個人什么幫助,從不向神訴個人的**,并從不指望神幫助自己實現它們。
相比之下,有些宗教的祈禱,很明顯帶有賄賂神明,向神明吝嗇地供奉,卻貪婪地所求,祈禱的內容,品格很低下。
耆那教徒認為,覺悟和幸福,都需要靠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神是不能給予什么現成的東西給你的。神只能用他們先行成功的事例激勵你堅持自己的追求。
神的意思,就是榜樣。
在耆那教的寺廟里,我看到他們供奉了4先祖塑像。
每尊塑像都一模一樣。因為耆那教徒認為,不完美的靈魂各有各的缺陷,但完美至善的靈魂都是毫無差別的。
為了區分誰是誰,他們會采用一些標記來輔助辨認。比如,拉什巴的象征符號就是一頭公牛,諸如此類。
耆那教徒不認為有天堂存在,他們也不主張對個人化的神表示熱愛。因為那種對神的熱愛也是一種牽掛,也是一種執著,所以,不僅要根除對世俗追求的執著和貪戀,同樣也要根除對于對神的貪愛。
和佛教一樣,耆那教,似乎也屬于那種無神論的宗教。
(四)
耆那教的標志是一個圖案:張開的手掌上寫著非暴力;卍字符承襲自古印度古老的文化標記,代表輪回的車輪;三個圓點分別代表智慧、知識和引導;最上方的新月和圓點象征著解放的靈魂位于宇宙的最高處。
我聽過一首耆那教的歌,歌詞是這樣的:“我乞求萬物的寬恕,愿萬物寬恕我。我是萬物之友,永無惡意。”
歌詞中,為自己的生存而向萬物抱歉的心情,很柔軟很謙卑,讓我聽了,很感動。
雖然我覺得,這點抱歉過分強調了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我也是萬物鏈條上的一環,人固然因為生存而造成了很多事物的傷害和死亡,可人也同樣滋養和供應著很多別的事物,但我還是很感動于那句“永無惡意”的赤誠。
每當我聽到這句“永無惡意”的時候,就會想起拉里如何在花朵里對我和高雄:“我非常需要表達我愛你們。”
關于耆那教,大致就寫這么多了。
我很尊敬拉里的選擇,也很尊敬拉里的信仰。我希望他在這種信仰里找到凈化的人生。但我自己,不會止步于此,這個宗教,尚未能解決生死迷惑困厄的問題。
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如拉里找到心靈的安息處一樣,最終,能找到那條度一切苦厄的道路。。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