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的老師的教導,只會在好的學生身上發揮出最大的效用。rg
這是一個里應外合,內外合力的精彩難言的呼應過程。
“我把部的身心,都交付于你手中。就像一個盲人,在兩側都是萬丈深淵的羊腸道上,把引路杖和生命,交付于你。”
“你的責任,就是不惜自己粉身碎骨,也一定要把我這個盲人帶到安的地方。而我的責任,就是完信任你,一定會把我帶到安的地方——死心塌地的信任,毫不動搖的信任,百死無悔的信任!”
師生雙方必須建立起這樣生死與共的、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
如此,才是師道!
如此,方是求道!
(二)
幸福的感覺,往往使人放逸,不思進取,不思出離。
貪戀這個世間的快樂感受,會導致未來的結生心,也就是成為未來生老病死、輪回不息的成因。
因此,根上師覺察到我們對快樂感覺的貪戀之后,有時候會突然造成我們的幻滅感,把我們拉出已經習慣的舒適圈,以便讓我們恢復對輪回的高度警覺和頭腦清醒。
——有時候,他會選擇永遠離開我們的方式,讓我們和他的教法,而不是他個人,長久地在一起。
根上師的離開,正如他的誕生、成長、與我們相遇和給我們耳提面命的教導一樣,都是完美教育的組成部分。
就像嬰兒的成長,當你成熟到某個程度時,需要斷除你對外界力量的依賴,讓你完依靠自己內在的力量。
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就是導師的永久消失。
在你身患絕癥之后,某一天,我們一起回家,在騎行到分叉路口的時候,你下了車,用一根樹枝在地上劃了一根線。
你:“向前走1步。”
我走到步開外停了下來,回頭看著你。
你:“離開我。否則,你不能到達更遠處。”
正如你當年所的:“有些人,就是你手中的槳,他們的作用,就是讓你劃斷——在你的奮力劃行中折斷——但是,把你送到彼岸。”
(三)
你去世之后,我知道我還需要外在的良師益友的幫助。
因為當所愛的戀人死了,當夢想建立的生活模式完崩塌時,我內心的力量無法有效地安撫到那種強烈的痛苦。
雖然那時我略略接觸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論,但我緊緊只有理論上的理解,并不能在直接體驗上落實。
雖然明白所有的道理,但實際上,我抵抗不住外界變化在內心激起的滔天洪水的沖擊。
所以,外在的、有血有肉的新的良師益友,就十分必要。
這個新的良師益友,就是高雄,后來,還有逸晨先生等人。
在卷故事當中,我依次地把和他們之間的故事,都大致地展示過了。
正如后來高雄所總結的:“只要你還能感覺到內心的惶恐和無助,還有那種緊張,你就還需要朋友。”
而當我們的內心不再有上述那些負面心態的障礙時,我們就能成為萬物之友。
(四)
我如此感恩,你在和我短暫的相處時光中,教會了我如何把日常生活和心靈的追求完美融合。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很多瑣事,吃飯、刷牙、洗臉、倒垃圾、上廁所,但這一切都可以用來增益內心的廣闊與善良。
你帶著我在寺院的大殿里點燈,帶領我共同發愿:“愿迷路的一切眾生都能找到方向、路徑和歸宿。”
你帶著我在寺院的清水池邊,用長柄的木勺舀水,帶領我共同發愿:“愿一切眾生都有凈水飲用,身心清凈如水。”
我們互相幫助,束好衣帶鞋帶,與此同時,共同發愿:“愿一切眾生都能約束自己的身心,合于禮義,順于正道。”
我用了差不多年的時間,一字一句地寫完了這個綿長的故事,重溫了我們一路跋涉過來的道路,重溫了和你在一起的那些溫暖的和悲慟的時光。
我深深知道,這個故事,就像我們過往經歷的每一生每一世一樣,無論多么漫長,都會有結束的時候。
在故事結束的時候,我們又要在故事里再一次地分別。
但是,沒有關系。
只要我每天都在按照你的教導,堅持身心實踐你的教法,面對真實地精進行道,我們的生命就永遠融合在一起,最終,實現內在的無二無別。
(五)
每次去巴黎,我都必會抽出時間,去逛一下位于塞納河左岸拉丁區的莎士比亞書店。
其實,這家莎士比亞書店已經不是早先的那一家書店了。
最早的莎士比亞書店誕生于一戰后,是一家主要以出售英文書籍為主的傳統書店。當時在巴黎的很多英文作家,如海明威,費茲杰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作家,都是書店主人西爾維亞?畢奇(Slvia-Beah)的座上客。
這家書店在二戰中,因為思想左傾進步,受到納粹的騷擾而被迫關閉。
二戰勝利后,1951年,美國詩人喬治?惠特曼在巴黎圣母院對面的BUCHERIE街37號,也開了一家賣英文書籍的書店。當時書店的名字叫“LeMistral”,取自他愛上的第一個女子的名字。
像當年的西爾維亞一樣,書店里有許多巨大的木制書架,散發出木頭和書頁特有的芳香,有一種特別的魅力,吸引著四方的文人墨客。
他把書店的二層辟為圖書館,書堆之間還設有沙發、座椅和床鋪,成了巴黎文人聚會,甚至臨時下榻借居的場所。
喬治?惠特曼與美國東海岸作家來往密切,在世紀的5年代,該書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點,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書店前的空地上,面對公眾,大聲朗誦過他們的作品。
后來舊金山“城市之光(Cit-light–bkstre)”書店的店主當時也經常泡在這家書店里。
世紀6年代,惠特曼在得到西爾維亞家屬畢奇姐的同意下,正式把書店更名為莎士比亞書店,以延續這家書店的文化精神。
事實上,我最喜歡的,是這家書店一樓通往二樓的木制樓梯。
數十年來,這段木樓梯已經被忠實顧客和各地觀光者的腳步磨得油漆剝落、木質發白,飽含歲月的滄桑感。
在每一級樓梯的側面,都刻著一些英文字,連起來,是哈菲茲的一句詩:
“I-ish-I-uld-shhen–u-are-lnshing-light-f-ur-n-being”
(我希望,在你孤獨的時候,身陷黑暗的時候,我能向你展示出令人驚異的光芒,來自你內部的、屬于你自己的,智慧之光。)
我覺得,這句詩特別合適獻給你。
——當然,還有曾經燭照過我生命的所有上師們、道友們。
現在,我再用這句詩,也送給有緣讀到書,有耐心讀完書的讀者們。
如果曾經有的話。
如果還會有的話。
我愛你們。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