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那,我們和鎮長先生一起閑坐酌的時候,還隨意地聊起了當地的林業發展。 原來鎮長先生在大學主修的就是林業專業,他在這方面的知識非常淵博。 鎮長先生對我們:“也許,如今對很多人來,坐在豪華氣派的辦公室里對手下頤指氣使,會讓他們覺得更安全更有價值,但對我來,我更喜歡回到鎮子上,每踏過金黃松脆的草地,感覺秋色在生命的每一個層面融入身心。” 他:“大城市的生活往往讓人們忘記根本,忘記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眾多成員之一。” “但其實,我們距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年代并不遙遠。就在100年前,原來是大城市的地方,也不過是冬湖這樣的鎮。那兒的土地上依然有青山綠水,有潔凈的空氣,四季分明,池塘里有豐富的生態系統,溪水里都是魚,街道上有耕牛在一邊反芻,一邊緩步前行。金龜子的翅膀在住宅區的大樹間閃爍著日月的光澤。” “就算是在我們讀書的時候,學校的宿舍一樓還依然泥土的地面,有螞蟻和蟋蟀和我們同居一室,宿舍樓的門前到了春夏季節,都隨處可見西瓜秧和蒲公英正在發芽,學校的院子里,也可以看到母雞帶著一群一群的雞在草叢里覓食。” 他:“我記得在學校教學樓的高處遠望過去,還能看到不遠處的田野。旱雀麥多刺的麥芒,很像給秋日山麓披蓋上了一條黃色毛毯。那玩意兒就像干燥的棉絮一般容易燃燒,附近的居民都要非常心不要大意引發田野的火災。” 他帶著回憶的神情,向往地:“那可真是詩意一般美好的日子啊。可惜的是,這種美好的生活,正在日漸離開我們遠去了。” (二) 鎮長先生,現代人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了,人們變得毫無必要的匆忙和倉惶,這種徒勞無益的效率和忙碌,不僅讓人們身心疲憊,而且極大地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與浪費。 在森林里,一棵樹的存活時間,可與其倒下后完全轉化為土壤所需的時間相當。 如果全社會都懂得按這樣的速度去生活,那么木材資源就不會匱乏,森林也不會滅絕;溪流依然清澈,鮭魚會不斷回來產卵。 “但是人們已經越來越沒有這樣的耐心,也沒有這樣的善心了。”他嘆息道。 他指著周圍的森林:“今,我們還能每都生活在古樹的庇護之下,而我們的子孫后代,將來很有可能不得不用河床上的礫石建造房子來遮風擋雨。到那時,古老的森林也將真正消失殆盡。” 他列舉了很多事實證明這并非是一個過分悲觀的看法: 比如,在石器時期,整個地中海盆地的森林大概有五億英畝。如今,除了海拔高地區的四千英畝幸存之外,其他都只剩下了一片草坡。 隨著農業的發展,中國的低地闊葉林開始逐漸消失,大約在三千五百年前,大部分的低地闊葉林就已經不復存在(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哲人孟子就曾論述過大規模砍伐樹林的危害)。 日本的森林布局在幾個世紀的持續砍伐下也已經發生了改變。現在,日本的鋸木機已降到只砍伐大約八英寸粗原木的地步。原始的落葉闊葉林只能在最偏僻的深山里才能找到。珍貴的香味扁柏樹(日本扁柏)是修建神殿和廟宇建筑的必需材料。在日本,由于現在這種樹非常稀少,因此必須從美國西海岸進口規格大適合修繕傳統建筑的花柏。 (三) 逸晨先生深有共鳴地,情況的確如此。 他,在日本,古代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和北美的印度安人一樣,也是很敬愛大自然的。 他們認為,神靈的力量隱藏在萬物生靈的面具下或者盔甲后。 阿伊努人的房子一般建筑在山谷里。低矮的房子中央有個火塘。 清晨,陽光穿過房屋的東門照射在火塘上,人們認為那是太陽女神在造訪她的妹妹火神。 阿伊努人的規矩是:此時任何人不允許從火塘上跨過,以免妨礙她們姐妹的親密相會。 逸晨先生,在今的日本,之所以還有一定面積的森林被保存下來,是得益于從原住民時代流傳下來的神道教。 神道,意思就是通往神靈之路。 日本自原住民村落時期以來,各地就遍布大神社。 最大的神力中心就是日本的富士山、富士這個名字,就是火塘女神的名字。 整個富士山就是日本最大的神道教神社,其面積從山坡下的樹林地帶一直延伸到白雪皚皚的山頂。 這些神社的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算現代城市建設,也不能侵犯。 因此,我們還能在都市里看到圍繞大神社的許多參大樹,看到野花遍地的富士山麓。 現代化的日本,在原住民的傳統和中國儒釋道精神的影響下,很注重對于神圣遺跡的保護。 逸晨先生引用了日本哲學家、日本禪宗曹洞宗創始人道元禪師的一句名言:“誰心靈只是思想、意見、想法和觀念?心靈指的是樹木、籬笆、磚瓦和青草。” (四) 鎮長先生和逸晨先生在這個話題上越談越投機。 他們共同認為,大自然不僅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支持,更是人類靈魂保持健康必不可缺的環境。 如果我們要保衛人類族群的身心健康和種族繁衍,就必須像保護自己外在的身體和靈魂一樣地保護好大自然的正常運轉。 聽著他們侃侃而談,我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在課堂上學習辭源學的情形。 當時,老師對我們:nature(大自然)這個詞來自于拉丁語“形成的過程”。在此詞匯基礎上形成了很多新詞:國家、民族、本土、故鄉、家族、懷孕的、出生、誕生...... 語言是人類的本能的投影。 我們本能地在意識深處全都知道:我們身心的一切,都是與大自然親密無間、一體無分、密切相關的。 不管現代人記得不記得這一點,有沒有重新認識到這一點,承認不承認這一點,這都是事實的真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