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韋格先生的介紹下,我認識了德國科隆的一位新教華裔牧師:傅國華牧師。
傅國華老師在出任牧師之前,曾經是學中國古代文學出身的,對中國禪宗及與之相關的藝術,頗有研究,文學修養也很有境界。
我們相識后,真是一見如故,有許多的共同話題。
傅國華老師很喜歡詠誦詩歌。他經常在布道時念詩。他念詩的時候,眼神熠熠有光,聲情并茂,抑揚頓挫間,有著特別的感染力。他的布道演講,特別吸引當地的華人。
據,他來德國前,曾在上海一所高校執教文學課,經常在課堂上滿懷深情地朗誦戴望舒的《雨巷》,傾倒了廣大文藝女青年。
他對丁香花格外情有獨鐘。
傅牧師出國已經很久了,他現在已經是別國的國籍。他一直是堅定的新教信徒,這一點是繼承了他的家族傳統。他一直都:“我是有信仰的人。”他一直自豪于這一點。盡管這一點沒給他的青年時代帶來任何好運。盡管這一點最后導致了他的出離。
我曾專程去聽過傅牧師的布道。他在布道時提到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對他的一生和藝術作品,發表了長篇的評述。
當他在講壇上到卡夫卡臨終要求親友銷毀他的作品時,他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我,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就是這次流淚,讓傅牧師對于我,也有了格外的注意。
傅牧師后來:“雖然當時教堂里坐了7多位華人信徒,他們都聽得入神地看著我。但只有你,是明白這個行為里面的悲愴的。”他:“你之所以明白里面的悲愴,是因為你有著同樣的感受。”我對傅牧師:“卡夫卡這個人為什么需要寫作呢?因為他需要傾訴。他為什么需要傾訴呢?因為他心中裝滿痛苦。他的靈魂需要一個出口。他并不指望獲得理解,一切對他來都并不值得在乎。他只是要不停地寫下去,就像掉在水里的人需要不停地手腳劃動才能靠近岸邊。寫作于他就是生命的形態。是日記、是治療、是祈禱、是瀉洪。他只需要延續,并不需要觀眾。”傅牧師對我的這段話,印象極為深刻,大加贊賞。
之后,他送給我一書。他:“作為中國人,你可能不太愿意新奉新教。但是,也許,你可以在別處找到平息內心抑郁的東西。”他送給我一厚厚的詞典一般的書《中國禪宗與東方藝術》,然后又指引我去拜讀鈴木大拙寫禪宗與藝術的各種書籍。
傅牧師,應該是我修學禪宗的啟蒙老師。
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文字極其優美的佛學概論)和《萬善同歸集》,也都是傅牧師推薦給我的。
(二)
到雜志社工作后,有個機會去參加慕尼黑的啤酒節。
在匆匆日程當中,我給傅牧師打了電話,正好他也在慕尼黑公干。
我們擠出兩個半時的時間,在一個裝滿極其笨重的老舊家具的飯店里,他請我品嘗了著名的德國咸豬肘。
第二天,我們又見了一次面。這次我請他到一家中國新移民剛開張的川菜館吃中國飯菜。這家川菜館開張的時間不長,但在華人中卻已經非常有名,因其川菜風味還非常正宗,沒有被德國口味同化的緣故。
傅牧師娶了一個羅馬尼亞的太太。他已經很久沒有吃過地道的中國飯菜了。
他被花椒辣得滿頭大汗,但他開心地:“痛快,痛快!”久別重逢的時刻總是很讓人感觸。我們在飯桌上談起各種事情。
我對他擔任神職這件事情,多少有點好奇。我問他平時牧師都做些什么工作。
他一一給我解釋如何為教區信徒的心靈服務。
他這些的時候,臉上光采煥發。這讓我明白為自己心中的信仰而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我們談到了臨終關懷的事情。傅牧師給我講了很多他經歷的死亡。很多痛苦的、不舍的死亡,很多不得已的撒手,很多未完成的心愿,很多不平靜的心情,很多徒勞無用的掙扎。
再后來,我們接著找了另一個地方喝咖啡。
在喝咖啡的時候,我問傅牧師:“那么,您目睹了這么多的死亡之后,覺得什么樣的死亡才是最受神恩的死亡呢?”
傅牧師:“是那些平靜的死亡。”
傅牧師:“人在死亡降臨的時候,是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的。有些平時表現溫文爾雅的人會恐懼得歇斯底里,而一些平時性情暴躁的人則可能安詳鎮定。”
我:“怎么樣才能實現一個平靜的死亡呢?”
傅牧師:“平靜的程度取決于**的熾熱程度。”
他:“我感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未竟心愿多,沒有完成的工作多,沒有實現的**多,他臨死的時候就是不能平靜。”
他:“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活著的時候抓緊時間去完成你此生最想完成的工作。”同時也不要執著于大量的工作。”
他:“一定要在人生各種紛紜的事務當中懂得有所取舍。不要期望齊頭并進很多的工作。這樣你很可能一件事情也沒有辦法做完。”
他:“如果能把未完成的工作壓縮到最少,則可以走得非常平靜。是平靜,就能看到神的光芒,就是沒有恐懼,就是充滿落葉歸根的滿足與安詳。”
從咖啡館出來之后,我想要去體驗一下那些狂歡的游樂項目。傅牧師,他不能回去太晚,也不合適參與狂歡活動,他就先告辭了,我回國的時候,他再來給我送行。
于是,我們在游樂場的門口分別。
在我去玩空中飛人的時候,他向另外的方向走了。
我在高高的天上開始飛旋的時候,看到他穿著教袍的身影,消失在異國街頭的人流當中。
(三)
傅牧師到機場給我送行。
我們在等候進安檢的時候,再次談起昨天的話題。
我問傅牧師:“您現在還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嗎?”
傅牧師:“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活著一天,就為神的事業效力一天。”
他:“我沒有別的牽掛了,我隨時可以聽從神的召喚而出發啟程。”
然后,他也問我:“你呢?你還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嗎?”
我:“還有。一個很宏大的心愿。”
傅牧師:“那么你要抓緊時間去完成它。不要再等了。”
他:“愿神的光芒指引你達成心愿。”
我:“謝謝。”
(四)
后來,我和傅牧師還一直保持著郵件和電話的聯系。彼此通過不少電話討論教義和人生。
6年的春天,我接到韋格的電話,傅牧師昨天晚上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韋格,這些年他過得其實并不容易。
傅牧師去世的時候,我來是有機會去參加一個漢諾威的展會的。但我因為一件事情而被絆住了,最后換了別人去的。所以,我們從啤酒節以后就沒能再次見面。
傅牧師下葬的那天,當地下著雨,著名的重金屬樂隊edgu(艾德子)從他的國家來到了北京,開始了第一場的公演。
我拿到一張6元的vip票,但我也沒有去。
我不能坐在那種喧嘩躁動的垃圾音樂里想象他的安葬。
我匆匆忙忙地坐了一趟飛機,然后坐在了出租車司機播放的周潤發版《上海灘》老歌里。
我到了徐家匯的上海國際禮拜教堂。
這是傅牧師早年回國時曾經布道過的地方。
我在他提到過的、曾經執教過的講壇下放了一束白玫瑰花。就這樣,默默地和他了永別。
在他登臺過的講壇前,我心里浮現出《心經》中的經文:“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我知道他一定走得很安詳。
我也會努力地做到。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